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视野下中日崇火信仰的文化象征意义

2015-03-20

文化学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火把节炎帝火塘

符 婷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火是自然与文化的接触点,具有自然与文化双重属性。在各民族的文化中,普遍存在对火的信仰,火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在各种宗教文化中,普遍存在火的影子,这也反映了火对世界各种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民族不同,其民族文化也具有差异性,但在火信仰观念方面,差异之中又蕴含着普遍性。

一、历史起源

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和火的发明与使用密不可分,可以说火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源动力。借助火,人类从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过渡到文明时代,并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化图谱。在火的发明与使用方面,我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火被人类利用开始,就一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火的开发利用也在不断拓展。

炎帝族号高辛氏,“辛”即能得火之“薪”。在典籍中,炎帝本身就是火神。王逸的《楚辞·远游章句》里说:“火神,炎帝也。”在《左传·昭公十七年》中:“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相传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就是这位炎帝(《管子·轻重篇》:“炎帝作钻燧取火”[1])。诸神当中的祝融和吴回等人也均是司火之神。

在日本,火神名为产火灵神。据《神名录》记载,在纪伊、丹波、伊豆等地,都曾有过祭祀火神的神社。《镇火祈传文》中也把此神作为祭祀的对象。此外,《神武记》中所见的显斋之祭也是把灶火赋予神名而加以祭祀。把灶王神直接看成是火神也许有些武断,但从后世人们把灶王神称为“火男”这一点来看,两者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民间所称的火神,有时也被称为荒神,既是炉灶之神,同时也是家中之神。从萨南诸岛到冲绳一带,人们对火神非常迷信,不仅家家有各自的火神,而且还有整个部落共同祭祀的火神。

二、表现形式

从我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可以看出,火的崇拜经历了从自然崇拜到普遍民间信仰的变化,这也是我国各民族文化传统中火信仰的核心意象。我国民族民间节日异彩纷呈,其中许多节日都与火相关,这也充分体现并张扬了我国各民族对火的崇拜与敬仰,典型的如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火文化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这是每年的农历节日,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对火把节都极为重视。彝族的火把节,有庆祝丰收的寓意,并期盼来年收获更好。还有的地方会用宰鸡杀羊等各种层出不穷的形式庆祝这个非凡的节日。[2]除了期望来年有个好兆头,人们在此时的丰收之节尽情享受也是其一,在这个节日中,火把可以去除晦气,起到辟邪的作用,还可以成为有情人之间的纽带。祖祖辈辈,老老小小,都对火把节有很深的特殊感情。

在日本,盂兰盆节是日本民族对火的崇拜与信仰的集中体现。在每年的8 月13 日傍晚或14 日早,日本民众会进行迎神火的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将事先堆砌成的高度约20cm 的麻杆点燃,然后将火移入一种特制的灯笼中,最后利用这种特制灯笼将火移入佛坛的佛灯。盂兰盆节是日本民众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他们认为在自家神火燃烧,能指引祖先寻找回自家的路。另外,在我国东北地区,也有此种类似的活动,在迎接新盆的家里,当地民众会将高灯笼竖立于院子中,他们称之为盆柱,当地老人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嘴里会不停念叨诸如“先祖先辈,凭借这火过来”等话语,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活动也蕴含着当地民众希望借助火指引祖灵寻找回家之路的意愿

与此相对应的是送神火。送神火是指在15 日或16 日夜晚,在正门前堆积麻秆,将佛坛佛灯的火移到灯笼,再将灯笼的火移到麻秆,送走祖先。然后将盂兰盆节期间使用的饰物及祭品拿到海边、河流或者墓地,任其漂走或烧掉。

三、文化象征

从氏族社会时期到现在的现代化社会,不论在世界上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家族生活都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家族生活不仅仅是要求一个家族要有抵御自然风吹日晒的具体化的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家族内部必须要有火。自古以来,火和建筑相结合成为家族的象征,而火在所有日常生活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兴旺着一个家族,维持着秩序的平衡。

