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希腊文化中冥府形象的社会功能

2015-03-19

关键词:希腊灵魂现实

李 倩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多种不同文化。各种文化虽然在具体形态和细节上存在差异,但在某些大的层面上都有一定的相似点。这些“大层面”反映的是人类的共性, 而具体形态和细节上的差异则体现了不同文化对于人类共性的不同解读。例如,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文化中,都能找到对“现实世界”和“死后世界”构想。这个构想的广泛存在反映了人类对生死哲学的共同疑问,这就是共性。然而从细节上考虑,就能发现差异之处。“死后世界”——就冥府而言,古埃及文明认为它由陵墓和“杜亚特”(Duat)[1]构成,分别是灵魂居住和被审判的地方。而中国文化中的冥府是收容魂魄的所在地,是魂魄转世重生前的短暂落脚点[2]。古希腊神话中,冥府则是亡灵的王国,人们死后的聚集之地,归冥王哈迪斯(Hades)掌管[3]。可见不同文化中,冥府的具体形象是不同的,这体现了不同文化对生死哲学问题给出的不同答案, 而这种不同哲学答案又会进一步地外化成不同的社会功能,也就是说,从一种文化的冥府形象展开分析,可以窥见这种文化的哲学观,进而探究哲学观通过冥府形象对社会生活影响的具体表现,这是了解这种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角度。

古希腊有着灿烂的文化和自己的哲学体系,很多学者为其吸引,对其进行研究。以古希腊文化中的冥府形象作为切入点,分析冥府概念对现实社会的作用,是对现有的古希腊哲学解读的补充。

一、古希腊文化中的冥府形象

对古希腊冥府形象的详细了解是进行分析的基础。希腊文化中,冥府由宙斯的兄弟哈迪斯掌管。至于冥府的位置,有资料说冥府位于海的尽头,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冥府位于地下深处[4],那是一个完全黑暗、阳光无法到达的地方。人死后,灵魂就会脱离肉体而飘到冥府。虽然冥府里的灵魂和主人生前看起来一模一样,但灵魂是没有思想、没有欲望、没有记忆的非实体。在别的文化中,灵魂可以和在世的人互动,但是希腊神话中的灵魂即便存在, 也不能对现实世界产生任何影响。“从来没有谁能离开这个悲哀的冥国回到地面, 哈迪斯的一只三头狗把守着冥国的出口……[5]”哈迪斯的冥国似乎是现实世界的复制版, 现实世界中的五条主要河流在冥国中也能找到,它们分别是斯迪克斯河(Styx,环绕冥府的主河,代表“厌恶”)、阿克戎河(Acheron,也叫痛苦之河,河上有船夫卡戎摆渡阴魂至冥府入口)、忘川(Lethe,遗忘之河)、地狱火河(Phlegethon)以及痛泣之河(Cocytus)。冥国也有陆地岛屿,惩戒之地(Fields of Punishment)专门用于折磨生前作恶的灵魂,常春草原(Asphodel Meadows)则是普通的灵魂居住的地方,而极乐世界(Elysian Fields)只允许贵族或是功绩显赫的灵魂进入[6]。哈迪斯的形象威严神圣,神情忧郁,虽然对灵魂态度友善,但也有铁石心肠,不过绝不是一个凶残的虐待者或恶魔[3]。总而言之,在希腊人心中冥府阴森可怕,令人厌恶。

二、冥府的社会功能

希腊的社会与文化塑造出了冥府的形象,与此同时,冥府的形象又对希腊社会与文化有一定的反馈作用。这些反馈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思想有一定的约束力,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功能。冥府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三,分别表现在行为、道德和情感层面上。首先,它鼓励着人们积极入世,其次,它对言行道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此外,它还是人们缅怀旧人的情绪载体。

(一)行为层面:鼓励积极入世

在希腊人心中,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人生由生前和死后两个阶段组成,死亡只是这两个阶段的分界点。但若要跨越这个分界点,牺牲生命进入死后阶段,是一种很大的代价。荷马认为,人要么不要出生,如果出生了,那么最好在出生后不久夭折,因为如果见识过生命的伟大与绚丽,怎能忍受死后的漫长、无为与孤寂[7]?荷马歌颂生命、热爱生命,认为拥有生命就是拥有最好的舞台,人们可以在此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他的思想对希腊文化有深刻影响,激励着希腊人在现实世界中积极奋进。

同时,从死后亡灵的角度分析,也可发现冥府有着鼓励人们珍惜短暂生命的作用。冥府中的灵魂没有感情思想,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说他们是无意义的存在体。人来到这个世界,要是碌碌无为过一生, 死后被湮没在无名之辈的行列中被人遗忘,总会不甘心,总会希望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些印记。但由于人死后,灵魂是完全没有力量、不能产生任何影响的,人们只能想办法利用好活着的时光,积极向上,实现个人的价值。希腊的鬼魂也不像别的文化中的鬼魂,在死后还可以通过“现身”等方式与活人相见,或是报冤,或是处理生前未了之事,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法力福荫后人。在这一方面,希腊的鬼魂充满无力感,切断了希腊人的退路,不能期盼着能把事情拖到死后解决, 在活着的时候就得积极勇敢面对问题,才可以把问题解决。

