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干眼症临床研究进展
2015-03-20梅玲飞
梅玲飞 朱 莺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071)
干眼症是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的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1]。临床表现主要有干涩感、视疲劳、异物感,或伴有烧灼感、眼红、畏光、痠胀感等[2]。近年来随着视频终端的广泛使用及居住、办公环境空调设施的普及,干眼症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其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在已报道的流行病调查中,由于选择的人群和诊断标准以及医疗环境的不同,干眼症的发病率也不等,Sehaumberg等[3]对近4万名美国女性进行调查研究显示,干眼症的发病率为 7.8%,而 Lee 等[4]对印度尼西亚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干眼症发病率为27.5%。我国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尚未有报道,但项广珍等[5]对2 026例眼科门诊患者问卷调查有10.71%干眼症。高春玲等[6]对1 427例眼科门诊患者调查显示干眼症患病率为14.02%。随着时代的改变,数码产品的增多,干眼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年轻化。
临床中医治疗干眼症主要有中药内服、针刺、中药熏眼、中药滴眼等,许多临床报告显示中医药治疗干眼症有一定的疗效,且优于西医治疗方法。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郑静等[7]将64例干眼症患者按肺阴不足(21例)、阴虚湿热(9例)、气阴两虚(34例)3型辨证论治。肺阴不足型,治宜滋阴润燥,轻宣肺气,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药物组成:生地黄、菊花、玄参、麦门冬、白芍药、牡丹皮各 10 g,薄荷6 g,甘草3 g);阴虚湿热型,治宜滋阴清热,方用三仁汤加减(药物组成:薏苡仁、赤芍药各12 g,杏仁、白豆蔻、竹叶、通草、厚朴、泽泻、黄芩各9 g,滑石15 g,甘草3 g);气阴两虚型,治宜补肾益气,滋阴明目,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15 g,山茱萸、泽泻、牡丹皮、当归、决明子、枸杞子各9 g,茯苓、白芍药各12 g,五味子、柴胡、炙甘草各6 g)。各方均水煎,每日1剂,连服15 d。结果:肺阴不足型有效率85.71%,阴虚湿热型有效率88.89%,气阴两虚型有效率 82.35%。华平东[8]将 104例干眼症分为肺阴不足型40例、肝肾阴虚型64例。肺阴不足型,治宜生津润燥,清宣肺气,方用养阴清燥汤为主加黄精、天花粉、鬼针草,随证加减;肝肾阴虚型,治宜补益肝肾,滋阴养目,方用四物五子丸为主加黄芪、麦门冬、鬼针草,随证加减。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口服,30 d为1个疗程。结果:肺阴不足型有效率70.00%,肝肾阴虚型有效率67.19%,总有效率 68.27%。宗诚等[9]将72例(144眼)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肺阴不足型服养阴清肺汤,肝肾不足型服杞菊地黄汤;对照组局部外用泪然滴眼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肺阴不足型总有效率93.3%,肝肾不足型总有效率83.3%,总有效率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5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满意。
1.2 专方治疗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有些学者总结了一些针对某一证型的专方专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1.2.1 滋补肝肾 肝开窍于目,肝肾不足、津液亏虚、目窍失养为干眼症的主要病理基础。治疗当以滋补肝肾、养阴明目为主。王超英[10]采用补肝养阴汤(药物组成:柴胡、郁金、当归、蝉蜕、菊花、白芍药、生地黄、五味子、麦门冬、熟地黄、山药、枸杞子、泽泻、茯苓)治疗干眼症78例。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87.17%。马小丽等[11]将干眼症患者 60例(120眼)随机分为2组,中药治疗组30例(60眼)口服中药平肝益精方(药物组成:生石决明15 g,海蛤 15 g,珍珠母 15 g,谷精草10 g,枸杞子 10 g,金银花 10 g,密蒙花10 g,菊花10 g,茺蔚子10 g,丹参 10 g,鲜石斛 30 g,沙参20 g,焦神曲 10 g,琥珀 3 g),头煎二煎分2次口服,三煎外用熏蒸双目,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66.8%。对照组30例(60眼)用人工泪液泪然(TearsNaturaleⅡ)滴眼液,每日3~6次,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5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患者主观症状积分(P<0.01),提高泪液分泌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P<0.01),改善角膜荧光素染色(P<0.05),其中泪膜破裂时间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蒲海生[12]采用内服玄麦地黄汤(药物组成:生地黄20 g,山茱萸 10 g,山药 15 g,泽泻10 g,茯苓 10 g,牡丹皮 12 g,玄参15 g,麦门冬15 g)联合潇莱威滴眼治疗干眼症30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连续服30剂。结果:总有效率96.7%。对照组30例单纯滴潇莱威眼药水,每次1支,每日2次,治疗30 d。结果:总有效率80.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柯发杰[13]设治疗组(40 例)用杞菊地黄汤,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同时局部点泪然滴眼液,每日3~6滴,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86%;对照组(40例)单纯点泪然滴眼液,每日3~6滴,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6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2 滋阴润燥 《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五脏充和,化生有源,津液在目化为神水,润泽目珠,濡养眼球。