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神话
——历史虚无主义的文学版
2015-03-20袁良骏
袁良骏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836)
张爱玲神话
——历史虚无主义的文学版
袁良骏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836)
世纪之交,流行海内外的“张爱玲神话”,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的命题,它用极端吹捧张爱玲的人品和作品来污蔑、抹煞鲁迅,从而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制造混乱。本文从五个方面揭示了“张爱玲神话”的荒谬,从而将张爱玲纳入正常的现代作家作品研究。
张爱玲神话;夏志清;历史虚无主义
史学界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揭发与清算引起了我们的浓厚兴趣。自古“文史不分家”,历史虚无主义不可能不在文学领域兴风作浪。名噪一时、流毒海外的“张爱玲神话”就是文学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极端表现,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文学版。
一、“张爱玲神话”的出笼
“张爱玲神话”并非“国货”,而是一件“舶来品”。著名美籍华人反共反华学者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①1961年美哥伦比亚大学出版,1979年香港友联出版社出版中文版,译者为刘绍铭等人。中有这样一段话:
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仅以短篇小说而论,她的成就堪与英美现代女文豪的曼殊菲尔(Katherine)、安泡特(Katherine Anne Porter)、韦尔蒂(Eudora Welty)、麦克勒斯(Carson McCullers)之流相比,有些地方,她恐怕还要高明一筹。《秧歌》在中国小说史上已经是不朽之作。《金锁记》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赤地之恋》虽不及《秧歌》,但也是一本杰作。
这里,夏氏给了张爱玲极高的评价,称之为“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还说她高过曼殊菲尔、安泡特、韦尔蒂、麦克勒斯等西方女作家。至于说《秧歌》“不朽”,《赤地之恋》也“是一本杰作”之类就不用多说了。但他们并不就构成“张爱玲神话”,而应视之为正常的文学批评。凡正常的文学批评,或高或低,或褒或贬,这都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常的文学批评一旦脱离了现实,违背了历史,插上了主观臆造的想象的翅膀,发生了突变,这才变成了“文学神话”。“张爱玲神话”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孕育、发展过程。
“突变”发生在2000年,刘绍铭先生主持的香港岺南大学“张爱玲与现代中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上。在这次会上,夏氏以耄耋之年不远万里、飞越重洋,到会上做了主题报告《张爱玲与鲁迅及其他》①发表于香港《亚洲周刊》2000年第5期,收入《再读张爱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出版。。他说: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祖师奶奶。……张爱玲‘夭折’,鲁迅乃是‘失败’,张爱玲的‘夭折’,是为了生活,鲁迅晚年被左联利用作左翼领袖更不可取。
