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旅游视野下的甘孜藏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5-03-20王春英

文化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甘孜甘孜州藏区

于 潇 王春英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生态旅游视野下的甘孜藏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于 潇 王春英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本文以甘孜藏区为例,探寻生态旅游视野下的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分析甘孜藏区目前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及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甘孜州的旅游发展,必须重视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原生态文化保护,改变以往适应游客要求的旅游发展模式,更多地注重造福当地、注重游客进入前的生态教育及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之路。

生态旅游;甘孜藏区;可持续发展

1983年,墨西哥专家Ceballos Lascurain首次提出“生态旅游”(Ecotourim)一词,[1]强调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者追寻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研究野生动物和享受旖旎风光的旅游形式。经过30多年的探索,人们对生态旅游内涵的认知已远远超出“到自然区旅行”这样简单的层面,而是逐渐认识到,“生态”还应包括对区域的积极反馈作用,即生态旅游是推进旅游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光行为,包含对区域环境保护、当地居民福利状况改善、低影响、负责任等多方面的内容。2004年8月,《国际生态旅游标准》进行了第一次重大修改,使之更科学可行。强调了如下三个方面: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性、造福当地社区和促进社会公正、真正的生态旅游产品。[2]

甘孜藏族自治州向来以其山河壮丽奇伟、民族文化多样而闻名于世。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完整,各种动植物活化石资源保存丰富,有海螺沟、木格措、稻城亚丁、318景观大道等高品位、高富集、多组合的冰川温泉、高山峡谷、雪山草原、森林湖泊等多样化自然景观,且是“康巴文化”“藏彝走廊”的核心区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甲居藏寨、东女国秘境、德格印经院、塔公寺林、巴塘弦子、木雅藏戏、茶马古道及至今被语言学界、民族学界认为是文化宝藏、活化石的一个个村落的“地脚话”等文化景观。近年来,该州提出建设“人文生态旅游第一州”的目标,希望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该地区特殊的高原地理特征使得其生态环境更具脆弱性和敏感性,不当的旅游开发致使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冰川大面积消减、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原生文化不断消解。要在开发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发展生态旅游。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规划和生态旅游活动项目等方面,研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关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旅游及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有很多,但对甘孜藏区生态旅游方面的研究则相对欠缺,且主要是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对甘孜藏区某区域的生态旅游及其经济发展进行研究,从高原生态自然环境角度对甘孜藏区进行民族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拟结合甘孜藏区旅游现状及当地民族文化两个方面,考量当地生态旅游开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向。

甘孜藏区既有奇绝瑰丽的自然风光,也有万花筒一般的多样民族风情体验,其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都是吸引众多旅游者、学者、探险人士进入甘孜藏区的重要原因,具有其他地方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第一,生态系统破坏与环境恶化。甘孜藏区属高原气候,地广人稀,环境承载力弱,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及大量现代化设施的建设、开发,不少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很大影响。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青藏高原地质生态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结果显示,包括甘孜藏区在内的整个青藏高原冰川面积减少4 420.78平方千米,平均每年减少147.36平方千米,总减少率达到 9.05%,区内包括海螺沟冰川在内的贡嘎山冰川群的冰舌处于退缩状态,大部分冰峰的雪线在上升。[3]甘孜藏区乃至整个横断山脉地区的生态环境对整个西部乃至全球都有重要意义,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经济发展中必须注意的首要问题。

第二,旅游业产值目前在甘孜州总产值所占比重不大,远未达到预期。据甘孜州旅游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州接待游客4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亿元,大约占全州总产值的18.37%。这个比例相对于拥有如此众多旅游资源的地区来说,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第三,旅游发展还停留在基础阶段,以欣赏自然风光为主,对于州内丰富的民俗风情开发不够,缺乏让游客停留、消费的吸引项目,当地人受益度有限。

