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启示
2015-03-21李慧敏
李慧敏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近20 年的发展路程,无论是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水平、校园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高职院校经过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建设,涌现一批教学水平及师资队伍、办学特色突出的院校。师资队伍在高职教育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当中,之所以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高资历的师资队伍、应用竞争激励机制进行管理、应用各种措施进行培训分不开。由此可以看出,提高师资学历水平、严格培训和管理教师队伍是摆在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前的重要任务。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很多年前就已开展职业教育,其先进的办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这些发达国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主要内容有教师的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性、培训的正规化等。本文首先介绍了发达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些经验。
一、国际上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基本状况
(一)教师学历和职称
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影响着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师学历和职称虽然不能看作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真实水平,但拥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养中依然占有较大比重。在世界发达国家的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和职称中,二方面都保持在较高的层面。从学历来看,美国社区学院中的教师尤其是专职教师队伍,有80%以上的教师学历达到了硕士以上,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学历在硕士以下。德国的高等职业院校要求教师学历必须在硕士以上。再分析职称,美国社区学院的专职教师中,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属于助理教授职称。由于拥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队伍因此这些发达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较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兼职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发挥着相同的作用,在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存在较大比例的兼职教师。如美国的社区学院中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属于兼职教师。加拿大社区学院中兼职教师在全体教师中所占的比例更大,有一半以上,兼职教师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的高等职业院校也大量聘用了兼职教师。德国高等职业院校拥有的兼职教师数量更多。聘用兼职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充实师资队伍,引进高素质人才,对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是一个有效的补充。
(三)考核晋升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使高职院校的教师具有社会责任感,对教师队伍进行合理的调整,很多发达国家都制订了职业技术教师的考核鉴定与晋升制度。日本在职业教师的鉴定方面制订了严格的制度,职业教师一定要经过不同行政部门组织的考试,及格后才能取得相应的证书。日本的职业教师考核与教师的工资待遇结合在一起,国家为了鼓励职业教育,在工资薪酬方面给予了职业教师更大的倾斜,工资水平普遍高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教师,与公职人员相比高于16%以上。日本国内称教师职业为“圣职”,政府出台了《人才保障法》,提高了职业教师的社会地位。
(四)培训体系
高职教师培训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职前培训,二是在职培养。在职前培训中,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对职业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具备教师证和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所以这些国家的高职教师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美国和英国依据法律条款,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必拥有教师证,但大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教师质量,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新招聘的教师一定要拥有教师证。美国有很多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为了提高教师水平,专门开设了教师证课程和培训业务,如加利福尼亚的教育学院就开设了教学法、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教育实习、课程开发、测试与评价等。美国的社区学院要求必须对引进的新教师开展岗前培训。
美国、英国、德国对在职高职教师的在职进修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如美国的社区学院为了帮助教师在职进修,允许其到国外访学,参加各种研讨会和课程进修,每年都有专业发展日,鼓励教师在假期中培训,对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给予大力的资金支持。2001 年11 月,英国成立高校教师发展局,为高职院校教师的进修与学习提供了较大便利,同时创建了教学互动的支持网络,在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对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一)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培训模式
在培训高职院校教师中可以引进开放式模式,应用丰富多样的、形式灵活的培训方法,为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创造多种机会,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参加国外学术会议;对以课程和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研讨班,要求本校教师全部参与,才能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有的青年教师已经取得了学士学位,但不能忽视这些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要求其必须取得硕士学位;指定骨干教师到职业教育开展特色突出的国家去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回校后举办外出学习总结会,在会上向其他教师介绍经验,进行再培训,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总之,学校应该利用各种举措,保证教师拥有最先进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在世界高职教育中不会落伍,才能逐步提高教育质量。
(二)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当前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工程师、工艺师、技师、农艺师等各种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本身还需拥有较高的教育能力。为了能够获得这种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在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方面要求较高的教师,那些自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不可能一毕业就能达到这个水平,因此要鼓励企业在师资培训中发挥一定的作用。高职教师可以进入企业参加实践培训,利用利益制衡与立法等做法,把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与企业部门、产业部门结合在一起。
