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抢险救援卫勤保障的反思

2015-03-20100089北京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

武警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天津港救援

100089 北京,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

专家论坛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抢险救援卫勤保障的反思

梁立武

100089北京,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

【关键词】天津港;爆炸事故;救援;卫勤保障

【中国图书分类号】R821.13

武警部队卫勤官兵积极参与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实现了批量伤员救治一人不延误,救援部队官兵一人不倒下的目标。本文旨在对卫勤保障作检讨反思,以利打一仗进一步,更加有效地履行职责使命。

1卫勤保障具有多重属性,要加速向“三队”转化

这次救援行动,卫勤保障充分发挥了“三队”作用。一是伤员救治的战斗队。驻津武警医院全力以赴救治受伤群众,其中,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住院91人,救治烧伤伤员为驻津30家医院之最,起到了“压舱石”作用。二是部队行动的保障队。部队在毒化污染、高温酷暑环境下救援,卫勤始终把防沾染、防感染、防伤害贯穿任务全过程,把防中暑、防中毒、防皮肤病落在每个细微处,起到了“保护神”作用。三是心灵抚慰的工作队。瞬间生命伤害严重打击了人们脆弱的心理,附属医院等充分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派11名心理医师跟进开展伤员及家属心理疏导,免费安排家属食宿,定期发布诊疗信息,起到了“稳心丸”作用。

反思任务,应当重新审视卫勤在部队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灾难面前救人是第一任务,牵动党心民意;战斗打响救护是首当其冲,关乎兵心士气。卫勤保障具有战斗队、保障队、工作队属性,在武警部队“多能一体、有效维稳”的战略布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特殊。当前,卫勤力量建设被轻视、小视、忽视的现象还比较常见,必须强化一线指挥员学习卫勤、感受卫勤、建设卫勤的意识,强化卫勤机构保打赢、保生命、保健康意识,强化卫勤人员当尖兵、打头阵、挑重担意识,真正从思想根源深处形成建设现代卫勤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动力。

2卫勤保障始终与官兵同在,要率先实现后勤变“前勤”

这次救援行动,风险之高、施救之难、样式之新实属罕见,极具标志性和挑战性。各级卫勤按照武警总部首长后勤变“前勤”要求,健全一线急诊急救机制,科学部署力量,始终与官兵在一起战斗。一是每个战斗班组设立1名经紧急培训的兼职卫生监督员,前移监测哨点,同步获取、一体感知现场状况。二是安排卫生人员抵近核心区,开设7个救治点、2个救护所,前出蹲值保障。三是将附属医院集急救、防疫、心理等于一体的22名专业骨干,前置在核心区外2 km处,开设车载医院,强化支援保障。四是驻津医院搞好院内备勤,腾空床位备用,随时准备增援接应。

反思任务,与官兵同在是卫勤实现“前勤”的最直接要求。这次任务,我们注重前移救治关口、前置保障能力,有力支撑了救援行动。但是,全部队卫生战勤比明显偏低,特别是基层卫勤力量编配少,保障能力整体薄弱,影响了“前勤”质量。一要优化卫勤力量编配。紧跟军队改革步伐,适当增加一线部队的卫生战勤比,恢复总队卫生所编制,平时可由卫生队统一掌握使用,战时向下加强。以医院为支撑,在重点区域增加战创伤救治、精神疾病防治、疾病预防控制力量,在直升机大队配备空中救援力量等。二要深化卫勤实战化训练。将卫勤融入部队军事后勤训练之中,按照“仗在一起打、兵在一起练”的思路,着力提升卫勤领导的军事指挥素养,提升伤员救治“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的专业技能,提升卫勤分队混合编组的伴随保障能力。三要实化特殊物资储备。围绕核生化沾染等战斗样式,建立特殊药品库、区域防护物资库等,研究建设传染病救治野战方舱等,尽快扭转特殊损伤防护与救治的被动局面。

