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谭莹与潘飞声论岭南词人绝句异同论

2015-03-19曹维金王建松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词学岭南词人

曹维金,王建松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谭莹与潘飞声论岭南词人绝句异同论

曹维金,王建松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谭莹论岭南词人绝句和潘飞声《论岭南词绝句》是清代众多论词绝句中专论岭南词人的,他们以论词绝句的形式构建岭南词史。通过比较两人论词绝句得出他们在词学观上的异同:论词都重情、重人品、重词品,都注意到人生经历和自然地理环境对词人创作的影响,有着较强的地域性词学观念和词史观念,认识到保存和弘扬乡邦文学文献的重要性。谭莹受到浙西派词学观念的影响,论词崇尚“醇雅”,鄙薄“香奁体”,重视词的格律,对明词的评价较为客观。潘飞声受常州派词学观的影响,论词重寄托,对明词不甚重视,但自身本性风流,故而对绮靡之词也加以赞赏。

论词绝句;岭南词;谭莹;潘飞声;词学观

学术界对谭莹论词绝句的关注度较高,但多数集中在论述由唐到清的论词绝句,如谢永芳《谭莹的<论词绝句>及其学术价值》[1]和陶然、刘琦《清人七家论词绝句述评》[2],而对他论述岭南词人的论词绝句关注很少。对潘飞声的论词绝句仅有詹杭伦《潘飞声<论粤东词绝句>说略》[3]一篇学术论文有较详细的论述,还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根据孙克强《清代词学批评史论》附录二中所收清代771首论词绝句,专门论述地域性词(人)的似乎仅有谭莹和潘飞声。[4]谭莹的论词绝句论述了38位岭南词人,潘飞声的论词绝句论述了20位岭南词人,他们共论的词人有14位,谭莹独论的有24位,潘飞声独论的有6位。虽然他们所论对象不尽相同,但都表现出强烈的词史意识。将谭莹和潘飞声论述的44位岭南词人合起来看,一部简明的岭南词史就清晰的展现出来。但由于谭莹、潘飞声二人所处的时代有别,词学风尚不同,因此,在具体论述中,两人词学观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过比较谭、潘二人论岭南词人绝句的异同,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清代岭南词学发展史和词学特点,同时,也为更深入地了解谭、潘二人的词学观提供新的视角。

谭莹和潘飞声既是词人,又熟悉岭南文学文献,他们通过论词绝句的形式来构建岭南词史,保存乡邦文献和弘扬本土文化的意图是很明确的。清代“区域词学意识”进一步加强,各地本土词人词体创作数量大幅度增加,促成“郡邑词选”的出现,它们虽不完全是有意识地从“汇集乡邦文献”、“弘扬本土文化”的角度对乡邦前贤词作进行整理为主要目的。[5]谭莹曾协助其友伍崇曜汇刻《岭南遗书》、《粤十三家集》、《楚庭耆旧遗诗》等著作;潘飞声也辑有《粤东词钞三编》,同时邱烨薆为潘飞声《论岭南词绝句》作的序中说“闽、粤同处海滨,士鲜四声之学,又无人为之荟萃,中原谈词家亦不及今粤词”[6],这也可以看出他们感于粤词不被世人重视,有必要加强弘扬粤词。此外,他们的论词绝句中有大量的注释,谭莹做的注释有的“保留了广东词坛内外的诸多史料”,有的具有“考证功用”,有的可作为明清词学辑佚的线索。[1]潘飞声在论词绝句中做的注释有的“保留了广东词坛的若干史料”,有的是“潘氏本人的若干词论材料”。[7]这也可以看出他们意图保存乡邦文献。

谭莹和潘飞声同是岭南词人,都具有一定的词史意识,论述的又是岭南词,因而他们对所评对象及其词作风格等体会较为到位,对其渊源、得失和影响也把握得比较准确,通过比较他们论述岭南词的论词绝句的异同,可以看出他们词学观的异同。