高职学院在对专业教师培训进行规划过程中,不但要尽快建设校园培训基地,而且还需大力开拓校外企业,发展科研部门,使其在师资培训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每门课程要有一个对应生产企业以供教师参加实践和学习,可以分期分批指定高职教师进入企业和科研部门学习。要大力重视企业在师资培训和教学中的作用。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了解自己当前承担的学科研究在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材料,有利于及时掌握出现的新技术与新工艺;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在企业实践中请教工程技术人员,以求提高专业技能,推广新技术。
当前,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广泛开展了“访问工程师”活动,这种做法有利于高职教师进入企业当中接受实践教育和培训。 学校可以利用每年的暑假,帮助教师进入专业对口的企业当中,利用顶岗和合作研发等手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以拥有双师水平。教师可以在企业当中看到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掌握本专业在实践生产中的地位和发展情况,在增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技能。教师返回学校后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介绍给学生,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师资学历水平
要想使高职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则必须具备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纵观发达国家高职院校的教师学历水平,硕士以上程度的占90%以上,所以要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我国高职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还是以本科学历为主,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属于硕士。国家教育部要求在专任教师队伍中,应该有35%以上的教师达到硕士学位。最近几年,国内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学历得到了较快提升,很多高职院校教师中拥有硕士学位的人数超过了35%。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当前一共拥有教师500 人,在40 岁以下的教师中,有40%的教师属于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虽然这样,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学历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还是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
(四)创新师资管理机制
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实际情况,合理参考发达国家关于高职院校师资管理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我国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方面要做好下面工作:用人机制要以岗位聘任制为主。高职院校要依据“岗位设置按需求、人员招聘需公开、岗位竞争要公平”的做法,建立完善的教师岗位聘任制,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在最短时间实现岗位管理,用人机制完全落实“合理进出、科学配置”,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其进行监督。应用科学手段设置岗位、落实人员职责,提前做好岗位分析工作, 依据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招聘人才,严格人员考核制度,同时以人员聘任为主,不再强调职称。
(五)严格管理、考核及合理聘任、分配
首先,对聘期内的教师进行考核是依据岗位职责进行管理的有效做法,在实行岗位聘任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实行柔性人才流动制度。在教师资源流动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不再设防,不受传统管理制度的束缚,不受地区条件和身份局限,改变流动形式,而成为智力流动,在实现智力流动的基础上达到柔性流动,实现人才资源共享。高职院校在引进原则上要坚持“只求所用、只求所为”,逐步淘汰“所有制”而转变为“所用制”,利用“人才荐才、项目用才”等做法,引进院校急需的人才。再次、建立培训激励机制。教师的培训工作应该与教师的聘任工作、 教师考核结合在一起。在教师岗位职责中,要明确规定教师任职期间必须参加进修,同时对参加进修后的教师进行考核,这是教师聘任的首选条件;当年不参加教师培训工作的教师不能参加高一级的职务晋升。工资分配实行多元化方法,以实现公平公正为原则,不再一味应用按劳分配的方式,寻求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做法,实行基础职务工资与岗位津贴结合的模式,全面考虑每个教师的贡献,根据教师的工作岗位制订薪酬标准,依据教师的劳动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保证工资分配实现科学化与规范化。分配制度改革要和教师聘任、考核相结合,先设置工作岗位,制订详细的岗位职责。实行教师聘任,保证教师间公平公正的竞争;落实绩效考核制度;最后进行合理分配,才能保证工资分配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要想实现职业教育的创新与突破,则必须具备一支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水平高的职业教育教育队伍,可以利用进修、引进、外聘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保证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具有合理的学历结构;根据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引进兼职教师队伍,争取早日建设完成一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对于教师参加产学研与实践培训的教师,高职院校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时间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中那些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进入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才能在最短时期内建设一支具备师德、掌握创新知识、教学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1]唐智彬,石伟平.国际视野下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路[J].教师教育研究,2012(2).
[2]史鹏霜.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4(2).
[3]孙国良,徐珍珍;刘晓.我国职教师资培训:历史、现状与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5).
[4]郭翠兰.高职教育“三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0(13).
[5]强桂凤,查志刚.以财会专业教师为例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培养及评聘[J].教育与职业,2010(33).
[6]邵建东,王振洪.高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及其整合培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7]刘艳青,张磊,李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指向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及实践[J].职业技术,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