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全面提升高校女教职工素质的思考

2015-03-20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职工素质发展

魏 魏

(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241002)

高校女教职工作为高等教育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高校发展的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各种竞争无处不在,女教职工的性别特征使其能力素质面临诸多困境,极大影响了自身发展。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女教职工素质,更好地发挥“半边天”作用已成为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全面提升高校女教职工素质的重大意义

1、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要求

习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据权威部门统计,当前高等院校女教职工已占教职工总数的46.6%[1]。高校女教职工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打造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的历史使命,能否担当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才是关键和保证。只有促进包括女教职工在内的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才能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育人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早日实现。

2、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2]。对于高校来说,内涵式发展就是通过内部深入改革,优化学校理念,浓厚学校文化,加强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以上任何一项工作做不好,都会导致“短板效应”。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女教职工整体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素质水平,更严重制约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效益。因此,着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女教职工队伍显得尤为迫切和现实。

3、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解放并不是人的最后解放,作为女性,要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还必须有内在的深层次的解放,即主体的自觉自为及自身素质的提高[3]。尽管当前社会上早已提倡男女平等,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女性要真正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做到完全和男性平等,不仅要依靠制度的保障、法制的保证、社会的照顾,更得依靠女性自身努力、自强奋斗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女教职工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在工作的成绩和事业的成功中体现自己人生价值,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校女教职工素质提升面临的困境

1、思想观念的传统守旧阻碍发展

虽然我国女性的社会解放已经走过了很长的路程,但封建残余文化的影响和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仍然在相当程度上禁锢着女性的精神世界,消极保守的思想意识制约着女性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缺乏忧患意识,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认识不足,满足于现状,本领恐慌、自我提高的紧迫感不强,影响自身知识储备,限制了信息视野。二是缺乏主人翁意识,部分女教职工参教热情高,但参与管理热情低,对学校长远建设发展关心关注程度不够,主动作为、积极进取的精神不强。三是缺乏拼搏奋斗意识,部分女教职工把自己定位为弱势群体,心理上不希望自己归类于“女强人”“女汉子”,行动上不愿形成雷厉风行、勤勉干事的印象,避免成为不顾家庭、不懂生活、感情生硬的职业女性。四是缺乏公平意识,一些高校制订的规章制度限制了女教职工发展,在进修学习、晋升提职等方面,存在对女教师的不公平倾向,靠“比例”照顾的多,公平竞争的少;讲师、助教等中、低职称的多,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的少,尤其是研究生导师中的男女性别比例更是相差悬殊。

2、生理心理的天然弱点制约发展

由于女性的性别特征,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诸多与生俱来的弱项因素,制约着女教职工发展和进步。在身体方面,体力、精力的不足,使部分女教职工在科研、教学、管理方面力不从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怀孕、生育、更年期等自身生理上的特点,使得女性面临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多于男性,更容易产生焦虑、忧郁、烦躁、多愁善感等情绪。从心理方面看,女教职工对于事物的知觉方面主观因素较大,易从个人的经验、希望和偏见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事物,往往难以对事物作客观的评估,情绪化现象比较严重;女教职工的思维往往偏向具体和个体的,缺乏逻辑性,推理或归纳能力较差,遇到新奇的事物即行退缩,宁可按老规矩办事,这种心理作用使女教职工主观上更容易回避一些开拓创新、具有挑战性和风险性的项目,改革创新精神不足。

3、家庭事业的角色冲突影响发展

多数女教职工不仅和男教职工一样承担着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还要扮演着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等角色。繁重的工作与繁琐的家庭事务,使得女教职工比男教职工更容易感受到压力和忧虑。一方面,她们在面对事业和家庭时,往往力求两全其美、全面丰收,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另一方面,在传统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多数人的思维定势一般允许女性只有在完成好家庭职责的基础上,才能去追求个人事业目标,在面临工作与家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女教职工的时间精力、能力素质往往难以全方位满足其双重身份的需求。再一方面,当前高校关于个人职称晋升方面的规定,往往与科研成果挂钩,即与教师承接课题的层次、发表论文的档次数量相关联,在家庭、教学之外,无形中给女教职工施加了更多的压力。由于社会角色期望及女性自身的角色理想与现实女性的角色能力的巨大差异,使高校女教职工处于生活、工作、责任、义务等多重冲突之中[4]。

