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初级学生汉语离合词之习得研究

2015-03-20林才均

海外华文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离析语素语料

林才均

(皇太后大学汉学院,泰国57100)

一、引 言

在现代汉语中,离合词(separable word)问题作为汉语独有的现象,自上世纪40年代陈望道先生提出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前人已从离合词的本体、习得与教学等角度对离合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近年来,在离合词习得研究方面,特别是动宾式离合词的习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助于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之发展。然而,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如:李清华,1983;任雪梅,1999等)与韩国学生(如:肖奚强,2000;杨峥琳,2006 等)。针对泰国学生,特别是在泰汉语学生离合词习得方面的研究甚少且主要集中在偏误分析方面(如:兰海洋,2011;魏义丽,2011 等),专门针对在泰汉语学生离合词习得顺序的研究(如:林才均,2011)更是微乎其微。而习得顺序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它对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研究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对外汉语教学界,离合词重要但难教难学已成为共识(杨庆蕙,1995)。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专门针对在泰汉语学生进行离合词的习得顺序等研究是有其必要性的。

二、研究语料及方法

本文的研究语料来自泰国皇太后大学师范汉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考试作文与平时周记,他们已在汉语基础课与语法专题课学过离合词。收集语料时,我们将由一个动词性成分(语素)加上一个名词性成分(语素)组成的充当动词性语法功能的必须能“离”能“合”的双音节合成词定义为离合词(林才均,2011)。并将语料按照基式结构(王海峰,2008)与高频率离析结构(王燕明,2009),归入9 个结构大类,25 个结构小类。结果,从81 篇考试作文(作文要求之一是要求学生至少要用到4 个离合词),约21153 个字符中,获得了712 条使用离合词的诱发性语料(elicited data)。从314 篇周记,约69182 个字符中,获得786 条使用离合词的自然语料(natural data)。在分析与讨论中,我们将结合这两种语料进行对照分析。

在习得研究中,准确率标准(accuracy criterion)是最常用的习得标准之一,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里可以说是占主流(张燕吟,2003)。准确率标准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如Brown(1973)和施家炜(1998)分别以90%、80% 的准确率作为预设习得成功的标准。如果语料中某种语法项目出现的准确率达到预设的标准,此种语言现象则被认为习得成功。反之,则尚未被习得。准确率高的语法项目被认为是先习得,准确率低的为后习得。其他比较有代表性的实验性研究(Dulay&Burt,1973,1974;Teng,1999;孙德金,1999;王建勤,1997;钱旭菁1997 等)对此也有同样的论述。而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relative frequency method)是为解决语料分布不均,且有些句式样本容量小,无法进行等量随机抽样的问题,从而使数据具有可比性。该算法可建立在如下假设上:在语料库出现的语料中,句式结构的正确使用频次或正确使用相对频率越高,就越容易,越早习得(施家炜,1998)。计算方法是:各句式结构的正确使用相对频率=各句式结构的正确使用频次/ 所有句式结构出现频次之和。该方法的优势首先在于不再以目的语规范作为参照标准,而是将语法结构的使用置于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中加以考虑,其次通过频率变化的描写可以揭示语法结构被逐渐习得的过程(冯丽萍、孙红娟,2010)。本文将通过诱发性语料与自然语料,主要依据上述准确率标准与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同时采纳Brown(1973)和施家炜(1998)预设的习得成功的标准,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初步探讨在泰初级汉语学生汉语离合词之习得顺序与特点。

