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2015-03-20梁萍
梁 萍
梁萍/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河南焦作454150)。
一、批评话语分析的局限性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为我们的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视话语为一种社会实践,以研究语言与权力的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社会权力滥用及其不平等性是如何在社会政治环境中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批评话语分析不是单纯对文本进行客观描述,而是通过这种描述揭示文本中隐含的、人们习以为常的意识形态意义。”[1]但是,这种定性研究方法因其过多的主观性的解释而遭到部分学者的质疑。Widdowson[2]认为,从特定视角所作的阐释不全面。他认为研究者在语篇分析前就会有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考虑问题的角度难免有偏颇,对事件的看法有主观性。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会在语料中有意识地偏重提取能够支持自己论点的那些论据,因此,解释过程和结论的客观性就会受到影响。Stubbs[3]认为,批评话语分析的材料十分有限,几乎没有讨论过局限于短小语料片段的分析是否充足。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一种以语料库为基础的批评话语分析模式开始出现。它认为批评话语分析不应局限于对文本语料的主观性分析,而应是在大规模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得出关于语料使用情况的一般性结论。
二、语料库技术与批评话语分析相结合
语料库技术的定量分析为研究提供了丰富可靠的数据,从而有助于减少研究者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语料库技术首先分析大量语言材料,然后获得相关数据,最后分析和研究语言系统的规律,从而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有了坚实的分析手段,增强了可信度。作为第一位提出将批评话语分析和语料库技术结合的学者,Hardt Mautner[4]认为语料库强大的技术能够支持对大量语篇进行定性分析研究。1996年,Stubbs[5]在《语篇和语料库分析:计算机辅助下的语言和文化研究》一书中论证了语料库工具对于揭示话语内涵和意识形态的辅助作用。为了进一步明确解释语料库与批评话语分析结合的方法,我们以西方报纸《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为例进行讨论。
钓鱼岛话题已成为国际媒体的主要话题之一。作为钓鱼岛事件的主要国家中国和日本,西方媒体是如何构建其形象的?我们将从《华盛顿邮报》收集的10篇关于钓鱼岛事件的详细文本建成DiaoYu Island Corpus(DIC)专用语料库。共含7万多词次。用于本研究的语料库分析软件是Antcon3.2.1。
词频技术或许是语料库最为关键的数据资料类型。它可以让人们对语言的最基本特征进行辨别,而且此类特征大多具有话语含义。在主题词表中排在最靠前的关键词,往往体现文本中最关键的信息。比如,钓鱼岛事件一直备受中外国家的关注,其主要事件主体是中国与日本。可以通过观察《华盛顿邮报》等西方的媒体,来分析其对此事件的态度。从相关媒体报纸中选择几篇关于此次事件的专题文章,将文章中的词语组建语料库,通过语料库的分析软件对其加以分析。统计分析语料库中出现的词频,如果发现最高频率的词语是:Chinese/China/Beijing,Japanese/Japan/Tokyo,patrol,islands,government,disputed,purchase,vessels,sea等,那么,这里就是运用语料库技术中的词频技术,将文章中的高频度出现的词语构建出来,以便发现文章隐含的词频信息。篇章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一般要多于动词或动词短语。在本研究的语料库中,其中 China,Chinese,Japan和 Japanese分别位于第 7、9、11、13 位,island,territory,waters,sea,military,dispute,claim等词也是有很高的使用频率,这与语料的主题相关(中日关于领土岛屿的争端问题)。另,United States出现的频率也很高(40位),说明美国也积极参与了中日的领土争端。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和中国航空识别区是关键词,这与所选语料的主题一致,另,United States的使用频率位于第一位,可见,美国在解决此争端中发挥的作用,这也反映了美国干涉他国内政以达到维护美国霸权的目的。
语料库的核心功能是索引分析技术。通过索引分析文本,可以将其语言形式展现出来。对于此种技术,在许多语料库中,能够研究分析词语的上下文,而且可以依据研究者的需要,自由设定标准。索引程序将问询词的词频在语料库中出现的词频提供出来,而且将问询词的上下文相关信息展示。此外,对于索引分析软件来说,其索引行能够使搭配词展示。所以,总体而言,语料库的索引分析功能对于语法词汇的辨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料库的索引分析功能能够将其延伸到语义偏向或者是话语韵上。话语韵与语义偏向不同,其表示的是语言特征,将语言表达者的态度表示出来。卫乃兴认为,语义韵并非指关键词本身有多少积极或消极意义,而主要看其搭配词是否具有某种语义特征[6]。比如,对于钓鱼岛事件,如果分析西方媒体对于这次事件的真正态度,那么,可以先从西方媒体文章中选取关于此次事件的专题性文章,然后组成语料库,通过组建词频表,并从中选出主题词,将主题词运用检索技术对其加以分析,来判断其隐含的真正态度。通过邵文丽的《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解读新闻语篇》相关文献数据显示,运用检索技术分析5篇专题文章组成的语料库的主题词,发现China出现的索引行次数为192次,发现Japanese这个词语出现了123条索引行。通过对比分析这两个主题词出现在检索行中的形式发现,China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第一种是以专有名词出现,是在罗列事件事物,是一种客观性的报道;第二种是China作为动作的承受者,以宾语或主语的形式出现。通过分析China出现的索引行前10行,发现属于客观性报道的只有4行,在其余索引行中China后面出现的动词有sent to、accuse on以及claim等词。然后分析Japanese这个词语,出现了123条索引行中的前10行。通过分析发现,Japanese这个词语的出现形式有五类。其一,表达的是中国严厉批判日本的侵害行为;其二,主要反映的是中国抵日的情绪;第三,反映的是中国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主权冲突;其四,属于对客观事件的描述;其五,正式表达中日矛盾已经激化。在这些索引行中属于客观事件的描述的比例不到30%。
西方媒体报道将中国这个被承受者置于了发起人的位置上。这种客观报道将某些主观因素夹杂进来,这就使得西方国家读者在阅读时会产生中国是整个事件的挑起者,因而扭曲了中国是受害者这种客观事实。在其报道中,对事件并没有了解清楚就断章取义,使得报道歪曲事实。由此可以得出,运用语料库的索引技术分析西方媒体批判话语,可以清楚地看到,其相关报道表面上好像在谴责日本侵害行为,但是其语言的含义却倾向于为日本行为辩解与维护。
语料库技术和批评性话语分析相结合有助于以一种客观的技术手段揭示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本文利用语料库技术进行语言分析和语言描述,以批评话语分析为视角,研究了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关于钓鱼岛新闻报道中的话语意义建构过程。通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话语分析,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保证客观性。
[1]田海龙,语篇研究:范畴、视角、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Widdowson,H.G.Discourse Analysis:A Critical View [J].Language and Literature,1995(3):157-172.
[3]Stubbs,M.Whorf’s Children:Critical Comments 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In A.Ryan&A.Wray(eds)Evolving Models of Language[C].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97.
[4]Hardt-Mautner,G.Only connect: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orpus linguistics[Z].UCREL Technical Papers vol.6,pdf,1995.
[5]Stubbs,M.Text and corpus analysis:computerassisted studie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M].Oxford:Blackwell,1996.
[6]卫乃兴.语义韵研究的一般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