阴血亏虚,津液亏之,则泪液生化之源不足,泪液生成减少,目失濡润而生燥,导致干眼症。来晓娟等[14]跟随导师司晓文教授习诊时运用经验方润燥明目汤(药物组成:草决明20 g,菊花 12 g,石斛 18 g,生地黄 15 g,白芍药15 g,丹参9 g)治疗电脑干眼症30例,每日1剂,头2煎取之内服,每次加水500 mL,煎取200 mL,混匀分服,每日2次;第3煎加水1 000 mL,煎取600 mL,趁热熏蒸。对照组30例局部点泪然滴眼液,每日3~6次,1~2滴/次。2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王全权等[15]采用局部点泪然眼液,每日3~6次;维生素A胶丸1丸(215万U),每日1次;润燥明目汤(药物组成:沙参、黄芪各30 g,鬼针草20 g,生地黄、枸杞子、天花粉、菊花、葛根、桑根、玉竹、赤芍药各15 g,枳壳、茯苓、五味子、山茱萸、麦门冬各1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连续用药1个月,治疗干眼症20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20例单纯用局部点泪然眼液每日3~6次;维生素A胶丸1丸(215万U),每日1次,连续用药1个月,总有效率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1.3 中成药治疗 宋立等[16]采用明目地黄丸,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配合0.1%爱丽眼药水点眼,每日4次,每次l滴,治疗干眼症24例。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0.1%爱丽眼药水点眼,每日4次,每次l滴。2组均治疗4周后各项主观症状进行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尤其在视力疲劳、干涩感、眼胀感3项观察中,治疗组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分值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徐峰等[17]观察龙胆明目片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治疗组(50例)采用口服龙胆明目片(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蝉蜕、泽泻、车前子、赤芍药、川芎、柴胡、当归、甘草)每日20~30片,分3~4次口服,再局部滴用0.1%透明质酸钠滴眼液,每日4次点双眼。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50例单纯滴用0.1%透明质酸钠滴眼液治疗,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6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 外治法
2.1 针刺按摩 中医学认为,眼与脏腑之间的有机联系,主要依靠经络为之连接贯通,使眼不断得到经络输送的气、血、津、液的濡养,眼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通过针刺、按摩调整经络脏腑气血津液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干眼症的目的。张鸥等[18]采用针刺治疗干眼症30例,所选穴位:睛明、球后、太阳、四白、风池、合谷、三阴交、太冲。随证加减:气阴两虚者加气海;湿热壅滞者加外关、丰隆;瘀血内阻者加血海、曲池。每日针刺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再进行下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泪液分泌量增多,泪膜稳定性增加,主观症状改善。高卫萍等[19]将57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1例和泪然组26例。针刺组选用穴位: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太阳。睛明、太阳采用直刺;攒竹、丝竹空、瞳子髎采用平刺,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针刺每日1次,每周6次,周日休息。泪然组给予泪然眼液外用滴眼,每次1~2滴,每日6次。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针刺组有效45眼,有效率72.58%;泪然组有效31眼,有效率59.62%,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 雾化熏洗治疗 宋立等[20]将55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超声凉雾组(治疗组30例)、玻璃酸钠滴眼液组(对照组25例)。治疗组予自拟方(药物组成:麦门冬、石斛、北沙参、冰片)每日1剂,煎汤取汁200 mL,冷却后放置超声雾化仪双眼熏治20 min,每眼 10 min,每日 1 次。对照组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每日3次。2组治疗10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左韬等[21]采用中药超声雾化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治疗组63例采用葛根、桑叶、薄荷、生地黄、荆芥等水煎剂超声雾化治疗,每日1次,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每日5次。对照组63例单纯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局部滴眼,每日5次。2组均治疗1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63.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 内治法联合外治法
郭继援[22]将菊花、枸杞子、麦门冬、玄参、生地黄等适量开水冲泡,热度适宜,以能耐受为度,熏蒸双眼和泪腺部位,每日2次,20~30 min/次,14 d为 1个疗程,同时服用滋阴生津润目汤药,药物组成:人参、麦门冬、天门冬、五味子、天花粉、薄荷、黄芪、生地黄、玄参等。每日1剂,共14剂,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60例干眼症患者有76.00%眼干涩感得到改善,视疲劳改善占40.00%,异物感改善占53.90%,证实本疗法对改善干眼症症状有一定疗效。周鹏鹏等[23]对治疗组50例干眼症患者行针刺治疗,穴取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太阳、合谷、风池,隔日1次,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联合口服经验方润目方(药物组成:黄芪30 g,枸杞子 20 g,天门冬 10 g,麦门冬10 g,菊花6 g)颗粒制剂,每日1剂,分2次冲服。对照组50例采用结膜囊滴爱丽滴眼液,每次1~2滴,每日4次。2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值及泪膜破裂时间(BUT)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对干眼症患者泪液反射分泌有促进作用,可能是针刺和(或)中药对干眼症产生治疗效果的原理之一。
