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生书写行为偏误类型体系的构建

2015-03-20

海外华文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笔顺偏误笔画

张 军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 北京100083)

一、汉字书写偏误研究现状

汉字的书写是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给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带来很大的难题。留学生汉字书写既包括从起笔到落笔的整个书写过程,也包括书写完毕后呈现出来的“成品字”,本文将汉字书写的这两方面统称为书写行为。前者是书写的动态信息,后者是书写的静态信息,留学生汉字书写方面的偏误理应体现在书写过程和书写结果这两方面上。

目前绝大部分汉字书写的偏误研究都建立在对留学生的“成品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如通过分析留学生书写汉字的静态信息(笔画、部件、结构、字形等方面),将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偏误进行分类(张旺熹1990;杜同惠1993;范可育1993;肖奚强2001;施正宇2000;江新2004;郭圣林2008)。鲜见关于留学生汉字书写过程,如笔向、笔顺等这种动态信息的偏误研究。此领域的研究几乎空白,唯有安然(2006、2007、2009)等人将研究指向这一方面。但其研究采用摄像、现场观察等方式,耗时耗力,且难获得大规模数据以获得较普遍性的结论或规律。

在实际教学和观察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写完的“成品字”看起来正确,但其笔顺或笔向错误、甚至书写汉字部件的顺序也不正确,但如果只按“成品字”来评判,又无疑是正确的。一旦留学生“掌握”了错误的书写方法,长期未得以发现,并予以纠正,就可能产生“石化”现象,很难再改正过来。因此,我们不仅需要研究书写结果方面的偏误情况,而且也应着力研究书写过程的偏误规律。

二、研究对象、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目的

本研究突破以往汉字书写偏误研究的局限,以留学生的书写行为(书写过程和书写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出留学生书写方面“全方位”的偏误类型,构建一个比较完备、客观的偏误类型体系。

(二)研究方法

1.数据采集技术

研究采用数字墨水技术,利用Anoto 一代数码笔系统与配套的书写纸张,采集书写者从起笔到停笔的全部书写行为的数据。用数码笔在专用纸张上书写,类似于用普通圆珠笔书写,其过程与真实书写状态无异。专用的书写纸张上布满了细小的点,所有的点构成了一个点阵,构造出一个带有坐标信息的二维空间,如图1。书写者使用数码笔书写时,设备通过感知笔头与纸张接触形成的压力,记录下书写者书写汉字的书写行为,如图2。我们把留学生所写的汉字看成是在一个二维空间里的图形,并通过二维空间的坐标体系描述留学生汉字书写过程和书写结果两方面的特征。

图一 Anoto 数码笔原理

图二 Anoto 数码笔系统

2.数据来源

本研究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15 个零起点汉语班中随机选择了一个实验班,作为固定的数据采集来源。这个班共22 人,其中男生14 人,女生8 人。他们来自12 个不同的非汉字文化圈的母语背景,另有2 个学生是日韩汉字圈背景。

所采集汉字的字形(Type)共526 个,是北京语言大学所用教材《成功之路》的《入门篇》、《起步篇》(上、下两册)中所涉及的全部汉字字形。研究分别采用摹写(提供字形,要求书写者在规定区域摹写)、听写(书写听到的词或短句)、看图写汉字、自由写作等方式,分批次逐步采集,共采集到15000 多个字例(Token)。

3.偏误类型标注的思路

以往汉字书写偏误方面的研究,绝大多数都建立在分析“成品字”的基础之上。对汉字书写结果的偏误分析,一般从现代汉字学的概念出发,给偏误予以标注归类,如增减笔画、部件错、错字、别字等。当一个汉字所属的偏误类型非常明显时,对它的类型标注无疑是合理的、可接受的。如“行”写成“”,属于减少笔画或少笔画偏误。但当一个汉字所属的偏误类型不明显,可能分属于多种偏误类型时,研究者就可能得出不同的归类结果。如“自”写成“”,有的学者认为是多笔画偏误,有的却认为是部件错误。这种对同一个偏误现象产生多个偏误分类的情况,源于研究者运用现代汉字学、第二语言习得等理论,对这个偏误现象的不同的理解与解读,反应了研究者个人对现象的理论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但何种偏误类型能真实反应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偏误实际,还值得商榷。

