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创新

2015-03-19崔建西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微时代教育者依法治国

崔建西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

论“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创新

崔建西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

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环境下,深刻认识“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新内涵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应正确把握“微时代”环境下的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方式多样性、影响范围的广泛性、传播内容真假难辨性的新特征,积极探索创新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新策略和方法:锲入“微思维”、丰富“微内容”、创新“微方法”、打造“微队伍”,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实效。

“微时代”;大学生;依法治国;教育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1]。大学生作为未来法治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加强对大学生的依法治国理念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主动把握“微时代”环境给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带来深刻变化和新特征,才能积极探索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新策略和方法,提升其教育实效。

一、“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微时代”环境中,依法治国的理念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对大学生进行的依法治国的理念教育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内涵

“微时代”环境下,依法治国的理念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依法治国要求的是法律至上,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宪法和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标准。“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内涵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个人不会因为民族、宗教等问题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每个人同等的享有权利,每个人同等地履行义务。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按照法律办事,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二是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首先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地遵守法律,牢记法律的神圣性。其次要维护宪法的权威性。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的母法,宪法的权威性神圣不可侵犯;三是严格依法办事。法治和人治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做到严格依法办事,这就对相关部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做到职权有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和违法受追究,只有做到这几点,法律部门才能严格依法办事,实现法治社会。

(二)“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意义

基于“微时代”环境下的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将“微时代”的优势和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需求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克服当前教育的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创新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方法

现如今的思想教育的方法,大多数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比如理论灌输法、实践教育法、典型示范法等等,这些教育方法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是居于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地对这些方法进行控制,可以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然而,“微时代”环境下的教育方法是以受教育者自身的选择为基础的,受教育者自己选择方式,自己选择内容、自己判断对与否。这种教育方式和传统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这就为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在进行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时候,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广泛地与大学生们交流思想,通过在“微平台”上与他们的互动,通过这种互动,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且在“微平台”中,通过发布正确、积极的内容,积极对大学生错误的思想进行引导,让他们发现不足,在“微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由此,教育者就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通过“微途径”,全面而又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依法治国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内容。

2.丰富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资源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14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数为6.32亿,手机网民为5.27亿,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大学生群体就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大学生在使用这些“微工具”的时候,总会留下一些“踪迹”,如果能够建立一种有效的制度,在对大学生进行依法治国的理念教育的过程中,对大学生的“踪迹”进行搜集和分析,这样就可以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库,就可以准确地明白教育对象,有哪些不足。这种情况下,就使得教育资源成倍增长。借助这些新媒体,将进一步拓展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时空。同时,各种数据剧增,建立大量数据库,寻找数据之间的关联成为可能,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

“微环境”中的一些情况本身也就是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教学资源。“微环境”是十分复杂的,在这个复杂的环境当中,有些人利用“微平台”发布的“微消息”是合法的,然而有些事是不合法的。这对于教育者来说就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出“微时代”这一环境中不合法的行为来警告广大学生,找到“微环境”中的合法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来引导学生,以此来提高广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理念本质的理解。

3.有利于增强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实效性

“微时代”环境下的依法治国理念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自主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实效性。在传统的依法治国理念教育中,由于教育方法的陈旧、教育内容的乏味,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成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在“微时代”的环境下,进行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的教育,改变了这种格局。“微时代”的环境中,大学生拥有极强的自主性,能够通过自己的兴趣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正好弥补了传统的立法治国理念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可以有效地增强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微时代”的环境中进行依法治国的理念教育,可以通过掌握主动权,来增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微时代”环境中,教育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广泛搜集“微平台”中相关信息,可以有效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爱好,避免根据经验来进行思想教育的弊端。针对这种情况,教育者可以悄无声息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灌输”,实现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此外,通过对“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足迹”进行分析,也可以创新依法治国教育的方法,增强实效性。大学生在“微时代”的环境中,总有自己喜欢的交流平台和交流方法,教育者准确把握到这种方法之后,就可以运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法不断创新,增强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实效性。

二、“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特征

“微时代”信息的传播和对于人们的影响具有方式多样性、范围广泛性、内容难辨性等特点。在这些特点的影响之下,“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也具有了新的特征。

1.“微媒体”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相较于传统媒体,“微媒体”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比如“2013年青岛“11·22”爆炸事故发生后的两个小时内,受众获取的图文信息几乎全部来自微博、QQ、论坛、人人网等,而两个半小时后新华社播发的通稿的图片也是来自手机图片”[2]。在“微环境”中对大学生进行依法治国的理念教育,就要充分利用这些多样化的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宣传依法治国的理念,让广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来获得知识,增强意识。

