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素质与公民教育的探究
2015-03-20李丽萍
李丽萍
李丽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广东佛山528000)。
公民素质的高低,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也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与不断发展的经济相比,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水平还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对公民教育的力度需要不断加大,以尽快提高公民整体素质,保持公民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公民素质的概念比较复杂和抽象,其内涵非常丰富。本文认为公民素质主要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当然,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公民素质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基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上述三个维度能够基本涵盖公民素质的核心内容。基于此,公民教育应该着重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入手。
一、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1.思想素质。思想素质对人的社会角色及在不同角色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思想素质,可以使人在轻松、灵活、积极、乐观的状态下,更好地适应自身的角色并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个人的价值。因此,在开展公民教育的过程中,要从思想素质开始,这关系着一个人的灵魂,是人心中最具原始动力的品质。思想素质的教育做好了,才可以培育思想高尚的合格公民,并且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公民认识世界、甄别复杂现象的能力,让公民掌握唯物辩证法并灵活运用,这是提高思想素质的理论基础。
2.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人格的重要基因,有着很强的抑制力和约束力,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引导、控制和塑造作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道德素质分化明显,在某些领域道德的约束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如不少人的社会公德意识越来越差,当然这和整体的社会氛围有关。因此,在公民教育过程中,要加大道德素质的培养力度,帮助人们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社会正常伦理道德的价值评判标准,提升其精神文明水平,切实有效发挥道德素质对不文明、不健康、不合理行为的抑制和约束力,减少人们的失范行为。
二、提高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
1.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分为自我教育素质和社会教育素质。优秀的教育素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吸收理论知识,并且转化为个人的基本能力。教育素质以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等形式呈现。当今我国公民的教育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素质的本质并没有真正完全实现,较明显的例子是,很多专业人才名实不符,一些大学的教授、讲师等真正表现出来的能力,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基于此,在开展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公民的教育素质,要有高标准的培育和考核,全方位、多角度探索教育素质提升的办法,提高对教育素质的检验标准,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高水平的人才。
2.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一种内在的科学品质和认知能力,现代社会的公民需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素质的核心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追求科学真理、不断探索创新和突破传统思维的重要因素。一个优秀的民族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会不懈地在追求知识和科学的道路上持续探索。科学精神也是人们减少误导,正确评判社会现象的重要理论依据。科学精神能够对传统的伪科学或封建迷信进行有力的回击,让更多的人从传统落后的精神桎梏中走出来。因此,在公民教育中,要培养公民的科学素质,提高其科学认知能力,充分发挥科学精神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作用。
3.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文明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在政治、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没有得到较好的沉淀,优秀的文化素质尚没有完全形成,对于优良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工作还不到位。一些经典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因此,在推进公民教育的过程中,要凭借先进的文化理念培育公民良好的文化素质,继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的价值,创新和培育现代社会的文化,提高公民的文化意识,充分发挥文化的影响力。
三、提高公民的健康素质
1.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指人的解剖生理特征,即构成人的生命体的所有物质成分的质量和健康状况的总和;是以自然性为基本特征的、纯物质的个性特质;是公民身体素质的质量、效能和价值。面对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身体素质具有特殊意义。公民应自觉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把身体锻炼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位置。只有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才能发挥巨大的潜在价值,以利于社会和他人。要让更多的公民认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加强身体锻炼,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贡献。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要大力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正是对身体素质重视的重要体现,公民教育要鼓励更多的人参与体育锻炼。
2.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人心理机能方面的个体质量。所有公民都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以此为支撑来认识、把握、改变和发展自我,可以说,心理素质是人一切素质的心理平台。通常人们发生的心理问题,诸如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遇事消极、退让、无为、怨恨忌妒,经受不住挫折、打击,心理容易扭曲变态而不会调节等等,就是心理素质差的表现。要提高心理素质,就要加强心理辅导,通过各种教育和训练,增强其心理保护的自觉性,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成为心理健康的合格公民。
3.卫生素质。卫生素质是人的卫生观念和卫生行为习惯的综合反映,也是现代化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尺。随着人们对卫生健康水平的日益重视,政府也在为提高公民的卫生素质而不断努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卫生素质的提升,最大的着力点应该在农村。因为农村经济落后,卫生情况较差,所以,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卫生状况的改善力度,重点推进乡村卫生文明建设,切实为广大农村居民解决卫生问题。对农民开展卫生培训,提高他们的基本卫生知识水平,减少农村地区因不讲卫生导致疾病的发生。
总之,公民素质与公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良好的公民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民的素质,反过来,公民素质的提高,又会对公民教育的创新和改革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当前,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民素质和公民教育问题,得到不少社会领域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可以说,公民素质对于国民整体人才竞争力有非常大的影响,而要提高公民素质,开展公民教育是非常直接的举措。
[1]完颜华.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理论、实践经验与前瞻—“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点综述[J].伦理学研究,2006(5).
[2]张夏青.民主社会·公民素质·公共教育—《公民品德与公共教育》评介[J].中小学管理,2009(4).
[3]张昭.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马基雅维利道德价值观再阐释—兼与柏林对话[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2).
[4]刘学斌,韩莹莹.“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教育[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5]王振国.公民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