另外除了对“成品字”偏误类型的分类以外,很少有研究对汉字书写过程,如笔顺、笔向等方面的偏误进行分析、标注、分类。鉴于以上情况,为了避免由于研究者主观判断造成的偏误分类不统一这一问题,本研究试图构建一种纯客观的偏误类型体系对偏误现象予以描述。

留学生所写的汉字实际上是在一个二维空间里的图形。从起笔到停笔,完成书写,整个书写行为涉及“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信息。“时间”维度反应了汉字书写的笔顺、笔向、修正等动态信息;“空间”维度反应了笔形、笔画的增减、笔画的位置、笔画间的结构等静态信息。本研究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留学生汉字书写过程和书写结果偏误描述与分类。

4.偏误类型体系的构建

经过对526 个字种下的15000 多个字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两个层级、十种偏误类型。第一层为错字和别字;第二层为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下,错字之所以错的十种偏误类型。

(1)错字和别字

错字和别字是本研究偏误类型体系中的第一层分类,其概念沿用现在汉字学的概念。错字是无中生有的“字”,即在笔形、部件或结构上写错了的字;别字是汉字使用上的张冠李戴,即本该写A 字,却写成B 字。之所以将错别字的分类置于体系的首层,是因为在现实中存在留学生本该写A字,但却正确书写了B 字这种情况。如学生看图片写汉字“象棋”时,他却把“棋”写成“”;再如学生自由写作把“发音”写成“”;把“见面”写成“”。如果将别字简单归类为错字,就忽略了书写者具有能正确书写此别字的能力这个客观实际,进而也不利于我们在这个偏误类型体系上对留学生汉字书写习得规律进行研究。

(2)空间维度上的六种偏误

研究者依据自身对偏误现象的主观理解,可能会造成对同一个偏误现象的不同偏误类型判别。为避免这一问题,本研究未使用现代汉字学与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常采用的部件概念,而使用低于部件的笔画概念来描述留学生汉字书写在空间维度上的偏误类型。部件或整字归根结底是由笔画与笔画间的结构关系构成的,从笔画这一层级来描述空间上的偏误,无疑是完备的、可操作的、客观的。空间维度上的偏误具体又分为六种偏误类型:

②笔画位置偏误。某笔画应该写在区域A,但却写在区域B。如“喊”写成“”,不仅少3 画,而且“咸”字这部分里的笔画“横”也写在了“口”的下面。笔画的位置是相对的,在此例中,从书写结果观察,既可以说是“口”写在了“横”上,“口”发生了位置偏误,也可说是“横”写在了“口”下,“横”发生了位置偏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结合书写过程来分析,才能最终确定是哪部分发生了偏误。如果书写者先写了“口”,然后又在下面写了“横”,显然是“横”的位置偏误;反之,则是“口”的位置偏误。又如某学生把“感”写成“”,其中第9 画点写在了横的下方。笔画位置偏误通常会表现为某一笔画写错了位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多个笔画构成整个部件写错了位置,如“”和“”。前者“题”的部件“页”应半包围于“是”中,位置在“是”的最后一画上面,但学生却把“页”写在了“是”的外面,像两个独立的汉字;后者“和”的部件“口”应在右边的中间,却被写在右上边。部件由笔画构成,从最基本的笔画层级出发,整个部件在位置上的偏差其实就是构成部件的所有笔画在位置上统一发生了偏差。由多个笔画构成的整个部件的位置偏差应视为多个笔画的位置偏误。另外,“题”中由“是”和“页”这两个多笔画构成的部件组成,组字时“页”字部分的多个笔画的点阵坐标统一往“是”字部分的最后一画上方位移,“是”字最后一画自然延长。换言之,“是”字最后一画自然延长是“页”字位移至“是”字最后一画上方的必然要求。对“题”这种半包围结构的字而言,将“”的偏误现象描述为“页”字笔画的位置发生偏误,实际上就意味着“是”字最后一画没有自然延长,两者是同一种偏误现象的不同描述方法。因此,本文的偏误类型体系将此种偏误现象归类为笔画位置偏误。