2.“微内容”真假的难辨性

在“微时代”网络传媒中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以网络传播为主的微媒体、自媒体的信息,天生凸显了个人感情色彩,表现出“狭隘性”和“侵占性”的一面,被具有极端个人主义色彩的个人所控制”[3]。这些内容的真假区分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具有难辨性。在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的教育过程中,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大学生在不能分辨真假的情况下,可能会受到误导,不利于形成科学的思想体系。

3.“微群体”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一方面在“微时代”的环境中,发布的信息会被自己的“好友”或者“粉丝”不断转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友”和“粉丝”,因此,各种信息的传播就会呈现出成倍增加的趋势,极大地扩展了受众人群。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在社会主义法治的教育过程中,某一法治思想就可能会快速传播,比如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在大学生“微信”朋友圈里面广泛流传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的帖子。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手机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手机这个“微工具”,了解时事,进行学习。这就说明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通过手机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三、创新“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要将“微时代”的理念和方法与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实际紧密结合,要结合其基本特征,从理念到方法、从队伍到内容及研究等多个维度推动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创新发展。

1.锲入“微思维”更新依法治国教育理念

“微时代”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在对大学生进行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将“微思维”与依法治国教育相结合并运用其中,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时性的理念。在“微时代”环境中,信息的传播速度快,这就要求教育者改变传统的思想理念,把握时机。思想政治教育时机转瞬即逝,只有充分利用各种“微平台”将信息传达出去,才能有效地增强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的效果。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作为教育者应当时刻关注最新的法治动态,及时地通过各种有效的“微途径”向大学生传播法治思维;二是互动的工作理念。在“微环境”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频繁的,在互动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及时发现教育对象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促使教育对象提高思想认识。比如,在对大学生进行依法治国理念教育时,老师通过对学生在微博上的转发和评论,就可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效地进行法治教育;三是话语平等观念。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居于主导地位。在“微时代”的环境之下,大量的思想信息能够被大学生广泛吸收,对于同样一个事件,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微时代”的这种特点,在对大学生进行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时候,平等地与大学生进行互动。

2.创新“微内容”丰富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内容

“微时代”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内容上的创新,要充分与“微时代”的时代特点相结合,从小处入手,面对不同的教育课题,应该制定与其相互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微时代”开展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基本理念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着依法治国的思想和理念,大学生在进行依法治国理念的学习中,要想法设法让大学生在“微平台”中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增强自身的理论基础;二是发展教育内容。“微时代”的核心思想是从“微”处下手,在对大学生进行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位大学生,由于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不同,都是一个不同的客体,在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应该从实际出发,按照要求,设定教育内容,与客体充分交流,从而实现“微时代”下大学生依法治国理念教育工作的良好效果。

3.打造“微方法”实现依法治国理念教育方法的多样性

“微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创新思维的基础之上,打造出一系列“微方法”,加强教育。在对大学生开展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时候,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打造“微课堂”。随着“微时代”的来临。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在对大学生进行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时候,同样要抓住机遇。“微课堂”是一种良好的教育形式,在“微课堂”中,以一种新颖的形式传播思想理念,在微课堂中可以通过较短的时间,多批次地传播法治思想,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二是创建高校“微博”、“微信”平台。在“微环境”下,通过建立高校官方的“微平台”,可以有效地为依法治国理念教育服务。学校可以及时发布依法治国相关理念的最新科研成果,提供转发和评论的交流平台,给广大同学提供互动和交流的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思想觉悟的提高;三是多种网络手段结合发展。“微环境”的产生与网络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微时代”也是在网络环境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才产生的,因此在“微时代”环境中,进行依法治国理念的教育要与其他网络形式相互结合来进行,要充分利用QQ、飞信、E-mail等方式,共同促进高校依法治国理念教育工作的开展。

4.建设“微队伍”保障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开展

“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应具备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外,还应具备新的业务素质。在对大学生进行依法治国教育时,也应当具备这些能力,这就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能够应对“微时代”多变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从而保障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开展。“微队伍”的建设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微思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思想的体现,在进行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具备了“微思维”才有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开展依法治国理念教育。二是加强“微知识”学习夯实工作基础。“微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微时代”的认识要与时俱进,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不断加深认识,以推动工作的创新;三是强化“微工具”实践锻炼提高应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微工具”的经常性运用,以及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提高应用能力,增强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实效。

注释: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baike.baidu.com/,2014-10-24.

[2]刘积舜,万娱,张高飞.“微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刘积舜,万娱,张高飞.“微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baike.baidu.com/,2014-10-24.

[2]陈大文,林青青.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若干重点内容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

[3]周琪,罗川.“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4,(1).

[4]刘积舜,万娱,张高飞.微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5]李文汇.“微时代”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路径[N].光明日报, 2014-04-23.

G641

A

1671-5136(2015)01-0039-04

2015-03-21

崔建西(1991—),男,河南南阳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微时代教育者依法治国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