4 总结与讨论
干眼症的病因繁多,病理过程复杂,可大致分为泪液动力学异常及眼表上皮的异常。最近研究认为,眼表的改变、基于免疫的炎症反应、细胞的凋亡、性激素水平的下降是干眼症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或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明了[1]。目前,西医治疗干眼症主要是缓解症状,改善体征,近年来也有学者针对本病发病机制,使用抗炎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是此类疗法对患者可能造成较多不利影响,故目前尚未在临床大规模推广。目前,临床普遍使用人工泪液改善干眼症状,但如果长期频繁使用人工泪液,不仅会造成人体正常分泌的泪液流失,还会造成泪腺负反馈降低,从而抑制其分泌泪液,造成泪腺功能的退化。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治疗干眼症方法众多,其中内服药物治疗主要还是从肝肾阴虚、肺阴不足等方面入手,治疗多以滋阴润目为主。针刺治疗干眼症主要以眼周穴为主,相关现代研究显示,针刺可刺激神经肽和神经递质分泌,如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脑磷脂,这些物质能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从而可以缓解干眼症患者角膜上皮脱落而引起的疼痛感,改善症状[24]。针刺还可以激活感觉神经系统引起血管扩张,增加血容量,从而促进局部腺体的分泌,从而达到治疗干眼症的目的。雾化熏眼是利用超声波将药物雾化成微小颗粒直接作用于眼部,药物起效快,吸收率高,且减少了全身药物副反应,在干眼症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总之,中医治疗干眼症历史悠久,不管是中药内服还是针灸按摩等外治法,对干眼症的临床治疗从主观感觉以及从泪液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所提高,这说明中医药治疗干眼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且其远期疗效也有待观察。中医药治疗干眼症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疗效的评定也没有科学的标准。目前,多数研究只限于临床病例观察,缺乏干眼症发病机制和动物模型的研究。相信随着对干眼症研究不断深入,其疗效也会进一步提高。
[1] 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6.
[2] 刘敏,高卫萍.120例干眼症临床特征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1):59-60.
[3] Sehaumberg DA,Sullivan DA,Buring JE,et al.Prevalence of dry eye syndrome among US women.Am[J].Ophthnlmol,2003,136(2):318-326.
[4] Lee AJ,Lee J,Saw SM,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sseeiated with dry eye symptoms: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in Indonesia Br[J].Ophthalmol,2002,86(12):1347-1351.
[5] 项广珍,王跃丽,唐国芬,等.干眼症患病因素的临床分析[J].眼科,2004,13(6):357-359.
[6] 高春玲,路风青.眼科门诊干眼症的流行病学特征[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8):667-669.
[7] 郑静,陈国孝.干眼症64例病因及中医证治分析[J].广西中医药,2011,34(6):18-19.
[8] 华平东.白涩症的辨证论治[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4,14(3):166-167.
[9] 宗诚,高卫萍.辨证论治干眼症72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1):18-19.
[10] 王超英.补肝养阴汤治疗干眼症78例[J].光明中医,2010,(9):1605-1606.
[11] 马小丽,支楠,屈静.平肝益精方治疗干眼症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9,28(8):585-587.
[12] 蒲海生.玄麦地黄汤治疗肺肾阴虚型干眼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4):56-57.
[13] 柯发杰.杞菊地黄丸汤复方合泪然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药结合杂志,2011,20(6):694-695.
[14] 来晓娟,司晓文.润燥明目汤治疗电脑干眼症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87.
[15] 王全权,陈海妹,宗芳,等.润燥明目汤配合西药治疗干眼症2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303-1304.
[16] 宋立,王笑莲.明目地黄丸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4):56-57.
[17] 徐峰,朱静,周斌,等.龙胆明目片治疗干眼症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19(6):359-362.
[18] 张鸥,杨威,刘鹭,等.针刺治疗干眼症30例[J].世界中医药,2011,6(1):60,62.
[19] 高卫萍,王健,张燕.针刺治疗缺泪性干眼症31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39(6):41-42.
[20] 宋立,苏艳丽,许家骏,等.中药超声凉雾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21(5):273-275.
[21] 左韬,张祝强,左力,等.中药超声雾化治疗干眼症63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6):89-90.
[22] 郭继援.中药内服及熏蒸治疗干眼症60例[J].甘肃中医,2009,22(2):44-45.
[23] 周鹏鹏,黄学东,周渊.针药合治对干眼症反射性泪液分泌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12,44(3):52-54.
[24] Muller LJ,Marfurt CF,Kruse F,et al.Corneal nerves:structure,contents and function[J].Exp Eye Res,2003,76(5):52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