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护理与早期肠内营养

2015-03-19王艳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血凝血肿微创

王艳平

河南虞城县人民医院 虞城 476300

颅脑血肿微创穿刺碎吸术(微创手术)是目前治疗脑出血较 先进的方法之一,具有效果好,痛苦小的优点[]。由于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潜在的颅内感染,血凝块堵塞,引流管不畅,早期营养不足等,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的康复。因此加强引流管的观察护理及肠内营养(EN)支持,在预防术后并发症,增进患者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院在2012 -06—2014 -10,我们对78例接受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老年高血压脑出患者,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及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患者,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在62~84 岁,平均年龄73 岁。均经头颅CT 检查确诊,基底节区出血66例,脑室出血8例,丘脑出血3例,小脑出血1例,出血量:30~75 mL 52例,76~100 mL 23例,101~120 mL 3例。意识障碍65例,鼻饲饮食68例。治疗方法:根据CT 片选择病灶面积最大层面中点为靶心,确定颅骨钻孔位置及穿刺深度。用电钻钻透颅骨,使用一次性血肿碎穿针缓慢植入血肿中点,引流管慢慢抽吸。依据等量原则;用20~30 mL 生理盐水冲洗余腔。观察引流液体的量和颜色,冲洗完毕后往血肿腔内注入血肿液化剂,连接引流袋,夹闭引流管4 h 后,开放引流,待血肿基本引流干净后拔出穿刺针。

1.2 术后护理

1.2.1 引流管的护理 (1)引流管的高度:引流袋的高度略低于头颅穿刺部位的位置,利于血肿腔内的残留积血不断流出。引流袋过高,不利于引流或引流管内液体反流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过低使血肿腔负压过大产生再出血。(2)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的长度应适宜,使患者的头部有适当的活动空间。进行翻身护理操作时,必须先将引流袋安置妥当。动作轻柔,避免操作不当发生意外拔管。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强床旁看护,适当使用约束带,但应避免强行约束,以免因过分挣扎引起颅内压增高,必要时给予药物镇静。(3)定时夹放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应遵医嘱定时夹放引流管。一般术后夹闭引流管4 h后开放引流2 h。按此间隔时间循环夹放,或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夹放时间。同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对减轻脑组织受压和坏死、恢复脑功能有重要意义,若引流不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4)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密切观察病情以利于判断血肿液化、缩小、有无再出血、引流不畅及引流过度发生。开放引流管前,应排空引流袋内液体或准确记录引流袋內液体量,以利于观察实际流出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并准确记录。引流液颜色暗红时提示陈旧性出血,颜色鲜红提示有活动性出血。防止血凝块堵塞管腔和引流管扭曲、受压,禁止挤压引流管。出现活动性出血、引流管堵塞、引流量过度而颜色无色透明或无引流液,颅内高压症状、血压过高或过低等均应及时通知医生。(5)防止颅内感染:引流袋需每日更换。引流切口处的敷料要保持清洁干燥,一旦污染及时更换。改变患者头部位置或搬动头部时要夹闭引流管,防止将引流管或引流袋的引流液倒流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操作完毕后、仔细检查确定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堵塞,脱出等。保持床铺清洁,室内空气按时消毒,保持空气新鲜、预防感染。(6)拔管前后的护理:一般引流管放置3~4 d,根据引流液多少,可适当延迟到5~7 d。拔管前复查头颅CT。观察引流液量在5~10 mL/d,呈淡红色,无血凝块,患者无颅内高压的症状,先夹闭引流管1~2 d,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引流管处敷料有无湿潮漏液。以免拔管后出现梗阻性脑积水,再出血而发生脑疝[2]。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的症状时,可以拔除引流管。拔除后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以防感染。

1.2 术后早期EN 支持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因营养储备差,术后应激性消耗大量能量和蛋白质,加之短期内不能主动进食,吞咽功能受限,导致患者营养缺乏,免疫功能下降。极易引起肠道粘膜屏障缺消失,细菌移位,增加感染性并发症及病死率[3]。所以,早期EN 支持是老年危重患者治疗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术后早期EN 支持,有防止代谢紊乱情况的出现,维护胃肠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和改善患者生存率等作用[4]。EN 支持方法:在术后早期,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胃肠功能受抑制,此时应从小剂量低浓度开始EN。热量按62.76~83.68(15~20kkcal)/(kg·d)标准计算。第1天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300~500 mL,浓度为0.5kcal/ mL,第2天开始增加用量200~300 mL /d。第3天开始浓度每日增加0.2 kcal/ mL,至1kcal/ mL,用 量 逐 渐 增 至 全 量62.76~83.68KT(15~20 kcal)/(kg·d)。EN 制剂由短肽型逐渐过渡为整蛋白型,均经鼻胃管持续泵入。开始速度为10~20 mL /h,若无明显反流,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2 d 后则按50~60 mL /h 的滴速持续泵入。在EN 过程中,注意检测胃内残留量。胃内>100 mL 时减量或停用4~8 h。严格消毒且要结合老年患者既往病史,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合理调整EN 成分及品种。早期EN 供给应循序渐进,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按肠内制剂与常规饮食配合,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由部分到全量。注意观察温度适宜的原则,早期合理EN 支持才是安全、有效、必须的。

[1]胡小玲.急性脑出血颅内血肿消除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当代护士,2012,10:33 -35.

[2]孙树杰、刘欣、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急诊医学,2000.9(2):84.

[3]王卯华、王宝华、唐明贵,等. 创伤后肠屏障功能障碍与免疫失调的相关性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3):129 -131.

[4]黎介寿.重症病人营养治疗个体化的思考[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9,16(4):134.

猜你喜欢

血凝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