一、相同点

(一)受到清代乾嘉学风的影响

清代文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文学受学术的影响很大,许多人既是经学家,又是文学家,如焦循和张惠言用治易学的方法解词。谭莹和潘飞声的论词绝句也表现出受学术影响的特点。孙赫男指出:“清中期论词绝句受到浙西词派和乾嘉学风的影响,此期的论词绝句又呈现出推尊姜张、重视词体探源和词籍史料辨析等新的特征。”[8]谭莹论词绝句36首中有35首做了小注,潘飞声论词绝句20首中有10首做了小注。在这些小注中,有的是指出其化用词句的来源,如谭莹评黄损“得近佳人死亦荣”,注明来源于《历代诗余》;有的是对词人籍贯存疑的,如谭莹评李昴英“不知履贯亦称工”,注:“杨升庵《词品》谓:昴英,资州盘石人。”潘飞声做的小注,有的是对前人评价的重新评价,如评李昴英词的小注“孙文璨跋《文溪集》,以《兰陵王》一词比之‘晓风残月’,其实不伦也。”

(二)重情和重人品、词品

重情是清代广东词人在关于词体特征认识上的一个共同点。如谭莹评价邱濬词:“春思宛然秋思好”;评黎简:“樵夫情韵特缠绵”。潘飞声评价崔与之词:“自有激昂雄直气,高歌立马剑门关”;评屈大均:“秣陵吊古苍凉甚,可有金笳故国思”。由此可知,不管是个人之情还是家国之情,只要是情真情深者,都能得到谭、潘二人的肯定。清代王士祯《跋史邦卿词》:“史达祖邦卿,南渡后词家冠冕,然考其人,乃韩侘胄堂吏耳……其人品流又远在康与之下,今人但知其词之工耳。”[9]已经注意到作品与作者人品的关系,其后王昶的《江宾谷梅鹤词序》从作者的人品来分析其词品,指出作者的人品与作品的词品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清代词学重视词品与人品的关系在嘉庆年间就已经出现。其后的刘熙载进一步提出“词品出于人品”[10]的观点,这些都对广东词人产生影响,因而谭莹和潘飞声提出重人品和词品是当时词学环境的自然表现。如谭莹评价黄损:“谁谓益之能直谏,生平愿作乐中筝。”潘飞声评价黄损:“尚书极谏有时名,底愿平生作乐筝。”都重其在政治上的极谏。潘飞声评价张乔:“为识双忠青眼定,莲香终胜柳蘼芜。”为什么潘飞声会认为张乔高于柳如是?因为张乔曾侍黎忠愍、陈文忠酒,黎指黎遂球(1602—1646)、陈指陈子壮(1596—1647),二人是“南园十二子”中的爱国志士。而柳如是跟随的是降清的钱谦益,所以张乔的人品是高于柳如是的。

(三)注意到词人创作风格的变化

人生经历是影响词人创作风格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谭莹评价黎简词风的变化“小作芙蓉亭乐府,中年哀乐总釐然”和潘飞声评价陈良玉词风的变化“仓皇烽火走山川,白发归来负酒泉。尽洗词家秾丽习,铜琶铁板唱霜天。”都着眼于此。此外,他们都意识到地理环境对词人创作的影响,如谭莹评价黄球、黄蔼观、欧逢嘉:“倚声猿鸟助萧骚,过客能来谢汝曹。生长最佳山水处,读书台与钓台高。”潘飞声评价吴尚憙“楚游烟雨吊湘君,肮脏襟期写韵人。毕竟岭南钟间气,红闺词句似苏辛。”注意到人生经历和地理环境对词人创作风格的影响,说明谭莹和潘飞声对词已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二、不同点