3卫勤保障关乎人命安危,要重点加强医院应急能力建设

这次救援行动,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发挥着主阵地主力军作用。一是行动快。仅用一个小时,医院就由平时夜间急诊转入全面工作状态,多科室联动、快节奏运转、全要素协调,打开所有急救通道,腾空150张床位备用。二是技术精。发挥国家、军队和武警权威专家、院士联合指导作用,在烧伤科设重症专治区,成立100人专业救治团队,对危重症“一人一策”个性化救治和24小时监护。三是效果好。实施手术90余台,成功抢救了6名危重症、7名重症伤员,为伤情最重的一名干警延续了16天生命,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反思任务,主要得益于医院应急能力长期建设的结果。武警党委首长一直重视卫勤应急力量建设,全部队建成了多支紧急医学救援队,较好实现了“拉得出、上得去、展得开、救得下”要求。后勤学院附属医院以方舱医院为平台,经过多年的任务检验和实战化训练,保持了较高的应急水平。武警部队各医院分布在不同区域,虽然应急能力均有增强,但水平相差较大。一要保持适当编制规模。目前医院大小不一,发展极不匀衡,部分医院编制床位较少,学科技术发展受限,综合救治能力不强。总队应当按照三级医院规模建成固定救治基地,其他小医院按二级医院规模建设。二要发展军事医学学科。大力建设骨伤、烧伤、颅脑伤、核生化损伤以及疾病防控、心理服务等技术,着力提升贯通伤、爆震伤、复合伤以及特殊卫生防护、战场心境障碍的救治能力。三要强化应急能力建设。以批量伤员救治为重点,将抓好专科技术、人装结合等专业训练与应急拉动、快速展开等勤务训练结合起来,从严从难从实开展全员、全装、全要素、全流程训练,确保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4卫勤保障影响部队战斗力,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这次救援行动,防毒、防疫是突出难题,也是坚持安全第一的工作底线。一是早作打算。任务部队将防毒、防疫与军事行动同步部署与检查,发挥综合保障基地疾控中心专家督导作用,卫生人员跟进部队贯彻“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治、早后送”要求。二是紧盯任务。任务前,情况不清楚不盲从,培训不过关不进入,防护不到位不行动;任务中,按规程防护操作,定期换班作业,遇有情况迅即报告;任务后,组织人员装备经专门通道洗消,返营后再次淋浴冲洗。三是全面预防。落实每日两次覆盖式巡诊及宿营地集中消杀灭,为官兵发放宣传资料和预防用药,任务间隙开展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协同军需、营房部门,让官兵有衣换、能吃好、可睡实,有效维护了战斗力。

反思任务,坚持战斗力标准是卫勤保障的唯一遵循。这次任务,我们积极引导部队由过去偏重救治向主动预防与强化救治并重转变。一要有“防胜于治”的观念。氰化物等即便小剂量沾染中毒,后果也是不堪设想,任何有效的救治都不如预防重要,迫使部队始终把“防”放在第一位,做足相应功课。二要有知识技术储备。组织全员学习毒理知识,增强自我感知和应对能力。通过任务也暴露出卫生部门缺少防毒化沾染专家技术,缺少相应的预案与训练,缺少必要的防护物资,要下大力摆脱手中无粮的困境。三要有心理防护能力。抽样调查部分官兵心理状况,担心中毒的37%,有躯体化症状的33%,害怕事故再次降临的11%,因思绪等影响休息的24%。部队采取心理调适、作业指导、血尿化验、科学解毒等多种方式打消官兵顾虑,提示我们要加强任务中官兵心理因素研究,增强工作针对性。

5卫勤保障资源调用广泛,要将军民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

这次救援行动,国家卫计委派出强大专家团队加强附属医院,保证最优化的救治方案。天津市在部队最紧急时,提供200支解毒药品及部分专用防毒用具,稳定了兵心。军队及天津市职业病医院的毒理专家现场指导,北京军区防化力量、驻地消防武警支队提供专业化洗消,帮助紧急培训了一批技术骨干等,起到了雪中送炭作用。

反思任务,是对军民融合医疗保障机制的实战检验。卫生工作军地兼容性强,军民融合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与前景。国家卫计委与武警部队在2011年建立的卫生应急协作机制,2014年建立的“学科技术援建、人才培养协作、官兵就地医疗”三项机制,在这次任务中得到了验证与充实,也说明这些机制既是平时工作的切入点,也是应急保障的连接点。各级要继续抓好工作机制的健康运行,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并在任务中检验、巩固与完善。

(2015-09-20收稿2015-09-30修回)

(责任编辑尤伟杰)

作者简介:梁立武,博士,主任医师,部长

猜你喜欢

天津港救援
紧急救援
拼搏开拓创业路 志在万里再登攀——蓬勃发展的天津港轮驳有限公司
“直升”救援,畅行蓝天
中国水上消防协会与天津港联合开展线上消防安全培训
3D打印大救援
监督过失理论及其适用——兼评天津港爆炸案
救援物资
天津港“8?12”事故抢险救援对武警部队的启示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救援部队卫生防疫实施
天津港爆炸敲警钟:中国还需要多少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