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研发平台的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2015-03-21甘黎明
甘黎明
基于科技研发平台的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甘黎明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高校科技平台的类型与特点,提出了施行基于平台科研项目的试验研究、原创性实验课程、毕业论文与科研试验相结合及科技创新训练课程等实践教学手段,阐述了较为详细的保障措施。
应用型高校;科技平台;实验研究;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培养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及创新能力并重的本科人才至关重要,但目前普遍存在教学经费紧张、基地投入不足与在校生人数众多的实际矛盾,有必要寻求新的办学资源。科技研发平台能将科技项目的实施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2]
一、应用型高校科技平台的类型与特点
1.基于学校主导的科技研发平台。这是一种学校出资并且全额控股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这种基地的优点是学校可以统筹安排生产与实践教学,可靠性强,但不普遍。[3]随着校办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它受到市场的调节,学生不能随时进入基地实习,但相对于其他基地类型,这种形式还是最有效的,如有这种条件,应该建设这样的基地。
2.基于校企合资企业的研发平台。该科技研发平台主要是由于学校办学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好的互补性而共建的科技型企业,这样类型的企业充当了科技研发平台的角色。[4]构成这种互补性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研发生产存在人才与技术上的明显不足,而学校虽具备人才资源与技术成果优势,但也存在办学经费与基地建设不足的问题,二者如能紧密结合,显然可以互惠共赢。
3.政产学研科技研发平台。这是一种产学研合作比较稳定有效的平台,如博士工作站、工程中心等。由于该类平台纳入了政府主导的科技计划,因此具有刚性规定,校企双方都必须在科技部门的组织下合作完成合同规定的目标任务。通过科技入股、教授博士进企业、设立开放性项目等多种形式使得平台运转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被吸收进入科技平台,参与科研项目,完成生产实习、课程实习及毕业实习并最终完成毕业论文,同时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还有一种形式,即校企双方根据技术、资金、资源等需求共同结成产业联盟,并在省级科技管理部门登记备案,这是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一种补充,它涉及面广,可以以一(学校)对多(企业)。结成产业联盟的高校及企业往往能获得较多的公共资源,包括平台建设资金、企业创新基金、产学研前瞻性研究项目、产业化推进项目等,从而促进科技平台建设。
二、基于科技研发平台的实践教学手段
(一)建立基于科技研发平台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1.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每个高校一般都设有产学研结合工作部门,负责政产学研的制度制定、引导与组织工作。各院部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小组或委员会,负责选派专业骨干、指导教师、挂职干部、企业博士及柔性进企业教授等,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制定考核管理制度,评价实践教学效果。通过组织管理能够自始至终实施好实践教学的计划。
2.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科技平台的实践教学经费有多个来源,一是正常的教学经费拨款,如果没有基于科技研发平台的经费投入,仅有实践教学经费,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是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二是教师的学科建设经费、专业建设经费及科研项目经费的投入,可缓解实践教学经费之不足;三是平台对外开放获得的社会资源,包括经费投入、设备馈赠等。各高校还可利用科技平台的社会属性多渠道获得经费支持。[3][4]
3.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制度保障机制主要涉及目标考核及平台日常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要对与实践教学相关的目标要求进行细化、分解,分阶段、有步骤地制定实施方案并有中期考核要求;对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及设备使用矛盾)、教师资源分配存在的矛盾 (高校普遍存在教师多、资源少的现状)、学生分组存在的矛盾进行梳理,合理安排,有序实施,使之常态化、制度化。
4.建立市场风险规避机制。科技平台因为有企业的介入而使得平台建设多少受到市场的影响。企业虽有共建研发平台的责任,但其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当市场行情不佳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时,企业对科技研发平台的投入必然减少。高校应该通过科技对接,摸清市场规律,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咨询,以尽量减少因市场突变带来的风险。企业的发展与高校的发展尤其是基地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二)设立基于平台科研项目的子项目、独立试验和参与试验观察
项目负责人充当导师的角色,从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入手,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划分课题小组。教师根据课题的要求将一些试验分设成独立试验,简单的验证性、重复性试验可交给学生去做,教师督查试验流程;对一些较难的试验,教师亲自主持关键操作,让学生参与,亲身体验。这种形式的合作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交流,同时还可以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的学习状态,学生可对教师教学提出意见及改进办法。
(三)根据专业特点,结合科研课题,设立原创性实验课程
现有的专业实践课大多千篇一律,沿用的是现成的实验教材内容,这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包括综合性大学、应用性本科)是不合适的,即便同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应具有各自的特点,况且由于学时分配的限制,有的实验课还轮不到,这就要求对实验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各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及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总体要求,有选择地确定实验内容,特别要研究设立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实验课,这些实验课往往会从承担的社会发展、科技支撑、前瞻性研究、成果转化等项目中产生。
(四)毕业设计、论文与科研试验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毕业论文大多是综述类、调查类,只有少数属于试验研究类,如果没有科研项目作为载体吸收学生撰写论文,那么,学生的毕业论文很难有实际应用意义。[5]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是必然的。科研试验是科技项目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探索性试验、重复性试验等多种形式,这些试验有一个持续观察、记录、统计的过程,亲身体验这一过程远甚于单纯的产业调查或专业综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能力大小选择性地设立几个小试验,分解给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学生独立承担一项试验作为毕业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弄清各自试验研究在整个科研项目中的意义与作用,从而完成毕业论文,其价值应用性强,远甚于理论性总结。
(五)开设科技创新训练课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人才除了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对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上。其中,专利申请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其中发明专利难度较大。高职类院校主要强调职业技能的掌握,综合类高校则侧重于科学研究。就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强调的是职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并举,从这一点看,学生进入科技平台参与教师科研意义深远。应用型本科学生可以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独立完成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从而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应用型高校科技研发平台大多是校企共建、政府主导的研发型载体,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工程中心、博士工作站、产业联盟、企业创新中心等,以这样的科技研发平台为教学实践基地十分必要且切实可行。企业方根据产业关键技术、人才缺乏的需要跟高校合作;[5]高校因为办学资源的不足也有必要与企业合作,而且还可促进就业。校企双方的结合符合双赢的发展导向,既可提升、发展产业,又能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共建的科技研发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学校教学实践基地是提高本科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可通过这样的平台改革实践教学课程,增加原创性的实验课程,吸收学生进入基地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借此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创新水平,锻炼获得各类专利授权等知识产权的能力。
项目名称: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应用型本科高校涉农创业教育模式研究”(2012SJDFDY104)
[1]王晓芳.校企联盟科技创新教育模式下的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 (6):92-93.
[2]艾振宙.产学研一体化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J].教学研究,2013,36(4):73-75.
[3]蒋丹.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1-75.
[4]郭毓麟,易剑英,李彦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中国农业教育,2009(2):56-64.
[5]曾德芳,王君婷,张焕德.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教育模式[J].交通高教研究,2004(4):25-27.
责任编辑:姚旺
G645
A
1671-6531(2015)23-0051-02
甘黎明/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讲师,硕士(江苏南京2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