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5-03-19陈俊羽徐桂华

护理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社区

陈俊羽,徐桂华

Analysis on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munity

home endowment mode in China

Chen Junyu,Xu Guihua

(Nursing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Jiangsu 210046 China)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现状分析及对策

陈俊羽,徐桂华

Analysis on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munity

home endowment mode in China

Chen Junyu,Xu Guihua

(Nursing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Jiangsu 210046 China)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模式逐渐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转变,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在居家养老实践过程中虽已形成若干典型模式,但养老服务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服务内容及形式单一、人员配置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队伍严重缺乏等。现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现状进行分析,为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提高老人生活质量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养老服务平台的构建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服务内容

我国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养老”已成为政府和全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需要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和养老照顾模式,整合全社会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老龄化问题[1]。目前国内养老机构大多数仅能给予老人吃饱睡好的“保姆式”照料。社区养老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以生活照料为主[2],但相应的养老需求却在不断增加,这就造成了“供需失衡”现象,而如何构建适合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养老模式正是打破这一局面的关键,在化解“供”与“需”之间不平衡感的这一过程中,将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相结合,实现其优势功能的互补,逐步从家庭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由此产生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在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多层次需要。

1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1.1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概念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一种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对老年人提供日间看护、日常生活料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多方位的养老服务,形式上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并引入专业化养老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3]。将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的优势功能融合在一起构成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而成功开展居家养老模式的关键在于资源整合和传递方式,既填补了家庭功能弱化所造成的资源供给不足,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老年人“落叶归根”的养老观,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多方位的服务,满足其各方面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1.2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相关理论社区照顾理论被普遍接受的是英国1989年《社区照顾白皮书》中所提出的概念,认为由社区成员组成非正式的服务网络,与正式的专业社会服务机构相结合,对社区内需要照顾的人提供支持服务的过程[4]。居家养老服务使老人尽可能长地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社区中,通过提供支持和资源,满足其需要的服务,培养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建立老年照顾及护理网络[5],让社区真正成为集多种整合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实体。ERG理论由Clayton Alderfer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对人类各种需求进行改进和提炼,进而提出的。包括存在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6]。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同的是,前者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后者则是带有特殊性的个体差异,体现在个体的教育经历、家庭背景等方面。该理论对从特殊群体需求角度研究老年需求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老年亚文化群理论由Rose于1965年提出,旨在揭示老年群体的共同特征[7]。主观上,老年人发现自身所处环境和追求与社会其他群体间存在差异时,如身体健康、活动能力等,使得老年群体内的交往多于与社会其他群体的交往;客观上,老人退休后人际交往从社会工作转向社区生活,与其他社会群体接触减少。而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既可为老人提供多层次服务,又可帮助其更好地享受亲情,适应社会环境。

2国内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研究现状

2.1国外居家养老实践模式

2.1.1日本的多元化服务日本养老遵循的是“就地养老”原则[8],加上社会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使社会福祉服务保险化、服务和医疗一体化,缓解了个人及家庭的护理负担。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元化服务,包括常规体检、洗澡更衣、营养配餐、生活指导、娱乐活动、日常动作训练等[9]。其中,将痴呆老人们安置在一起,每人都在其中扮演家庭角色,互相陪伴,给予精神慰藉[10,11]。

2.1.2英国的全方位服务20世纪70年代,社区老年照护服务已在英国各地相当普及[9],强调以社区照顾为支撑,大力发展社区助老服务,他们的养老方式不仅重理论创新,而且重实践应用;不仅把老年人作为群体关注,也把老年人作为个体关注;不仅有宏观的指导理论,也不乏微观的操作方法;不仅聚焦被照顾者,也同样关注照顾提供者。

2.1.3澳大利亚的多层次服务澳大利亚对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从服务对象、服务性质、服务内容到服务收费标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尤其将服务对象细致划分,可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服务,同时政府也可根据服务强度和照料等级进行拨款[12],这就将政府、社区、老人很好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服务网络体系。

2.2国内居家养老实践模式

2.2.1上海模式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为推行居家养老服务经历了区域试点、深入探索、逐步推广三个阶段[13]。其最典型的做法是,在现有的行政体制框架下,以政府为主导、中间机构组织实施、服务组织具体开展,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机制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2003年发布的《上海市老年人照料需求评估标准》已划定老人享受居家养老的评估标准[14,15],通过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人员培训等进行界定,推动了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总的来说,上海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把居家养老委托给社区,以服务券的形式为老人提供服务,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制。

2.2.2南京模式2003年,南京市鼓楼区在全国率先创建“居家养老服务网”,开始探索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被称之为“鼓楼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方式,把居家养老服务网以项目委托的形式委托给社会组织“心贴心服务中心”进行运作,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居家养老新模式[16]。在运作机制方面,“鼓楼模式”购买服务的资金大多数是由市、区两级财政按比例共同出资,而资金主要运用在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费和社会组织补贴方面。

