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花清瘟胶囊联合注射用青蒿琥酯治疗疟疾50例临床观察

2015-03-20冯晓英

河北中医 2015年1期
关键词:琥酯连花清疟原虫

冯晓英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中医科,河北 邢台 054000)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发的虫媒传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贫血和脾大为特征。疟疾发作时先出现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寒战持续10 min~2 h,继而体温升高,可达40℃或更高。症状则表现为面色潮热,烦躁不安,大汗淋漓,体温继而降至正常,间歇反复发作,故民间俗称“打摆子”。疟疾属瘴气范畴,是因感受疟邪引起,症状以恶寒壮热、发有定时、多发于夏秋季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中、西医学对疟疾概念的认识基本相同。我国早在五、六十年代在疟疾防治上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目前只是在华南、华中丛林多山地区还有个例出现,不会大面积流行。但在非洲疟疾仍是一种最严重、发病率最高的虫媒性传染病,在刚果(金),疟疾发病率为第 1位[1]。2014-05—2014-10,笔者在非洲刚果(金)执行医疗援助任务以来,采用连花清瘟胶囊联合注射用青蒿琥酯治疗疟疾50例,并与单用注射用青蒿琥酯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00例疟疾均为刚果(金)中国友谊医院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10~55岁,<15岁15例,平均(32.6±1.25)岁;病程 6 h~3 d,平均(24±3)h;间日疟18例,卵形疟10例,三日疟14例,恶性疟8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10~55岁,<15岁15例,平均(35.2±1.28)岁;病程6 h~3 d,平均(25 ±4)h;间日疟19例,卵形疟9例,三日疟17例,恶性疟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制订的诊断标准[2]。有疟区居留史或近期内有输血史;出现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贫血及肝脾大不适等症状;血检发现疟原虫无性体即可确诊。以血检发现疟原虫无性体或原虫DNA-PCR阳性作为确诊疟疾的金指标。除外重症脑型昏迷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注射用青蒿琥酯(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0930195)6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5 d。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连花清瘟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0063)4粒,每日3次口服,连服7 d。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如伴随恶心、呕吐,高热,头身痛较重者,予对症处理,治疗结束统计临床疗效,随访1个月统计复发率。

1.4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血涂片未见疟原虫;好转:症状控制或减轻,血涂片可见或未见疟原虫;未愈:症状无改善或恶化,血涂片可见疟原虫[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50例,治愈35例,好转12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50例,治愈26例,好转16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8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35例,复发3例,复发率8.57%;对照组26例,复发7例,复发率26.92%。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在非洲地区均有流行,严重危害人们健康。中医学对于疟疾早有描述,将其称为疟气,认为其病因是感受疟邪,并详细描述疟邪的特点:①舍于营气,伏藏于半表半里。《素问·疟论》载疟气“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营气之所舍也”。《医门法律·疟疾论》曰:“外邪得以入而疟之,每伏藏于半表半里,人而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②随经络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素问·疟论》载:“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③盛虚更替。与卫气相集则引起发病,与卫气相离则病休。疟气深而行更迟者,则间二日而发,形成三阴疟,或称三日疟。对于疟疾的治疗,古代医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如《明医杂著·疟病证治》曰:“邪疟及新发者,可散可截;虚疟及久者,宜补气血。”《万病回春·疟病》载“人壮盛者,宜单截也”,“人虚者,截补兼用也”,“疟久不愈者,先截而后补也”,“疟已久者,须调养气血也”。

对于中药治疗疟疾的研究和应用,青蒿、常山等记述较多,早在晋代《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记载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我国50年代以来,屠呦呦带领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523课题组,就开始应用中医中药防治疟疾,并受《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的启发,对中草药青蒿进行大量的现代化研究,尤其是应用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疾获得优良疗效的重大研究成果,令世瞩目。青蒿素有一种叫做过氧桥的结构,该结构可被铁离子劈开,形成攻击多种蛋白以及其他生物分子的自由基。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发育成熟的裂殖子进入血液后,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侵入红细胞,开始红细胞内的裂体增殖,青蒿素即可抑制疟原虫的生长。此外,青蒿素可能阻碍血红素的流动,因为血红素是疟原虫消耗人体血红蛋白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毒副产物。青蒿素类的药物应用实验曾于2004年在柬埔寨、2007年在非洲科摩罗英埃利岛进行,分别从55%、23%带虫率下降到5.3%、1.29%[4]。而青蒿琥酯为青蒿素的衍生物,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是干扰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功能,影响疟原虫红内期的超微结构,阻断了疟原虫的营养摄取,使其损失大量胞浆和营养物质而死亡[5-6]。故青蒿素抗疟作用具有迅速、高效、低毒、安全,与多数抗疟药无交叉抗性,对各种疟疾都有效。

连花清瘟胶囊是在我国“非典”时期,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中药专利药,是由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组成,方中连翘、薄荷、麻黄外疏卫表;佐贯众、板蓝根助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收到卫气同治、表里双解的效果;炒苦杏仁宣肺止咳;石膏清退高热;鱼腥草、大黄清瘟解毒;红景天益气养阴;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7]。现代研究显示,连花清瘟胶囊可以抑制杀灭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非典型肺炎(SRAS)病毒,以及手足口病病毒在内的等多种流行病毒。可以改善怕冷、发热、头痛、肌肉痠痛、全身乏力等流感症状,同时其退热消炎作用还能有效缓解咽痛、咳嗽、扁桃体肿大等呼吸道炎症,而且对于免疫功能差的流感患者,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康复能力[8]。

综上所述,连花清瘟胶囊联合注射用青蒿琥酯治疗疟疾可以共同达到抗疟、杀虫、清瘟解毒、调节和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使疟疾患者症状缓解迅速,疗效显著,较单独应用注射用青蒿琥酯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复发率降低,且配伍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胡高频,郭玉新,何晓健,等.赴刚果(金)维和部队人员疾病特征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23(5):356-357.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15.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

[4] 邵惠训.抗疟疾良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181-183.

[5] 屠呦呦,倪慕云,钟裕蓉,等.中药青蒿的化学成分和青蒿素衍生物的研究(简报)[J].中药通报,1981,6(2):31.

[6] 屠呦呦.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33.

[7] 胡忆芬.连花清瘟胶囊的药理及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9):2012.

[8] 王维敏,刘伟红.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感48例用药分析[J].光明中医,2010,25(4):714-715.

猜你喜欢

琥酯连花清疟原虫
研究揭示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机理
疟原虫可“潜伏”血液数月
连花清瘟用连翘
连花清瘟 需辨证使用
沉默热休克蛋白5可增敏青蒿琥酯诱导肝癌细胞铁死亡
河南省首例输入性诺氏疟的诊断和分析
类人猴疟原虫:另一种可能感染人类的灵长类疟疾病原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青蒿琥酯抗肿瘤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