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雕形制与加工技术研究

2015-03-21吴婵华

关键词:竹雕圆雕笔筒

吴婵华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45000)

竹雕形制与加工技术研究

吴婵华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45000)

徽州竹雕盛极于徽商时代,不同于徽州其他的“三雕”,徽州竹雕更具文人气质,留存多为文房用品和文人把玩之物,因此雕刻手法较其他雕刻更加丰富。通过对徽州传统形制的总结,和对雕刻方法的分析,能够更加了解徽州竹雕作品蕴含的价值取向,以及再现徽州竹雕作品丰富的美学内涵。

徽州竹雕;雕刻手法;形制

1 徽州竹雕的渊源与发展

徽州竹雕从取材,构思,成型,及雕刻手法和雕刻内容无不蕴含着先秦儒学的本质精神。竹雕作品的原材料比较容易取得,利用的是竹根、竹鞭和竹竿(或者由竹子做成的竹片)。徽州竹雕大体分竹面雕和圆雕两种。文人用的笔筒、香筒,以及写字用的臂搁,扇子上的扇骨多用竹面雕刻技法;竹根上面雕刻人物鸟兽等形象一般采用深刻圆雕技法。浅刻的阴、阳文雕属于竹面雕刻。根据雕刻深浅的不同进行分类,以上两种又分深、浅刻,例如阴刻雕法中有很细小很浅的称为毛雕,较深的线刻,其次是深刻和陷地深刻;阳文有留青刻法、薄地阳文(也称为薄底阳文)、阳文浅浮雕、阳文高浮雕、镂空透雕等等。徽州刻工在实际制作中,多种刻法交替使用,错综复杂,灵活变通,左右逢源。在对不同的主题、形制选择不同的雕刻技法,在同一主题的不同部位也会选择不同技法,以表现作者的创作情感和主题内容。

2 徽州竹雕常见的形制主要形式

2.1 笔筒

徽州竹雕作品中,笔筒的数量非常大,笔筒是文人的文房用品,外壁雕刻有各种图案用以盛放笔的文房用具。东晋王献之就有一个钟爱的被称之为“裘钟”的竹制笔筒。作为文房用具,流传有序的笔筒历代都有,存于上海博物馆的“归去来辞图”浅雕笔筒为明朝朱三松所刻,表现的是隐士隐居尘世的内容,古朴虬枝的老松似在侧耳倾听,刻画的入髓入骨,使人叹为观止。笔筒是竹雕技法集中表现的载体,根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表现效果和意境,有不同的技法运用。

2.2 竹雕人物

按照唐朝时的竹刻尚且“其画迹若粉描,向明方可辩之[1]”的线刻雕刻手法来看,采用圆雕的竹制人物是在宋朝以后发展起来的。因为竹雕人物悉心把玩,可以达到犀、角、牙、玉等贵重材料达到的效果,而材料又比较容易获得。由于竹制材料的特殊性,适合表现古代人物。徽州博物馆竹雕作品“无款采药老人”长髯一叟,腰围兽皮,身就山石,右手执芝,左手抚石,旁置蔑篮,斜插草药,驻足少憩。作者利用竹根斑节表现山体孔穴,细节部分,纹理俱现,作者精心设计,苦心经营,把徽州药师那种恬淡自足神情勾画的轻松自然。圆雕技法是徽州竹雕技法当中难度最高的,对设计题材的表现必须要依据竹根之形进行再创作,即使有画稿也无法向平面那样照图雕刻。竹雕人物要表现其立体性,大大超出国画人物平面的创作形式,要求创作者在雕刻中捕捉三维的立体神情,韵味,而且要关联前后景物构图,注意疏密关系,突出主题,不仅要符合平面构图的审美要求,还要符合立体圆雕人物的表现要点。很多艺人穷一生之时光,也就了了几件可以传世的圆雕作品。

2.3 竹雕臂搁

古人为方便用毛笔写字,用臂搁作为书写时枕臂之用,不用时也还可以用作镇纸。还可以防止臂上汗水浸坏文字,起到清凉舒爽调节精神的作用。由于垫在手臂 下,多用浅刻留青等雕刻手法,镂空雕手法极少见。其中所涉及的题材从人物到花鸟虫鱼,内容大都讲究艺术性。徽州浅刻以方洁为宗,其笔致飘逸,迎光映照,形象隐约可见,而神韵不减。其留青之作明晦浓淡,因景而施,变化诡谲,色彩纷呈,明暗有致,自然妙造,不逊张希黄之作。由于书画刻印俱佳,被邀请到江浙一带交流技艺,还被误认为“金陵派”之代表。

