大豆新品种牡豆9号的选育*
2015-12-26任海祥王燕平宗春美孙晓环齐玉鑫白艳凤王玉莲杜维广侯国强徐德海
任海祥,王燕平,宗春美,孙晓环,齐玉鑫,白艳凤,王玉莲,杜维广,侯国强,徐德海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牡丹江试验站,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大豆新品种牡豆9号的选育*
任海祥,王燕平**,宗春美,孙晓环,齐玉鑫,白艳凤,王玉莲,杜维广,侯国强,徐德海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牡丹江试验站,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牡豆9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2005年以(黑农48×绥04-5474)的F1为母本,与黑农4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需≥10℃积温2 330℃左右,2012—2014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早熟、高产、高油、多抗等优点,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应用,种植密度一般以每公顷保苗25~30万株。
大豆;牡豆9号;品种选育
1 选育经过
2005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以(黑农48×绥04-5474)的F1为母本,以黑农48为父本,进行回交,系谱法选育。2005年配置杂交组合,同年冬在海南种BC1F1代,2006年在分院内种BC1F2代,同年冬在海南种BC1F3代,2007年在分院内种BC1F4代,2008年在分院内BC1F5代并决选。2009年、2010在分院内参加鉴定试验,2011年参加黑龙江省预备试验,2012—2013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2015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牡豆9号。该品种群体通风透光性好,节间短,荚密,根系发达,落叶性好,不裂荚,适应性强,脂肪含量21.2%,属于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
2 品种的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1厘米左右,有分枝,紫花,尖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子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20.1克左右。秆较强,根系发达,抗旱性较好。
2.2 籽粒品质
牡豆9号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三年平均品质分析结果:蛋白质含量40.70%,脂肪含量21.23%;属高产高油品种[1]。
2.3 抗病抗逆性
该品种经过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2012—2014年连续三年灰斑病接种鉴定,表现为中抗,抗灰斑病,兼抗霜霉病和大豆花叶病,抗逆性强,丰产性好。
2.4 生育期
牡豆9号为中早熟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6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330℃左右。
3 产量情况
3.1 分院试验
该品种2010—2011年分院内产量鉴定试验平均产量2 947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15.9%。
3.2 区域试验
该品种2012年黑龙江省6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50.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10.0%。2013年全省5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948.2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7.2%。2012—2013年全省11点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799.2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8.6%(见表1)。
表1 历年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表
3.3 生产试验
该品种2014年黑龙江5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71.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8.2%(见表2)。
表2 牡豆9号2014年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4 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应用。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选地与整地
选择中等肥力的地块种植,尽量种植正茬或迎茬,避免重茬;整地要求土壤进行秋翻秋整地或早春适时顶浆旋耕打垄,达到良好种植状态。
5.2 施肥
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施用磷酸二铵180公斤/公顷、尿素20~30公斤/公顷、钾肥 50~70公斤/公顷,在生育期间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在结荚和鼓粒期进行叶面追肥。
5.3 种子处理
播种前可以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以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达到全苗的目的。
5.4 合理密植
该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 25~30万株/公顷左右,播种量为50~60公斤/公顷。
5.5 田间管理
在黑龙江省一般五月上中旬播种,生育期间要求三铲三趟,或采用化学除草,8月8日至15日喷施甲铵磷或DDV 800~1 000倍液防治大豆食心虫1~2次[2],提高大豆商品质量,及时收获。
[1]郭泰,王志新,吴秀红,等.大豆新品种合丰56号的选育[J].中国种业,2009(10):66.
[2]任海祥,邵广忠,宗春美,等.大豆新品种“牡豆8号”的选育[J].大豆科学,2012,31(5):861-862.
Selection of New Soybean Variety Mudou 9
Ren Haixiang,WangYanping,Zong Chunmei,SunXiaohuan,QiYuxin,BaiYanfeng, WangYulian,DuWeiguang,HouGuoqiang,XuDehai
(Mudanjiang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Mudanjiang Experimental St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Soybean Improvement,Mudanjiang 157041,Heilongjiang,China)
The new soybean variety Mudou 9,using F1(Heinong 48×Sui 04-5474)and Heinong 48 as female and male parent respectively,was bred by Mudanjiang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rom 2005 with pedigree method.The variety requires about 2 330℃annual accumulation temperature(≥10℃).The test result during 2012—2014 showed that Mudou 9 has features of early maturity,high yield,high oil and multi-resistance,and was approved and released by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2015.and is adapted for planting in the secon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zon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similar region of eastern Jilin Province,. Appropriate planting density is 2.5~3.0×105plants per hectare.
Soybean;Mudou 9;breeding
S331
B
1674-3547(2015)06-0044-03
2015-12-08
任海祥,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E-mail:rhx725@163.com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2011CB109301);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2012AA1011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35B06)
**通讯作者:王燕平,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E-mail:wyping198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