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阳铁厂对晚清武汉地区工业集聚与早期城镇化的影响

2016-01-12申雨琦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工业化

汉阳铁厂对晚清武汉地区工业集聚与早期城镇化的影响

申雨琦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冬,张之洞调任鄂督,其原在粤所订炼铁机炉也随之移鄂兴办。铁厂移鄂,标志着湖北工业化的开始,汉阳铁厂的建立,对武汉地区近代城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1894-1924年间汉阳铁厂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汉阳地区乃至早期武汉市地区的工业、人口数据分析,发现汉阳铁厂在该时期内的生产规模和经营状况显著正向地影响了汉阳区较小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同时,利用单位根和脉冲响应检验了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最后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验证了汉阳铁厂与早期城市化的多条具体实现路径,还原了晚清武汉地区早期城镇化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汉阳铁厂;工业化;早期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291.3;F328

收稿日期:2015-06-25

作者简介:申雨琦(1994-),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级经济学基地班本科在读。

一、引言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始于晚清时期,一般认为,晚清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由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私人资本三股力量推动的。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第一道闸门不是由民族资产阶级,而是由封建统治集团中的开明派——洋务派来启动的。

以军事工业近代化为旨趣并推及民用工业近代化的早期工业化运动,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城市化浪潮。与传统城市之兴出于政治与军事需要的外在动因不同,近代城市化运动是在工业化内力作用下通过经济杠杆变传统乡村社会为近代城市社会独特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的第一步便是大量乡村人口受工业化运动的推动而聚集到工矿企业和城市生产生活服务行业领域。以芦汉铁路的修建为契机,中国近代最大的钢铁厂汉阳铁厂在湖北这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内地省份落户,定址于汉阳大别山下。

本文的组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回顾了关于工业集聚和城市化的相关文献、着重从企业视角出发对前人研究进行综述,第三部分介绍了历史背景,第四部分呈现本文的研究数据,第五部分识别了汉阳铁厂对其所在地区早期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第六部分则具体结合现实分析汉阳工业集聚对城镇化作用机制的实现路径,第七部分总结全文并给出启示与反思。

二、文献

近代化钢铁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工业化的一个重大飞跃,而工业化对早期城市化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本文就汉阳铁厂所引起的工业集聚为入手点,主要从其建立所引起的工业集聚的视角开始研究。

关于产业集聚驱动城市化理论中产业积聚的概念最先是由工业区位论鼻祖韦伯(Alfred Weber,1909)在其《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提出。韦伯按工业聚集表现形式的不同,将工业产业的聚集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单个工业企业规模扩大;第二阶段则表现为同一产业链上的工业企业在某一地区不断集中。在此理论中,韦伯并没有明确指出工业产业的聚集与城市化之间的作用,但是他指出产业集聚的第二阶段能够体现工业产业集聚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之后,美国的经济地理学家斯科特(Allen Scott)19世纪80年代提出的“工业一城市区位论”更加直观地说明了产业聚集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胡佛(1992)将聚集经济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而在城市化经济中,产业的聚集带来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和就业,进而带来了城市化的向前发展。

国内学者关于工业集聚与早期城市化关系的研究,隗瀛涛所著《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一书,提出在近代以前中国城市化是市镇化,外力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独立的城市化道路,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与西方城市化道路相接轨,城市化虽然仍然以商业化为主,但已经有了工业化的背景。洋务运动时期新兴的企业吸引了大批的工人,至1894年,包括洋务企业在内的近代工业中仅雇佣工人就近10万人。

对于汉阳铁厂的工业集聚,袁为鹏受阿尔弗雷德·韦伯的集聚两阶段的启发,将汉阳铁厂和近代武汉一带工业区的形成也划分为自身扩张和产业集聚两个阶段。汉阳铁厂在1890-1924年经营期间,进一步扩大规模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钢铁工业本身的前向、后向联系,在其周围衍生、聚集了许多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了汉阳铁厂为中心的近代武汉城市工业体系。本文试图探讨晚清汉阳铁厂的创立与发展和近代汉阳区乃至武汉一带早期城市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三、历史背景

