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强穴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临床观察 ※

2016-01-15易进,张强,丁敏

河北中医 2015年1期
关键词:外科学疼痛

长强穴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临床观察※

易进张强△丁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上海200032)

【关键词】埋线;手术后并发症;疼痛;穴,长强;痔;外科学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01.036

【中图分类号】R224.2;R619;R619.01;R65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5)01-0091-02

通讯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上海200032

作者简介:易进(1965—),男,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

收稿日期:(2013-05-28)

※ 项目来源: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0L013A)

混合痔是比较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中重度的混合痔给患者造成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多数以手术为主。术后疼痛、水肿等是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探索,出现了如截断结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1]、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2]、侧方括约肌挑出切断术治疗肛裂[3]等改良术式,均取得了理想疗效。但是实践证明,术式的改进并不能完全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术后创面疼痛。2010-08—2012-08,我们采用长强穴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疼痛40例,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情况,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参照2006-07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确诊[4]。

1.2一般资料本组80例均为我院肛肠科初次手术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36.3±11.1)岁;病程6~72个月,平均(38.2±5.3)个月。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19~65岁,平均(34.6±12.3)岁;病程8~69个月,平均(39.5±6.5)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治疗后进行长强穴埋线。具体操作:混合痔术后完成后,安而碘棉球消毒肛门至尾骨尖之间区域,定位长强穴,使用9号不锈钢埋线针,垂直刺入2.3 cm,退针的同时,将针芯内2 cm羊肠线埋入长强穴。

1.3.2对照组空白对照,只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治疗。

1.4观察项目分别以术后8 h、16 h、48 h、首次换药、首次排便及72 h为节点记录患者术后创面疼痛VAS评分值[5]。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组术后8 h、16 h、48 h、首次排便、首次换药及72 h VA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2组术后8 h、16 h、48 h、首次排便、 首次换药及72 h VAS评分比较 分, ± s

表1 2组术后8 h、16 h、48 h、首次排便、 首次换药及72 h VAS评分比较 分, ± s

治疗组(n=40)对照组(n=40)8h1.57±0.711.88±0.7616h2.21±0.602.30±0.8448h2.55±0.672.75±0.81首次排便2.18±0.75*2.70±0.67首次换药2.25±0.812.73±0.8872h2.22±0.62*2.60±0.74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治疗组首次排便及及术后72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疼痛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手术治疗伴随而至的必然现象[7]。肛肠病虽然较少危及患者的生命,但由于肛管的特殊解剖位置、手术后炎性介质的释放、排便、换药等对创口的刺激,会导致术后剧烈的疼痛,老年患者甚至会诱发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失常[8]。炎性介质的释放可加重病灶处的缺血缺氧、水肿,使蛋白质合成缓慢,分解加速,延缓切口的愈合,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9]。如何减轻痔瘘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肛肠临床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10]。

《素问·举痛论》曰:“经络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由此看出“痛”由于邪气痹阻,经络气血“不通”所致,即不通则痛,如跌打损伤、气血闭阻的肢体关节疼痛等。导致“不通则痛”的病因广泛,气机阻滞、瘀血阻络、寒邪凝滞、热邪壅遏、跌仆损伤、痰饮、食积等均可使气血、经络、脏腑不通,而发生各种疼痛。金元时期李东垣首次提出“痛则不通”的病机理论学说,并确立了“痛随利减,当通其络,则疼痛去矣”以通止痛的原则[6]。对“不通则痛”治疗原则的确立,在于根据其发病机制,采取相应治法,以恢复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恢复气血津液的输布运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长强穴是督脉的起始穴位,也是胆经与肾经的交会穴位,刺激此穴可发挥组织、脏腑的双向调节作用。从解剖结构上看,长强穴位于肛尾隔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通过,有尾神经后支以及肛门神经穿行,位置特殊且重要。当该部位受到持续刺激而兴奋时,可作用于肛门括约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机体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止痛作用[11]。

从研究结果看,长强穴埋线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但是分析发现,长强穴埋线对混合痔术后8、16、48 h及首次换药的创面疼痛无明显止痛效果,对首次排便、术后72 h有较为明显的止痛效果。长强穴埋线对于患者术后创面疼痛,缓解患者术后恐惧心理,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郭修田,曹永清,黄鸿翔.截断结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6):64-65.

[2]陆金根,曹永清,何春梅,等.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2):140-146.

[3]刘君德,陈晓渝,严冬菊.改良V-Y肛管成形术治疗慢性肛裂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1,32(5):727-728.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5]Huskisson EC.Measurement of pain[J].Lancet,1974,304(7889):1127-1131.

[6]郭克栩.论“痛则不通不通则痛”[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37.

[7]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04.

[8]李彦,侯明晖,陈雪莲.高龄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4,24(8):29-30.

[9]刘娟,谭新玲,刘永芳,等.艾灸穴位联合耳穴贴压减轻肛肠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62-363.

[10]黄鸿翔,王琛,郭修田,等.痔瘘术后疼痛原因探讨及防治[J].河北医学,2004,10(9):828-829.

[11]李定忠,傅松涛,李秀章.经络四大调整功能的证实与新疗法的创建—关于经络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之二[J].中国针灸,2004,24(12):850-853.

(本文编辑:董军杰)

·信息·

抗癌应从有毒走向无毒

西医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和半个多世纪前差不多,依然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这种抗癌治疗模式一直成为整个医学界的主导。但国外近年研究发现,许多癌症病人在接受了放、化疗后比未接受治疗的病人生存期更短,且生存质量大大下降。尝试采用中医大剂量无毒抗癌法,一方面用足量无毒或弱毒的天然抗癌药物控制癌细胞生长,另一方面用传统的中药调节人体阴阳,激发人体自身的抗癌自愈力,当两方面作用在体内达到统一时,肿瘤就有可能发生自然消退。对于早中期的肿瘤或恶性度不高的肿瘤,运用中医无毒大剂量抗癌治疗常能达到预期效果。

新 药 临 床

猜你喜欢

外科学疼痛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疼痛不简单
“陈伤”为何疼痛复发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三维一体”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消托补三原则指导学生对中医外科学中疮疡外用药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