鲁迅也是夭折的天才,完全可以说,从为人和作品看,鲁迅比张更不如。鲁迅在北京时,与胡适一样,都是不错的人,但后来却向中共屈服了,做了左联的领袖,你可以说他伟大,但换个角度说,他也是成了走狗。
张爱玲1952年逃离大陆,坚决摆脱中共的控制,她是最有尊严的中国人。她的《秧歌》和《赤地之恋》都是不朽杰出之作。
这一番宏论,夏氏十分自得。这正是创造:神话“之后的“自得”。稍为归纳,夏氏创制的这个“张爱玲神话”(或曰“夏氏张爱玲神话”)是由这样的五个支撑点,五支“火箭”发射升空的:
1)张爱玲是现代文学的祖师奶奶。
2)张爱玲的文品、人品皆比鲁迅高。
3)鲁迅是中共走狗。
4)张爱玲是最有尊严的中国人。
5)《秧歌》《赤地之恋》都是不朽杰出之作。
二、所谓“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祖师奶奶——“张爱玲神话“透析之一
众所周知,张爱玲生于1920年,成名于1943年,早在她出生之前,“五四“新文学运动便早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了。1918年鲁迅便发表了他的《狂人日记》,”五四“之后则出现了一大批女作家,诸如冰心(谢婉莹)、庐隐、陈衡哲、凎女士(冯沅君)、绿漪(苏雪林)、石评梅,等等。三十年代又出了白薇、丁玲、萧红、罗淑、冯铿、袁昌英、凌淑华、谢冰莹,等等。要说“祖师奶奶”,总得从冰心等二十年代的女作家中诞生吧?怎么会轮到1943年才成名的第四代女作家张爱玲头上?何谓“祖师奶奶”?不就是女老祖宗吗?中国现代文学的“祖师奶奶”即女尧祖宗怎么会轮到第四代女作家张爱玲头上?如果她成了祖师奶奶,那么,冰心、庐隐、陈衡哲……至少二三十位二三十年代的女作家,即张爱玲的女文学前辈都将置于何地?莫非还有“太上祖师奶奶”“太太上祖师奶奶”“太太太……上祖师奶奶”吗?真够贻笑大方的了。
为什么要这样提?莫非才高八斗、学贯中西的夏先生不懂得“祖师奶奶”一词的含义?那怎么可能?之所以要这样悖谬,完全是蓄意为之。说穿了,就是要大吹特吹张爱玲,以与“左派”相对抗。你不是有个鲁迅吗?我们也不寒碜,我们有张爱玲,张爱玲是祖师奶奶,文品、人品都比鲁迅高,又是“最有尊严的中国人”,她的《秧歌》又比《阿Q正传》更伟大。这样一来,你们“左派”还有什么话说?
真是应验了阿Q心理!夏先生嘴上骂鲁迅,骨子里却大学特学鲁迅,学了一肚子的阿Q的“转精神胜利法”。鲁迅地下有知,也当不胜快慰了。阿Q也是有一点“破脚骨”色彩亦即流氓色彩的。这一招,也被夏先生偷偷学去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说张爱玲是祖师奶奶,就说张爱玲比鲁迅高,就说她是最有尊严的中国人,就说她……似乎这样一来,就获得了全胜,就压制了“左派”,就可以金鼓齐鸣、班师回朝了。夏先生深感后继无人,坚持与中共为敌的海外作家、学人不多。夏氏不顾常识,大吹特吹张爱玲,大肆制造“张爱玲神话”,关键时刻,他感到了恐慌,心像落入大海、后悔灭顶之灾的人,害怕得要死。正因为害怕得要死,所以要拼命抓住一块木板,或者一根稻草。“张爱玲神话”者,正是夏先生临死前抓住的一根稻草,那是寄托了他的全部心血和宝贵生命的。
非常有趣的是,谁是“祖师奶奶”的创始人?这还用问吗?非夏其谁?然而,他的弟子们也都想抢这顶孝帽子,也都争抢“张是祖师奶奶”的话语权、发言权。香港会议的主持人、夏氏小说史的翻译者、著名学者、作家、教授刘绍铭先生便首先向自己的偶像宣战了!他说:
王德威在《“祖师奶奶”的功过》疑问提到,把张称做‘祖师奶奶’,可能是我的‘发明’,大概是吧。①《缘起》收入《再度张爱玲》
真是受之无愧,大言不惭!明明是夏先生的私下传授,现在竟欲据为己有了。实在大胆而背义得可以!