第四,精品成熟的旅游品牌项目少,生态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

针对上述问题,甘孜州发展生态旅游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要注意生态保护。甘孜藏区旅游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交通问题,“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甘孜藏区的旅游资源几乎都存在这个问题。现如今要发展旅游业,就是要解决“人之罕至”“难至”“不能至”的问题,因此,甘孜藏区一直在着力加强道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和饭店、宾馆等接待设施的建设,以提高藏区旅游的进入能力和接待能力。但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必须得到重视。比如搞基础建设,一定要在环境保护方面多方论证,不能因为建设人为地造成环境破坏。另外,建设也要考虑到当地风俗,一些承载了当地人精神文化的神山圣湖,要尊重当地人的意见,不能单纯从建设的角度设计线路,应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文化景观,这也是保护当地旅游资源的原生态所必须考虑的。

第二,避免生态旅游泛化。调查显示,因为缺乏统一规划、盲目开发、人造景观和设施泛滥、超负荷接待等因素,国内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环境受到破坏、资源出现退化、垃圾公害严重、水污染、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4]甘孜藏区地处高原,特殊的地质结构在带来壮丽奇险风景的同时,也表明该地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所以,在甘孜州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尤其要重视生态保护问题,一切应以不破坏当地生态为前提。除了要统一规划、制定各项保护措施外,还应引导和约束游客行为,将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第三,提高当地人的参与度。《国际生态旅游标准》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造福当地和促进社区公正,生态旅游的开发,让当地老百姓在开发过程中真正受益。当地的生态环境之所以到现在还保持较为原始的风貌,这与当地人长期以来遵循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如藏传佛教中的“十善”戒律,长期以来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生态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当地的生态旅游开发一定不能抛开当地人,完全移植外部现代化开发意识。规划时不能仅考虑外来游客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当地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应引导游客适应当地环境,而不是不断地以外来者的视角要求当地提供符合游客想象的产品。只有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才是当地旅游常保魅力的发展之道。不当的旅游开发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仅当地人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游客也会因为当地失去原始秘境的魅力而不愿再来。

第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甘孜藏区拥有相当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能给游客提供体验式旅游的产品较少,“不去跑马山终生遗憾,去了跑马山遗憾终生”的戏言就反映了这个问题。游客满怀憧憬来到当地,但是却并没有体验式的旅游内容,难免遗憾。另外,也没有足够促使游客消费的旅游项目、内容和措施,对于当地的旅游业增收有很大影响。最近,这类情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如“藏家乐”的发展,藏式民居的体验等。但相较国内外其他发展成熟的旅游点来说,还有很大差距。

总体来说,甘孜州的生态旅游发展应紧紧抓住原生态的标准,考虑地理条件、生态环境、文化多样性、民风民俗等多方面因素,科学规划,突出甘孜藏区生态、地质、民族风情等独有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努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根据当地的特色设计统筹连贯的旅游线路,共享藏区文化旅游的品牌和资源,配套当地真正原生态的旅游产品,全民动员,将大型景区和民居村镇结合起来,突出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吸引力,抓紧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共建机遇,加快区域内道路交通网络建设。

[1]Ceballos L H.The future of ecotourism[J].Mexico Journal,1987,(1):13-14.

[2]喇明清.国际标准视野中的生态旅游——兼议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8):172-176.

[3]颜军,生态旅游:甘孜藏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对甘孜藏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9,(2):243-245.

[4]钟国平,周涛.生态旅游若干问题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4).

【责任编辑:周 丹】

F592.7

A

1673-7725(2015)09-0149-03

2015-06-15

本文系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面上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甘孜州低碳旅游发展研究”(项目编号:LYM12-14);四川民族学院2013年度学院资助项目“生态旅游视野下的甘孜藏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3XYZB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于潇(1981-),女,辽宁辽阳人,讲师,主要从事跨文化社会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甘孜甘孜州藏区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丁真的甘孜,到底有多极致?
川藏高原甘孜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
关于甘孜州泸定县农特产品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基本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