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腹壁包块诊断中的应用
2015-03-22杨士军李春华
杨士军 李春华 秋 冬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医院功能科 836000)
腹壁包块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仅通过临床观察可能难以诊断,当临床诊断无法明确时,超声则是一种鉴定腹壁包块的敏感手段。本文总结了我院自2010年以来共18例腹壁包块患者的超声检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1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腹壁包块患者1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2岁。
1.2 方法 应用GE S6,,PHILIPS IE33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患者一般不需要任何准备工作,仰卧平躺和立位,探头置于腹壁包块上,进行多方位、多切面扫查,观察包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必要时探头加压及扫查对侧相同部位进行比较。
2 结果
18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12例为疝(9例为腹股沟斜疝、2例中线疝、1例切口疝),超声声像图显示疝内容物,有肠管、脂肪组织、腹水等;5例为脂肪瘤,声像图表现为:扁形,边界清晰,内部回声2例为高回声,2例等回声,1例低回声;1例脓肿,声像图为边界欠清晰,壁毛糙,内部回声杂乱不均匀。
3 讨论
3.1 腹壁上界由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和第12肋下缘至12胸椎的连线构成,下界由耻骨联合上缘、耻骨股嵴、耻骨结节、股骨沟韧带、髂嵴至第5腰椎棘突的连续构成。腹壁由浅至深由皮肤、浅筋膜、肌层、服橫筋膜、腹外脂肪和腹壁层构成[1]。造成腹壁包块的原因包括疝、血肿、感染和软组织肿瘤。
3.2 疝是腹壁包块形成的最常见因素之一。疝即为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2]。在女性、肥胖、术后病人以及疝修补术后复发性疼痛和肿胀的病人,疝的临床诊断是较困难的。单纯物理诊断即使能做出疝的诊断,但却不能正确描述疝的自身特征。当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时,超声就能诊断疝,而且能准确描述疝的特征以便治疗。
3.3 腹股沟疝是腹壁疝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疝的75%。分为直疝和斜疝两种。斜疝和直疝的数目比大约是2:1。在诊断腹股沟疝时,通过辨别腹壁下血管来确定腹股沟内环的位置。直接进行腹直肌的横切面扫查,可以看到其后方的3根血管,一条动脉和一对静脉,这就是腹壁下血管。追踪腹壁下动脉至其起始于髂外动脉处,即找到了内环所在的位置。腹股沟直疝是第二常见的疝。腹股沟直疝起自腹横筋膜,位于腹股沟环和腹壁下动脉的下部和内侧。与腹股沟斜疝不同,腹股沟直疝不穿过腹股沟环,也不从腹壁下动脉前方穿过。股疝位于股管的深部,因此在临床上较难诊断。它突出于腹横筋膜,疝囊内可含腹膜外的脂肪或腹膜内容物。半月线疝是腹膜外脂肪或腹膜内容物突出于半月线的深层形成的。中线疝包括白线疝和脐疝。腹白线疝是指腹膜外脂肪或腹膜内容物突出于腹白线。脐疝是最多见的腹壁疝,它通常是先天性原因造成的,是脐带结扎后腹壁不能完全闭合所致。绞窄疝其肠管血液循环停止,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出现坏疽。识别并预测绞窄疝的发生非常重要。绞窄疝是不可回纳的,有触痛。
3.4 超声可以提示疝的解剖位置、内容物及并发症(如肠嵌顿、肠梗阻、肠扭转及肠绞窄),是唯一实时评价疝及内容物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1例绞窄疝声像图特点总结其超声表现为:脂肪水肿,回声增强;疝囊壁增厚;正常肠蠕动消失;肠壁增厚;缺乏血流信号[3]。疝内容物可以不同。并不是所有的疝都含有肠管。超声诊断的大部分疝仅含有脂肪及肠系膜,而仅一小部分含有肠管和腹水。
3.5 良性脂肪瘤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是一种脂质包块。结合5例脂肪瘤患者声像图特点总结其超声表现为:切面形态常为扁平形,大小不等,长轴与皮肤平行,长径大于厚度,大多数可见清楚的边缘回声,其中有一部分见高回声包膜。肿瘤内部回声依其组织结构的差异而表现不同的回声特征。包块里存在多普勒血流信号可提示软组织肿瘤,因为血肿和脓肿的内部通常检测不到血流信号。虽然超声通常无法对软组织肿瘤进行完全准确的评价,但能提醒我们肿瘤的存在。
综上所述,超声能准确、实时、直观的对腹壁包块进行临床诊断,而且具有无创性、动态性、及时准确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信息,故超声对腹壁包块确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1]徐恩多.局部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6.
[2]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40.
[3]仲光熙.腹股沟疝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6):775 -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