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
2015-03-20龚诗昆
龚诗昆
龚诗昆/应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江苏南京210046)。
统筹兼顾思想是毛泽东在长期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中国与各国的友好交流,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类矛盾及问题,提升我党的执政力和领导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基于此,研究统筹兼顾思想的形成到应用及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实践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统筹兼顾思想的形成
统筹兼顾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成果,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早在革命初期,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就提出“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真正的敌人”,对于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实践,从构建工农武装政权的意义上指明了革命方向,也避免了党内“左倾”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总结党的工作成绩,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促进中国革命的重要方针,团结了各阶级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调动了民众的革命热情,有力地推进了抗日进程。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将统筹兼顾思想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领域。其中涉及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的协同关系、内地工业与沿海工业的协同发展、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同推进、中央和地方、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等等,以统筹兼顾思想调动一切积极要素,推进各项工作的稳步展开。可见,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的提出及应用,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各种力量的统合,其作用是全面而深刻的。
二、统筹兼顾思想的主要特征
统筹兼顾思想重在从实际出发,科学统筹,协同发展,兼顾各方利益,推进平衡稳步建设。其主要特征,一是全面性。是从对各类问题的梳理中实现全面统筹。在经济建设上,对工业、农业、轻工业进行合理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和生产的稳步恢复;在新民主革命时期,将土地改革与各类经济成分的划分与调节进行全面统筹,为革命胜利创造了基础条件;在社会管理上,注重对群众路线的指导,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坚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群众路线、军民一致、三三制原则,有效地协同了各方关系。二是辩证性。统筹兼顾本身就是辩证法,“兼顾”是针对整体而言,联系起来就是通盘筹划全面照顾。唯物辩证法的原则是全面看问题,防止片面性,要兼顾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思想正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既要关注主要矛盾,又要兼顾次要矛盾,从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的兼顾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统筹兼顾思想对于推进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科学性。统筹兼顾思想是一套完整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将统筹兼顾思想与中国革命及建设实践相联系,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以证明其旺盛的生命力。坚持以人为本是统筹兼顾思想的根本宗旨,也是毛泽东提出的从广大人民群众出发,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起点与归宿,并从“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中推进了统筹兼顾思想的理论创新。
三、统筹兼顾思想的主要内容
统筹兼顾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其内容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
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对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做出分析与判断。在新中国建立初期,针对协调各党派的关系问题,毛泽东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调动了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提升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信心。针对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以“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为指导,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及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着手,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性”基础上妥善处理,统筹兼顾,坚持“团结—批评—团结”方法,充分尊重集体和个人利益,优化了各方的能动性。在社会建设、服务人民的实践中,毛泽东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入手,辩证地运用统筹兼顾思想,既解决了制约生产力发展的诸多矛盾,又兼顾了地方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央与各省、地、县、区、乡的融合。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在维护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毛泽东肯定了“各少数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做出过贡献”,指出要尊重各民族,各民族地位是相同的,并着重强调大汉族主义的危害性,要从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尊重中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
(二)经济方面
早在1934年,毛泽东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中就提出“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三方面组成”。新中国成立后,党清醒地认识到,要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就要对不超越法律限度的私人经济给予鼓励,对国有企业进行大力推进,兼顾各种经济成分的协同发展,并以此解决了经济建设问题中的“公私问题”“军民问题”。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围绕新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提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着力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兼顾其他经济成分,以实现“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在分配关系上,基于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一要协同好积累与消费,妥善处理好国家税收、合作社积累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要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上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二要从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上进行全面平衡,坚持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基础,积极鼓励个人的能动性,统筹好国家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三)文化方面
统筹兼顾思想在文化中的应用是显著的。在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是对不同文艺形式的比喻,百家争鸣是对不同学术争论的鼓励。毛泽东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文化形态自由发展的有力推进器,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全面升级。同时,统筹兼顾思想也阐明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协调关系,学古而不泥于古,取西而不迷于西,坚持用辩证法全面审视人类文明,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四、统筹兼顾思想的现代价值及启示
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经过历史的考验,对于指导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意义。一是改革开放要运用统筹兼顾思想,针对面临的历史条件和复杂环境,站住全局的高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长期稳定发展。二是以统筹兼顾思想来构建和谐社会,协调好各方关系,增进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营造包容、理解、充满活力的和谐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工作平稳发展。三是针对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积累与消费、生产与生活、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协同发展,为维护人民的权益提供坚强的社会保障。
[1]姜淑兰,冯泽明.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渊源与思想先导—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杨小军.统筹兼顾方法的复杂性意蕴[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3]周建华,张文婷.2012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述评[J].长春大学学报,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