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5-03-20张洪波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科学思维

张洪波,张 歌

张洪波/长春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吉林长春130022);张歌/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吉林长春130000)。

要跨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要保持和增强国家的强大竞争力,必须做好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为此,近些年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各教育单位积极响应,也进行了很多教育教学改革。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有些问题困扰着我们。因此,对其梳理,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寻求一条理想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就成了摆在广大教育活动参与者面前的急重问题。

一、传统教育转向创新教育是历史发展必然

“传道、授业、解惑”,韩愈在《师说》中,已把旧时教师的职责一语概括。在漫长的数千年里,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是很缓慢的,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在他的一生中,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愿望都并不强烈,有疑惑只是向有学问的人求解,而不是向天地向自然求解。这样一来,知识的棚顶自然不易突破,更多的新知识就难以很快地被发现。因此,一直以来,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什么和怎么教完全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始终处于缺乏主观能动性的被动状态。

随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建立,更多的科学探索者不仅在精神上受到牛顿等杰出科学家们的鼓舞,在科学方向上也得到了正确指引,科学之花开始了在欧洲的绽放。与此对应的教育模式也开始了向新模式的转变,教师的作用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了。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教育技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慕课”的出现更是使得“传道、授业”不应再是今天大多数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师的工作应该更多地转向解决疑惑和方法指导上来。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模式取代旧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已经不仅仅是我们的主观愿望,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二、创新教育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

孔子一向提倡因材施教,子路和冉有都问过孔子“闻斯行诸?”但同样的问题两人却得到不同的答案。子路性急勇猛,孔子就告诉他要谨慎,要多听父兄的意见;而冉有平时比较懦弱,孔子就鼓励他要大胆去做事。子路和冉有后来从政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这和孔子针对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是有密切关系的。

人的智力也是有差别的,确有少数人智力出众,若采用同样的方法,教授同样的内容,就会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这时采取分级教学的方式,就是一个较好的办法。这样,既保证了每个人学习任务量达到满额,又能保证每个人真正消化所学知识,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尽管总体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但在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个人之间差别依然很大,有人抽象思维强一些,有人可能表达能力强一些。若做到扬长避短,对学生有潜力的方面着重培养,则无疑有助于加速专门人才的成长。

三、哲学思想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

关于哲学思想对科学研究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显然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只要这真是可以设想的话——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在创新教育活动中,首要任务是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它关系到学生未来创新能力水平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不同的世界观会得到不同的科学研究方法,正确的世界观可以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科学创新之路。因此,在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更要注意学习前辈科学家们的思想,尤其是牛顿、爱因斯坦这两位大师,他们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我们迈入科学殿堂的金钥匙。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整合自己的知识点,使之成为体系,并不断以之验证之前所形成的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尽早形成自己完整正确的世界观。

四、中西思维方式融和有助于创新能力提高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角度和程序定式。从我们的文字和中医学可看出中式思维的方式,象形文字是取其象,代表我们的整体性思维;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生相克说明我们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变化。而西式思维则注重具体事物的细节,西方医学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体现。再简单一点说,中式思维看待事物时,会想它是由什么变化而来,还将会变成什么;西式思维看待事物时,关注的是它到底是什么。说到底,还是看待事物的角度问题。就思维方式来说,中、西思维各有千秋,不能简单评价孰优孰劣,都凝聚着历代人民的智慧。中式思维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好大方向,而西式思维能让我们在微观上把具体事物研究得更仔细。

我们若能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思想,融和他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的思维体系更加完善,则无疑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五、训练相关基本技能提高创新能力

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来说,相关基本技能训练应该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计算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训练。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似乎与创新培养无关,其实关系很大。良好的阅读能力能保证我们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通过阅读训练,使学生从阅读词汇变成阅读句子甚至能阅读段落,这样,就会减少用于基本工作的时间,增加用于真正创新活动的时间。提高写作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的目的也在于此。其实,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即使在一般日常学习和工作中,他的效率和质量也会比别人高得多。

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仅仅按照讲义上制订好的步骤去做,实践能力训练应该从设计方案、自制实验设备开始。其实真正称得上创新的科学研究,很多都需要新型的实验仪器设备,这是需要研究者自己完成的。

思维训练可称得上是创新教育重中之重的内容了,包括: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方法训练。这些思维方法并不是新的东西,我们可能都有意无意使用过他们,但对这些方法不够熟练,若能加以训练并能经常有意识地应用这些思维方法,必能大幅提高我们的智力水平和创新能力。

六、提高情商塑造坚毅品格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一个人要想成才,意志品质的作用远大于智力所起的作用。如何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讲到,一个人要想干成大事,先要经历内心痛苦、筋骨劳累、饥饿、穷困等各方面的磨炼,他的意志品质才能提高,他的本领才会增强,才能做成他原本做不了的事。作为学校、教师要着重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目标明确,才会具有前进的动力;多组织实践活动,并能及时给以鼓励和指导;多阅读科学大师们的传记,从他们的科学探索经历中,不仅学到思想方法,更能学到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要鼓励学生加强劳动锻炼和体育锻炼;要根据学生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心理调整。让品格塑造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步。

七、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保证教育质量

制度是对人行为的约束,制度的改变必然导致人的行为改变,不同的行为必然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要搞好创新教育,首先就要做好管理制度的创新。制订管理制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制度要与新的创新教育模式相适应,以保证创新教育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开展;要具备可操作性,在实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环节,实现清晰的界定和控制;要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能起到鼓舞激励作用;要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克服人们“懒汉思想”;要能够与新的管理技术相结合;要有利于产学研之间的融和。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这里谈的只是在学校培养方面所应注意的问题。随着人们认识度和参与度的提高,创新教育必将会以更新的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也将会有更多的新问题等待我们去思考。

[1]张琼,张广君.“因材施教”发展性概念的解读与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2013(8):71-75.

[2]沈佳文.思维方式差异对中西科学传统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1(24):188-189.

[3]吴瑕.牛顿与爱因斯坦科学发现观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科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