另一方面,从希腊人对冥府的描述可知,生命是直线单向发展的,死后永困冥府,不得超生,而不是像印度和中国文化所认为的轮回发展。这种观念灭绝了希腊人寄希望于来世的念头。根据印度和中国的观念,这辈子若是没有作为,至少也能多做善事、和平处世、努力积德,以换得下辈子的好际遇。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极处世哲学的发展。但在希腊文化中却并非如此,人的一生只能到世上走一遭, 短暂的生命不仅决定了人在现实世界的意义,也决定了在冥府的际遇。作恶者死后无安宁之日,有为者死后安享永福,希腊人认为生命完结之时命数已定, 不会希望通过下辈子改变命运轨迹。所以,他们必须在有生之年竭尽全力,努力争取最大的成就。所以说,冥府能起到刺激人们积极入世的作用。

(二)道德层面:道德约束

很多文化中的冥府都起到约束道德行为的作用,这主要依靠的是冥府中的“审判”程序在人们心中形成的震慑感。希腊文化创造了现实和死后的两个世界,并阻断这两个世界,两者间的很多体系和标准都不相通, 从而消解了现实世界中一些物质的意义,而突出了另一些物质的重要性。比如说,现实世界中的钱财在冥府中没有任何价值。人的灵魂一旦过了阿克戎河,把摆渡费给了船夫卡戎后,现实世界中的钱财再无任何用处。无论生前贫富,人死后一律要通过审判,考察其生前的道德行为以及判定其血统尊贵与否, 进而决定灵魂应该进入冥府中的哪一地域。

而就道德和血统两者相比, 道德的地位要更高。比如说,与中国神话不同,希腊神话中的人神界限比较模糊,人可以荣升为神,神也会因为犯错而被罚责而死[8]。冥府通过这种方式突出了道德的可贵性,鼓励人们生前要行善积德。

但震慑作用最强的还是惩戒之地。人在世时如果犯了严重的道德错误, 死后就会被发配到惩戒之地,并根据所犯的错误具体量刑。从这个角度分析,冥府还体现了破坏制度、抗衡权威所付出的代价,也体现了个体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集体胜利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三)情感层面:精神寄托

《奥德赛》中有这么一段:奥德赛想与特瑞西阿斯的灵魂对话, 趁特瑞西阿斯还未下葬之时找到了机会,在对话中,特瑞西阿斯说道:

主上啊,我求你回到那里后不要忘记我。

你不要留下我未受哀悼和葬礼便离去,

启程返家园,免得因为我受遣于神明,

而要把我同我的铠甲一起焚化,

在灰暗的大海岸边为我堆一座墓丘,

让后代人把我这个不幸的人纪念。[9]

特瑞西阿斯这段话中的关键字眼是“不要忘记”和“纪念”, 这段文字透露了人类的共同情感——害怕被遗忘、渴望为自己的存在留下印记。所以,在对生死问题的解答上,大多数民族都给出了类似的答案,那就是肯定冥府的存在,而不是认为人死后灰飞烟灭。有了冥府这个概念,思想就有了寄托,心理上也得到了宽慰。希腊文化中的冥府也具备这一功能。

精神寄托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人对自身存在的期盼,特瑞西阿斯的情感就属于这一种,是人在面对未知死亡时创造的一种宽慰内心的答案。另一种是对先人的缅怀, 或者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后者可以理解为对自己民族的历史认同感,这同样是一种对情感需求的满足,是人回忆往事所需要的载体,也是人从过去汲取能量的来源。冥府的存在和历史古迹的存在有类似意义, 正如龙应台先生所言:“没有过去,我们就无从体认现在,创造未来”[10]。冥府的存在肯定了死后世界的存在,也肯定了灵魂不灭,是人们的精神寄托。

希腊文化中的冥府形象是希腊哲学观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希腊文化中的一种符号,冥府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思想, 进而对人们的行为也产生一定影响,所以说,冥府是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这些功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塑造死后世界的可悲和孤寂,突出生命的可贵,鼓励人们要在有生之年积极奋进; 二是通过惩戒之地和极乐世界等概念约束人们的行为,警告人们不要作恶,要多修德行善;三是冥府作为灵魂的归宿,是死后的延伸, 成为人们对自身存在以及先人的思想寄托的载体。所以,冥府不仅仅是神话中故事构成元素,还具有一定的现世意义。

[1] Taylor J.Ancient Egyptian Book of the Dead[M].London: British Museum Press, 2010.

[2] 曾雯雯.汉唐之间中国冥界观的变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方向研究生论文,成都,2012.

[3] 斯威布.希腊神话和传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828.

[4] Garland R.The Greek Way of Death[M].London:Duckworth, 2005:49.

[5] 库恩.希腊神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1-13.

[6] Mirto M.Death in the Greek World [M].Normal: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2012:16.

[7] Kyriaki M, Eleni T, Efi P, et al.Death and Grief in the Greek Culture [M].Omega: Baywood Publishing Co.,2004:23-34.

[8] 张苇杭,胡丽芸.中国神话、希腊神话中的死亡母题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1(4):147-152.

[9] 荷马.荷马史诗·奥德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96.

[10] 龙应台.野火集[M].北京:三联书店,2010:96.

猜你喜欢

希腊灵魂现实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从“碰碰船”到希腊火
寻找最美一抹蓝——希腊纪行
漫画:现实背后(下)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希腊Baiser餐吧
金诃 希腊浪漫之旅
灵魂树 等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