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微电影 提升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
2015-03-19余惠芬
■ 余惠芬
根据初中语文大纲的教学要求,记叙文是初中写作教学训练的主要文体。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实际水平,是衡量初中写作教学效率的主要依据之一。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但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从教师的教学现状来看:第一,由于语文教材中对于“记叙文写作”部分没有独立而明确的文本指导,大多老师重阅读教学,轻写作教学,导致很多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不高。第二,由于教学内容重记叙文写作技法的传授,轻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无兴趣。从学生的写作现状来看:第一,学生课余生活的单调乏味,导致学生的写作素材陈旧老套,难以找到写作的兴趣点与触发点。第二,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写作技巧,是老师“填鸭式”的教授,很难有深刻的印象,很难活学活用,导致学生写出来的记叙文仍是平淡无味。
如此盲目随意、低效无趣的写作教学现状迫使我们思考: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变换一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热情呢?如何开发写作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写作环境,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教学实践表明,巧借微电影,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水平。
电影、电视是社会传播面最广的艺术形式之一,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语言方式、思维逻辑等。正如贝尔斯所言,“当代文化正变成一种影像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或书写)文化。”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电影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方式。微电影播放时间短、直观通俗、故事完整、情节紧凑、悬念迭出、主题深刻,人们都喜爱看,学生也不例外。如果微电影能为记叙文作文教学所用,定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巧借微电影的创作特点,来指导学生的记叙文写作。
一、巧借微电影的叙事特点,巧妙安排记叙文的情节结构
文学与影视相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写作和影视之间有着不少相通之处。“拍什么”和“写什么”,“怎么拍”和“怎么写”之间是可以触类旁通的。记叙文是以叙述的表达方式为主,以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是用文字来讲故事的,记叙文的本质特点就是故事性。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是指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微电影在较短的时间(5分钟)内用画面的转换和精要的对白来讲故事。好的微电影和优秀的记叙文都是要讲一个有意义的故事,两者是一脉相通的。这种相通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拍什么”和“写什么”。中考对记叙文字数的要求是600字左右,短短的600字,写些什么,不写什么,什么内容才是紧扣中心的?很多学生根本都没有想明白就开始写,该略写的次要内容洋洋洒洒,该详写的重点内容蜻蜓点水,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微电影根据表现的主题,撷取最能阐明生活实质的,最能说明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乃至最能抒发艺术家自己感受的部分,组合在一起,经过分解与组合,保留下最重要的、最有启迪力的部分,摒弃省略了大量无关轻重的琐屑内容。
比如微电影《粉色铅笔盒》,小主人公张小丫,是一个农村留守儿童,母亲早年去世,残疾的父亲为了一家的生计去城里打工。小丫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和同学一样的粉色铅笔盒。电影中选取的是小丫到处捡空的矿泉水瓶的情节,小丫从盒子里到出一枚枚硬币的情节,这些情节多次出现,让观众感受到小丫为了存钱买铅笔盒的艰辛。至于小丫怎么去卖水瓶,去哪里卖的,这些对表现主题不重要的情节一概省略。
借用这部微电影,指导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时要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的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二是“怎么拍”和“怎么写”。电影和文学都不是单纯的再现,而是真正的创造。通过蒙太奇手段, 微电影的叙述在时间空间的运用上取得极大的自由。夏衍在《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一书中写道:“蒙太奇就是依照电影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与关心的程度,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发展。”由此可见,恰当的运用蒙太奇可以充分揭示画面的内涵,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借用到记叙文写作中就是用一个个与中心有关的画面和故事,有目的地按照某种方式组接起来,增加结构的变化形式。
如微电影《一支粉笔画出的舞台》,一支粉笔,能够给予一个人多少温暖?不,它带来的不只是画下来的小方格,还有一个小男孩挣脱内心束缚的舞台。本片讲述的就是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他用一支粉笔,一段B-Boy街舞展现出了自己丰富而复杂的心路历程。影片用插叙的方式,利用蒙太奇手法,恰到好处地剪辑,使得原本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有了深层的含义。跳舞的男孩是影片的灵魂,而男孩的舞蹈则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线。插叙的情节,也帮助我们走进男孩的生活,走进男孩的内心深处。影片有四处插叙:第一处是在家里,父母吃饭时的争吵,小男孩无力地搅动着碗里的食物;第二处是在教室里,同学的恶作剧,小男孩无奈地拾起被扔到地上的文具;第三处是在操场上,大孩子的欺负,小男孩用力地推开了人群跑向远处。这三处插叙都是小男孩受到的各种不幸和屈辱,这些都让小男孩躲在一处无人的长廊里独自跳舞,他的舞蹈动作笨拙别扭。这时影片第四次插叙了放在小男孩课桌上的神秘的纸条:“不受约束的表达”。这个纸条鼓励了男孩,他越跳越快,越跳越好,伴着娴熟自如的舞步,他忘记了所有的不快、郁闷和压抑。
