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教学管理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015-03-21张颖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3期
关键词:学术报告博士生教学管理

张颖

浅议教学管理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张颖

本文从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国际交流三个环节论述了教学管理中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进行控制。改革招生制度,加强博士生导师在招生工作中的学术判断力度,采取分类招生;把控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建立研究生淘汰机制;开拓多渠道的国际交流,加快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进程。

研究生;全过程培养;教学管理;质量控制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研究生质量的高低是体现高校发展水平重要的参考依据。教学管理在研究生教学质量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从研究生的招生、管理、国际交流等多方面入手把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改革招生制度,规范招生流程,选拔优秀生源

研究生的招生工作贯穿整个学年,有推荐免试研究生招生 (包含了推免硕士生招生和推免博士生招生)、统考硕士生招生和统考博士生招生。推荐免试研究生招生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以分数论水平的招生制度,需要对考生德智体等综合素质全面进行衡量、综合评定、择优选拔。在对学生平时学习和科研能力综合测评的基础上,突出对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考核,确保生源的质量。

多年来,很多院校博士生招生一直采用以英语和专业课的成绩为初试的成绩,再对进入复试的考生进行面试的方式。但是,初试成绩在录取的总分值里占了很大的比重,以分数论水平的现象仍然存在。博士生的选拔,应当重点考察考生的学术素养、科研水平、科研欲望、对学科前沿了解情况等综合能力。同时,由于博士生培养具有科研方向更加细化、培养重点由导师完成等特点,应充分关注学科教师专家组、导师组在招生中对考生学术能力、学术志趣、可造就性等的评价和决定作用。可探索“材料—审核”制招生方式,加强对考生前期的科研水平、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查。

很多院校的硕士招生也一直采用以英语、数学、政治和专业课成绩为初试成绩,复试为对专业课进行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这种招生方式一方面存在与博士生招生类似的问题,另一方面,除了传统学术型硕士外,应用型和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招生名额也明显增加。这部分学生如果采取学术型硕士的招生模式,一定会造成生源的流失。若采取分类招生方式,根据考生偏向学术或应用的实际需求,设立适当的后补名额,则能保证招生录取的有效性。

研究生招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规范各类招生制度和流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首先要及时公开招生制度,使考生明确招生流程,避免因程序问题流失优秀生源;其次要和考生沟通拟录取信息,使考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选择,找出最适合报考的院校和志愿,保证招生录取的有效性,减少教育资源浪费,提高办学效率。

二、把控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包括课程学习、选题报告、预论文工作计划、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等方面;博士生培养包括博士生资格考试、论文中期检查、最终学术报告等方面。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为达到要求,勉强选够规定的学分,造成学科成绩偏低、各培养环节流于形式,起不到对研究生选拔的目的。因此,应在各个培养环节建立研究生淘汰机制,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学习成绩应在研究生学籍管理、奖学金评定及培养机制改革相关规定中有所体现,以加强研究生对学科成绩的重视和课程学习的投入;博士生在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应进行一次学科综合考试,重点考查博士生是否掌握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和专门知识,是否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否具备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对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博士生可在一年后再次考核,对仍不满足条件的博士生,可建议转为硕士生培养。博士生通过资格考试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完成论文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应由相应的考核小组进行考核,并给出考核成绩,对于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应在规定时间内再次进行考核。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是开阔学术视野、培养综合素质、加强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加强学风建设,切实发挥学术活动环节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一方面学校和院系应举办多种类型的学术报告,满足不同研究领域学生的需求,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另一方面,通过对每次学术活动写小结或会前会后签到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对于基本完成博士论文、发表论文数量基本达到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分、系统、深入和科学合理的总结与分析,全部完成博士论文初稿的博士生,可申请参加博士生最终学术报告。最终学术报告是博士生在答辩前做的一次类似于学位论文答辩的工作总结报告,需有一定数量的同行专家对论文中的主要成果和创新性内容等进行评议。专家应从论文工作量、创新性、完成度、研究内容的系统性、数据分析的系统、深入研究结果的分析过程、论文的主要结论等进行评审,对不符合要求的博士生建议在半年至一年时间内有针对性地修改论文,再次申请参加博士生最终学术报告。对于论文质量较差、存在问题较多、修业年限较长的博士生,应建议将其转为硕士生培养。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总结,而博士生学术论文应体现博士生在所在学科领域的创造性学术成果,既反映了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具备了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加强学位论文答辩环节的监督机制,严格审查答辩委员会的组成,控制校内外委员的比例,加强论文公开答辩的严肃性、公正性和挑战度。要适当增加在线答辩等方式,提高社会、同行对论文答辩环节的重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可由导师组织进行,由于硕士生人数较多,硕士学位论文可在专业方向范围内组织相对的集中答辩,专家应从论文选题、论文成果与新见解、理论分析实践环节及工作量、论文写作及科学作风、答辩情况等方面给出综合评分,也可适当采取末位淘汰的原则,淘汰相对较差的论文,建议其在规定时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

三、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构建国际化培养机制和环境

加强国际层面的学术交流,可探索按单元或模块设置的课程。一个单元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又由一系列讲座组成。单元相对固定,要充分考虑全球化背景下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模块要根据社会需求、形势发展和开设条件进行灵活调整。一个模块可由一名教师负责,邀请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企业的专家授课,信息量大,观点视角多种多样,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国际视野的拓宽和创新思维的养成。聘请国外学者做系列学术报告,鼓励国外学者讲授专业课程。搭建国际化平台和奖励机制,鼓励研究生走出国门,主动了解国际领域学科前沿知识。

吸引留学生,营造国际化培养环境。要加大留学生招生力度,积极探索招生途径。利用现有的国际合作资源,寻求新的合作契机,依据学科建设设立留学生培养项目,针对留学生汉语水平普偏低的情况,构建全英文留学生项目,降低留学生汉语水平门槛,更加广泛地吸引留学生。同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利用教师参加国际会议、出国交流的机会大力宣传留学生培养项目,积极争取生源;同时院系应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学院留学生奖学金,为留学生提供院系层面的奖学金资助,以吸引更多没有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生源。在充分考虑留学生教育特殊性的基础上,全面实现中外学生混合编班,进一步推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管理,为研究生营造国际化培养环境奠定基础。

[1]王二宝,刘全菊.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3):47-49.

[2]黄建民,罗庆生,赵小川,侯保江.强化研究生教学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9)70-72.

[3]杨静,高虹.谈博士生培养中的过程管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S1):90-92.

[4]刘丽霞,刘慧琴.加强国际化培养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2):21-24.

[5]王钰,刘惠琴.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9)39-41.

责任编辑:苏航

G643.0

A

1671-6531(2015)23-0139-02

张颖/清华大学环境科学院职员(北京100084)。

猜你喜欢

学术报告博士生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周激流教授作“新一代信息技术漫谈”学术报告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淮河规划治理与展望座谈会在合肥召开
优秀校友肖敦辉博士回母校作学术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