三、何谓“张爱玲的文品、人品皆比鲁迅高”——“张爱玲神话”透析之二
与“张是祖师奶奶”可以媲美的,便是可谓“张爱玲文品、人品皆比鲁迅高”了。张爱玲比鲁迅高吗?高在哪里?张会比鲁迅高吗?这是现代文学界想都不会想到的“伪命题”!张爱玲是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文学晚辈,拿他的外曾祖父李鸿章与鲁迅一比高低还情有可论,张爱玲岂能排的上辈儿呢?夏氏一口咬定:张爱玲文品、人品都比鲁迅高。高在哪里?关于“人品”,我们暂且不提,放到透析之三一块论,这里先说说二位的文品。
鲁迅是谁?他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志士,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振兴中华、“立人”,改变中国的国民劣根性。直到他1936年不幸病逝,他都从未放弃这样一种伟大爱国者的理想与追求。
鲁迅是谁?他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一员闯将。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发轫,也是鲁迅猛烈冲击封建落后的旧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开始。鲁迅是中国新文学之父,他的《呐喊》《彷徨》既是中国新文学的宝贵收获,也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扛鼎之作。
鲁迅是谁?他是百万言杂文的作者,尖锐泼辣,痛快淋漓,写尽了社会万象,人生百态,写尽了广大青年爱国志士和一辈社会革命家的战斗情怀。尽管有人称之为“骂人文选”,但骂得好,骂得准,骂得痛快淋漓,鲁迅的百万杂文奠定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坚实基础,也与蒙田、培根等世界散文大家并驾齐驱,展示了中国散文的奇光异彩。
鲁迅是谁?他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散文诗《野草》的作者,它的象征、隐喻、沉痛、热烈,至今无人能比。它是鲁迅哲学的渊薮,仅凭一部《野草》,鲁迅即不愧一名深沉、渊博的伟大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现代旧体诗人,他的许多著名诗句多为人称道。
鲁迅是谁?他是一名文体家和文体的革新家。《呐喊》《彷徨》已经充分显示了艺术风格、艺术手法的多样性,让人咀嚼不尽。然而,鲁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写出了《故事新编》这中国第一本白话历史小说集,巧妙地融合古今,借古讽今,为中国小说增添了新的途径和样式。
鲁迅是谁?他是中国现代第一本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的作者,亲切自然,与《野草》两两相对,相得益彰。
鲁迅是谁?他是第一本中国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的作者,开天辟地,荜路褴褛,使“小说自来无史”的中国有了第一部小说史,填补了一项重要的学术空白。它的许多精辟见解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无法超越。
鲁迅是谁?他是广大革命青年的良师益友,他的《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文是血泪交并的人间正义,永远无法超越。他为革命文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年轻作者,其中,有作家、有画家、有学者,新兴木刻运动便是他孤军奋斗、出钱出力、发展起来的。
鲁迅是谁?他是左翼文艺运动的光辉旗手和“左联”的精神领袖,他以自己终生实践得来的真知灼见,坚决抗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也坚决抵制了左翼内部的“左”的主义倾向。鲁迅在“左联”的丰功伟绩,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宝贵经验和收获。
