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路径初探
2015-03-21李宁
李宁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路径初探
李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渠道。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非常重要。然而,息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不甚理想。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几方面着手。
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时效性;效果;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渠道,是高等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学校乃至学生心中的受重视程度均不高,因此,其教学的实效性也不甚理想。因此,要想发挥思政课的作用,提升其教学实效性,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可行的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宏观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顶层设计是系统工程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是指将系统理念渗透到系统工程的各个子系统中,从而实现系统工程的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统筹规划,最终完成资源的有效配置。[1]因此,顶层设计有战略性布局的意思,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可以整合和优化各系统资源以达到终极目标。
思政课的教学,是一个糅合了多元素的系统工程,它包含了教学主体、客体,还有各教学媒介,因而是一个教学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顶层设计,就是要根据当前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综合素养的呼唤、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高效教育发展的趋势这几大要素,来确定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系统的模式和战略目标,然后根据这一总体的战略目标来细化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分目标以及各自不同的教学模式、手段、方法,从而使整个思政课教学系统成为一个集合了4门子课程子系统所相互作用的,拥有明确目标的、高效运作的大系统。
具体而言,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思政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搞清楚这个终极目标,对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乃至考核方法等多个细节问题上有明确的认识,这是思政课教学顶层设计的基本前提。思政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成熟的、理性的人才。迷茫、困惑、焦虑,是伴随着每一个大学生必经的青春岁月,无一能幸免、无一能例外。那么在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迷茫期,大学教育理应承担起帮助学生们走过迷茫,迎来成熟与理性的重要职责。而作为大学教育中以培育学生三观为己任的思政课,当然理应是学校肩负起此责的主要角色。批判、理性、客观,应是思政课上授之于学生的重要品质。其次加强思政课教学的顶层设计需要学校及教师对顶层设计理念有系统的认识,自觉地以此来引领教学、安排资源。比如安排课程内容时,便可以避免出现思政课内容无端的重叠、交叉等混乱现象,如此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再次是加强顶层设计可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关系,消除部门间的隔阂,协调一致地为教学目标服务,避免出现各部门工作混乱无序的不良现象。
二、完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2]可见,大学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困惑,也有许多亟待纠正的错误思想。思政课本就以帮助青年学生解其人生困惑,并引导其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为目标的。因此,重视实效应高于对一些理论的纸上谈兵。由于国家统编的思政课教材是对所有高校、专业学生撰写的,因而缺乏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学部门和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授对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比如课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内心需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编排和筛选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完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当前许多学校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的重要举措。如何来完成这样的转化?我们认为,应在充分领会中央精神和马工程统编教材以及教育部对思政课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选取学生密切关心的问题、社会热点等切入,结合教材中的理论进行讲解和分析,从而解答学生心中的疑虑,如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能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同时,专题教学也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利尝试。专题教学,需要教师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比如高职高专和本科院校学生的区别;文理科学生的区别;不同专业学生的区别等)围绕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专题的设置一定要围绕学生的特点,要着重以解决学生生活与学习中最常出现困惑的内容为重点。此外,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开设讲座也是不错的选择。教学期间,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教学的热难点问题,也可聘请一些校内外专家学者,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与思考,从而拓宽知识面,也可使学生了解到自主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方法,十分有用。
三、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长
教学是双向互动的活动,不讲究方法的教学便难以收获好的效果。在当前这个网络与信息时代,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是增强教学实效的重要举措。
如今,教学早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思政课的教学要想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还必须利用好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仅是课堂内教学方法的创新,还包括课堂外实践教学的创新。目前,许多学校也在就此做出积极的探索。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环节上采取带领学生就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让学生出调查报告,最后甄选出优秀的调查报告出版成集的方法;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开展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的“小班课教学”,大班上课以老师讲授为主的专题教学、案例讨论等,而小班讨论就是以学生讨论为主。此外,课堂讨论、课后沙龙、网上交流等教学方式也深受学生喜爱。[3]除此之外,很多学校还在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即慕课)下探索思政课的教学。MOOCs,是一种利用互联网进行开放式在线学习的方式,它使过去只有考进大学才能接受大学教育的传统模式发生了变化,使大学与社会、大学与大学的边界日益模糊。在全球MOOCs潮流的背景下,我国由复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学校的21位教师团队共同授课完成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2014年春季学期就在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的成员单位开课。此外,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还积极探索“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大班上课讲授基础知识”→“个人家中研究艰深难题”翻转成为“个人家中学习基础知识”→“大班上课研讨艰深难题”[4]。这些尝试,都有效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过去教师简单知识灌输为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和老师带动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化,这无疑对于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长都是有利的。
项目名称:2014年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国梦’与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编号:CJS14-064)阶段性成果;2014年川北医学院科研发展计划项目“中国梦”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编号:CBY14-B-ZD10)
[1]谷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4(3).
[2]王易.改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积极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
[3]孙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5(5).
[4]孙华.大学生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6).
责任编辑:郭一鹤
G642
A
1671-6531(2015)23-0098-02
李宁/川北医学院思政部讲师(四川南充63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