三、考察结果与分析

(一)诱发性语料之考察结果与分析

从诱发性语料中,我们共发现了712 条使用离合词的语料。其中,“基式”结构用法共416 条,占58.43%,包括了“光杆”用法、带宾语、动词用作名词、介词搭配等四种形式。这与王海峰(2011)通过北京大学大型语料库所考察的“离合词以‘合’为主,‘合’为常态”相吻合。据统计,学生使用“基式”结构的总的准确率为70.79%,总体上低于Brown(1973)90%和施家炜(1998)80%的习得成功的标准。主要原因是学生习得“带宾语”结构准确率太低。“离析”式结构用法共296 条,涉及到19 种离析结构的用法,“离析”式结构总的准确率为85.71%。从总体准确率来看,似乎学生离合词的”离析“结构掌握得更好,其实不然。各结构的出现频率与使用的准确率差异显著,存在着极不均衡的现象。表现为:“V+补(结)+(了)+O、V+个+O、V+什么+O、V+着+O、定+O +V+补、把+O+V+补、语素该脱不脱、(连)+O +也/都不/没+V”的准确率为100%,而“V +点儿+O、V+补(上)+(了)+O 和语素不该脱而脱结构”的准确率为0。究其原因,我们发现,泰国学生在作文中未用到“V+点儿+O”、“V+补(上)+(了)+O”和语素不该脱而脱结构,因此准确率为0。实际上,未用到就不存在使用准确率的问题。而那些准确率高达100%的结构,除了“V+补(结)+(了)+O”结构外,其他结构的出现频率与正确使用相对频率都非常低。也就是说,因为用得极少,所以准确率相对提高了。这并不代表学生掌握了或对这些结构掌握得就好。如果排除“两极”现象,学生习得离合词离析结构的总的准确率仅为75.32%,低于原来的85.71%,也低于Brown(1973)90%和施家炜(1998)80%的习得成功的标准。

按照准确率排列结构大类的习得顺序,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名语素前移(100%)>重叠(96.51%)>介词搭配(93.06%)>插入修饰成分(77.52%)>V 的重复(76.92)>插入补语(67.28%)>插入助词(65.96%)>语素脱落(50%)>词性偏误(49.31%)。其中,最为明显的名语素前移的习得程度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学生“(连)+O+也/都不/没+V”结构只用了一次,即“连澡也没洗”;“把+O+V+补”结构虽然出现了三次,但三次都一样,即“把澡洗好了”;而“定+O +V+补”结构也只出现了三次,分别为“她歌唱得不错”一次,“这个发理得不错”两次。可见,学生对名语素前移的使用频率低,形式与内容单一,不够灵活,我们不能认为它被完全习得。

另外,我们还发现,学生在使用这些结构时,所采用的离合词比较集中,如整个语料中只有三句“把+O+V+补”结构,学生都写成“把澡洗好了”。也就是说,学生在离合词使用上具有单一性与同一性。实际上,因生活语境及身份之因素,我们发现学生在使用各结构时所用离合词或句义都较集中。另外,学生所使用的38 个离合词中,分别只有12 个、7 个属于王海峰(2011)依据北大语料库所统计出的60 个重点离合词与16 个核心离合词。也就是说,学生使用的多数离合词并不是重点离合词,而是普通生活行为与一般活动举止的离合词。

我们再来看学生使用离合词的正确使用相对频率,同样呈现为非均衡状态。泰国初级汉语学生习得离合词各结构进一步体现为三个区间的习得等级。我们以相对频率0.05 和0.01 为界线划分出三个区间:

表1

结果显示,区间(I)各结构的正确使用相对频率都高而且稳定,表现为完成或半完成态的习得状态;区间(II)各结构折线走势比较稳定,基本呈上升趋势,表现出正在经历态的习得过程;而区间(III)各结构相对频率普遍很低,而且基本呈下降趋势,基本处于未被激活的初始态的习得状态。我们发现,出现上述分布态势并非偶然。我们结合各结构的准确率来看(排除“两极”现象),处在区间(I)的各结构的准确率平均在90.8%,符合Brown(1973)90%和施家炜(1998)80%的习得成功的标准;处于区间(II)的各结构的准确率平均在72.2%,显然不符合习得成功的标准,但处于正在习得的过程中;处于区间(III)的各结构的准确率平均在55.9%,远远低于习得成功标准,学生基本上没习得这些结构。可见,准确率标准与正确使用相对频率基本上成正比。也就是说,准确率高且正确使用相对频率高的结构,为学生较早习得的结构,反之,则为未完全习得或未习得的结构。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区间(III)的各结构正确使用相对频率呈现出同水平的普遍较低趋势,这是“僵化(fossilization)”现象的体现,是习得难点。

