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管理·2004-2013年江苏省院前急救资源的现状与发展

2015-03-20王国强沈正善周立君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科研课题市级江苏省

王国强 沈正善 周立君

·应急管理·2004-2013年江苏省院前急救资源的现状与发展

王国强①沈正善②周立君①

目的 了解2004-2013年全省院外急救资源的发展情况,为江苏省院前急救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设计发放调查表,内容包括急救中心整体规模、院前急救情况、人员配置情况以及科研课题与论文发表情况。结果 江苏省急救中心整体规模不断扩大,院前急救工作量逐年上升,但急救队伍建设不足,科研能力有待加强。结论 政府部门应重视院前急救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在基础设施、人员经费、急救车辆、医疗与通讯装备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急救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院前急救 急救资源 现况调查

院前急救是医疗的前沿阵地,是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因各种突发事件受伤的人员生命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医疗保障作用[1]。“十二五”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加快急救中心和急救站、点的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省、市、县的三级急救网络。为全面了解全省院外急救资源2004-2013年近10年的发展情况,笔者对全省13个省辖市急救中心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江苏省院前急救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统一设计调查表,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到全省13个省辖市(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市级急救中心,填写后及时收回。

1.2 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急救中心整体规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分站点数、急救机构装备情况)、院前急救情况(出救次数、与110联动次数、政府保障次数、接电话次数、社会急救知识培训)、人员配置情况(编制数、职工总数、临时聘用人员数、急救医师数、高级职称人数、服务人口数)以及科研课题与论文发表情况等。

1.3 统计分析 数据统一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问卷回收情况 共对13个省辖市急救中心发放调查表,全部收回,有效率100%。

2.2 急救机构整体规模 2004年全省120系统占地面积约为28 952.46 m2,2013年增至58 556.96 m2;建筑面积由17 171.61 m2扩建到43 733.92 m2。在急救装备方面,2013年全省急救机构设备总量为2 060台,共配备救护车319辆,监护型救护车248辆,普通型救护车71辆。全省急救机构分站点数由2004年的31个增加为2013年的111个(见表1)。

2.3 院前急救服务情况 江苏省院前急救工作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3年全年接警2 102 799次,出救447 863次,分别为2004年全年接警次数(394 082次)和出救次数(126 648次)的5.3与3.5倍。2004~2013年,参与政府保障次数由224次增加到1 368次,累计6 155次,平均每年增加24.4%。具体院前急救服务情况见表2。

表1 2004-2013年江苏省急救机构整体规模发展情况

表2 2004-2013年江苏省院前急救服务情况

2.4 人员配置情况 2004年全省市级急救中心编制数为325个,职工总数483人,临时聘用人员68人。2013年,编制数增长为453个,职工总数956人,临时聘用人员236人。与2004年相比,编制数与职工总数分别增长了39.4%和97.9%,临时聘用人员增加了2.47倍(见表3)。

表3 2004-2013年江苏省急救机构人员配置情况

2.5 科研论文情况 2004年全省市级急救中心在研课题6个,2013年增加到18个。期刊论文的发表数量也由2004年的31篇增加到2013年的92篇(见表4)。

表4 2004-2013年江苏省急救机构科研情况

3 讨论

3.1 加大财政投入 补充完善设备配置 2004年全省市级急救中心救护车总量为109辆,2013年增加至319辆。按照每5万人口配备1辆救护车的标准,2013年,2004年分别达到车辆配置标准的44.9%和72.9%。急救中心车辆配备的严重不足导致参加急救的医疗机构出车时难以遵守“就近、就急、病人自愿”原则;急救车辆的“老化”和急救装备的“落后”严重影响到院前急救的运送能力和救治安全[2]。急救中心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政府部门应重视院前急救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将院前急救机构真正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之中,在基础设施、人员经费、急救车辆、医疗与通讯装备等方面给予全额拨款,促进急救中心的持续发展。

