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3-6岁幼儿情绪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策略

2015-03-20杨叶恒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情绪幼儿园

杨叶恒,刘 平

浅析3-6岁幼儿情绪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策略

杨叶恒,刘平

情绪是心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过去的情绪研究主要集中于成人的情绪,然而幼儿情绪对幼儿动机的激发、性格的形成及交流等有着重大意义,值得研究分析。所以应从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入手了解幼儿情绪的本质,分析影响幼儿情绪发展的因素,并提出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情绪的策略。

幼儿情绪;发展特点;培养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尤其是幼儿的心理健康。狭义的幼儿期通常指的是学前期,年龄是3到6岁,这个时期是幼儿情绪发展的关键期、可塑期。幼儿情绪是幼儿对客观事物与幼儿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幼儿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他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幼儿情绪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影响幼儿一生。

一、3-6岁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一)情绪日益丰富

情绪丰富是指情绪体验继续分化及引起情绪体验的动因不断增加。3-6岁的幼儿,随着幼儿活动范围的扩大,幼儿情绪发展中会体会很多新的情绪体验。此外,社会化需求深化了幼儿情绪的发展。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了生理需求外,更多的增加了社会需求。幼儿的情绪首先基于父母对自身生理需求的满足、爱与理解,通过父母的爱抚来满足自身关于爱、安全的需要。其次需要与伙伴交往获得同家人在一起不一样的情绪体验。在各种需求的激发下,幼儿的情绪体验逐渐丰富,情绪发展内容形式日渐分化、深化。

(二)情绪情境性明显

幼儿情绪情境性是指幼儿的情绪发展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很容易随着外界情境变化而变化,两种对立的情绪可在短时间内发生转化。幼儿情绪极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例如,两个小朋友在幼儿园前一秒因为争抢玩具或别的事情吵闹,下一秒在新的游戏活动中瞬间变身好朋友,之前的不良情绪烟消云散。情境性的改变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是教师、家长引导幼儿情绪调控的重要出发点,也是幼儿靠自己解决生活矛盾的能力体现。

(三)情绪调控能力薄弱

情绪调控在心理学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情绪调控指的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自我或他人对情绪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使情绪从不当状态恢复到适当状态的实践活动。幼儿已经具备情绪自我调控的心理机制,但调控能力相对薄弱。幼儿情绪稳定性差,常以自我为中心,特别容易冲动且任性。在日常幼儿的对话和行为中不难发现,他们对一些不能让自己满意的事情,表现得很激动,幼儿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很难做到遇事选择什么表达方式,很难做到不表达。极其微小的事情在幼儿身上都可能引发他情绪的突然失控。

(四)自我意识情绪发展

自我意识情绪是个体在具有一定自我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而产生的次级情绪,例如,羞愧感、自豪感。随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3-6岁的幼儿已经能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羞愧感会扩展到社会交往过程中。例如,幼儿和小伙伴相互玩耍过程中无意间打乱对方的游戏布局,当对方表现出生气的时候,他会有抱歉感;在教室撒饭了,幼儿教师的批评会使有自我意识情绪的孩子表现出尴尬的表情。幼儿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是家长、教师特别需要注意的,应尊重幼儿的自尊心,理解幼儿。

二、3-6岁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幼儿自身的发展

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和完善的。幼儿情绪发展受所处年龄特点的限制,发展得并不完善,这依旧是幼儿情绪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并不完善,所以幼儿本身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对自身、他人的情绪认知意识不足,语言的表达能力及幼儿的思维能力都不完善,这直接影响幼儿对自身、他人情绪的认知,影响自我情绪表达。此外,幼儿天生的气质类型也影响着情绪的发展。托马斯等人根据气质的维度将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平易型、行为缓慢型、难对付型。研究发现前两种气质类型的情绪倾向于稳定,发展可控性强,后一种气质类型的儿童多发情绪问题。所以幼儿情绪特点不仅受自身发展特点、规律的局限,更重要的是受自身气质类型的影响。