⑤笔画间交接关系偏误。在汉字中,笔画间总是存在相交、相接和相离三种关系。如“钱”字,第3 画和第4 画这两“横”与第5 画“竖钩”分别为相接、相交的关系,而最后1 画“点”与其他笔画是相离的关系。如“打”写成“”,第4、5 画为相接关系,却写为相交关系;“块”写成“”,第4、6画为相交关系,却写成相接关系;“难”写成“”,第6、7 画为相离关系,却写成相接关系。此外,笔画间交接关系偏误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如“戴”。“戴”的第3 画“横”与第15 画“斜钩”为相交关系,第3 画“横”的自然延长是相交关系的必然要求。如果这一“横”没有自然延长,它与第15 画就呈现为相接或相离关系,这种偏误现象亦归类为笔画间交接关系偏误。

⑥笔画间比例关系偏误。有的汉字具有两个相同的笔画,两个笔画因长短比例关系不同,而使这个汉字区别于其他相似的汉字,如“土”和“士”。两个汉字的区别性特征就是上下两横的长短比例关系不同。如某学生对“土”摹写的结果“”;再如自由写作时某学生把“喜”写成“”。同理,“临”的第1 画短,第2 画长,如果把两画的长短比例弄反,也属于此种偏误。

(3)时间维度上的四种偏误

笔向,即笔画的书写方向,如“横”为从左到右。笔顺、笔向等是汉字的固有属性。书写者从起笔到停笔是一个历时的时间序列,通过分析书写者的汉字书写过程,能获得其在时间维度上的偏误类型。

①笔向偏误。笔画书写方向的错误。如“竖”该从上到下书写,若从下到上书写,就犯了笔向偏误。

②笔顺偏误。汉字书写有规定的正字法,比如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等。违反了正字规则,就产生了笔顺偏误。

③连笔偏误。本文连笔的概念不同于书法中连笔,是指多个笔画被当作一笔而一笔写成。如“画”的第七7 画和第8 画为两笔,但常见留学生一笔将之写成。

④断笔偏误。即一笔被当作多笔,分多笔写成。如“写”第4 画“竖横折钩”为一笔,但却被写成两笔或多笔。

以上偏误类型如表1 所示:

(4)偏误描述的开放性与唯一性

表1 偏误类型表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描述偏误现象时应兼顾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信息。再以“”和“”为例,“”字若只从“成品字”考虑,会将偏误现象描述为:把第9 画“横”写成了“横钩”,属于笔画偏误。假若留学生实际的书写过程为:写完第9 画“横”后,又写了一笔“钩”,即“成品字”中的看似一笔的“横钩”实际为“横”和“钩”两笔,那么结合书写过程来考虑,应将偏误现象描述为:在第9 画“横”后,多写了一画,属于多笔画偏误。“”字中究竟是“口”的笔画位置偏误,还是第3画“横”的位置偏误,也只能从客观的书写过程来加以甄别。因此,如果只看到书写结果,忽视书写过程,可能就无法对偏误现象做出正确的描述。在描述和判定偏误现象时,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信息缺一不可,而且对汉字偏误类型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观察书写过程。

