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BCT在上颌窦内断根取出术中的应用

2015-03-19王树斌耿玉东施鹏伟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窦底术区断根

王树斌 耿玉东 施鹏伟

(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河南郑州 450044)

在牙槽外科的拔牙术中,断根是一种很常见的并发症。由于上颌窦底壁与上颌后牙根尖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在断根拔除时易误将断根压入上颌窦内[1]。取断根可以采取翻瓣去骨法、冲洗吸引法、内窥镜辅助法[2-3]等,但都需要对断根进行准确的定位,才能进行恰当的选择。传统的定位方法是拍摄全景片或者牙片[3],但是其所呈现的二维图像很难做到准确定位,特别是针对经验不足的医生,而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的应用就可以大大简化这个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5年在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治疗的因断根误入上颌窦患者15例,其中有12例是由外院转入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治疗。所有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约在33(27~45)岁;2例为上颌第二前磨牙,6例为上颌第一磨牙,3例为上颌第二磨牙,4例为上颌第三磨牙。

1.2 检查与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就诊前已通过X线片确诊为断根误入上颌窦,然后于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CBCT检查来定位断根的具体位置,从三维层面和多角度来评估断根与拔牙窝、上颌窦底黏膜及上颌窦底骨壁的位置关系。结合牙根进入上颌窦的常见情况[4]和CBCT检查提示,断根与上颌窦的位置关系大致有以下3类:①根部牙槽窝的形态已经破坏,但断根的上方仍有一层低密度影覆盖,说明牙根已突破牙槽窝,但未穿透窦底黏膜。②牙根的影像已经越过窦底,但部分位于低密度软组织影中,部分位于更低密度的窦腔影中,说明牙根有可能已穿破窦底,但牙根黏附于窦底黏膜。③断根距离原牙槽窝有一定的距离,且断根的影像周围主要是更低密度的气像影,说明牙根已完全进入上颌窦。

结合CBCT提供的位置信息来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案。对于第①类,我们采用经牙槽窝开窗法进行取根,即在原拔牙创适当去除牙槽间隔,扩大拔牙窝,形成一个大小适当的骨窗,并在可视下通过探针尖端取出断根,或通过吸引法将其取出。在去牙槽间隔的时候,可以通过CBCT分析其厚度及和上颌窦底的关系,为手术提供指导,以免造成二次创伤。此外应尽量保留拔牙创的颊侧骨壁,为后期的修复提供骨量。对于第②类,采用从拔牙创颊侧做梯形瓣,翻瓣去除颊侧骨板进入,并在直视下取出,术区以牙龈瓣拉拢严密缝合,以防上颌窦瘘的发生。对于第③类,此类断根已突破上颌窦底,并随着患者的活动而远离原来的拔牙创,采用经上颌窦前壁开窗取出法,即根据CBCT提供残根在上颌窦的具体位置,以邻牙作为参照物,避开邻牙的根尖组织,在邻牙根方的近中或远中位置进行开窗;通过吸引法或者直视下将牙根取出;根据拔牙窝与上颌窦之间穿孔直径的大小,选择是否进行上颌窦瘘滑行瓣修补术(穿孔直径 >3 mm)[5]。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断根情况及每个手术的操作时间。此外患者术后1周、4周复诊,分别观察患者术区软组织肿胀程度、伤口愈合情况,是否发生伤口感染及上颌窦瘘。

2 结果

15例患者中,第①类3例,第②类7例,第③类5例,根据不同类型结合CBCT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案,15例患者均顺利取出断根,其中第③类中有1例因穿孔直径较大,采取同期上颌窦瘘修复术。手术操作时间为15~30 min。术后1周复诊,所有患者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区有不同程度肿胀,未见伤口感染及上颌窦瘘的发生。术后4周复诊,所有患者伤口完全愈合,术区黏膜未见红肿及感染迹象,无上颌窦瘘的发生。

3 讨论

在颌骨解剖中,上颌第一、二磨牙与上颌窦底关系最为密切[6]。此外由于上颌窦形态的解剖变异,上颌第三磨牙的阻生位置差异,上颌磨牙的根分叉多且变异性强,这些都成为断根误进入上颌窦的解剖因素,而医生的个人操作方法和水平是断根误入上颌窦的主观因素。断根误进入上颌窦,容易引起上颌窦感染等并发症,使伤口无法愈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CBCT是一种用于牙科领域的CT[7],相比普通的根尖线片或者全景片,它能较好区分软硬组织的影像密度,提供三维数据,还可以通过旋转从任意角度进行观测分析,并可以做到三维模拟。此外CBCT检查相对方便舒适,减少了根尖片检查时对患者造成的腭咽不适感,特别是对后牙区的检查。

在临床实践中,CBCT通过三维模拟可以显示任意方向多个平面包括冠状、矢状、曲面等断面图像,使术者获取断根大小、形态,断根与邻近牙齿、骨组织及软组织的关系等信息,从而做到对断根进行更准确的定位,有助于手术方案、手术入路以及手术范围的选择,指导临床操作。CBCT还可以对手术的效果和并发症起到预判作用,并且很直观地展示出来,这也便于术者跟患者进行沟通,得到患者的理解。但是如其他影像学检查一样,CBCT的定位反应是检查当时的情况。有时在第③类情况的患者中,其断根在上颌窦内与周围组织未发生粘连,患者在从站位到仰卧于牙椅的过程中,断根的位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为定位增加一定难度。这时就可能需要增加CBCT检查来重新定位,以进一步指导手术操作。

CBCT的应用提高了对断根定位的准确性,便于我们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为手术操作提供指导,节省了手术操作时间。但患者的病情往往是千变万化的,CBCT可以很好地协助我们制定手术方案,但是手术方案的选择并不是严格固定,有时候需要多种方案联合使用,才能达到手术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临床操作中,不仅要充分利用CBCT提供给我们的信息,还要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加强临床思辨能力,以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

[1]莫静珍,张述寅,周宏志,等.牙或牙根移位进入上颌窦及下颌管的原因与防治[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4,7(10):581 -585.

[2]苏勇,朱轶萍.23例上颌窦断根取出术的临床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2):1587 -1588.

[3]韩翔,柳杨.内窥镜在牙拔除术断根误入上颌窦诊治中的研究[J].口腔医学,2013,33(1):30 -32.

[4]邱蔚六.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88-189.

[5]劳均平,陈巨峰,郭庆平,等.鼻内窥镜经上颌窦取牙齿断根的临床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1,5(1):63 -66.

[6]王凌,冯正虎,周海静,等.上颌后牙拔除时牙根进入上颌窦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4):68-69.

[7]王婷,厉松.Cone-beam CT技术及其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2011,19(2):113 -115.

猜你喜欢

窦底术区断根
关于上颌窦底提升术骨增量策略的研究进展
上颌窦底黏膜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窦底空间成骨中的作用
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高密度苹果园根系修剪对新梢生长及坐果的效应
乔砧苹果密植园断根控水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1例报道
内窥镜辅助疑难上颌窦底提升术病例1 例
一种可切换式多功能口腔治疗用吸引管的研制与应用
贮藏时间对黄瓜双断根嫁接苗质量的影响
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区硬膜外血肿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