(一)汉阳铁厂“由粤移鄂”经营始末

汉阳铁厂是清政府开办最迟而拨付官款最多的一个大型洋务企业,铁厂移鄂,标志着湖北工业化的起始。

光绪十五年底,张之洞承诺将其在粤所订炼铁厂机炉移鄂兴办。武汉地区寻找厂址的过程中,受到政治、人文、自然条件的影响,最终定址于汉阳大别山下。

自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创办,至1949年止,共有59年历史。其间,官办6年,官督商办12年,商办16年,停产保厂13年,抗日战争中被日军侵占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国民政府经济部成立汉阳铁厂保管处以及华中钢铁有限公司接管共4年,本文由于研究目的的必要性仅考察其创办至停产保厂以前(公元1894年—1924年)30年间汉阳铁厂的经营状况,并研究以其为龙头的武汉地区工业集聚程度,从而考证武汉地区早期城镇化情况。

汉阳铁厂自开办以来,其经营状况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官办时期:自光绪二十年(1894年)五月二十五日举火开炉.二十七日正式出铁,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汉阳铁厂由于煤焦困难,生产极不正常。

2.官督商办时期:自光绪二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896-1907年),汉阳铁厂生产生铁374,302.5吨,钢118.446吨。

3.商办时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成立,汉阳铁厂扩充改造工程竣工,生产日趋正常。

图1 汉阳铁厂1894-1924年钢铁产量

由图所示,在1894-1924年间汉阳铁厂的生铁和钢产量在1912年前是低水平平稳增长,1911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成立,汉阳铁厂曾一度停产,1912年即行恢复生产;之后的产量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且生产日趋稳定。

(二)汉阳铁厂与晚清武汉地区工业集聚、早期城镇化

晚清武汉地区乡村人口向城市的集聚是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一是在新起的工矿企业和铁路电信运输部门,集结了一大批产业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能用机器则出煤愈多,用人愈众。挑挖民夫、转运船户从前用百人者,今必加增至四五百人;从前用船千余号者,今必增加至四五千号。国家以此兴利,小民即以此养生,理所必然,毫无疑义。”二是省城机器城的建立,为武汉地区带来了大规模的投资,使其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吸引大批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

汉阳铁厂在1890-1924年经营期间,进一步扩大规模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钢铁工业本身的前向、后向联系,在其周围衍生、聚集了许多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了汉阳铁厂为中心的近代武汉城市工业体系,如图2。

四、数据与变量

汉阳铁厂的生产规模、销售情况和盈亏状况整理自《汉冶萍公司事业纪要》、《汉冶萍商办调查历史》、《汉冶萍公司档案》、《汉冶萍公司档案史料选编》。

图2 近代武汉一带以汉阳铁厂为龙头的工业体系示意图

汉阳区的城市人口数据整理自《湖北武昌等十一属六十八州县城议事会议员姓名履历(清册)》、《海关十年报告》、《武汉市志·总类志》。

1861年开埠以后至1931年,武汉城市人口逐渐增长。在三镇城市人口的增长中有多少是由汉阳铁厂的建成及所引起的工业集聚带来的,本文用汉阳铁厂1894-1924年钢铁产量和盈亏情况衡量其规模;基于数据的可得性,用汉阳区及武汉市人口变化情况和城市空间扩张状况以及综合计算的人口密度来代表汉阳区及武汉市的早期城市化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其进行估计与检验;并且结合工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多维作用机制具体分析两者关系,从而得出汉阳铁厂、工业集聚对武汉地区早期城镇化的影响模式。表1给出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 变量的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就scale来说,仅涉及铁厂产出的钢产量和生铁产量,但张之洞创办铁厂之初,即不曾将铁厂经营范围仅仅局限在熔炼钢铁上。光绪十五年五月初十日,张之洞致电轮动刘润芬公使,电文中说:

样铁针及一切通用钢铁料件,如各种农具、锚缆、钉链、铁线、铁管、各种螺丝用处行销最多,拟兼造。此次所订机器能否兼造以上各物?如不能,即望添订全备。此等制造铁器 厂与熔炼铁料厂合为一所,较省费,便经理。