2.4 竹雕香筒

读书焚香是中国传统读书人为了营造雅致氛围的一种方式,自古就有“红袖添香”之说。唐朝大诗人李贺就有诗云“晓奁妆秀靥,夜帐减香筒。”竹雕香筒一般用不用焚烧的香料装在里面,靠其挥发散发香气。一般徽州竹雕的香筒大都在七八寸长,用硬木来做底盖,将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刻画或镌刻其上,它多为文人、闺阁所用把玩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一般为表现主题及功能要求,多使用高浮雕及透雕结合得雕刻方法。透雕刻法,近似高浮雕,不仅镌刻花纹的正面,旁侧圆转处,也可以看到刀痕,雕饰繁复,疏透玲珑,由于实物的实用功能受限,现在很少看见相关的器物,在徽州徽字号博物馆还能看到年长的师傅可以制作精到的香筒作品。

2.5 竹雕摆件

摆件是摆在家中供观赏的物件,自明清以来,徽州竹制的摆件流传很多,涉及动物、植物、假山、瑞兽等,多有美好寓意,富含生活气息,形象生动,趣味十足。大都以立体雕刻为主,多采用竹子的根部,随形赋义,依其自然形状进行构思和设计,然后雕刻,许多形象栩栩如生,显示徽州艺人高超的技艺。题材涉及佛手、螃蟹、狮子、蟾蜍、供龛、木鱼、竹镇等等,刻法多似竹刻人物。

2.6 竹雕杯、盒

用竹制成实用器物采用竹子“中空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用竹子做器物,是徽州民间的传统。杯、碗、盒、椅、床、桌、门、屋等等,极尽其所能事。但雕刻之物多为文人供玩器物,有做首饰收储盒,有做印章盒、笔洗、水盂、酒杯、棋盒、茶叶罐等等,多采用随行的巧雕兼用高浮雕,根据竹子形状赋以设计,栩栩如生。如竹根雕四季花卉印章盒,盖四面分别用浮雕刻有梅、蓝、竹、菊,既满足实用功能,又采用装饰性的纹饰,简洁生动。

3 结束语

总之,徽州竹雕艺术历史悠久,深刻反映了徽州民间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的特点,是徽州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徽州人文的一个缩影,是徽州精神的民间范本,研究徽州竹雕,对于探索还原徽州文化的本源极具启示意义,值得我们不断琢磨学习,从中汲取精神养料。

[1]严宏达.明清以来文人书画对竹刻艺术的影响[M].苏州:苏州大学,2009.

[2]吴倩.传统艺术中的花钿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2010.

[3]薛黎静.徽州竹雕艺术的研究与应用[M].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The shape and bamboo carving methods

WU Chan-hua
(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Anhui 245000)

In Huizhou,Huizhou bamboo boom era,unlike other Huizhou"three birds",and other comparisons,Huizhou bamboo literati temperament,preserved bamboo works,mostly paper stationery and literati play things,so carving richer than other engraving techniques.By summing up the traditional shape of Huizhou,and the analysis of carving methods,to learn more about Huizhou bamboo works contain values,and a reproduction bamboo work Huizhou rich aesthetic connotation.

Huizhou bamboo;carving methods;shapes

TB47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5.04.073

1672-7304(2015)04-0152-02

安徽省级教研项目《基于徽州民间艺术的国画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改革》(2012jyxm506)。

(责任编辑:吴湘银)

吴婵华(1976-),女,安徽黄山人,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画教学。

猜你喜欢

竹雕圆雕笔筒
周桂新竹雕作品《蜻蜓之音》
自制笔筒
“鼠来宝”笔筒
做一只怪魚笔筒
竹里乾坤,形色无边
——袁牧竹雕作品欣赏
对宋代动物形、瓜果形玉佩饰的几点认识
漫谈云浮石雕艺术的雕刻技法
天水竹雕的艺术工艺
竹雕的收藏攻略
浅谈对圆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