截至2013年底,全省急救分站(点)总数已增至111个,比2004年站点数增加了80个。2013年全省急救中心自建分站点28个,网络分站点83个,与2004年相比均有较大发展。各地已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把城区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医疗机构或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由市急救中心统一指挥的院前急救网络,增加出救站点,更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的急救需求。但是,目前急救站点数量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应该按照急救人口服务半径和10分钟急救反应时间圈的要求,增加急救站点数量,加快建立以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站点、急救医疗机构连结为一个整体的医疗急救网络,打破各自为政的急救“信息孤岛”状态,把全省急救资源统一到共用的急救网络平台上,真正实现省、市、县、乡镇四级急救信息的联网,以提高协同指挥调度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2]。

3.2 优化资源配置 满足激增的院前急救服务需求 2004-2013年,全省13个地级市急救中心接警12 495 073次、出救2 754 978次,参与政府保障6 155次,社会培训人次共计345 922次,为抢救危重病人生命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救护车辆不足、急救半径大、反应时间长、急救设备老化、急救人员不足等问题,导致人们日益增长的急救需求愈发得不到满足。我国院前急救起步较晚,直到2009年新的医改方案才把院前急救正式纳入公共卫生的范畴。政府应加快立法,按照急救工作的规律,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对急救中心从业人员的资格准入,车辆、指挥调度系统配置要求予以明确,对急救中心的车辆、汽油、急救器械、药品等提供资金帮助,使急救中心有较充足的人员和事业经费,保证满足应对突发事件及日常急救工作的需要[3]。

3.3 加强急救队伍建设 提高人员素质 急救队伍中存在急救人员数量短缺、高素质人才比例低,急救人员配置不合理,急救工作的特点导致工作积极性低等一系列问题[4]。鉴于全省各地“120”招人难、留人难、专业队伍不稳定的现状,各地各级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实行院前急救准入制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以稳定急救队伍,从源头上推进院前急救的发展。对于目前在岗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应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深造,实施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班,实行急救人才考试,持证上岗制度,满足专业发展需求,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此外国内有学者建议培养急救通科医师,在院内、院外建立绿色通道,实行院内外医生轮转等以提高急救医生的技术水平[5]。

3.4 加强科研管理 以科研促发展 “以科研促发展”已经成为院前急救事业发展的重要理念。2004年以来,各市级急救中心对科研课题以及论文、发表予以高度重视,科研课题及论文发表数量逐年递增。由于当前院前急救学术氛围不够浓郁、学术动力不足、急救人员结构层次不高等原因,使得院前急救科研面临着巨大的困难。120急救系统应当加大科研课题及论文发表的支持力度,为急救人员提供一定的人员、物资、财力支持,举办省级、市级科研学术会议,调动院前急救人员的积极性,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1 吴慧锋,王能军,常媛,等.铜川市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J].临床急诊杂志,2013, 14(3):138-139.

2 李海仙,王显荣.对院前急救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J].卫生经济研究, 2010,5:48-49.

3 秦国良.急救中心人才队伍建设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6):51-52.

4 张建中.对院前急救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2:436-437.

5 辛永团.关于院前急救发展的思考[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2,11(4):270.

·本文编校 李 敏·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Resources in Jiangsu Province

Wang Guoqiang, Shen Zhengshan, Zhou Lijun.

Lianyungang Emergency Center, Lianyun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2004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resources in Jiangsu Province in 2004 through 2013, so as to provide a baseline dat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Methods: Unifi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survey the emergency resources of 13 emergency service institutions in 13 cities of Jiangsu Province, including the overall scale, pre-hospital emergency situation, emergency center staffing situ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Since 2004, the emergency centers in Jiangsu province have been expanded continuously in size,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workload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t the same time, the first aid team construction is insuffici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Conclusion: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enters, give support in various respect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mergency centers.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Emergency medical resources Present situation

2014-11-24)

①连云港市急救中心 连云港市 222004

②南京市急救中心 南京市 210003

猜你喜欢

科研课题市级江苏省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我校开展科研课题申报与科研能力提升培训
江苏省交通图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nd its effects on the content of IgE and the imbalance of Th1/Th2 cell function
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篇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江苏省政区图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at four sacral points for 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科研课题的七问,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