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思教授运用辛香通络法治疗功能性腹胀临床经验 ※

2015-03-20占新辉,王微,符思

河北中医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医疗法辨证论治名医经验

名 医 传 承

符思教授运用辛香通络法治疗功能性腹胀临床经验※

占新辉王微符思△李妮矫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消化科,北京100029)

【关键词】肠胃胀气;中医疗法;辨证论治;名医经验;符思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01.001

【中图分类号】R289.61;R4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5)01-0005-03

通讯作者:△中日友好医院中医消化科,北京100029

作者简介:占新辉(1989—),男,硕士研究生在读,学士。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脾胃病。

收稿日期:(2013-10-31)

※ 项目来源:中日友好医院2013年院级科研基金资助课题(编号:2013-MS-04)

符思,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功能性腹胀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腹胀为主观感觉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包括功能性肠功能紊乱症状,特别是腹部胀满或憋胀感,自主性肠鸣是其伴随症状,且缺乏相关器质性胃肠道疾病的改变,也不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和其他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诊断[1]。功能性腹胀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2003年有文献报道患病率为11.0%[2],2008年报道发病率达到了人群的25%,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中医学中并无功能性腹胀之病名,但根据其疾病特点可将其归属为聚证、痞满范畴[4]。符思教授根据中医学古代文献中有关本病的论述,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体会,从络病学角度出发,确立了以“辛香通络法”为原则的基本大法,其治法较为特殊,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对功能性腹胀的认识

1.1文献记载中医学有关功能性腹胀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而后世医家对其理论进行不断补充和完善[5]。《素问·五常政大论》有“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其病痞”,“卑监之纪……其病留满痞塞”。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诸痞候》中结合病位病机作出定义:“诸痞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痞塞而不宣,故谓之痞……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张介宾在《景岳全书·痞满》中指出:“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

1.2病因病机符思教授认为,导致功能性腹胀发生的因素很多,一般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感受外邪后,未得到有效治疗,邪气入里,停于胃肠,故发为腹胀;饮食不节,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脾胃不能运化,而生腹胀;情志不畅,肝气郁滞,影响人体气机运行,也会导致腹胀的发生。对于功能性腹胀的病机,一般认为是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所致[6]。而符思教授结合中医古代文献及自己的临床体会,在此基础上提出“络脉瘀滞,气机不畅”的病机。络脉具有浅、深、末、网的四大特点[7],在全身分布广泛,既是气血津液贯通的枢纽,也是机体内外沟通的桥梁[8]。若腹部的络脉瘀滞,必定会影响气血的运行,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结于腹部,故可导致腹胀的发生。正如《脾胃论》谓“脾无积血不痞”,《奉时旨要》谓“东垣谓伤寒痞从而中来,从外之内,杂病痞亦从而中来,从内之外。有形者以苦泻之,无形者以辛散之。凡用气分药不效者,不知治血也”,《血证论》中也有论述“阳明中土,乃水火血气,上下往来之都会也。火降血下,气升水布,则此地廓然。设若火不降,则血不下,而滞瘀此矣……血家火浮于上,与水不交,往往见痞满之象”。

2治疗方法

2.1治法方药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胀主张从络病学理论出发,确立“辛香通络法”为其基本治疗大法,并自拟加味三香汤(木香、香附、藿香、焦槟榔、莱菔子、白豆蔻、厚朴、枳实、党参、白术)作为治疗该病的主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症状加减药物。加味三香汤中的三味君药为木香、香附、藿香,最能体现辛香通络之意。木香,药性辛、苦、温,《日华子本草》曰“治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呕逆反胃,霍乱泄泻痢疾,健脾消食,安胎”;香附,药性辛、微苦、甘、平,《本草正义》曰“香附,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专治气结为病”;藿香,药性辛、微温,《本草正义》曰“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其燥烈……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三药均为辛香之药,而辛味药物具有散、开、逐、通、补等多种功效[9],辛香走窜,能行能散,在表能散,在络能通,还能引诸药直达络中,使邪气透达外出[10-11]。