鲁迅是谁?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伟大先驱。他的一生,始终坚持不懈与外国进步艺术工作者保持联系,互寄书信,接待参观,他一生接待了萧伯纳、青木正儿等上百名外国作家,这些外国朋友都是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文艺运动做出过宝贵贡献。
鲁迅是谁?他是一名勇于自我解剖的伟人,他对朋友、对社会披肝沥胆,敢于掏出自己血淋淋的一片良心,他有一般人没有的严格和坦荡。
这就是鲁迅!一句话,鲁迅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巨人!鲁迅不愧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那末,张爱玲呢?张爱玲是谁?他的文品为何呢?可与鲁迅相比吗?夏志清先生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言呢?张爱玲是位天才的女小说家,她的《金锁记》《倾城之恋》等不愧杰作。特别《金锁记》,写人物的变态心理、变态性心理极为成功,开阔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领域。散文《流言》艺术上虽不够均衡,但《公寓生活记趣》《更衣记》《私语》等不愧佳篇。张爱玲还是一名颇为出色的电影剧作家,她的《不老情》《太太万岁》等都产生过轰动效应;出国后为香港电“电懋”写的一个电影剧本《情场如战场》《南北一家亲》等也很受欢迎。此外,她还写过两首抒情小诗、很显然,张爱玲富有家学渊源,也富于创作才华,她是孤岛上海特殊时空下的一棵奇葩,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应该有自己的位置的。
但是,张爱玲政治倾向不好,她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汉奸胡兰成结婚(同居)。虽不能说她是汉奸,但的确与汉奸沆瀣一气了。直至抗战胜利,胡兰成逃亡,她都不能与胡兰成划清界限,还用自己的稿费养活他,甚至亲自跑到胡的逃亡地温州去慰问他。张爱玲是一位小说的天才而政治的蠢材。1952年她以回香港大学复学为名,离沪赴港,但抵港后,根本不按照港大要求办理复学手续,而是一头扎进了美国中央情报局设在香港的反共反华桥头堡——美国驻港新闻处,听从美新处的指挥,投入了“绿背小说”(即反共反华小说)的创作逆流,写出了《秧歌》《赤地之恋》两本赤裸裸的反共反华小说,站到了“冷战”中的反共反华一边。她的文学才华彻底败坏了。赴美后,她虽然写出了《五四遗事》等一二个可取的短篇,但却发表了《色·戒》那样歌颂汉奸、污蔑抗日爱国志士的作品。此前未曾发表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即将胡兰成美化为“情爱之父”“情神”大加歌颂,小说格调甚低。难怪她生前曾欲“销毁”。《小团圆》只能说是一个见不得人的、自我亵渎的败笔。张爱玲还写了一些英文小说,但皆为“谋稻粮”之作,乏善可陈。至于她将《十八春》改为《半生缘》、将《金锁记》改为《怨女》之举,可以说越改越糟,纯粹是才华的浪费了。
这就是张爱玲,这就是一个天才小说家的穷途末路!政治上的糊涂毁了她,她是一个才华未得充分施展的小说家,一个夭折的天才。夏志清先生明明后很清楚这一点,但他却偏偏要讳莫为深,当刘再复先生当他面指出张是一位“夭折”的天才时,他竟然否认,非要把鲁迅也说成“夭折”不可,可谓胡搅三分。①见刘再复《张爱玲的小说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收入《再读张爱玲》。其实,稍有良知的人都知道,无论文品还是人品,张爱玲真能与鲁迅开比例吗?她们的分野是一位青年作家和一位文学大师之别,是一位文坛旗手和一位小有才华的青年写作者之别,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与一位政治上糊涂不堪的小女子之别,这哪是什么一比高低的问题呢?假如鲁迅是巍峨的喜马拉雅山,那末,张爱玲不过是园林中的一座小土包而已。
三、何谓“鲁迅是中共走狗”和“张爱玲是最有尊严的中国人”——“张爱玲神话”透析之三
