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德“刘海砍樵”传说“狐仙”形象探析

2015-03-19龚佑臣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狐仙秀英常德

龚佑臣

(常德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常德 415000)

常德“刘海砍樵”传说“狐仙”形象探析

龚佑臣

(常德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常德 415000)

常德“刘海砍樵”的传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特别是“狐仙”胡秀英的形象深入人心。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民间传说着重分析了“狐仙”胡秀英这一形象的起源,提出了“北狐南渐”和“道教影响”这两个主要观点。通过对“狐仙”胡秀英的形象分析,总结了其“人化”、“美化”、“仙化”三大形象特点,提炼出了“狐仙”胡秀英所彰显出来的“大胆追求爱情”、“勇于反抗斗争”的精神内涵,并进一步指出了其人物形象的历史局限性。

刘海砍樵;狐仙;形象

“刘海砍樵”的传说诞生于湖南省常德市,在常德市以及洞庭湖周边地区流传甚广。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刘海砍樵”的传说以湖南花鼓戏的形式进行演出后,传遍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受到社会的普遍喜爱。2006年,“刘海砍樵”传说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1月26日,该传说被搬上银幕于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档播出。在“刘海砍樵”传说中,女主人公“狐仙”胡秀英的形象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本文以常德“刘海砍樵”传说“狐仙”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常德“刘海砍樵”传说“狐仙”形象的起源、特点以及精神内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实现对常德“刘海砍樵”传说“狐仙”形象的全面把握,挖掘其精神内涵和价值。

一、常德“刘海砍樵”传说“狐仙”起源

(一)传说梗概

传说在古时候,常德城内的丝瓜井旁,住着刘海母子俩。刘母因思念亡夫,哭瞎了双眼。刘海非常勤劳孝顺,每天上山砍柴,奉养老母。刘海砍柴的大高山小高山一带,有一狐狸精,多年修炼,练得一粒宝珠,含在口里,可化身人形,已成半仙之体。若再修炼几百年,便可上天成仙。狐狸精取俗名胡秀英,因姐妹中排行第九,又叫胡九妹。老百姓称她为“狐仙”。她仰慕刘海的人品,执意要与刘海成婚。刘海憨厚朴实,怕连累胡秀英受苦,几番推辞,后见胡秀英一片真心,遂答应与胡秀英成亲。

隔丝瓜井不远有个鸡鹅巷,旁边有个小庙,庙里有十八罗汉。其中,十罗汉带着一群弟子(金蟾)也在暗中修炼。他炼得一串金钱,也已成半仙之体,如能得到胡秀英的宝珠,就能成仙升天。十罗汉见胡秀英与刘海成婚,遂起歹心,带领弟子,抢走胡秀英的宝珠。刘海知情后,拿起家里的石斧,去和十罗汉及其弟子金蟾博斗。在胡秀英众位姐姐和斧头神的帮助下,刘海打败了他们。从此,刘海与胡秀英过起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①

(二)北狐南渐

常德“刘海砍樵”的传说大约产生于唐代,经过五代、宋元时期的发展,最后成型于明清。常德“刘海砍樵”传说中“狐仙”形象的起源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受北方狐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中国狐文化的分布区域以北方为主,文献笔记中记载的狐精故事也大多发生在北方,只有很少一部分发生在南方。这与狐生活的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汉焦延寿《易林》卷三《恒》之《盅》有云:“江阴水侧,舟楫破乏。狐不得南,豹无以北。”五代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也云:“江南无野狐,江北无鹧鸪,旧说也。”这些说法虽然略有武断,但也说明了北方多狐。[1]常德自古以来就是南下湘黔的交通要道,且是“吴蜀咽喉、滇黔户牖”,是南北物质、文化的集散交流中心,在语言上属于西南官话区,受北方文化影响较大,因而在南北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北方狐文化的影响。

(三)道教影响

“刘海砍樵”传说“狐仙”形象的最终成型与道教在常德的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唐宋开始,狐狸逐渐被仙化受到人们的供奉。《太平广记》记载:“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2]特别是从唐宋到明清,道教在全国蓬勃发展,常德的道教也进入发展和兴盛时期。宋代的道教北全真派五祖之一的刘海蟾,及其后嗣者金丹派南宗的实际创立者白玉蟾在常德有很深的影响。《嘉靖常德府志》记载,白玉蟾“尝息静于报恩观。夏月间,池内蛙声聒噪,画瓦符投之,蛙竞绕池而不敢入。即今柳映池也”。报恩观就在常德城内,宋高宗赐号“天宁万寿宫”,孝宗改为“报国光孝观”。“刘海砍樵”传说的最初版本没有“刘海斗金蟾”的桥段,但是到了宋代随着全真教在常德地区的传播,“刘海蟾、白玉蟾”形象的深入人心,常德老百姓创造性地将“刘海蟾”这个形象一分为二变为“刘海、蟾”,加入了“刘海斗金蟾”的桥段,并且将原来的狐精形象上升为“狐仙”。“仙”是道教术语,常德老百姓将“刘海砍樵”狐精的形象上升为“狐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将民间传说与道教紧密结合起来。

二、常德“刘海砍樵”传说“狐仙”形象特点

(一)人化

狐狸性本多疑、狡黠。《玄中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惑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在绝大部分的民间传说以及文学作品中,狐狸经常被认为是善于计谋,十分狡猾,甚至是罪恶的化身。常德“刘海砍樵”传说中“狐仙”胡秀英虽然是狐狸出身,但是在“刘海砍樵”的传说中,“狐性”弱化,近乎于无,而“人性”强化,近乎于人。“狐仙”胡秀英仰慕刘海人品,不顾封建世俗约束,敢于向刘海表白并结婚,这就赋予了“狐仙”胡秀英人的感情和欲望,赋予了人的价值追求。