2.2寒热分型《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曰:“或多食寒凉,乃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生胀满,或脏寒生满病。”《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证治准绳》谓:“备化之纪,痞病,卑监之纪,留满痞塞,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注皆以阴胜阳也。由是观之,则是受病之脏,心与脾也,因而怫有壅塞不通为痞者,火与湿也。”符思教授在临床上以简驭繁,根据阴阳理论将功能性腹胀主要分为2个证型,一为寒证,一为热证。对于辨证为寒证的患者,治法为“辛香通络,温阳散寒”,药物组成在加味三香汤的基础上加干姜、附子、肉桂、乌药、白芍药、茯苓等;对于辨证为热证的患者,治法为“辛香通络,清热化湿”,药物组成在加味三香汤的基础上加龙胆草、黄连、黄芩、栀子、青皮、蒲公英等。

3验案举隅

王某,男,58岁。2013-10-14初诊。主因腹部胀满1年余就诊。1年前由于情志不遂,出现腹部胀满,在北京某医院就诊,给予促胃肠动力药治疗,未见明显改善,由于症状较轻,后未再治疗。2013-06-07,腹部胀满症状加重,不可耐受,去北京某医院就诊,给予助消化药(具体不详)治疗,未见改善。遂于2013-06-17转到另外一家医院消化科就诊,诊断为消化不良,给予匹维溴铵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改善胃肠功能,仍未见改善。后不断更换医院就诊,腹胀症状仍未改善。刻诊:腹部胀满,上腹部较重,口中有异味,大便尚可,小便调,夜寐欠佳,无腹痛,无发热,无泛酸、烧心,舌边尖红,舌体黯红,苔薄黄,脉弦数。辅助检查:2013-06-07检查粪常规未见异常。2013-06-27检查肝炎系列均为阴性,肝功能未见异常,血常规未见异常,心电图示正常范围。2013-08-02查电子结肠镜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功能性腹胀。中医诊断:痞满。治以辛香通络,清热化湿为法。处方:木香(后下)10 g,香附(后下)10 g,藿香(后下)10 g,焦槟榔20 g,莱菔子15 g,白豆蔻10 g,厚朴10 g,枳实15 g,党参15 g,炒白术15 g,龙胆草10 g,黄芩10 g,青皮6 g,大腹皮10 g,焦麦芽20 g,焦神曲20 g。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共7剂。随访诉服3剂药后腹胀症状消失。

4结语

功能性腹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导致其治疗效果不佳。然而中医学较早对其就有相关的论述,后世医家又对该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为治疗本病奠定了基础。临床上对功能性腹胀的治法很多,而符思教授从络病学角度出发,认为腹部为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及足厥阴肝经)和任脉循行所过,络脉从这些经脉中分出,遍布于腹部,若络脉不通,则腹部气血不能行常道,气血结于腹部,故出现腹胀症状。符思教授参考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论述的辛香通络法,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自拟加味三香汤治疗功能性腹胀,治法特殊,疗效显著。而观其处方,君药木香、香附、藿香这三味药的运用配伍甚佳,三药配伍,共奏辛香行气之功,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络通,络通则胀满可除,正符合“辛香通络”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刘谦民,令狐恩强,刘运祥,等.功能性胃肠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28.

[2]平丽,李瑜元,聂玉强,等.功能性胃肠病患病情况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4):424-426.

[3]Maratka Z.Abdominal bloating and distension in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epidemiology and possible mechanisms[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8,27(8):713-714.

[4]龚建华,瞿金鸿.枳厚二陈汤加减治疗功能性腹胀67例[J].现代中医药,2010,30(5):11.

[5]黄穗平.中医古籍论痞满证治[J].新中医,2001,33(10):5-7.

[6]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08.

[7]李冬梅,朴彦政,赵吉平.浅谈《内经》中的络病及刺络疗法[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2):4-5.

[8]颜乾麟,王宇锋.络病证治探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8):739-740.

[9]程昭寰,王永炎.论叶天士方剂气味配伍规律及实践价值[J].中医杂志,2002,43(3):165-166.

[10]王新智.叶天士“久病入络”学说之探析[J].福建中医药,2004,35(3):44.

[11]王继明,倪世秋.络病用药规律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3):56.

(本文编辑:石康)

猜你喜欢

中医疗法辨证论治名医经验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
脑癌患者三月治愈 红太阳中医疗法创奇迹
癌症是可控制的慢性病 红太阳中医疗法创奇迹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新修珍珠囊药性赋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孙跃农健脾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