(一)谭莹论词较为公允,潘飞声则重在突出词人的优点。

谭莹评价陈恭允“祝寿饯离与咏物,倚声何敢过推崇。”指出陈恭允词的题材以祝寿、饯行送别、咏物为主,成就不高,并不因作者是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而去推崇。评价何绛“感切兴亡问著书,北田余即附诗余。慢词未敢相推许,小令铿然不去庐。”虽然何绛慢词不好,但谭莹没有一笔抹杀他在小令方面的成就。潘飞声评价张乔“清词滴粉与搓酥,珠海群花拜丽姝。为识双忠青眼定,莲香终胜柳蘼芜。”认为张乔胜过柳如是,理由是“丽人(指张乔)曾侍黎忠愍、陈文忠酒”,在忠贞气节上超过柳如是,这种看法未免偏颇。但潘飞声也有持论公允的,如他评价梁佩兰“烟渚灵旗对九峰,雅琴瑶琴愧雷同。六莹诗有青莲笔,题句湘灵恨未工。”指出梁佩兰《花仙子·湘妃庙》中用词雷同的缺点,并没有因为梁佩兰的名望很高而加以回护。

(二)谭莹鄙薄“香奁体”,潘飞声则重绮靡

徐玮认为:“对于唐五代,浙派并不重视,更以为是造成明代词风浮靡的原因。谭莹对五代的‘香奁’之风大抵亦不认同。”[11]浙西派推尊“醇雅”,反对淫靡词风,要求词的创作要合于声律乐调词谱,严守格律。谭莹所处的时代是浙西派和常州派交替时期,但广东地处偏远,道咸年间似仍以浙西派的词学理论为主,因而谭莹论词既要求醇雅,又要求填词严守声律,这是他鄙薄“香奁体”的原因。他评价张萱词“独钓罢时还独泛,喜无一语近香奁。”很明确的表明自己不喜欢“香奁体”。此外,谭莹论及明词之弊在于不工律,如论崔与瑕“自邻无讥谁过刻,前明乐府鲜宗工。”而对词律有一定重视的词人区元晋就受到他的表扬,“海目诗存十手抄,见泉词律略推敲。”潘飞声评张锦芳“尊前亲付雪儿歌,博得威嗔唤奈何。偏是销魂憔悴日,春衫花气酒痕多。”在这首论词绝句诗下有潘飞声自己的小注:“《逃虚阁词》,最爱其‘博得微嗔,也都情分。’‘挽断春衫,半是酒痕花气。’‘假如真有销魂日,拌暂为伊憔悴’等句。”可见潘飞声极赏其风流艳冶之事。张锦芳为词峻爽,调响格高,而潘飞声论张锦芳词却偏偏选了他携妓饮酒而作的《风流子》和《陌上花》,虽然此论对张锦芳词来说是一种偏颇之论,但也可以反映潘飞声重绮靡词风的倾向。程中山曾回忆说:“潘飞声本性风流不羁,居港时,多游冶青楼,赠诗妓女,诗风颇为绮靡。”[12]这也就说明潘飞声论词重绮靡是与其本性喜好相关的。谭莹和陈澧的交往密切,而陈澧论词以风雅为旨归,这也影响谭莹论词以雅为尚的倾向。潘飞声跟晚清四大家都有交往,在词学思想上定然会受到由王鹏运提出的“重、拙、大”词学观的影响。其中的“重”指气格的沉著,笔力的劲健;“拙”指笔法的真率自然;“大”则指感情的真挚自然。“‘重、拙、大’之论正是王鹏运对辛弃疾、吴文英、周邦彦及《花间》、《阳春》诸家词格体认的结果,即揉合辛弃疾之疏宕、吴文英之密丽、周邦彦之浑厚以及《花间》、《阳春》之秾挚,而从作品构成层面上分析词格,标出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重、拙、大’”[13]这也是影响潘飞声取词重绮靡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三)他们对待明词的态度不同