留学生书写的汉字可能出现出多种偏误现象,同一个偏误现象能否同属于两个或多个偏误类型?这个问题在偏误类型体系的确立上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口”,将“口”一笔写成是留学生书写汉字时常出现的典型偏误。“口”一共3 画,能否因为被书写者一笔写成,而认为书写时缺少了2画呢?又如“写”,这个字一共5 画,留学生常把第4 画“竖横折钩”分成多笔写成,能否因为书写者因断笔偏误而认为其同时具有多笔画偏误呢?这两种情况显然是不可取的。留学生把“口”一笔写成,说明其已习得“口”是一个方框结构,了解构成“口”字的所有笔画的形状。如果从心理学或文字学角度分析此偏误的原因时,结论可能是多样的,可能认为是由于学生错误习得到“口”字第1画是从下到上,第3 画是从右到左,所以把三画“一气呵成”写出,也可能认为是由于学生只习得了“口”字这个方框结构,并未习得汉字笔画规律,不了解“口”字需由3 画写成等等。虽然学生犯此偏误的原因可能不尽相同,但其所犯偏误的结果(现象)是相同的。这些出于不同理论背景的分析,会直接导致对这一留学生偏误结果的类型分类的差异,得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如前文所述,汉字本质上是二维空间的图形,若从这个最朴素的观点出发,只就偏误的客观结果分析,“口”字1 笔写成只是由于学生书写时没断笔造成的,犯了连笔偏误。“写”的“竖横折钩”分成多笔写成,是由于没连笔造成的,犯了断笔偏误。从朴素的二维图形的角度分析,可以把偏误结果对应的偏误类型与造成偏误结果的深层次原因区分开,得出统一的偏误类型分类标准和体系。因此,在本文构建的这一偏误分类体系中,每个偏误现象(结构)只能反映一种偏误类型,偏误现象与偏误类型的对应关系具有唯一性。

另外,所书写汉字中某一个部分可能存在多个偏误现象,再以“”举例,“写”的第3、4 画分别是“横”和“竖横折钩”,但某学生先写了第4 画,然后写了第3 画,而且他把“竖横折钩”分成多笔写成。此时,“竖横折钩”表现出两种偏误现象,分别对应于笔顺偏误和断笔偏误。

三、研究结论

(一)对留学生汉字书写行为(书写过程和书写结果)的偏误类型需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下进行客观的描述。“时间”维度包含笔顺、笔向、连笔、断笔四种偏误类型;“空间”维度包含笔画、笔画位置、多笔画、少笔画、笔画间交接关系、笔画间比例关系六种偏误类型。

(二)偏误类型体系首层分类为错字和别字。正确书写别字,说明书写者具有书写那个别字本身的书写能力。区分错字和别字,有利于留学生汉字书写行为的习得研究。

(三)在描述和判定偏误现象时,既要看到书写结果,又要兼顾书写过程,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信息缺一不可,而且观察书写过程对汉字偏误类型的判断更为重要。

(四)同一个错字可能存在多个偏误现象,同一个偏误现象只对应于一种偏误类型。偏误现象与偏误类型间的对应关系存在唯一性,不存在同一个偏误现象同时分属于不同偏误类型这种兼类情况。对汉字偏误进行描述时,应把所有可能的偏误都描述出来,对偏误的描述具有开放性。

四、展 望

本研究从留学生汉字书写过程和书写结果两方面,对全部汉字书写行为的偏误类型体系予以建构,初步得出一套较为完备、客观的偏误描述体系。虽然分析的数据基础已较成规模,但仍须进一步积累,突破现有的520 个字形,扩大字形的涵盖量,在更大规模的数据的基础验证这个偏误类型体系。

本文从汉字是朴素的二维图形这个观点出发,以汉字的笔画作为分析单位,单纯从偏误现象本身进行分析综合,所以建构的偏误类型体系并不考虑留学生产生偏误背后的真正心理原因。但构建偏误类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研究留学生,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习得规律,发现书写偏误所反映的书写者对汉字的心理认知实质和过程,进而改进对外汉字教学方法、教材,促进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因此,下一步研究将以此纯客观的偏误类型体系为基础,结合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分析各种偏误类型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安 然、单韵鸣:《非汉字圈学生的笔顺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

安 然、单韵鸣:《非汉字圈学生书写汉字过程及修正行为的个案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

安 然:《从多元认知的角度看留学生汉字书写过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年。

杜同惠:《留学生汉字书写差错规律试析》,《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

范可育:《从外国学生书写汉字的差错看汉字字形特点和汉字教学》,《语文建设》,1993年。

郭圣林:《汉字的笔画特点与外国学生汉字笔画偏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

江 新、柳燕梅:《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汉语学习》,2000年。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

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

猜你喜欢

笔顺偏误笔画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笔顺游戏:用手指描画
这些笔顺,你都写对了吗?
课本内外
找不同
最易写错笔顺的字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一笔画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