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制度自信”的构建维度

2015-03-20张海东翟翠玲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制度自信特色制度

张海东 翟翠玲

(1、2.吕梁学院思政部,山西 离石033000)

一、大学生坚定“制度自信”的依据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也在加紧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敌视、仇视、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强烈地冲击,导致大学生政治信念的困惑和迷茫。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只有坚定“制度自信”,才能在纷纭复杂的思潮中拨开云雾,明辨是非,看清前进的方向,筑牢思想防线,有效瓦解西方和平演变的阴谋;才能弘扬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共识,激发创造活力,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另外,大学生坚定“制度自信”,有利于个人成长成才,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保障。因为坚定的“制度自信”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思想情绪,只有建立在透彻了解我国社会制度基础上的自信,才能促使大学生积极乐观地看待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有效调节各种心理压力和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个人健康成长成才。

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最根本的是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制度自信”重要依据。在经济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在9%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经济总量现在位居世界第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在政治领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基层民主新举措在进一步采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逐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得到充分保证,依法治国方略日趋完善。在文化领域,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新的发展;文化总体实力正在由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在社会领域,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在生态领域,实施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效果。在科学技术领域,科技成就日新月异,探月工程、高速铁路、载人深潜等取得新进展。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树立“制度自信”面临的障碍

1、大学生对我国“制度”理解得比较肤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基础上,是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制度创新形成的,是我们党和人民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结晶,制度内涵极其丰富。但是新形势下,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解得很肤浅。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需要从理论层次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识,但部分学生到了大学阶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不起兴趣,感到枯燥无味,只是为了拿学分才去被动地学,不愿意主动地系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而是习惯于碎片化地理解政治理论,浅尝辄止,难以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了解中国历史,没有深刻理解其丰富的制度内涵。一旦遇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就极容易动摇其原有的思想信念,特别在大是大非面前,人云亦云,立场不够坚定。比如有人说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和三权分立比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更加民主,搞完全私有化经济制度更适合市场竞争,能更快提高生产力,这些思想很容易动摇大学生的“制度自信”。

2、我国“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国情环境中,制度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导致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善,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尤其是现阶段已经到了改革开放攻坚阶段,进入到了矛盾凸显期,中国多年来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比如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诚信道德下降、官员腐化等,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对制度的判断。特别是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一些具体制度的扭曲运行,更是引起大学生的强烈不满,比如用人单位招聘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一个萝卜一个坑”等腐败现象,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对制度的认同和接受。还有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的分化,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很多出生于工人和农民阶层中的大学生,感到自身利益在改革大潮中相对受损,在一定程度上对共同富裕的目标产生了怀疑,对相关政策感到不满,进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缺乏认同感和信心。制度的不完善或者是制度运行的不规范,本来是通过制度的自我完善来实现,但一些新自由主义思潮别有用心地将这些不公平现象放大或强化,把问题归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为是制度本身所造成的,以制度的不完善来消解大学生“制度自信”。

3、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资本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的主导力量,它们利用经济优势对社会主义国家强行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利用雄厚的经济力量打造自己的学者、智库和网站,通过意识形态渗透来打开缺口,搞乱人们的思想,进而搞乱社会,达到颠覆政权、谋取世界霸权的目的。它们向中国输入图书、报纸、电影、网络等来反对马克思主义,消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争夺中国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对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公然挑战,严重消解大学生的“制度自信”。一方面,利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贬低。比如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歪曲为“一党独裁”。[1]另一方面,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行纳入西方评价标准和西方意识形态。比如断定中国三十多年取得的成就是采取了西方的制度和体制,有人提出中国正在由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向“规范的”资本主义阶段迈进等,有人干脆说已经形成“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2]消解大学生对整个制度的信任。这些纷纭复杂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通过网络、书本等影响大学生,动摇大学生的“制度自信”。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制度自信”的构建维度

1、加强“理论引领”,作为“制度自信”的基本前提

大学生对制度不自信,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制度认识模糊,才会产生怀疑和动摇,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对制度认知的主渠道,因此思政课教师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科学内涵,才能让大学生产生认同感,才能培育起制度自信。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在授课中,要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素,即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社会主义;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差别,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差别;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利益的制度,而资本主义制度只是反映部分人利益的制度,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头脑清醒、明辨是非、与错误思想划清界限。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既要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谈制度优势,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制度存在的问题。要向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人类发展趋势的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事效率高的优势;还要讲清楚我国的制度不完善也是客观存在的,需要通过不断地自我完善来解决。这样大学生才能既明白制度的优势又明白制度客观存在的问题,才能既在社会发展顺利的时候坚定信心,又能在社会发展遇到挫折时也不会动摇信心。[3]

2、借助网络平台加强“舆论宣传”,作为培育“制度自信”的重要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非常依赖网络,除了必要的学习、生活、交往外,大部分时间在刷微博、玩微信、聊QQ、看网页中度过,互联网带给大学生方便快捷地交流信息的同时,也被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来消解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对大学生“制度自信”产生挑战。因此,要趋利避害,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优势,主动出击,抢占网络宣传的制高点,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夺取网络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利用网络大力宣传我国的制度特色、制度优势,并且丰富网络宣传内容,提高网络宣传艺术,创新宣传方式。比如针对大学生喜欢“碎片化”地吸取信息的特点,可以利用大众化的思维模式和娱乐消遣的手法,采取“碎片化”的传播手法,打造优秀网络文化,比如编制5分钟情景剧或相声、小品等小视频,在网上发布;在采用话语方式方面,改变以往呆板陈旧的学术性话语,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大众话语,用大学生感兴趣的新鲜通俗词汇表达政治术语,把意识形态的内容用非意识形态话语形式表达,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种表述具有抽象性和意识形态色彩,把它称为“中国模式”或“中国制度”效果更好。

3、加强“实践养成”,作为培育“制度自信”的重要指向

“制度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建立在对制度认同基础上的一种强烈情感,是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因此大学生达到对制度的认知仅仅是制度自信的前提,培育起对制度的情感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通过深入挖掘大学生身上的情感因素,让大学生由制度认知上升到制度情感,才能达到制度自信。实践证明通过实践教学更容易培养起大学生对制度的情感。通过实践环节,让大学生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生动实践“零距离”接触中获得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达到知情意相统一的效果,深刻体会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这样才能上升到“制度自信”的境界。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选取能引起大学生情感共鸣的实践活动形式,比如到现代化企业进行调研,并且要选择能深入挖掘情感因素的形式,比如演讲、辩论等来激发“制度自信”感。

[1](美)乔舒亚·库伯·雷默·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M].沈晓雷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

[2]徐觉哉·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3):30.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4:174 .

猜你喜欢

制度自信特色制度
特色种植促增收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制度自信”呼唤更多细节创新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