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基于博弈分析

2015-03-20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顾婷婷赵洪进

中国商论 2015年8期
关键词:博弈论监管部门会计信息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顾婷婷 赵洪进

1992年,我国建立证券市场后,证券市场很快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如管理者、债权人及投资者等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然而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披露依然处于真实度、可信度很低的阶段,即便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依然令人担忧,因此本文试图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研究。

1 博弈论的基本内容

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主体行为的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该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学科,按照目前学术界主流的看法,1944年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标志着博弈论的正式诞生。20世纪50年代,纳什和夏普里的“讨价还价”模型标志着合作博弈发展到鼎盛时期。与此同时,非合作博弈开始形成,以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的“囚徒困境”最为知名。

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经典博弈论著作,此外,也出现了很多整理博弈论知识的书籍,如《博弈论的诡计》、《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等,其中《中国经纬智库》是国内最早研究新型博弈理论的书籍,另外由宋雪峰带头研究并公布的《定量无穷大》、《多腿凳定律》等已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博弈论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非常有效,尤其是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经济行为的相互影响以及人们的竞争合作关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很快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主流分支。随着博弈论的发展,该理论的应用范围从经济学扩展到管理学,后来又扩展到计算机科学、国际关系学等领域。而博弈论被引入会计学领域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无疑给会计学的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赋予了新的理论工具。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图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会计造假行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

2.1 何为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报告未能真实反映会计信息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这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不对称现象。

2.2 产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分析

最初,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单人业主企业,实际上就已经有会计行为了,但由于它是给企业主本人使用的,企业主自己同时又充当着经营者的角色,所以会计信息根本没有作假的必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慢慢开始分离,会计信息作假的现象也就随之出现了。

经过分析,本文总结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产生有以下三大原因。

2.2.1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买卖双方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对等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以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并不是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会计信息的失真,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和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下降对企业的决策和企业投资者的决策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2.2.2 委托代理制度

现代公司制中,由于公司业务日益复杂,企业的所有者可能会力不从心,所以倾向于把企业委托给更有能力的经营人员来管理,并向其支付报酬,同时对其进行监督控制,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这就是近现代的委托代理制度,或者叫做职业经理人制度。随着委托代理制度的发展,经营人员参与企业的日常运行,股东即企业的所有者则不参与,这样经营人员就比股东更了解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他们可能会为了眼前短暂的利益、为了个人利益而夸大公司的经营业绩,从而获得股东的信任或者获得更多的个人收入。

2.2.3 会计信息造假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目前在我国,由于相关法律仍不健全,导致企业的会计造假成本显著低于会计造假的收益,加上企业经营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有待提高,所以大量企业管理人员明知造假违法但仍然铤而走险,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等,也使很多管理人员抱有侥幸心理,这更加助长了会计信息的造假之风。

2.3 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

2.3.1 基本假设

基于企业及其监管者均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来进行决策,企业之间为非合作关系,个体行为主要受意图影响而非技术制约,我们假定有1、2两大企业,做出以下三大基本假设:(1)博弈参与人为充分理性人;(2)博弈参与人都在同一时间选择方案;(3)博弈具备完全信息。

2.3.2 模型建立与分析

为方便研究,假设1、2两大企业的纯战略为造假和不造假,两企业的收益矩阵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收益矩阵

该模型存在纳什均衡,即(造假,造假),两企业都可得到收益a,根据该模型,凡是理性博弈参与人都选择造假,以致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直至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质量下降。要改变这种纳什均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们就要改变上述矩阵,加强会计监督管理,使造假成本远大于造假收益。

现在我们将博弈双方从企业和企业改为企业和监管部门,纯战略分别为(造假,不造假)和(监督,不监督),且监督不存在技术制约,即只要监督就能发现企业造假,两者支付矩阵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企业支付矩阵

该模型不存在纯战略的纳什均衡,因为在该模型中,当监管部门选择监督时一定能发现企业造假,所以企业会理性地选择不造假,而当监管部门不监督时企业会相应地选择造假。反之,当企业造假时监管部门会理性地选择监督,而当企业不造假时监管部门会相应地选择不监督。

在此基础上,再假设监管部门选择监督的概率和期望收益分别是p、R1,企业造假概率和期望收益分别是q、R2,得到以下结果:

对R1、R2分别求关于p、q的偏导数得到以下结果:

即监管部门监督概率为a/(f+a)。企业造假概率为c/(b+f+d),所以从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来看,监管部门的监督成本越低,则其监督管理水平会越高,对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越大,企业造假的收益越小甚至产生损失,这样就越能有效地扼制企业的造假行为,从而大幅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3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基于博弈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3.1 从企业内部看,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3.1.1 规范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制度

本文认为,要降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规范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其中的关键是从兼顾短期和长期激励制度方面入手。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者无非是看重短期利益,如果企业采用绩效工资与股票期权相结合的模式,使经营者能够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那么理智的经营者自然会注重长期利益,其个人也将因此获益更多。这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操纵会计信息行为的发生,大大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同时,在市场经济中,需要对经理人的经营行为和声誉进行客观公正的记录和评定,从而遏制企业经营者以会计信息造假作为筹资和牟利的手段。此外,基于成本效益理论的分析,在经营者通过会计信息造假获取的可能收益低于甚至远低于造假成本时,就能极大地抑制经营者的造假欲望和动机,从而大大抑制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现象。

3.1.2 改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

企业管理中,需要改革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并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通过减持国有股,加速企业股权的市场流通,同时,股票减持的情况应及时向公众公布,以便公司经营者和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从我国目前的股市现状看,大小非减持对股价的波动有很大的影响。企业股票可分成可流通和非流通两种,股改后,原来非流通股票能在市场上流通,部分股东则可能将股票抛售套现,即减持。企业非流通股票占股本总额的5%以上为大非,5%以下为小非,大非一般为战略性投资,抛售的可能性较小。

3.2 从企业外部看,加强、完善各种约束机制

3.2.1 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首先是完善相关法律。虽然近年来我国法制建设卓有成效,但法制建设的进度和力度相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来说还是相对落后。因此政府相关立法部门很有必要把握市场经济脉搏,及时制订合理有效的法律条款,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打击和抑制会计信息造假的犯罪行为。

做到有法可依后,相关执法部门也必须做到执法必严。立法和执法要两手抓,并且两手都不放松。要将严格贯彻执法力度、惩罚违法者、打击违法现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3.2.2 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建设

首先要提高相关监管部门的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让他们善于监管、主动监管,这需要从日常培训做起;其次,要完善对会计监管部门的考核和奖惩机制,督促和激励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勤于监管;最后,在研究会计监督的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勇于革新,一方面要降低监管成本,另一方面要提高监管人员对披露的不真实的企业会计信息的识别判断能力,及时发现漏网之鱼。

3.2.3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作为企业财务报表的权威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必不可少的大闸,所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提高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以全面提升整个会计行业的诚信度和可靠度。目前,从大多审计失效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对涉事人员的责任追究不够、惩罚过轻,这显然没有充分发挥法律责任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行为的约束作用。因此,要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追究,以达到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目的。

3.2.4 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

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治理光靠会计界同仁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整个社会共同的努力,无论是政府立法部门,还是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都要负起责任来,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也要积极参与监督,让违法者和不法行为暴露在阳光之下。

4 结语

尽快改善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频发的现状,对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需要从企业会计信息的提供方、使用方和监督方三方同时出发,概括如下:规范企业经营者激励制度,完善经理人市场;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同时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加大对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其造假成本;强化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在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的同时降低其监管成本;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鼓励其公正严格地进行审计;完善与会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从而从法制层面提高会计信息造假的难度。

[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周信.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3).

[3] 王建亭.会计信息披露成本与效益之间博弈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09).

[4] 熊新忠.基于博弈论的会计信息失真成因探析[J].商业时代,2011(10).

[5] 陆玲.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J].金融经济,2013(06).

[6] 张红霞.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2).

[7] 邓良华.企业会计信息供需博弈关系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3).

猜你喜欢

博弈论监管部门会计信息
科学史上十大革命性理论
——博弈论
浅谈市场监管部门在儿童青少年肥胖中的防控措施
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分析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谈“魏则西”事件背后的制度问题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解析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二手车市场中监管部门与卖家的博弈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无知之幕与博弈:从“黄灯规则”看博弈论的一种实践方案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