张之洞当时失去试图将钢铁熔炼与制造业结合起来,一并发展。所以说汉阳铁厂的生产规模的衡量可以不仅仅考虑钢和生铁的产量,但基于目前对其他的生产产品具体产量的不可得性,本文仅能从钢和生铁两个主要的产品产量来衡量汉阳铁厂的生产规模。

而鉴于数据暂时的不可得性,本文评价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主要从城市的人口数来衡量,更为科学的应为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和经济指标、生活水平、科教文卫指标来衡量,这是本文在今后要重点攻克的难点。

五、汉阳铁厂对武汉早期城镇化的影响效应

(一)模型设定

(二)初步识别

表2展示了汉阳铁厂在1894-1924年间的生产规模、销售情况和盈亏状况对汉阳地区人口集聚的影响,生产规模scalet在0.01显著性水平下影响了汉阳区人口的集聚效应,汉阳铁厂生产规模的扩展明显的伴随着生产对工人的需求量,带来了厂区附近乃至汉阳工业地区工人数、居民数的集聚,由生产钢和生铁数组成的生产规模反映了汉阳铁厂的开工状况和用工情况。较为充足的文献显示汉阳铁厂的建立提供非农就业,吸引人口聚集,促进郊区城市化。

表2 汉阳铁厂、工业集聚对汉阳早期城镇化的回归效应识别

Standard errors in parentheses

*p < 0.1,**p< 0.05,***p< 0.01

注:1)我们没有报告区域dummy的回归结果,以下同。 2)此处选取武汉地区除汉阳地区外其他地区(汉口、武昌)为基准组。3)如果汉阳区的统计涉及汉口则赋值为1,涉及武昌则赋值为2,否则汉阳独立的数据赋值为0.

销售情况salet在0.1显著性水平下影响了人口集聚,且同为正系数,说明汉阳铁厂畅通的实现销路能体现厂区利好消息,吸引更多的工人前来工作与生活,形成人口的聚集。但可以看到,盈亏状况profitt与汉阳区内人口数成负相关关系,说明利润越高,相反人口数量越少,这可能是因为铁厂的利润状况并不能很好的代表和解释汉阳铁厂引起的工业集聚,利润仅作为铁厂内部的运营的衡量指标,对铁厂外部的影响效应并没有很好的解释力。对于这个指标的取舍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同时,铁厂盈亏的正负情况也可能产生干扰,亏损并不会显著的是人口减少,尽管在汉阳新钢厂建立和旧化铁炉改造成功之后,汉冶萍公司就已经扭亏为盈,至民国四年,铁厂四炉共开之后,公司盈利更巨。

本文将city area、war、district设置为控制变量,city area反映汉阳城区面积的扩张,与此相关涉及工业与城市化关系的方面应该更多的是“工业扩散”驱动“郊区城镇化”的过程,与本文重点分析的角度有所出入,故选用此作为控制变量,排除城市空间扩张或者说郊区城镇化本身带来的汉阳地区人口的增长;war与水灾等对人口数量影响较大的天灾人祸因素也作为控制变量引入到模型中,district的控制则把人口的变化限制在汉阳城区内。虽然回归显示,控制变量均不显著,但是引入过后主要的解释变量均保持其显著性水平。

(三)进一步识别

为了消除的时间序列数据存在的异方差且更加直观严密的得到汉阳铁厂附近的工业集聚和城市化水平的关系,本文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借助三种手段对平稳性进行检验,对被解释变量Yt和较为显著的两个解释变量scalet、salet进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分析。

如果对Yt,scalet、salet三个时间序列直接线性回归,会产生伪回归问题,因此,本文先研究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协整要求变量是同阶单整的,即对所有变量做协整检验之前,我们需要对所采用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基于问题的实际情况,采用ADF检验,我们建立由Yt,scalet、salet三个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分析框架,利用包含趋势项的检验回归模型对Yt和scalet进行ADF单位根平稳性检验,利用包含截距项检验回归模型对salet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检验结果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三个变量的原始序列ADF值均大于临界值,而在经过一阶差分后,其ADF值小于临界值,因此它们都是一阶差分平稳,均属于单整变量序列。