学生从这部微电影中可以学到倒叙、插叙的手法,使文章产生连贯、对比、衬托、悬念等效果,增加情节的起伏变化,使文章有波澜,并为表达文章的主旨服务。
二、巧借微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提升记叙文的描写能力
特写镜头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用近距离拍摄的方法,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突出、强调的电影艺术手法。特写镜头是微电影画面中视距最近的镜头,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微电影中需要特写来突出主体,传达情感。在记叙文写作中同样需要人物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表达情感或个性,这时的“特写”就是细节描写。
比如微电影《粉色铅笔盒》,影片的结局是小丫为了去拾捡马路中间的那个空水瓶,被车撞死。影片最后的特写镜头定格在一个放大的空的矿泉水瓶和一个粉色铅笔盒,引人深思。在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小梦想,却让一个小女孩用生命去换取,发人深省。这也似乎在呼唤人们对留守儿童要多一些关心和帮助。
再比如微电影《一支粉笔画出的舞台》,片中有一个特写镜头是小男孩彻底释放自我后的跳舞动作。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注意男孩的动作、表情的变化,然后以此为素材练习细节描写。下面是学生的作品:
我继续跳,手支撑住身体,脚奋力往上踢,翻腾,倒立,旋转,旋转到脚着地;再转动,屈伸,绕环,摆振,波浪形扭动;背部平躺,撑起,旋转,脚缩,靠拢,双脚在空中做圆形的划动……方寸之地腾挪跳跃,我的很重的心愈加轻松起来,身体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心中涌出从未有过的激情澎湃,仿佛身体就要随着这飞旋的舞步飞扬起来了。释放自我,感觉真好!
将影片中的特写镜头与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时要将人物的重要举止细细分解,人物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需细致地刻画出来,从而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这样学生笔下的描写才会变得震撼人心。
三、巧借微电影中的人物塑造,提高刻画典型人物的能力
人物是微电影剧本描写的主要对象,是构成微电影艺术造型形象的主题。创作者通过对人物和人物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反映生活,传达他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微电影剧本的根本任务。人物形象塑造的关键在于性格描写。优秀的微电影都是成功地塑造了典型人物。记叙文写作中的重要要素就是人物,通过典型人物性格的刻画,来表现文章的中心。
如微电影《一支粉笔画出的舞台》,影片中的重要人物是用铅笔画格子跳舞的小男孩。在片中小男孩遭遇到了各种困境,家里父母的辱骂,班上同学的戏弄,学校里大孩子的欺负。小男孩由开始时的消沉妥协,到后来用跳街舞的方式来释放自我,走出困境,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我引导学生关注片中男孩性格转变,并以此写了两个片段进行对比,下面是学生作品:
【片段1】两个调皮的男生随意地蹭过我的桌旁,我,不敢正视他们。黑色的手指正从我的桌上慢慢划过,“啪”的一声,笔袋落地;我小心翼翼地睁大眼,弱弱地瞪向另一个男同学时,他已经随意地撮起我桌上的文具,然后松开手指,看着文具如自由落体般坠在地上……我能怎么办?面对他们的恶作剧,除了无奈地垂下脑袋,低低地叹息一声,默默地捡起自己的文具,静静地听着身后传来的快意的笑声,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片段2】我感觉我的身体逐渐热络起来。我的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将心中积蓄的压力全都释放出来。每一次翻腾,每一个转身,都使我重负累累的心得到一些解脱。母亲的眼泪,同学的欺负,在这一刻都变得不再像从前那样使我叹息,在这只有我一人的舞台上,我可以尽情释放。最后,我看着地上的格子微笑着扯扯衣服,我心中的阴天终于放晴。
通过对比,可以感受到小男孩性格的转变。片段1中的小男孩懦弱、无奈,片段2中的小男孩自信、自强。这种人物性格的改变更好的凸显了影片的主题,积极面对自己生活中的困境,释放自我,走出困境。在记叙文写作中,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的文章都少不了刻画人物,学生在刻画人物时常常是千篇一律。写母亲就一定是两鬓白发,双手粗糙,为了孩子操劳一生;写老师就一定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了学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样的人物形象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没有突出人物的个性。而本片中的小男孩给孩子们的印象很深,说到底还是这个“小男孩”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将微电影中塑造主人公性格的方法,借用到记叙文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一定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高效课堂”有科学的量化指标,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巧借微电影高效指导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正是这一指标的有力体现。微电影往往不超过5分钟,却有丰富的内容。这样的选材使课堂更具有挑战性与探索性。而其短小的特点,既可以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观看视频,又不挤占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创作的时间,体现其“投入少,产出多”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