火塘作为火的承载体,它决定着家庭生活秩序。在中国很多地方,各家各户都设有火塘,围绕火塘而形成的各种文化事象,包括宗教文化、禁忌文化、民俗文化等,以其独特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精神、品格、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火能创造一切,又能毁灭一切,理所当然,火塘里的火便有了凶煞和吉祥两种相反的象征意蕴。所以,在民间,常常有人根据火塘里的火焰情况来判断吉凶,谓之“火卜”。[3]如果火塘中的火势头旺盛、生机勃勃,意味着家人生活平安幸福;如果火势不旺,而且忽明忽暗,要死不活,则意味着家事不顺或是倒霉事情即将发生。“火卜”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凶吉评判心态,人们认为,火是神性之物,能给人以心理暗示,能昭示凶吉。因此,为了逢凶化吉,人们便要围绕火塘举行系列祭祀仪式,并形成火塘禁忌文化,都是为了祈求火塘神的保佑。

火具有两面性,既可以进财,也可以招灾,人们对火天生具有既感恩又恐惧的双重心理,再加上火塘也具有不可亵渎的神圣性,由此便产生了一系列的火塘禁忌,它们以神性的威严约束着人们的举手投足。例如,不准连鞋带脚踩踏火塘边的锅庄石和三脚架,鞋是踩过脏物的,踩上去会得罪火塘神;不准从火头上跨过去,是对火塘神的大不敬;不准在火塘上烧烤不洁不净之物(如短裤、袜子,等等),这是对火塘神的侮辱;不准用脚扒火柴头,这是对祖先的轻慢;烤火不准随便挪动三脚架,否则会惹怒火塘神……[4]

众所周知,日本的传统文化习俗中地炉就与火文化息息相关。日本家庭对成人的地位和作用分工明确,而这一特点则通过地炉的设置明确表现出来。地炉的摆放位置,每个家庭成员所对应的位置和属于自己的地炉都有差别,这主要是根据日本传统中家庭地位分工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主要用地炉进行饮食、待客、团聚等各项重要活动。这种长久以来所形成的风俗习惯足以说明地炉在其生活中具有非凡意义。地炉作为家庭用火有着不可小觑的身份和地位;与此同时,地炉的差别分工使它们互相有效结合却又各有不同。

在传统上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是净化,另一方面是隔绝亡灵。人们为亡灵送祭品,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安好;同时这种焚烧的行为亦是在生灵和亡灵之间呼出一道界线,让死去的亲人不要再回头。在日本,出葬后的“门火”就具有此等意义。一把火烧尽两个世界的牵扯,焚尽死者对生灵的眷恋,这是一种神圣的告别。而火之所以能隔绝亡灵,是由于从古至今,不管是神话上还是现实中,火都有摧天彻地的破坏力。另外。火的这一象征功能还突出表现在日本盂兰盆节祭祀祖先的习俗中,如迎火神、送火神等。

社会随着时光之船穿越时空,在瞬息间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上民族林立,国家缤纷,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信仰等也都随着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改变而与以往有所不同。多样化的世界有多样化的民族,他们形态各异,传统、习俗、信仰等各方面都千差万别。但有一点相同的是,都对火充满信仰。这种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具有的信仰不会随着时间的飞逝而消退。崇火信仰被各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深刻含义,它不仅具有本身的自然属性,还戴上了民族赋予的文化光环。

[1]何星亮. 火崇拜略论[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1):73-80.

[2]秦一超.民族民间节日中的火崇拜[J]. 云南消防,2003,(6):46-47.

[3]管彦波.西南民族文化的传承场[J]. 民族大家庭,1997,(4):14-16.

[4]罗汉田. 火塘——家代昌盛的象征[J]. 广西民族研究,2000,(4):91-97.

猜你喜欢

火把节炎帝火塘
山西离石德岗遗址
火把节的情歌
炎帝样本
炎帝奋斗者联盟的攻与守
云南彝族的火塘文化
火塘情思
炎帝 星耀美加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炎帝 筑健康新长城
《火把节之夜》中阮演奏与琵琶演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