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花源记》英译本中的主位推进模式转换

2015-03-21李从庆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主位桃花源记翻译策略

《桃花源记》英译本中的主位推进模式转换

李从庆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主位推进模式作为语篇和语义分析重要手段在翻译实践中对于源语文本的理解以及目标语的构建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以林语堂翻译的《桃花源记》为例,运用主位推进模式分析了其英译文本中所使用的三种主要主位推进模式,探讨了该模式对翻译策略选择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主位;述位;主位推进模式;翻译策略;《桃花源记》

中图分类号:H315.9

收稿日期:2015-08-09

作者简介:李从庆(1967-),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及翻译。

一、引言

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以叙事的形式描述了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生活。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后,翻译界对其各个译本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重点探讨林语堂的英译本中主位推进模式的转换及所采取的翻译策略。

二、理论框架:主位推进模式

在大量研究信息在句子中的分布后,布拉格学派的马泰休斯发现大部分句子由两部分构成,并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 “主位"(T: Theme)和“述位”(R: Rheme)的概念。“主位”指的是已知事实或公认的事实,意为已知信息。句子的其余部分是“述位”,指讲话者要传达给听话人的全部信息,意为新信息。功能语法学家韩礼德(2000:38)提出主位是the starting-point of message”,即信息的起始点,在英语中位于句子的句首,述位是the remainder of the message,即话语就主位展开的未知信息。他还区分了单项主位、多重主位和句式主位。

捷克学者丹内什在布拉格学派的主位理论基础上,从语篇的视角提出了主位推荐模式理论。此模式是分析语篇与语义联系的有效手段,研究在语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其主位与述位、主位与主位、述位与述位的逻辑关系。丹内什认为主位对于语篇的统一性起着至关重要的标示作用。在一个语篇内主位的顺序绝不是任意的,下文中出现的主位总是与上文中的主述位结构单位紧密相关的,因而,使受话者对语篇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朱永生(1995)总结Fries的3种主位推进基本模式为:重复推进模式、线型推进模式和派生推进模式。下面就三种模式在《桃花源记》中英文本中的体系进行分析。

1.重复推进模式

主位相同,述位不同,即:T1→R1 T2(=T1) →R2 T3(=T1) →R3

在汉语语篇中,以一个主位作为出发点,多个小句承接同一个主位进行阐述,而这些小句前与上文一致的主语往往被省略。将其译成英语时,可以采用代词在无主句中补充主位,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或者利用连词达到有效的语篇连接。如:

陶渊明:南阳刘子骥,Φ高尚士也,Φ闻之,Φ欣然规往,Φ未果。(Φ表示零主语)。

林雨堂:Liu Tsechi of Nanyang was a great idealist. He heard of this story, and planned to go and find it, but was taken ill and died before he could fulfill his wish.

汉语中以“南阳刘子骥”为话题作为主位,后面承接了四个无主语小句做述位,对话题进行说明,看似松散,但意义紧凑,表达丰富的内容。这体现了汉语重意合的特征。其主位推进模式为:t1→c1。t2(=t1)→c2,t3(=t1)→c3,t4(=t1)→c4(t:topic话题,c:comment评论)。在英译文中,话题“南阳刘子骥”被转换为“刘子骥”作两个句子的主语,述位部分则被分解,按照逻辑关系分别译为谓语部分,用连词and和but 直接进行述位连接,体现了英语句子结构形式上的严密性。主位推进模式为:T1→R1,T2(=T1)→R2,第一句的主位继续成为第二句的主位。在将这类省略主语小句翻译成英语时,可以采用各种人称代词、物化代词指代上文中的主语,实现了上下文的指代衔接。

2.线型推进模式

第一句的述位或者述位的一部分成为第二句的主位,以此类推,即:

T1→R1 T2(=R1) →R2 T3(=R2)→R3……

在汉语语篇中,经常出现下文围绕前面小句的述位层层推进、频繁变换主位的现象。即:前一句的述位成为已知信息后,其全部或者部分成为下文句子的主位,成为信息的出发点,引发出新信息,以此延续下去,形成逻辑严密的语篇。在翻译成英语时,可以采用定语从句或者状语从句来实现语篇衔接的效果。如:

陶渊明:(渔人)忽逢桃花林,(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两岸)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注:括号中为作者补出的省略的主位。)

林雨堂:…he suddenly came upon a peach grove which extended along the bank for about a hundred yards. He noticed with surprise that the grove had a magic effect, so singularly free from the usual mingling of brushwood, while the beautifully grassy ground was covered with its rose petals.

在汉语语段中,共六个小句,出现了四个主位,“渔人”、“桃花林”、“两岸”、“芳草”和“落英”,其中“渔人”出现了两次。整段内容主位转换频繁,但都围绕一个中心“桃花林的美景”展开,说明“渔人甚异之”的原因。文章看似为几个松散的小句,实则衔接紧凑。其主位推进模式为:t1→c1,t2(=c1)→c2,t3(=c2) →c3,t4→c4,t5→c5,t6(=t1)→c6。其英译文对原文中的话题主位进行了梳理转换,仅围绕一个动作发出者he(渔人)进行构架,原文中的其它主述位则分别充当从句或状语,按照逻辑关系通过连接词紧密相连,使得句子结构严谨。主位推进模式为:T1→R1(=c2+c3包含句式主位结构做定语从句),T2→R2(=c4+c5+c6)。第二句的述位是第二、三、四、五句中主位和述位内容一起构成。

3.派生推进模式

以主位派生述位和以述位派生主位,交替推进,即:

T→(T1→R1,T2→R2,T3→R3)

汉语中对已知话题往往用多个小句从不同方面进行阐述。完全按照汉语结构翻译成英文,语篇就会显得凌乱。所以,在将汉语话题句转换成英语主位句时要分析句子结构,先选择、确定主语,找准谓语动词后,其它述位以定语、状语等形式按照英语的结构布局句子成分。如:

陶渊明:(渔人)复行数十步,(小口)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林雨堂:After a dozen steps, it opened into a flood of light. He saw before his eyes a wide, level valley, with houses and fields and farms. There were bamboos and mulberries; farmers were working and dogs and chickens were running about.

在汉语语篇中,三句话,共七个小句。第一句是主题,后面句子的主位转换为“土地”、“屋舍”、“田”、“池”、“阡陌”和“鸡犬”,述位新信息分别为“平旷”、“俨然”、“良”、“美”、“交通”和“相闻”,来阐述主题,呼应上文的已知信息“豁然开朗”。各个小句无连接词,作者用同义结构或暗含性重复达到信息连贯。其主位推进模式为:T(t1—c1),R(t2—c2,t3—c3,t4—c4,t5—c5,t6—c6,t7—c7)。原文被译成三个句子,第三句使用分号将语义结构相似的两个小句进行连接,从而形成语篇衔接照应的连贯效果。主位推进模式为:T1—R1,T2—R2,T3—R3。

三、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主位推进模式体现语篇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助于语篇连贯与流畅。英语是形合的语言,汉语是意合的语言,其在行文表达上存在许多差异。本文以林语堂翻译的《桃花源记》为例,根据汉语和英语主位推进模式的异同,提出在翻译中可以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力求达到主位推进方面和原文保持对等,使译文自然顺畅,实现语篇信息的连贯。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00.

[2]林语堂.林语堂英文作品集:古文小品译英[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刘洪丽.主述位之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以《捕蛇者说》英译本研究为例[D].四川外国语语大学,2013.

[4]朱永生.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责任编辑:周小梅

猜你喜欢

主位桃花源记翻译策略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桃花源记》
主位述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的应用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名家硬笔抒写《桃花源记》
希拉里败选演讲稿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