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师德培养探研

2015-03-20王春侠范立彬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幼教师德职业道德

王春侠,范立彬

(1.长春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31;2.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下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中在教师应该秉持的基本理念中规定了师德为先的要求,具体表述如下:“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1]由此,社会舆论对合格幼儿师资力量培养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质疑。

一、幼儿教师师德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人才培养的成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是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师质量的关键。[3]师德建设是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源头性工程,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品行教风对学生的品德素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人的道德品质是在后天环境的教育和影响下形成的。孩子最开始接受的教育是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幼儿教师承担着幼儿成长的启蒙作用,对于幼儿的心智生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1]。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生活中需要悉心照料、学习中需要耐心辅导的稚嫩儿童,他们的身心发展还极其不完善,情感还极为脆弱。幼儿接触社会的初始之地是幼儿园,幼儿身上所具有的较强的向师性凸显了幼儿教师道德品行教育的重要性。幼教工作者的言行品性会在幼儿的心灵中留下浓重的印记,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切实认识到师德的启蒙意义,以良好的师风熏陶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幼儿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职业道德规范的特殊性[4]。

二、幼儿教师师德素质低下的症结

学前教育是影响人一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学前教师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5]。如今,我国幼教人员严重不足,幼教机构极为匮乏。很多民办园所随着市场的需求而不断出现,其所聘用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在公办幼儿园中的幼教人员执教素质也不能得到充分的确保。笔者认为现今幼儿教育中的从教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低下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其一,敬业意识的淡漠。敬业是对良知的尊重,是教师在工作中流露出的优秀品德和人格。敬业的人会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6]。如今,社会中很多入职人员看重的是获得一份具有保障的稳定性工作,在意的是工作中的福利所得。在这种现实主义的利益诱导下,从教人员很难把自己的真心和责任心付诸于教育实践之中。另外,社会保障体系的乏弱无法确保从教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落实教师绩效工资的力度不强、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得不到完善等问题都影响到从教人员对于工作的投入热情。

其二,教师资格准入门槛过低。我国教师资格认定中对申请者的身份、学历、认定机构、申请材料、考试、面试等方面作了规定,但存在着认定内容笼统和宽泛、不易操作、不完整的弊端。[5]教育考核更加看重执教者的执教业务能力,未对从教人员道德素养进行严格把关。教育事业是关乎民族兴盛的大业,合格的从教人员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业务技能之外,还要进行额外的情感投入并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幼儿教师的职业在教育行业有其特殊性,他们教育的主体是学龄前儿童,幼教人员必须耐心、细心地对待孩童。目前,很多幼教从业人员都是中专毕业生,刚刚脱离父母护翼的他们很难学会如何去爱护、迁就他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幼儿教师应该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保障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教师资格的准入门槛对从教人员的思想、情感要求有所规约,但没有检验的手段,导致入职人员情感的不成熟、不稳定。

其三,沉重的社会舆论导向责任。教师一向被认为是一切美好品质的化身和可以仿效的榜样,长久以来人们形成的对教师的理想形象是:在讲台上默默耕耘,在深夜里认真备课,远离世俗喧嚣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7]顶着多重光环的从教人员感到巨大的压力。为了不辱没社会对教师的期许、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学生对教师的爱戴,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多倍的辛劳来完成自身的教育教学使命,幼教人员的看护责任和启蒙教育任务尤为繁重。教师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常态人群,他们也有情绪低落、难以自控之时,但社会舆论使幼教人员很难像平常人一样展露真我性情,其负面心理和情绪很难找到适当的宣泄口,从而使他们产生抗逆心理,把不良情绪带到幼教工作中,严重影响到工作的质量。

三、加强幼教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手段

《学前教育“国十条”》中指出,“必须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1]。由此可见,爱幼儿、爱职业应该是幼教人员始终遵奉的信条。

1989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儿童教育的普遍法律标准:“保护儿童免遭忽视、虐待和剥削,并保障其拥有基本人权,包括生存、发展和充分参与社会、文化、教育生活以及他们个人成长与福利所必需的其他活动的权利。”[8]