表3 时间序列ADF检验结果

注:表中Δ表示一阶差分。

表4 协整关系个数检验结果

据以上分析,汉阳铁厂引起的工业集聚对汉阳地区人口变化的影响排除了时间序列上的不平稳,分析显示,生产规模的扩大对汉阳乃至武汉地区工人数目、城镇人口数目增长有推动作用,销售情况显著影响了人口集聚。但是仅通过人口的增长和聚集并不能立体地还原早期城镇化的状况,故本文将从史实出发,推导早期城镇化的实现机制。

六、汉阳铁厂、工业集聚推动武汉地区早期城镇化的实现机制

钢铁工业是近代工业中牵动和波及功能最广的基础性产业,它的布局和发展带动一系列的早期城镇化的进程。

自从商业地位被汉口取代之后,汉阳的手工业发展较快,以纺织著称,直到张之洞把它选作钢铁厂和枪炮厂的厂址后,它才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城市活力。在汉阳铁厂的带动下,一批官办、民办企业迅速涌现,这些官办和民营资本工厂的出现,使汉阳俨然成为了以冶炼、机器制造为主,颇具规模的重工业基地,既改变了汉阳的经济结构,也改变了汉阳的社会结构和城市面貌,使之开始了从农耕文明向机器生产为标志的近代工业文明,我们可以根据图3的工业城市演化和发展的区位三角形来分析汉阳地区乃至整个武汉地区在汉阳铁厂建立后的城市化形成过程。

图3 汉阳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三角形

如图3的演化过程,汉阳的城市化集聚可以从三条路线开展,矿业经济成为矿业城市空间得以确立和发展的初期主导。工矿城市的发展与矿产资源的鱼水关系,伴随矿业经济经历“矿业开采一矿业初级加工一矿业配套企业”的过程,在城市空间形态上也出现放映,即城市先后经历“散状分布一集聚扩张一组团发展一轴向集聚”的空间演变规律,这也是矿业城市空间发展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典型特征。

综上所述,汉阳铁厂的建立与发展,不仅对汉阳、武汉一带工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还有力地推动着武汉地区之交通进步、提防建设、文化教育和城市化发展进程,深刻改变着武汉城市历史地理风貌。

七、结论

汉阳铁厂的建立,不仅代表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先声,更深远的影响着其所处地区的人口聚集、城市形态和文明阶段。本文整理了汉冶萍公司各个时期的史料纪要和《汉阳志》等汉阳地区纪实数据,一方面在计量上验证了汉阳铁厂的生产和规模的壮大与其所引起的工业、城市聚集与晚清时期汉阳、武汉地区城市化的关系,利用平稳性检验保证了时间序列分析的严密;另一方面,本文也验证了汉阳铁厂与早期城市化的多条具体实现路径,从更符合历史的角度还原了城市化实现的方式。

本文扩展了以往对汉阳铁厂选址研究的较小视角,突破了纯粹历史分析的较弱说服力,利用第一手整理的数据,丰富了城市化尤其是近代早期城镇化的研究,并对汉阳和武汉等不同管辖级别的地区的城市化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参考。我们对城市化的研究,不能离开具体的企业史的研究,随着对外贸易与工商业的发展,晚清中国早期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起步,但这种城市化步伐显得十分杂乱。其中一些大型的工商企业,处于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动所在城市或地区交通、住房、学校、医疗等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承担起许多并不是由企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对当地近代化早期 的地理面貌的塑造刻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汉阳铁厂对于近代武汉城市地理面貌的影响是如此,著名企业家张謇领导的大生集团对于近代南通城市发展及荣氏企业集团对于无锡近代城市化的影响也是如此,可以进行类比,推动更深的研究。

同时,本文还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数据的获取从史料书籍和地方志中逐一获取,缺乏连贯性和统一性,在后期的研究中需通过多方途径加强数据的准确获取和容量扩展;另外,研究方法还可以进行更多探索,计量工具需更灵活贴切的运用,本人在后期对此文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全力开展,诚望指教。

参考文献:

[1]涂文学.洋务运动与晚清城市社会近代化[J].近代史研究,1996,(2).

[2]武汉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总类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穆和德原著,李策译.近代武汉经济与社会——海关十年报告(江汉关)[M].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3.

[4]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张振家

猜你喜欢

工业化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有经济推进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和经验
中国工业化道路70年:从落后者到引领者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一个全面述评
加快拜城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思考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