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现状与策略

2015-03-19颜国琴

关键词:孔子汉语学院

颜国琴

(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海淀100875)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更是一枝独秀。世界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加,形成“汉语热”。这既反映了经济方面的需求,又源于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与中国经济发展不匹配的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上话语权很少。面对欧美文化的大力传播,中国开始寻找途径对外传播自己的文化,对内提升中国文化的战略地位,孔子学院应运而生。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弄清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才能明白为何是孔子学院而不是别的承担着弘扬民族文化、加速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任。

(一)语言与文化形影相随

冯·洪堡特认为,语言体现物质和精神文化;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民族性,这种独特性体现在语言中看世界的方式上;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具有特殊的内部形式;语言的内部形式就是“民族精神的表达”,“民族精神文化的表达”;语言架起了人与周围世界的桥梁[1]。

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在文化中萌芽,是对文化的表达[2],是文化整个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条件[3]。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这种文化是我们从前辈中继承而得的,语言是掌握文化的主要工具;语言是文化秩序的现象中最重要的现象[1]62。语言不仅是交流和表达思想的手段,而且是文化知识的积淀[2]。语言的背后是世界观,它影响着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1975年,《赫尔辛基协定》(以下简称《协定》)的35 个签署国鼓励将对外国语言和文明的学习作为扩大民族间交流的重要手段,提高对各国文化的认识,巩固国际合作①。在这个协议中强调了教授语言的同时也在传授文化。《协定》指出,鼓励在合适的时候将学习外语与学习相应的文明结合起来[2]。

(二)语言传播是文化传播的基础

正如施拉姆所说,“传播是基本的社会过程”②。周鸿铎认为,文化传播是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产生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共存关系之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4]。人与人之间的共存是一种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里面,人们的交流最主要是通过语言。这说明中国要对外传播自己的文化,传播汉语是基础,也是最好的切入点。于是,2004年世界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这为加速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迈开了第一步。孔子学院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 (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地区)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⑤。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和传播的全球化已经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同传统的全球化企业、军事等赤裸裸的扩张相比,文化产业的扩张已经暗流涌动,各国(地区)都在努力争取自己的文化话语权,跨文化传播的作用日渐突出。跨文化传播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组织、国家(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活动[5]。本文以跨文化传播为视角,着重分析孔子学院对俄罗斯的文化传播现状和策略。

二、孔子学院在俄罗斯传播文化的现状

中国在123 个国家建立了465 所孔子学院、七百多个孔子课堂④。

(一)孔子学院在俄罗斯的设立情况

中国在俄罗斯建立了18 所孔子学院,分别是远东联邦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梁赞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圣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外交学院孔子学院、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喀山联邦大学孔子学院、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布里亚特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乌拉尔联邦大学孔子学院、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孔子学院;4 个孔子课堂,分别是俄罗斯国立职业师范大学广播孔子课堂、莫斯科1948 中学孔子课堂、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孔子课堂、圣彼得堡“孔子”非国立教育机构孔子课堂⑤。从目前开办的孔子学院来看,远东地区3 所、中部及西伯利亚地区4 所、欧洲部分11 所。这些孔子学院和学堂中大部分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这种情况与俄罗斯人口的分布有很大关系。俄罗斯4/5 的人口在该国家的欧洲部分,而亚洲部分与中国有很长的边界线,中俄边境贸易活跃,有利于推动汉语对俄罗斯传播,在俄罗斯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就位于远东地区。

(二)孔子学院在俄罗斯发展的内部状况

当前孔子学院的普遍状况仍然是传播汉语为主,在俄罗斯也不例外。这与创办的时间长短有一定的关系,从2004年至今不过10年时间。

从师资来源上看,由于孔子学院是通过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的办学模式,目前培养本土的汉语教师机制还不成熟,培养速度比较慢,因此汉语教师主要是中方派出。派出的汉语教师,一部分来自高校教师,一部分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另外近年来拓展了志愿者和从海外留学生中招录汉语教师的方式,但前两者为最主要途径,教师来源结构单一。目前,英语的对外教师资源相对丰富,小语种,比如,俄语的师资来源稀少。因为中国中小学教育绝大部分开设的是英语,开设俄语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因此派往俄罗斯的汉语教师,主要是高校俄语教师或者俄语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从高校派出教师数量有限,而学习俄语专业的学生也相对比较少,因此目前俄罗斯孔子学院的师资缺口比较大。

