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实践研究
——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3-19朱雪莲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艺术节第二课堂我院

朱雪莲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实践研究
——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朱雪莲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文中在总结归纳了高职院校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普遍存在不足的基础上,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所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为例,对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进行探讨。

高等职业院校;英语第二课堂;实践

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众多高职院校对公共英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而除了第一课堂的教学改革之外,作为公共英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二课堂也应该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革,以凸显英语在职业场景、在日益国际化、全球化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第二课堂

1.英语第二课堂的内涵

国内对第二课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第二课堂也称第二渠道教育。在国外,“第二课堂”常常称做课外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而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的教学活动[1]。第二课堂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不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供展现自我的一个舞台。为使第二课堂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国外学校通过采取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如通过俱乐部、社团等丰富多彩、内容多样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生活、世界和生命的认知。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笔者认为,只要是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外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的和英语相关的活动都可认为是英语第二课堂。

2.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形式

吴天慧在对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文献研究后,总结出四种主要活动组织形式:休闲娱乐类、学术研讨类、竞技比赛类、社会服务类[2]。这四种形式的活动各有特色,侧重点也不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性格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有选择地参加。

3.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则

国内学者潘福中、林妙贞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四原则: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协调发展的原则;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性与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学校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的原则[3]。除了上述原则之外,笔者认为,针对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还需要第一课堂评价体系与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相结合,这样有助于高职院校中一些基础不太好又羞于表现自己的部分学生,鼓励他们从上述四种类型的活动中至少选择一种活动参加,并且将对其的考核纳入到第一课堂的考核中来。

4.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国内学者诸葛霄对浙江省7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总结出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规范性和系统性不足、师生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成效不明显、教学硬件设施不到位、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活动经费短缺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4]。武选民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普遍存在缺乏系统的组织、正确的指导、学生的高参与度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问题。

笔者结合所在院校实际情况,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英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衔接不紧,第二课堂设置缺乏层次性;学生对已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教师监管不足导致部分已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仅流于形式;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二、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开展的必要性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一直以来比较重视传统的课堂教学,然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实质是交流的工具,仅仅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还远远达不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在行业一线所需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语言学习过程分为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两部分,这两部分同等重要。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在公共基础课不断改革的浪潮中,公共英语的教学课时由180学时降至160学时又减少至144学时,并且英语课多为大班教学,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课堂中学生的输出部分少之又少,因此,必须通过科学构建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来营造大学生英语学习氛围,使英语第二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并且成为公共英语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英语第二课堂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笔者所在学院于2013年开始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同时,积极向课外拓展,使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互衔接,开辟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班级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英语学习的大课堂,形成一个学习氛围更浓厚、范围更广大、参加人数更多的英语学习环境,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锻炼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1.竞赛式活动:

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因为温度太高,湿度太低,如果喝水不及时,最可能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特别是女性,如果因为干热而小便减少,再加上宅在屋里少运动,免疫力下降,最可能诱发泌尿系统感染。这本来是在炎热夏天高发的疾病,在冬天的暖气帮助下,也可以“反季节”发生。

(1)英语写作、口语、演讲等单项比赛

近几年我院素质教学部每年都会承办一次大学生英语竞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和口语比赛等,成绩优异者可参加省级或国家级比赛。

(2)英语文化艺术节

从2013年开始,我院已经连续两年成功举办“英语文化艺术节”活动,较之单项比赛,英语文化艺术节的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有英文诗歌朗诵、英文短剧表演、英文歌曲演唱和英文电影配音。

2.非竞赛式活动:

(1)英语社团和协会

(2)英语学术讲座

我院外语教师积极组织开设各类讲座,每年开设的讲座包括: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类的英汉文化差异比较;提高英语学习方法的英语学习方法面面观、英文电子词典的使用;针对考试讲解的英语四级写作技巧、翻译技巧、听力技巧等。除了教师作为主讲人外,有的针对考试的讲座还请获得高分的学生来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

四、结果与讨论

在各项活动结束后笔者会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及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