2.2.3大连模式2002年,大连市沙河口区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居家养老院”。是由社区养护员队伍组成的虚拟社会组织,养护员与被养护对象间签订养护协议,养护队伍按照协议到老人家中为申请老人提供医疗、家政等各种有偿的养老服务模式。同时社区医院也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检查,对养护员进行日常养护培训、常见病护理以及各种急救知识的培训。总的来说,大连市沙河口区形成了由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募捐款项,同时大力发展自费户三者合力的“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管理体制[16,17]。

3存在问题

3.1服务内容、形式过于单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养老机构仍是以“养”为主,仅满足于让老年人吃好、住好,而医疗护理、康复训练、精神慰藉服务项目很少,甚至是空白,不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18]。从长远来看,我国尚不能给予老年人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满足其全方位的养老需求。

3.2养老护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原因是养老护理员较少的同时流失率较高,多数是由素质偏低、年龄偏大、持证率低、工作待遇偏低、发展空间受限[2]等引起的。

3.3资金来源单一,设施尚不健全资金投入少、缺口大是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一大困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渠道较单一,且所占比例较小。加之目前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并不健全,如社区内房屋、健康娱乐等基础设施较为匮乏,可见仅靠政府拨款供给已明显力不从心。

3.4服务体制不完善体制完善是确保养老服务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建立科学的管理方式、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责任制度、评价机制等,目前我国仍在不断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充分调动政府、集体、社会和个人的积极性,以便实现居家养老产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4对策

英国社区养老实行个案管理,由社会工作者组成专门小组,对社区内老人进行评估、照料规划、追踪监控、回访及对照料规划收效再评估,可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并降低其入住养老院的比例[19]。美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组织形式大体分为两种类型:管理型和服务型[20]。我国可效仿这些发达国家,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改善社区服务设施,全面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21]。

4.1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实现老有所得养老机构应该实行医疗和养老一条龙服务体系,只有养老而没有医疗满足不了医疗市场的需求[22]。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大力推进服务种类多样化的发展,支持建立养老机构、日托中心、老年医疗服务、老年大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4.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人文修养针对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不同的家庭护理服务项目,定期为居家老年人进行养老服务。在社区站点可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向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援助,力所能及地满足其精神需求[23],达到老年人生理、心理、精神和情感的和谐统一。

4.3政府加强财政投入力度,社会筹资支持明确资金来源,调动社会资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老人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加强日托中心和老年大学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日常服务设施、文化娱乐场所、康复训练中心等。

4.4建立服务管理体制,形成全方位照护体系建立社会养老机构多元化体制,在政策上鼓励社会各界兴办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在社会福利框架下,合理引进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提高养老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5小结

我国目前社会居家养老方面需求极大,未来的社区居家养老面向城市和农村,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即根据不同体质、不同收入的老人提供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服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这种养老模式顺应国际养老服务发展潮流,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老年人医养一体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谢红,王志稳,侯淑肖,等.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其长期护理服务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4-16.

[2]李洁,徐桂华,姜荣荣,等.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现状及人才培养展望[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236-238.

[3]俞贺楠,王敏,李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1):203-205.

[4]夏学銮.社区照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6-29.

[5]陈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日间照顾中心服务体系构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1):45-51.

[6]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孙建敏,李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77.

[7]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75-276.

[8]季晓鹏,王志红.日本养老经验对我国老年服务方式及评估模式的启示[J].护理研究,2006,20(11A):2908-2909.

[9]祁峰.英国的社区照顾及启示[J].西北人口,2010,31(6):20-25.

[10]杨左军.介绍日本老年护理服务的形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316-317.

[11]许翠萍.日本老年人的社区护理[J].山东医药,2004,44(20):60.

[12]苏国,于保荣.澳大利亚养老服务体系考察报告[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59-62.

[13]周元鹏,张抚秀.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背景、需求趋势与思考[J].人口与发展,2012,18(2):82-90.

[14]章晓懿,刘帮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模型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3):83-92.

[15]章晓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基于与民间组织合作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2(12):48-51.

[16]祁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对大连市首创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5(2):57-59.

[17]张波.中国居家养老典型实践模式的比较研究[J].江汉学术,2013,32(4):14-18.

[18]谢代银.新形势下发展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J].探索,2008,2(1):116-118.

[19]Powell JL.Personalization and community car:A case study of the British system ageing[J].International,2012,37(1):16-18.

[20]张恺悌,郭平.美国养老[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28-134.

[21]孙熠,应丹丹,姜丽萍.国外主要养老模式介绍[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97-99.

[22]孙建萍,周雪,杨支兰,等.我国养老机构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723-4724.

[23]武佳琳,王君俏,陆美玲,等.居家高龄老年人照护需求及满足情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28(12):89-91.

(本文编辑张建华)

辞书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编者.辞书名[文献类型标志].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如:[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197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790.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M].2002年增补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506.

[3]郭强,陈兴民,张立汉.灾害大百科[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1170-1173.

收稿日期:(2014-09-13;修回日期:2015-01-08)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陈俊羽,护师,硕士研究生,单位: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徐桂华()单位: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2SHB004。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05.006

文章编号:1009-6493(2015)02B-0528-03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互联网+”时代养老政策探究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