三、全面提升高校女教职工素质的对策措施

1、更新观念,提升思想素质是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思想素质的核心是引导女教职工实现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树立与时代发展、高校建设相适应的思想心理素质,激发广大女教职工自觉进步与发展的内动力。重点抓好“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主体意识。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帮助女教职工充分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增强提升能力素质的自觉性、坚定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特别是突出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四自”精神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品质,帮助女教职工树立服务社会、贡献祖国、追求事业、成就自我的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强化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好高校“半边天”的作用,强化女教职工以校为家、主动作为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发挥高校女工委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女教职工为学校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依托教代会、校务公开等活动载体,发动女教职工主动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其在学校各方面建设上尽主人责、做主人事、创主人业[5]。三是强化学习意识。通过将学习与发展紧密挂钩,引导广大女教职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树立本领恐慌感和自我充电的紧迫感,积极争取进修、培训机会,参加科研、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拓宽视野接纳新兴事物,广泛涉猎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夯实教书育人的能力基础。

2、扬长避短,提升身心素质是基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女性特有的敏锐与细心、关爱与理解、柔韧与耐心,使得女教职工在课堂教学、做学生思想工作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首先,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既赋予女教职工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又要充分考虑女性特有的身体、心理特点,既一视同仁、公平任用,又要照顾其特殊情况,注重扬长避短,让师者的权威与母性的亲切温婉和谐地融为一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注重学校各项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使科研、教学等指标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公平公正又切实可行。其次,要健全完善心理咨询机制,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系列专题讲座,普及心理知识,传播健康理念,疏导不良心理,培养女教职工勇敢豁达的品格和乐观开朗的心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身心体魄适应快节奏的工作要求;通过开展联谊会、旅游休养、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女教职工业余生活,缓解释放心理压力。再次,学校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女教职工的关心关爱,定期组织女教职工体检;通过节日慰问、走访询问等形式,主动靠上前伸出援手、排忧解难,消除羁绊工作的后顾之忧,使女教职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能量作用。

3、实践锻炼,提升业务素质是核心

教学科研是高校工作的主旋律,业务素质是女教职工安身立命之本。高校应积极为她们提升素质、施展才华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要将女教职工培训纳入其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充分运用校内外教育培训资源,定期开展女教职工学习培训,提升其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竞争能力;通过参加学术研讨、知识讲座、参观学习等活动,鼓励更多的女教职工参与科研工作;努力为女教职工提供更多的考察调研、进修培训的机会,每年访学名额要专门为女教职工留出一定比例,每次科研项目申报、重大科研课题攻关,都要鼓励动员女教职工主动申报、积极参与;针对具备申报教授职称的女教职工,要适当进行政策倾斜,为其全力向教授冲刺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和女工委职能作用,从女教职工的特点出发,依托文化教育、技能竞赛、评选表彰等活动,为高校女教职工的成长成才、展示自我搭建广阔平台;通过组织“创建学习型校园,争做知识型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开展师德标兵、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和谐家庭等评选表彰,激发女教职工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女教职工的专业素质,塑造以知识求发展、以能力谋地位、以奋斗争平等的新女性形象。

4、终身学习,提升综合素质是关键

网络时代条件下,新事物层出不穷,新知识日新月异,依靠在学校的一次性教育将远不能受用终生,三天不学习,就要落后于时代。特别是高校女教职工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女教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社会建设与进步、中国梦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站在培养人、塑造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高度和长远考虑,努力提升女教职工的思想道德、政治文明、科技文化等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形势政策讲座等,帮助女教职工关心国内外大事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把握中国梦的深刻内涵,理解“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政治责任感;通过开展“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活动,鼓励广大女教职工月读一书,帮助其从书籍海洋中汲取历史、经济、人文等方面知识,拓展知识视野,积淀知识储备,提升文化修养;定期开展党史国史知识竞赛、“一站到底”知识闯关、文学创作等活动,促进女教职工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使女教职工不仅思想高尚而且学识扎实,不仅专业精湛而且知识宽广。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各级各类学校女教师、女教职工数[EB/OL].http://www.moe.edu.cn/s78/A03/moe_560/s8492/s8493/201412/t20141216_181717.html,2014-12-12.

[2]刘建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5).

[3]周乐红·试论提高女职工队伍素质的战略意义及途径[EB/OL].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http://nzw.acftu.org/template/20/file.jsp?aid=887,2007-10-29.

[4]李奕·高校女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南方论刊,2007(6).

[5]常业姗·高校女教职工工作初探[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4).

猜你喜欢

教职工素质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