1.竞赛式活动

(1)竞赛式活动给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英语水平的舞台,而且不同形式的竞赛也能满足不同性格特点的同学,如有些英语基础较好但羞于表达自己的同学倾向于参加写作比赛,而有些基础好愿意开口说英语的同学非常积极地参加口语和演讲类的比赛。如去年我院一名参加江苏省演讲大赛获得第一名的同学,赛后笔者对她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她觉得此次比赛对她的英语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比赛准备到决赛阶段,英语口语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胆量也得到锻炼。赛后,对英语也更加感兴趣,而且还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加入社团练习口语。

(2)对于我院开展的英语文化艺术节活动,在去年的艺术节表演结束后,给到场的观众发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08份。了解到以下情况:

第一、在学习英语动机方面,66.3%的同学表示为了应付考试,74.2%的同学表示为了今后的就业,36.8%的表示对英语比较感兴趣。从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不到一半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但是多数学生在考试和就业的压力之下,主观上还是愿意学好英语。

第二、在表演形式上,英文演讲和诗歌朗诵分别只有21.0%和15.5%的学生比较喜欢,而喜欢电影配音、英文歌曲和短剧表演的同学分别占59.5%、66.0%和46.4%,这和问卷中最喜欢的节目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最喜欢的节目”调查结果为,5、8、12、22号节目位居前四名,其中8、12、22都是电影配音,5为英文短剧,说明演讲和诗歌朗诵的观赏性不强,不能吸引观众。

第三、对“观赏完节目后,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有多大促进作用”这一题,只有1.7%的同学认为不会促进自己的英语学习,而67.5%的同学认为会有一些促进作用,30.8%的同学认为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看来,对于举办这样大型的全校性的英语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我院英语学习氛围。活动举办获得成功,总结我院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师监管有力。由教师专门负责文化艺术节从初赛到复赛的层层筛选,由社团学生协助负责宣传报名等其他相关事宜,既保证了活动的井然有序,又充分调动了社团及全校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活动形式多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两届英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总共包括英文演讲、英文诗歌朗诵、电影配音、英文歌曲和短剧表演五种表演形式。形式多样的表演可以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同学参与到比赛中来,英语基础较好但不太擅长表演的同学倾向于报名英文演讲和诗歌朗诵,而基础好又擅长表演的同学则报名电影配音和短剧表演,有些同学虽然英语基础不太好,但是喜欢唱歌,报名时,有同学问,“我会唱英文歌,但不知道什么意思,能报名吗”,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也积极鼓励报名,至少可以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第三、学校大力支持。两届英语文化艺术节得到院领导、教务等主管部门财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持,这成为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然,对于英语文化艺术节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调查问卷中,我们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下一年的文化艺术节有什么建议,学生的建议有的非常具有建设性,如有些学生写道:有些节目可以是老师表演,同学会更热情;多一些英文歌曲的演唱,多一些小游戏环节;我希望明年的英语文化艺术有更多的互动环节以及送礼品哦;期待我能够参加表演,并拿到小奖品;建议活动能更普及,让更多的人感兴趣,并能在快乐中学习。

2.非竞赛式活动

对于非竞赛式活动,笔者主要在活动后对学生进行访谈来了解情况。

对于英语社团,在没有老师监管的情况下,社团的活动多数是由学生组织开展,活动参加的人员也仅仅局限于社团的学生。而最近的活动由教师负责联系邀请了我院的留学生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动不局限于社团同学,而是扩展到整个学校,学生的参与度得到很大提高。

而英语类的讲座因为各具特色,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学生的参与度也较高。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表明,96%的同学认为英语讲座对自己的英语学习帮助很大。有学生听完英汉文化差异的讲座后表示,“原来英语还这么有意思”。可见这样的讲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有的学生在听完英语词典使用的讲座后,表示“原来词典里有这么多东西自己都不知道呢”。

五、结语

总之,各种各样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学习英语的环境,创造了英语学习氛围,在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本课题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英语第二课堂到底在何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希望这样的问题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运用统计数据进行研究,使得英语第二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邓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2007,(6).

[2]吴天慧.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研究文献综述[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3]潘福中,林妙贞.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则[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4]诸葛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32).

[5]武选民.对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G712

A

1671-5136(2015)01-0098-03

2015-03-12

2013年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Y13003).

朱雪莲(1978-),女,江苏扬州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与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艺术节第二课堂我院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