这点可以从他们选评的词人所处的时代看出来,潘飞声只评价了4位明代词人,分别是陈献章、屈大均、张乔、梁佩兰,而谭莹则评价了26位。尽管有人提出“潘飞声的这组绝句主要是针对许玉彬、沈世良辑《粤东词钞》(初编)而作,应该是他在阅读《粤东词钞》(初编)时所作出的评论”[3]的观点,但也可以说潘飞声是不重明词的,因为他所评论的对象并不是《粤东词钞》(初编)所能完全覆盖的,尚有黎简、陈良玉、吴尚憙三家不能在《粤东词钞》(初编)中找到。而谭莹则以建构岭南词史的理念来评价历代岭南词人,因而他对明代的岭南词人也给予足够的关注。他们对明词的不同态度也可以看出,清代词人对词衰亡于明的不同看法。明代是词的中衰期,这个观点基本为清代词人所接受,陈匪石《声执》卷下:“词肇于唐,成于五代,盛于宋;衰于元,而南有乐笑(张炎)之风流,北有东坡之遗响(指元好问);亡于明,则祧两宋而高谈五代,竞尚侧艳,流为淫哇”。[14]浙西派领袖朱彝尊就对明词大加鞭挞,《水村情趣序》:“词自宋元以后,明三百年无擅场者。排之以硬语,每与调乖;窜之以新腔,难与谱合。至于崇祯之末,始具其体。”[15]指出明人填词失律,或是用语不与调合的问题。谭莹受浙派的影响,也从失律方面对明词进行批评,如他评价崔与瑕“自邻无讥谁过刻,前明乐府鲜宗工。”就指出明代词“鲜宗工”。虽然他受浙西派的影响,对明词加以批评,但他能跳出浙西派的束缚,对明词也给予中肯的评价,特别是他能指出明代岭南词人词作的特点,如评价霍韬词“水调歌头调独佳,谁容奋笔写胸怀。”指出其词直抒胸臆的特点。评价屈大均词为“国初抗手小长庐,除是番禺屈华夫。读竟道元堂一集,彭邹说唱倚声无。”指出屈大均词能与朱彝尊词相抗衡。虽然他所评价的好些岭南词人在明代词坛几乎没有地位,但对于岭南地区来说,这些人是建构岭南词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潘飞声所处的时代是常州派主盟词坛时期,常州派论词重“寄托”和“沉郁顿挫”,对明词几乎是否定的。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三中说:“词至于明,而词亡矣!”“有明三百年中,习倚声者,不乏其人;然以沉郁顿挫四字绳之,竟无一篇满人意者,真不可解。”[16]潘飞声的论词绝句写成于光绪二十四年,受常州派词学影响是肯定的。他在论词绝句中多次表现出对“以内言外”、“沉郁顿挫”词的赞赏,如评价崔与之“自有激昂雄直气”,评陈纪词“都将家国无穷感,趁拍哀弦听琵琶”,评屈大均词“秣陵吊古苍凉甚,可有金笳故国思”,评陈良玉词“尽洗词家秾丽习,铜琶铁板唱霜天”等等。正因如此,他才对明代词给予很少的关注。

三、原因分析及结论

潘飞声的论词绝句是受到谭莹和杭世骏等人影响的,这可以从他的《粤词雅》[17]中得到体现。《粤词雅》第一则论述黄损,“《粤东词钞》刻其《望江南》一首。……南海谭玉生舍人(莹)论粤词绝句云:‘谁谓益之能直谏?平生愿作乐中筝。’殆宋广平之赋梅花矣。”说明他曾经看过谭莹的《论词绝句》。此外,他对黄损和赵秋晓词的评价跟谭莹对黄损、赵秋晓的评价很相似:谭评黄损“竟传仙去亦多情,得近佳人死亦荣。谁谓益之能直谏?平生愿作乐中筝。”潘评黄损“尚书极谏有时名,底愿平生作乐筝。要近佳人纤手子,神仙不过是多情。”他们都着眼于写黄损直谏、多情。谭评赵秋晓“感到沧桑覆瓿宜,秋娘犹在足相思。集中多用清真韵,秋晓词与片玉词。”潘评赵秋晓“南山词调记游春,消得风风雨雨辰。拈出美成佳句否,心香一瓣在清真。”这些都可以看出潘飞声对谭莹《论词绝句》是有接受和借鉴的。《粤词雅》第二则论述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潘云:“此词起四句雄壮极矣,虽苏、辛亦无以过之。昔杭堇甫论粤诗云:‘尚得古贤雄直气,岭南犹觉胜江南。’余谓崔词非雄直而何?”此处的杭堇甫就是杭世骏,杭世骏认为岭南诗风具有雄直的特点,潘飞声则把雄直用于评价崔与之词。