(二)自然语料之考察结果与分析

从自然语料中,我们共获得786 条有效语料,其中使用“基式”结构所占比率为53.56%,这与诱发性语料基本一致。据统计,而学生使用“基式”结构的总体准确率为78.87%,同样没有达到Brown(1973)90%和施家炜(1998)80%的习得成功的标准。其主要原因同样在于学生“带宾语”结构的准确率太低。

在“离析式”结构方面,总体准确率为71.21%。可见,在自然语料中,学生离合词“离析”结构并没有“基式”结构掌握得好。就整个离合词结构的掌握情况来看,仍然出现了类似诱发性语料的准确率有显著差异,极不均衡的现象。当然,具体到各结构,两种语料的准确率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除却“两极”现象,学生习得离合词离析结构的总体准确率为76.66%,也未达到习得成功的标准。按照准确率排列结构大类的习得顺序,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介词搭配(94%)>重叠(89%)>名语素前移(83.33%)>插入补语(79.26%)>V 的重复(77%)>插入修饰成分(76.21%)>词性偏误(62.92%)>插入助词(51.28%)>语素脱落(44%)。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如名语素前移的用例共只有3 条语料,分别是“把澡洗好、连澡也没洗、我床起得很早”,正因为某些结构出现频率低,其准确率就相对提高了。同样,从自然语料中也呈现出学生在离合词使用上具有的单一性与同一性,如在“V+补(结)+(了)+O”结构中,“洗好/完澡”各占33.9%和13.6%。而“洗澡”一词占57.6%。另外,学生使用的离合词依然多为普通生活行为与一般活动举止的离合词,如“洗澡、睡觉、聊天、起床”等。

再来看自然语料中学生使用离合词的正确使用相对频率与习得区间划分。首先,学生习得离合词的正确使用相对频率同诱发性语料类似,同样呈现为不均衡状态。

表2

上表2 显示,区间(I)表现为完成或半完成态的习得状态;区间(II)表现出正在经历态的习得过程;而区间(III)完全处于未被激活的初始态的习得状态。结合各结构的准确率来看(排除“两极”现象),处在区间(I)的各结构的准确率平均在92%,完全符合Brown(1973)90%和施家炜(1998)80%的习得成功的标准;处于区间(II)的各结构的准确率平均在79.3%,显然不符合习得成功的标准,但处于快要习得成功的过程中;处于区间(III)的各结构的准确率平均在63.7%,远远低于习得成功标准,学生基本上没习得这些结构。且僵化的可能性依然明显。

(三)两种语料合并之结果与分析

两种语料相关数据合并后,除却“两极”现象,我们大体上得到了泰国初级学生离合词结构大小类的习得顺序。就结构小类而言,我们发现泰国学生习得各结构小类的顺序与王燕明(2009)据北大语料库所统计出的各结构之使用频率顺序存在较大差异。而结构大类方面,泰国学生的习得顺序大体为:重叠>介词搭配>插入修饰成分>插入补语>语素脱落>V 的重复>名语素前移>词性偏误>插入助词。据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在习得各结构时,除少数未用或本身出现频率不高的结构外,其他各结构的习得程度整体上差距也较明显。

上述习得顺序总体上与吴氏流海(2007)、马萍(2008)、林才均(2011)通过问卷调查分别对越南各阶段大学生、留学生及泰国各年级大学生所得习得顺序研究结果比较如下:

表3

从表3 可知,泰国学生习得离合词各结构的顺序与越南学生相比差异性明显大于相似性,而与留学生相似性程度高于差异性。也就说,泰国学生习得离合词顺序与其他国家学生习得离合词的顺序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的特点。这与林才均(2011)所说的泰国学生的偏误与一般性偏误具有共性又有特点的论述是基本一致的。

就泰国学生习得离合词的顺序来看,本研究之习得顺序中的第1、2、6 与林才均(2011)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也就是说,重叠与介词搭配结构是学生最先习得的两种结构,而A 的重复则较晚习得。排在第8、9 的习得顺序比前续研究的排序均倒退了一个位置,但排序差异并不明显。排在第5、7 的习得顺序比前续研究的排序均倒退了两个位置,排序差异明显。而差异最明显的是的插入补语的习得顺序,在前续研究中插入补语排在最后,也就是最难习得,但是在本研究中却排在第4。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与学生使用插入补语结构的单一性与同一性紧密相关。也就是说,插入补语的习得顺序问题是具有特殊性的。

同时,学生在离合词及其结构的选用、句义等方面存在着单一性与同一性的问题,某些结构的使用也存在着“僵化”的可能。如在两种语料中,“V+补(结)+(了)+O”结构共出现62 次,而仅“洗好澡”就出现了20 次,“V+完+(了)+O”结构出现了33 次。这样就导致了准确率与正确使用相对频率相对提高,造成了习得成功的“假象”。其实,从具体使用情况来看,学生并未灵活把握这一结构。而在选用离合词方面,学生共使用了49 个离合词。按照使用频率排列,依次是“洗澡、睡觉、聊天、起床、上课、下课、考试、见面、散步、帮忙、生气”等。而这些词都是普通生活行为与一般活动举止的词,这些也是学生使用最多的离合词。

另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据统计,学生共使用了1504 次离合词,其中“合”的用法共752 次,“离”的用法共749 次,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学生在上完基础汉语与专题语法课之后,基本形成了离合词之“离析”意识,从而降低了只“合”不“离”的问题之发生频率。但是,具体到各离合词与各结构,“离”与“合”的使用形式与频率又各有不同。这也正是离合词不易习得、复杂之所在。

四、结 语

本文在互为补充和验证的诱发性语料与自然语料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泰国初级汉语学生习得离合词的顺序与特点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无论是基式结构还是离析结构,学生都未达到习得成功的标准。泰国初级学生习得汉语离合词的大体顺序为:重叠>介词搭配>插入修饰成分>插入补语>语素脱落>V 的重复>名语素前移>词性偏误>插入助词。而泰国初级汉语学生习得离合词主要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呈现为非均衡发展状态,“两极”现象突出;(二)离合词选用日常生活行为化;(三)离合词及其结构的选用与句义具有单一性与同一性;(四)某些结构有“僵化”的可能;(五)“离析”意识基本形成。泰国初级学生离合词的习得顺序与这些特点紧密相关。这一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在给泰国初级阶段的汉语学生教授离合词时,应当遵循泰国初级学生习得汉语离合词的大体顺序之规律,基本上做到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教授离合词。同时也要结合学生习得离合词的特点,扬长避短,有的放矢,获得最大的离合词之教学效果。

注释:

[1]在统计语料时,同一句子,如:跟他聊聊天儿,我们算作使用离合词的两条语料,即“介词+离合词”结构与重叠结构。

冯丽萍、孙红娟:《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方法述评》,《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 期。

林才均:《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泰籍学生的习得研究与教学探讨》,皇太后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 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 期。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王燕明:《对外汉语离合词扩展形式及教学》,北京语言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吴氏流海:《越南学生汉语动宾式离合词习得研究与教学对策》,北京语言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张燕吟:《准确率标准与出现率标准略谈》,《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3 期。

Brown,R.A First Language:The Early Stages.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3.

猜你喜欢

离析语素语料
水泥稳定碎石抗离析评价方法研究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T 0661-2011的几点商榷
因果复合词
控制废橡胶粉改性沥青离析的方法研究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