今天的儿童就是明日的公民,他们的发展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可见,从业幼教人员的质量保障尤为重要。培养幼教师资的职业道德应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优化职前幼教人员的培养机制。教育师资培养单位应该重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积极培养执教人员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宣讲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除此之外,培养单位还应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从教人员在任职之前频繁接触儿童,延长其见习期,让即将步入教育阵地的人员充分认识到从业特点,慎重考虑未来的职业选择。国家教育机构应该在从教人员的见习期结束后为他们提供人员分流政策,即为那些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自身不适合从事幼教工作的人员提供另外的进修选择,通过高级别的学术学习加强其他专业知识的获得,从而拓宽从事教育行业人员的职业出路,而不是把那些带有怨气、无法全身心投入育幼事业的人员束缚在这一领域。

其二,加强幼教人员的儿童生理学和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幼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年幼儿童,作为施加教育的主体,教师必须对他们所培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有深入的了解,掌握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幼教人员要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了解有特殊需要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对儿童的行为差异和表现出的个体差异具有较强的容忍度,通过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武装提升自身的秉性修养,增强对儿童教育的耐心。坚持把“爱与责任”的教育作为主线贯穿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新型的师德观和育人观。”[9]注重培养幼教人员的大爱与责任感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作用巨大,而这一认识的形成离不开幼教人员对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

其三,增强幼教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指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中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可以这样说,职业认同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10]。师范院校在培养幼教人员时,应该以各种手段和方法帮助未来的师资人员对幼师职业形成全面的认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学校除了通过课堂教学来树立学生的职业信念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成功企业,或邀请当地的成功人士到校开座谈会,通过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认真态度和对事业求索的不懈努力,培养学生把职业与事业融为一体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幼教岗位中有所坚持、有所发展,激发出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最终成为合格的执教人员。

其四,提高并落实幼教人员的生活保障,确保幼教人员安守岗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申明了政府职责: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如今,幼儿教师的职业地位有待提升。国家应该加大对于教育师资培养的投入,不仅要关注他们的业务成长,也要关怀他们生活中的物质需求,落实幼教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需求的保障,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育人才的事业中来。

其五,重视教师的心理需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学校的领导者和学生的家长应该适时地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该一味地对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学加以指责,不该把儿童成长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因于教师教育的不利。幼教人员的职业成熟需要有健康的职业环境,以激发其积极乐观的心理因素、推动其教学创新。学校教师只有保持舒畅的心情,才能对学校产生感情,才能理解并接受学校领导的教育政策和引导。可以说,只有把师德教育建立在情感互谅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最佳效果。若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要求远多于尊重,指责远大于帮助,埋怨远超于支持,教师会丧失对工作的进取心。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家庭对学校、对教师过分倚重,给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为此,师德建设要体现人文关怀,帮助教师排解过重的心理压力,使教师精神愉悦。”[7]对于幼儿教师师德素质的培养必须树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尊重教师的心理需要。

四、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描述发展任务时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教工作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幼教工作的核心作用不可忽视,对幼教工作者的培养尤其是职业道德的培养更不容疏忽。师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事关提高学生素质乃至民族素质的重大工程。为确保我国幼教事业朝向健康、充满活力的方向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应该充分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严把幼教人员的行业准入;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谨记“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的信条,重视教师的心理疏导;指导全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从教人员的职业信念。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51,11.

[2]马建宏.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师德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152.

[3]胡凤和.园本教研注重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J].职业技术,2011(10):94.

[4]刘彦华.幼儿教师与公民道德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5.

[5]张立新.学前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问题与建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43,145.

[6]杨志杰.新时期师德建设之我见[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21.

[7]王小梅.以人为本推进新时期师德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9,30.

[8]世界儿童首脑会议.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R].纽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91.

[9]刘畅.与学生共同成长:师德建设新尝试[J].中国教育学刊,2007(9):12.

[10]王玉芳.也谈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128.

猜你喜欢

幼教师德职业道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幼教产业的风向标,上海幼教展的五大看点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