从课程设置看,由于师资有限,无法开设种类繁多的课程以进行针对性教学。比如,由于中俄双边贸易的持续增长,俄罗斯人对商贸汉语的需求比较大;俄罗斯严寒天气持续时间长,由此导致的慢性疾病多,中医倡导的综合治疗办法,安全而健康,深受俄罗斯人的欢迎,由此很多人希望学习中医汉语,但是很遗憾,目前中医孔子学院只有一所,在伦敦。这些都是处于实用原则。另外还有一部分人是由于对中国文化好奇,想了解中国文化。比如,对中国茶艺感兴趣,但是授课教师大多不会演示,只能解释一下,所以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由于众多的兴趣爱好,而课堂上只能对有一些内容轻描淡写地带过,久而久之就导致兴趣爱好者放弃学习汉语,这些源自兴趣原则。

从师资的素质上看,这与上面的课程设置紧密相连,汉办的选拔要求较高,非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需要接收培训,和对口专业的学生一样,都要参加选拔考试。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国学修养高的教师,外语不好,语言水平考试过不了,外语水平高的教师,尤其是外语教师,国学修养又相对不够。民族文艺才能突出者,或国学修养不够,或资历不够,或外语水平不够等。这些都限制了孔子学院的发展。

孔子学院自身内部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需要不断发展才能得到解决并逐步完善。

(三)孔子学院在俄罗斯发展的外部生存环境

近年来,尤其是2004年普京执政以来,中俄关系持续升温,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高层每年举行定期会晤。在人文合作领域,中俄互办“文化年”“语言年”“旅游年”、2014“俄罗斯·中国内蒙古文化周”、2014—2015“中俄青年交流年”等。其中,2014“俄罗斯·中国内蒙古文化周”,10月31日在伊尔库茨克州圆满落下帷幕。良好的人文合作氛围一定程度上为在俄罗斯的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契机和发展空间。

2014年乌克兰危机加剧,克里米亚被纳入俄罗斯版图。谭继军⑥认为,乌克兰危机本身对俄罗斯的安全产生影响。俄罗斯需要整合、调整欧亚关系,这种关系有收缩;俄罗斯需要促进与中国的关系,加强联系,但是俄罗斯一直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有戒备心理。俄罗斯认为自己是大哥,不可能向小兄弟中国学习,孔子学院在俄罗斯的发展可能会停止一段时间,它能具体前行多远还不知道⑦。

孔子学院走过了10年,作为新生事物的孔子学院,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要完成它的文化使命只不过走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孔子学院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良好的外交政治环境和人文合作氛围给俄罗斯的孔子学院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些契机,但是如何把握好契机,认清形势,孔子学院自身需要有一定的策略,接下来将分析孔子学院对俄罗斯传播中国文化的策略。

三、孔子学院在俄罗斯传播文化的策略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得主们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6]。《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孔子学院欲对俄罗斯传播中国文化,履行它的文化使命,我们可以从古人的智慧里找到出路,那就是要做到知己知彼。

(一)知己

笔者认为,可以将张静如判断理论体系形成的四条标准加以调整运用,那就是立足于中国实际、体现民族特性、创新和与时俱进[7]。

中国对俄罗斯传播自己的文化,是从一种文化向不同文化的传播,属于典型的跨文化传播。在跨文化传播中,一个有效的传播至少包含三个关键要素:传播主体、接收者和经过编码的信息[8]。在笔者看来,传播主体和经过编码的信息均应纳入知己的范畴。

传播主体需有良好的中国文化修养。中国高校中外语专业普遍没有开设中国文化课。长期以来,中国俄语教学(或许普通外语教学)存在一种倾向,即只关注所学对象国的国情文化教学,却忽视了以俄语(外语)为载体的中国国情文化教育。其结果是:我们的学生在对外交往时,不能熟练地用俄语(外语)介绍中国的情况,不能准确地用俄语(外语)表达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概念。这个缺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范围,而且也不利于对外宣传中国的国情文化,特别不利于宣传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9]。因此在高校俄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提高俄语专业学生的汉语文化修养很有必要。

邀请各类人才参与教学。孔子学院的授课方式主要是室内,由于术业有专攻,可以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前往孔子学院讲学,孔子学院的教师担任翻译。同时,可以把室内课堂延伸出去,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可以邀请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的演奏者前去讲学,音乐无国界,用演奏的方式加上译者的解释,让语言接受者既学习了语言,又了解了文化。类似音乐的东西,天赋和能力胜过资历,所以青年人就可以称为文化的传播使者。