夏先生作为一名美华学术权威,却张口闭口骂鲁迅是什么“中共走狗”,这实在让人齿冷!夏先生,太不雅了!“冷战思维”太可怕了!其实,不客气地说,夏先生自己,才不折不扣是某些人豢养的一名“走狗”。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不知道,夏先生耶鲁大学毕业后,急于找工作,正好,一个“政治课题”在招兵买马——美国政府委托耶鲁政治系饶大卫教授编写一部《中国手册》供侵韩美军军官阅读,夏先生就应聘到了饶教授门下,参与编写这部《中国手册》,而且谢了《文学》《思想》《中共大众传播》三大章以及《中共人物》《地理》等章节的部分内容。夏先生开写这些章节,因为要送给美军军阀,其反共反华姿态当然是不言而喻的。这无可厚非,要在美国存活,不跟着美国政府骂中共、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吗?别说夏先生写了三章,即使写了全书,又何辜哉!问题是时过境迁之后,即“冷战”结束之后,夏先生还有必要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重弹《中国手册》的老调,并把中共、新中国痛骂一番吗?而夏先生恰恰这样干了,集中表现仍是大骂鲁迅,大骂丁玲、赵树理,大骂整个“左翼文学”。要说“走狗”,夏先生这些作为,不折不扣是当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走狗”,当了杜勒斯先生之流反华急先锋的“走狗”。然而,以鲁迅为光辉旗帜的大陆学人,从来未这样辱骂过夏先生。最早批评夏先生的我那篇《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②《文艺报》1983年第8期。,虽然被人污蔑为什么“大批判”,实际上是完全说理的、一分为二的。尽管文章开头肯定性的五百余字被胡乔木通通删去③这是后来文学所所长许觉民同志告诉我的。,但整个文章仍是充满论述色彩的,在我的内心深处,早已认定夏氏为美帝走狗;但这种词句绝不让它出现纸面上。这应该是中国学者的可贵风度。应该肯定,夏先生虽在《小说史》中贬鲁迅,但并未骂,未骂为什么“中共走狗”只说鲁迅与中共高层可能有“秘密协议”。曾几何时,到了新世纪的2000年,夏先生却变粗野了,变成把鲁迅骂为“中共走狗”了,这真是历史的倒退呀!夏先生以80岁高龄不远万里,乘飞机远涉重洋去参加岺南的学术研讨会,这本来是可圈可点的盛举,即使他大捧张爱玲,也仍然可恭可敬。然而以“中共走狗”这样的恶言秽语骂鲁迅,这就太出圈、太粗俗、太与自己的学者身份不相称了!从1961年《小说史》问世,到2000年骂鲁迅为“中共走狗”,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夏先生似乎白过了!他不仅没有跳出杜勒斯之流的那个“冷战思维”,反而变本加厉,用恶言秽语骂起鲁迅来了——这是多么大的历史嘲弄呀!夏先生反共反华立场如此坚定,对与中国的“左翼”文人仇恨之深,对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突飞猛进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这到令我起疑了:夏先生是纯学者吗?他是否有什么政治背景?否则,为什么要这样恶狠狠地骂鲁迅呢?
至于说张爱玲是什么“最有尊严的中国人”和所谓鲁迅是“中共走狗”,确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不可多得!真不知在夏先生的词典中,“尊严”二字为何解释?是否反共反华即为“尊严”?“拥共拥华”即无“尊严”?是否当汉奸,胡兰成之流那样)才有“尊严”,广大抗日爱国志士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就无“尊严”呢?象张爱玲这样投入汉奸怀抱的女作家,是为有“尊严”?那么,死在日寇汉奸之手的革命抗日先烈是否无“尊严”呢?夏先生要给张爱玲树碑立体,这是他老人家的自由,我们无由干涉。但墓碑上写什么不好,却偏偏写什么“最有尊严”,这不明明是恶心张爱玲吗?投入大汉奸胡兰成的怀抱,这叫有“尊严”?在香港美新处的指挥下,大写反共反华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对新中国大泼脏水,大骂陈毅等革命先辈,这就叫“有尊严”?在《色戒》中把抗日地下工作者王佳芝丑化为汉奸易先生的性奴隶,把汉奸易先生美化为英雄,这就叫“有尊严”?在《小团圆》中,把胡兰成美化为“性神”,而张爱玲自己则充分享受他的“性雨露”,享受他的“爱抚”与“恩典”,这就叫“有尊严”,夏先生大言不惭,什么“张爱玲是最有尊严的中国人”,真是存心与历史悠久的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为敌了!!
