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干部学历教育生态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

2015-03-20李文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4期

李 霖,李文斐

李霖/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讲师,硕士(广东广州510091);李文斐/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副教授,硕士 (广东广州510091)。

农村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农民最直接的领导者。从2006年开始,全国有许多城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规模农村党员干部学历教育工程在各地陆续展开。这些村官学历教育项目通过各地的广播电视大学、党校、农业大学实施教学来完成。笔者对部分地区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实施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发现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一、生态学习共同体的界定

学习共同体的学校设计,源自于约翰·杜威在1896年创立的芝加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01年10月5-6日,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举办了以“学习共同体”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会议把学习共同体和教育网络视为21世纪教育最有前景的主题。目前对学习共同体的界定主要是从群体关系、社会组织的角度切入,认为凡是以社会协商的方法建构知识的团体都可称为“学习共同体”。

我们如果将学习界定为一种活动的话,活动理论就可以为我们分析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生态的学习观。生态学习观的共同体便可以界定为通过各种工具、语言、规则和方法,在特定的学习情景中开展认知和交流活动以完成共同学习目标的群体。

二、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要素

一个完整的学习共同体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学习主体。以同样的水平、同样的方式去理解相同知识的人,它包括学生——农村干部、教师、学生群体、教师群体。

2.学习目标。生态的学习共同体学习目标不仅是习得某种能力,还包括了学习共同体成员个体的全面发展、集体的知识经验库以及共同体的学习文化。

3.课程知识。生态学习共同体的课程知识是动态的,除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还包括学习主体在学习中生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这些动态成果积累过程是今后学习实践的基础。

4.学习中介。学习共同体的中介包括了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视听工具、对话与合作工具、语言。

5.规则。包括已经成文的管理和完善学习个体与学习共同体之间学习活动的程序、规范、外部法则、政策以及学习主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约定形成的标准、规范和角色分工。

6.学习情境。学习共同体的情境是指学习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物理环境、个体与群体、群体之间的人际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学习系统,是学习共同体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物理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总和。

三、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

(一)注重发挥学习主体的自主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生态学习共同体中,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终身学习者,同时也是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处于不同地位、发挥不同作用和专长,为他人的学习、为所在的共同体的学习做出贡献的人。但对于已经脱离了学校教育多年又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农村干部来说,很难自信地把自己定位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农民对于知识和学习的认识缺乏自我认知,个体容易淹没在学习活动中。为此,要让学习者建立自我认同感,培养他们在沟通中学习,在互相合作当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师作为助学者,是“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支持者、课程开发者、群体协作者和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伙伴”。教师群体是任课教师建立的专业共同体,不同学科教师、相同学科教师、学科教师与校外专家、新手和专家型教师之间要形成互助、共享的团队。在教师团队当中,还应设定导学老师,作为学习者个体与群体、教师群体之间的纽带。

(二)注重学习目标的自我生成

生态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目标就是要促进自己“自我”的形成与发展。当今社会到处充斥着信息,农村干部学习者除了要面对如何处理各类农村工作的问题,还需处理个人生活、学习问题。这些问题日趋多元化,单凭个人有限的知识是不可能掌握如此海量的信息和各种棘手的难题。学习共同体要创造机会,让每位成员充分发展专长,对学习共同体的知识积累做出贡献。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让学习主体学会反思,形成批判的思维,对事物形成深刻理解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能将其学习成果、资源与其他成员一起分享。

(三)认识课程知识的相对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农村干部学习共同体来说,知识不再只是静态的、客观的、绝对的,而是具有相对性。学习主体要认识并构建“负载着社会的意识形态,负载着并衍生着文化、种族、民族、阶级的差异和不平等,即使是自然科学知识也在执行着意识形态的功能”的知识。具体到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学习共同体的课程实施,要有意识地把学科知识以及学习个体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循环的知识链融合起来,让这些课程知识因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主体、学习情境、中介等的多元化而呈现出无限的可能,这才是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课程知识的魅力所在。

(四)优化学习工具的支持性

针对农村干部受教育水平不高、缺乏现代信息沟通的技巧、语言表达能力整体水平不高实际,作为学习共同体的教师群体,应该帮助学习者提高信息化水平,把学习共同体中的工具真正整合到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实施机构开设计算机运用能力培训、演讲与口才培训等,都能较好地让农村干部更好地掌握对话与合作工具,很好地参与课程的学习并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式的探究。

(五)提高规则的适用性

对于农村干部这样的成人学生来说,学习共同体的规则显得格外重要。大部分农村干部都是自己所在村庄的规则制定者,对制定规则富有经验.只是没有哪个个体完全拥有对学习共同体的规则控制权,容易在交流过程中出现话语权失衡的状态。另一方面,传统高校教育制度让教师有了一种自己就是规则的制定者的思维定式,也不利于规则在共同体当中的运用。要让学习主体形成一个自组织、自适用的共同体,在制定规则时,要考虑便于养成学习主体协商、互相调适、充分考虑各方意见的习惯,构建协作式交往模式。

分工在生态学习共同体的规则里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应当注意把水平相当的农村干部进行学习分工,创造机会让他们平等对话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还要让某一领域或某方面学习的先进者和“新手”发挥作用,创造机会让新手在“专家”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

(六)增加学习情境的立体性

新型农村的村级干部参加了学历教育之后,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将形成一个二维叠加的系统环境,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习主体创建一个三维结构的学习情境。让他们接受一个真实或虚拟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有机会获得来自“系统”的,包括教师、同伴、甚至校外专家的帮助和支持。有机会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包括模仿、接受、自主探究等)达成学习目标,也有机会通过支持他人的学习而逐步形成自我意识、确立学习共同体的身份,从而促进个人智慧和自我的健康成长。

[1]布迪厄,帕斯隆.再生产—一种教育系跳理论的要点[M].邢充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87.

[2]Lave ,J.&Wenger,E.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