综上所述,谭莹和潘飞声在词学观上的相同之处是:论词都重情、重人品、重词品;对词有着较为深入的认识,注意到人生经历和自然地理环境对词人创作的影响;有着较强的地域性词学观念和词史观念,认识到保存和弘扬乡邦文学文献的重要性。他们词学观的不同之处体现在:谭莹受到浙西派词学观念的影响,论词崇尚“醇雅”,鄙薄“香奁体”;重视词的格律,批评明词不工格律,但对明词的评价较为客观,对明代岭南词人给予相当的关注。潘飞声受常州派词学观的影响,论词重寄托,对明词不甚重视,但自身本性风流,故而对绮靡之词也加以赞赏。

[1]谢永芳.谭莹的《论词绝句》及其学术价值[J].图书馆论坛,2009,(2).

[2]陶然,刘琦.清人七家论词绝句述评[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詹杭伦.潘飞声《论粤东词绝句》说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4]孙克强.清代词学批评史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谢永芳.广东近世词坛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6]潘飞声.论岭南词绝句[A].说剑堂集[C].光绪刻本.

[7]谢永芳.潘飞声对本土词学文献的整理研究及其价值[J].图书馆论坛,2008,(4).

[8]孙赫男.清代中期论词绝句词学批评特征平议[J].求是学刊,2011,(7).

[9]王士祯.王士祯全集[M].石家庄:齐鲁书社,2007.

[10]刘熙载著,袁津琥校注.艺概注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1]徐玮.论谭莹对浙派的接受与反拨[J].文艺理论研究,2012,(6).

[12]程中山.香江诗话:潘飞声与香港[N].香港文汇报,2006.

[13]陈水云.清代词学发展史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14]陈匪石.声执[A].唐圭璋.词话丛编卷三十八[C].北京:中华书局,1986.

[15]朱彝尊.曝书亭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1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7]潘飞声.粤词雅[A].龙榆生.词学季刊[C].上海:上海书店,1985.

On the Sim 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an Ying’s and Pan Feisheng’s Study on Lingnan Quatrains

CAOWei-jin,WANG Jian-song

The study of Lingnan quatrains of Tan Ying and study at Lingnan Ciquatrains of Pan Feisheng aremonographs in this field in the Qing dynasty.They build history of Lingnan Cibasing on the studying of Ciquatrains.Compared with their studies,we can see the similarities of their poetic ideas that they both put a high value on sentiment,personality and ci-personality,and are conscious of the influence of experience and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n the writing.Meanwhile,their regional poetic ideas and poetic history get them to attain the importance of native documents’preserving and development.Influenced by theWest Zhejiang School of Cipoetry,Tan Ying advocates elegance and despising,and he is vulnerable on the rhyme of Ci,and his evaluation on Ming Ci is relatively objective. While,affected by the Changzhou School of Ci poetry,Pan Feisheng values bailment in Ci but pays little attention to Ming Ci.However,he appreciates ornate poems verymuch because of his romatic nature.

study on quatrain;Lingnan Quatrain;Tan Ying;Pan Feisheng;quatrain outlook

I207.23

A

1009-5152(2015)03-0027-04

2015—06—20

曹维金(1988— ),男,广西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建松(1978— ),男,广西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词学岭南词人
忆岭南
江顺诒《词学集成》的特点和意义
雨岭南
词人的职业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不辞长作岭南人
2016年山东词学理论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论杨慎词学思想对其词创作的影响
林逋梅妻鹤子
南宋中期词学理论的拓展与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