四、所谓《秧歌》《赤地之恋》都是不朽杰出之作——“张爱玲神话”透析之四
“张爱玲神话”的最后一个支撑点是对张爱玲的两本“反共反华”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的吹捧。《秧歌》乃歪曲南方“土改”之作,写土地改革积极分子谭金根如何一步一步成了“抢粮暴动”的头目,全书旨在暴露中共政权下饥荒为何“官逼民反”,扭曲人性。《秧歌》描写的“大饥荒”和“抢粮暴动”,完全是张爱玲在美新处指挥下的向壁虚构。由于多年战乱,新中国成立后,接受了蒋介石政权的烂摊子后,人民生活的确很困苦。但是,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力以赴医治战争创伤,始终把解决几亿人民的温饱问题放在首位。因此,人民政权是稳固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了初步解决。绝不是《秧歌》所写处在什么饥饿的“火山口上”,随时都有农民暴动的可能。就此而言,《秧歌》根本上乃是不真实的。其次,它的细节也根本经不起推敲。为了“制造”农民暴动,小说设计了一个每户交“半头猪”“四十斤年糕”慰问军烈属的情节。自以为天衣无缝,实际上是漏洞百出,根本站不住脚。每户要交“半头猪”“四十件年糕”,这是一个什么“章程”?猪有大有小,有肥有瘦,难道五十斤重的猪“交半头”。二百斤重的猪也要“交半头”吗?中共干部再愚蠢,也不会出这种可笑的章程。“四十斤年糕”更荒唐,军烈属平均每村不过一二户,二三户,老百姓每户都缴纳“四十斤年糕”,谁来消费?谁消受得起?这么多“年糕”要如何处置?莫非要每户军烈属都开“年糕店”?否则,有那么多年糕如何处置?岂不要发霉发臭?但是,张爱玲非这样写不可,不这样写便没辙了?“强征暴敛”,没有了农民暴乱,那怎可好?美新处怎能通过?因此,不能不说,张爱玲非凡的艺术才华完全被反共实用主义的创作动机消解了、毁灭了!《秧歌》成了张爱玲的一部根本经不起推敲的艺术败笔!
《赤地之恋》更糟。《秧歌》是深入一个小村,“以点概面”,《赤地之恋》则放眼整个“赤县神州”,全面反映从“土改”到“韩战”(即抗美援朝战争)数年间的新中国。小说共十二章,以时间为序,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土改,地点是北方某地的韩家垞;第二部分写“三反五反”,地点是上海;第三部分写“抗美援朝”。第一部分主要揭露“土改”之“残酷”,随意将农民打成地主,且随意杀害;第二部分主要揭露共产党人内部的勾心斗角刚和堕落腐化,从一般干部直至陈毅等高干;第三部分主要写中共战场上的失利、伤亡之惨重以及“战俘营”中的欺骗与争夺。张爱玲1952年离开中国大陆,《赤地之恋》写的全是她不熟悉、不了解的生活。张爱玲确乎不愧为天才,她能凭美新处提供的“情报”和一些道听途说的“传闻”,即在数月之内写成了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这在一般人是绝对办不到的。小说也设计了两个主人公和一条贯串线。男主角刘荃,北大毕业生;女主角名黄绢,燕大毕业生。两人同时被分配到韩家垞土改队,相识相恋。然而,刘荃被调至上海参加三反五反,因无意中听到了揭发陈毅的材料而被捕入狱。黄绢闻讯赶来搭救他,却成了腐败分子申凯夫的情妇,如何为何。因为纯属虚构,小说根本经不起推敲。张爱玲自己也很不满意,她说:
《赤地之恋》是在授权的情形下写成的,所以非常不满意,因为故事大纲已经固定了,还有什么地方可供作者发挥的呢?①见水晶《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台北大地出版社,1973年出版。收入《再读张爱玲》。
美新处瞎指挥张爱玲,可谓急功近利,太不尊重作家,张爱玲写得也太违心、太痛苦了、《赤地之恋》不能不说是一部违背创作规律、违背艺术良心的失败之作。夏志清先生的哪些吹捧之词,纯属不沾边。
五、“张爱玲神话”的流毒必须肃清
“张爱玲神话”流毒甚深,一时间铺天盖地全成了张爱玲。张爱玲选集、全集除了一套又一套,张爱玲传记也出了不下二十余本。其中,不少受到“神话”或“前神话”的影响。尤为让人吃惊的是,某些“张爱玲神话”的“拥趸”,处心积虑竟想把上海当年胡兰成、张爱玲的“香巢”开辟为“张爱玲纪念馆”,接受人们的朝拜。虽然这个所谓“纪念馆”流产了,但却说明了“张爱玲神话”的拥们多么明目张胆!肃清“张爱玲神话”的余毒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责任编辑:周 丹】
I207
A
1673-7725(2015)09-0229-00
2015-07-12
袁良骏(1935),男,山东鱼台人,研究员,主要从现代文学、鲁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