(二)美化

在先秦及以前,狐基本上是“祥瑞”的形象,特别是在上古时期是作为部落图腾被人们崇拜。《周易》“九二田”条中有:“三狐得黄矢,贞吉。”[3]《白虎通》中也有记载:“德至鸟兽,则凤凰翔……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鸟下。”[4]到了秦汉以后,狐的形象开始被逐步妖化,成为兴妖作祟的妖魅之物。常德“刘海砍樵”传说中“狐仙”胡秀英敢于追求爱情、勇于斗争,追求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这实际上是当时人们对“狐仙”形象的美化。荣格认为,人类自原始时代以来长期积累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沉淀在每个人的无意识深处,从而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这种远古时代对狐美好形象的“集体无意识”,通过常德“刘海砍樵”传说中“狐仙”胡秀英的形象得以重现和深化。

(三)仙化

狐仙崇拜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卷4云:“北方人以狐蛇猬鼠及黄鼠狼五物为财神。民家见此五者,不敢触犯,故有五显财神庙。”地处南北交汇之处的常德,自然也受到了北方狐仙崇拜的影响,再加上道教盛行,修炼成仙的道教理想自然与狐仙崇拜结合在一起,就有了人们将“狐精”仙化为“狐仙”的精神寄托。“狐仙”胡秀英通过数百年的修炼,炼成一粒宝珠含在口中,能幻化成人形,已成半仙之体。这样的“仙化”过程,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得道成仙的宗教追求,以及寄希望于通过获得超自然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常德“刘海砍樵”传说“狐仙”形象的精神内涵

(一)大胆主动的爱情追求

狐仙故事中勇于追求爱情的故事很多,例如唐代传奇作家沈既济塑造的狐女任氏,《聊斋志异》中的青凤、莲香、婴宁、红玉、青梅、辛十四娘等等。这些狐女的故事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常德“刘海砍樵”传说中“狐仙”胡秀英也同样体现了大胆追求爱情的精神价值。“狐仙”胡秀英拥有法术,已成半仙之体,对贫穷的砍柴儿刘海却情有独钟,并没有因为刘海贫穷而瞧不起他,反而被他的正直、孝顺所感染。面对刘海羞羞答答的婉拒,胡秀英并没有放弃,反而大胆追求,胡秀英的大胆风格和自我追求正是体现了封建时代深受礼教束缚的人们对男女感情的另类寄托和另类表达。

(二)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

狐仙故事中狐女大多被塑造为敢爱敢恨、敢于斗争的形象。常德“刘海砍樵“传说中“狐仙”胡秀英也深刻体现了这一精神价值。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本身就是对封建传统礼教的一种反抗和斗争。宝珠被抢后,胡秀英、刘海并没有妥协,选择的是通过武力手段在众人帮助下进行反抗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在传统的话语框架中,“狐仙”胡秀英是妖,属于非正统的弱势群体,而十罗汉及其弟子金蟾代表的是正统,是强权。“狐仙”胡秀英的反抗斗争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深处社会底层、深受封建剥削的劳动人民对强权势力的激烈反抗。

(三)难以突破的历史局限

狐仙故事大多产生于奴隶社会、盛行于封建社会,因而不可避免地打上深厚的封建传统文化的烙印,难以超出封建时代的历史局限。尽管“刘海砍樵”中“狐仙”胡秀英,十分大胆地追求爱情、勇于反抗,但是在最终的结局中,大胆而富有斗争精神的“狐仙”胡秀英最终还是回归到了相夫教子的角色,这样的结局不得不说迎合了深处封建时代老百姓,特别是普通男人对“男耕女织”生活的价值追求。客观地讲,这样的故事结局与封建社会知识分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是有巨大差异的,这也反映了农耕时代、封建社会普通老百姓最朴素、最简单的理想追求和难以突破的小农意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刘海砍樵”中“狐仙”形象的研究,既要提炼其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内涵,也要指出其历史局限性,特别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小农意识以及男权意识。

注释:

①文中“刘海砍樵传说”来自于《华声在线》对湖南非遗评选常德刘海砍樵项目的介绍。

[1]余红艳.精[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133-134.

[2]李昉.太平广记选[M].济南:齐鲁书社,1987:3656.

[3]孔颖达.周易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8:254.

[4]班固.白虎通[M].北京:中华书局,1985:127.

On the Fairy Fox Image in Changde’s Legend Liu Hai Cut Firewood

GONG You-chen

The Changde’s legend LiuhaiCut Firewood iswidely spread,especially the fairy fox Hu Xiu-ying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nd folklore analyzed the origin of the"fox spirit"xiu-ying hu this image,put forward the"fox north to south gradually"and"Taoism"the twomain points.Through analyzing the image of"fox spirit"xiu-ying hu,summarizes its"humanization"and"beautification","fairy"thre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image,extracting the"fox spirit"xiu-ying hu is showing up"bold pursuitof love","have the courage to struggle against"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and further points out its historical limitations of the characters.

Liuhai Cut Firewood;fairy fox;image

G127

A

1009-5152(2015)03-0038-03

2015—05—03

龚佑臣(1986- ),男,常德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办公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狐仙秀英常德
洪阳洞寻友
《扶琴》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清溪雅集》
美丽常德
同期听力(六)
世有白狐仙,一笑百媚生
误解
把饺子当钻石卖
小狐仙操纵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