思考自己所要传播的信息和文化。孔子学院通过推广汉语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那么到底要传播中国什么样的文化?确切地说,是文化理念。孔子称为中国文化的符号,其第一符号意义就是“和”。这种理念具有普适性,易于理解和传播。中国有自己的思想家,比如孔子、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孙子、墨子。君子和而不同,世界因文化的多样性而显得多彩,共同构成世界文化图景。把中国哲人的思想融入到教学当中,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核心文化理念。

(二)知彼

只有接收者接收到并理解了传授的信息,传播才是有效的。说不同语言的人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必须深入了解接收者的情况,才能实现有效传播。

由于人类拥有相似的认知结构、类似的生存经验以及相同的生理特征,扎根于不同文化中的概念隐喻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共性[10],体现了不同文化的共核部分,这是构成不同文化相互理解的基础,它必然有利于跨文化信息的顺利传递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11]。共性寓于个性当中。夏忠宪认为,俄罗斯文学理论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倡导综合思维、整体思维,巴赫金的理论认为对话不是斗争,而是达到共和⑧。不得不说巴赫金的思想与中国的“和”思想具有一致性,是对中国提出的不同文化平等对话,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理论支撑。

文化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体现共性。比如,汉语的喜鹊是喜庆的象征,而在俄罗斯的文化里却是爱说闲话的人的象征。传统的中式婚礼,新娘必须穿红色,而俄罗斯的新娘穿白色。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喜庆、祥和,白色主要代表悲伤,所以丧礼上要披戴白纱布,而西方文化中,白色代表纯洁。

文化共性有利于传播和接受,文化个性才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在传播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接收者的文化和思维方式,而且还要了解接受方式。因此要加大对俄罗斯人的性格、思维方式以及文化差异的研究,为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提供教学方法论支撑。目前国内对俄罗斯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的研究较少,大多是翻译内容,缺少自己的见解。

另外,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让学习更有乐趣。除了课堂的面对面授课,课下的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床头灯英语系列读物告诉我们:读原著固然好,读译本也可,但是读物通俗易懂更具有吸引力。把《红楼梦》《论语》《中庸》等经典读物翻译成外文的同时,应该考虑到接收者的水平。如果只考虑到高语言水平的读者,那么它将失去大多数读者,毕竟高水平的人数很少。

四、结语

孔子学院承担着对外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尽管孔子学院自身还不完善,但它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发展得到解决,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面对西方文化的大事传播,中国文化如何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实现不同文化平等对话,还需思考策略问题,立足于中国实际、体现民族特性、创新、与时俱进,了解接受者的性格和思维方式,以实现有效传播。既了解别人也了解自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仅从跨文化传播三要素出发阐释对俄罗斯传播的策略。这些策略远远不够,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科学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各领域通力合作。提升自身文化的战略地位,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只有这样,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才能被世界认可,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

注释:

① Акт СБСЕ от 01 августа 1975 [EB/OL].http://docs.pravo.ru/document/view/19667461/18360035/.

② 摘引自李海春,熊晓琳.传播效果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80.

③ 孔子学院章程.http://www.hanban.org/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7537.htm.

④ 刘延东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启动仪式上的致辞.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4 -09/27/content_554285.htm.

⑤ 孔子学院和课堂[EB/OL].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⑥ 谭继军系俄罗斯外交学院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外交学院前教务处长.

⑦ 引自谭继军在“乌克兰危机及其国际影响高端论坛”上的发言.

⑧ 夏忠宪的“外国文学翻译方法论”课上的讲义.

[1]Маслова В.А.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M].2001:59.

[2]ВоробьевВ.В.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M].2008:12.

[3]Сепир Э.Избранные труды по языкознанию и культурологии: Пер.с англ./ Общ.Ред и вступ.Ст.А.Е.Кибрика[M].Издательская группа Прогресс,Универс,1993:223.

[4]周鸿铎.文化传播学通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9.

[5]童兵.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认识误区[J].新闻大学,2004(3):20-25.

[6]董凤基.推动对孔子和儒学的研究[J].走向世界,1994(5):12-13.

[7]杨世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方法——纪念张静如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50年[J].教学与研究,2003(3):63-66.

[8]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48.

[9]李玮,隋然.中国文化背景知识(俄文版)[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1-2.

[10]卢仁顺.二语习得中的共性、外语教学的作用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4-67.

[11]廖华英,鲁强.基于文化共性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2):144-147.

猜你喜欢

孔子汉语学院
学汉语
初等教育学院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