(二)家长的过度溺爱或冷落

斯金纳的社会强化理论指出,选择适当的强化方式将有利于良好行为的培养与发展。心理学家对孤儿院的研究也发现:这里长大的孤儿微笑发展慢,长大后对周围的人表现过于冷漠或热情,在感情表达和丰富上都成问题。这主要归因于孤儿表现的情绪没有得到抚养人的社会性回馈,得不到相应的强化。幼儿情绪发展的关键期得不到家长的回应,不仅影响幼儿对自身及他人情绪的认知,自身情绪体验的丰富,更影响幼儿选择适当表达方式的学习与获得。与此相反,家长的过度溺爱会过度地保护或限制幼儿的行动,使原本幼儿可以正常进行情绪表达或认知的情景体验得不到满足,也会使原本不害怕的孩子变得害怕,不利于幼儿勇敢探知世界、探知周围环境的各样情绪。

(三)幼儿园环境的影响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两方面内容。3-6岁幼儿大多时间在幼儿园中度过,幼儿园环境对幼儿情绪发展有很大影响。首先,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有限。在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社会现实时期,幼儿园园所空间利用的紧张,使得很多幼儿园缺少室外活动的硬件设施,室内设施趋向于小学化,封闭无聊,严重影响幼儿情绪。其次,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过程中地位极其重要。多项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情绪影响着幼儿情绪发展,近年来频发的虐童事件也说明了这一事实。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决定了幼儿教师职业是个高情绪工作,是一种情绪劳动。幼儿的观察、模仿能力极强,情绪发展易感性很强,在那样不和谐的环境中,幼儿不仅体验不到教师的关爱、理解,也不能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发展。

三、3-6幼儿情绪发展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幼儿的情绪认知水平

多媒体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表格等元素于一体的技术。其应用主要涉及视频技术和音频技术。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就是多媒体教学。它能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感官功能,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幼儿情绪认知就是指幼儿对自身、他人情绪的认识与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其综合性特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兴趣。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能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通过选择与情绪认知、表达相关的多媒体内容,结合幼儿教师的引导,促进幼儿情绪的认知,并获得有意义的情绪间接体验。

(二)丰富幼儿游戏内容

幼儿期是幼儿社会化所必经的重要阶段,而游戏又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近现代的教育理论工作者都认为,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其他活动难以替代的作用。幼儿情绪的丰富主要通过自身情绪体验的丰富获得。情绪体验除了生活中同家人、小伙伴、教师等交往获得外,幼儿园活动组织者可增加情绪相关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耍中通过游戏获得现实生活中经历不到的情绪体验。例如,幼儿教师组织角色扮演游戏,不仅给幼儿展示自我提供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具体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不同的情绪体验,并获得对情绪的认知;此外,可让幼儿学习不同的情绪表达词汇,通过简单的游戏,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发展,更利于幼儿运用新词汇表达自己的情绪,丰富自身情绪表达的体验。

(三)改善幼儿园环境创设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园应利用园内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幼儿创设一片可供幼儿娱乐玩耍的领域,还幼儿一个开心的童年。减少小学化的环境创设,增加一些适合幼儿的物质内容,减轻幼儿的心情负担,有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与培养。幼儿教师应加强情绪管理方面的培训或专题讲座,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是幼儿学习的榜样。

(四)提高家园对幼儿的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包括对他人想法和情绪两方面的理解。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原则,争取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情绪发展教育活动中。家园合作延续性、连接性地去了解幼儿在家在园的情绪表现,并培养幼儿的情绪稳定健康发展。家园首先要尊重幼儿独立性,尊重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想法。其次应理智面对幼儿冲动、任性的情绪,家庭、幼儿园都要帮助幼儿控制自己情绪,帮助幼儿理解情绪,帮幼儿树立健康的心理态度、价值观。

[1]陈少华.情绪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2]高月梅.幼儿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肖华锋.表演游戏促进幼儿大班情绪理解能力的行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2.

[4]陆芳.幼儿情绪调节策略与气质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9(2):417-419.

[5]陆美红.幼儿园3-6岁幼儿情绪理解与心理发展特点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7):236-237.

责任编辑:郭一鹤

G843

A

1671-6531(2015)11-0011-02

杨叶恒/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吉林长春 130032);刘平/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吉林长春130032)。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情绪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