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图书编辑策略刍议
——以中职教材《体育》为例
2015-03-19王胜杨敏
王 胜 杨 敏
体育类图书编辑策略刍议
——以中职教材《体育》为例
王 胜 杨 敏
体育类图书在编辑思想、加工润饰等方面具有其显著特点。基于中职教材《体育》的实例,对体育类图书的编辑过程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应对策略和实际操作方法。
体育类图书;教材;编辑策略
[作 者]王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杨敏,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随着生活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休闲类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大,与其相伴的体育类图书的出版也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登记在册的500余家出版社中,超过九成参与了体育类图书的出版。如何在体育类图书出版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已成为各家出版社关注的问题。在体育类图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图书的编辑加工是保证图书内在质量的关键环节。
图书编辑一般分为策划组稿编辑和文字编辑,书稿编辑的基本工作是对作者提供的稿件,以国家出版物规范标准为指导,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梳理、修改、删减、补充和润色,提升稿件文字、内容的质量。同时,编辑也是设计师,因为选题的构思、内容的安排、版式的创新都需要精心设计,只有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使作品有深度、有新意。书稿编辑在对书稿的处理中应针对不同类别的书稿严格把关。在此过程中,编辑经常会遇到哪些应改、哪些不应改、哪些可改可不改的困惑。著名编辑家林穗芳先生(1929—2009)以其编辑实践为基础,就此问题提出了相应应对策略。本文拟对此问题,并针对体育类书稿加工编辑的特点,结合实例,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供同仁参考。
一、“应改则改”
(一)科学性、学术性方面的错误
这类错误包括:(1)专业术语的使用,概念、定义前后表述不一致等。对此类问题,可在第一次遇见时,在原稿上做上相应记号,提醒自己加以注意;(2)计量单位错误,如在此本《体育》教材中出现的长度单位“公里”应改为“千米”;径赛项目(如100米)应以时间(如秒)作为成绩记录单位,田赛项目(如跳高)应以长度(如米)作为成绩记录单位,两者不能混淆;(3)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的使用是否合乎规范。如在体育类书稿中经常会出现“m”“kg”正斜体交替出现,不合规范的情况,复合单位“次/人·分”的使用不统一等。
(二)引文错误
对引文应高度重视,应做到对引文对照原版本进行核对,以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出现,尤其应注意人物、地点、事件、时间方面的错误,如重大体育赛事的相关信息。如在此本《体育》教材中,就发现引文中将羽毛球“汤姆斯”杯错写成“汤姆基”杯。
(三)书稿结构凌乱,缺乏统一性
书稿的结构应保持前后一致,否则会显得杂乱无章,不符合基本出版要求。一般地,书稿在进入文字编辑加工阶段前策划编辑会向作者提出明确要求,可杜绝书稿由几人分别完成、写作思路不统一、行文结构大相径庭情况的出现。这种书稿是最劳神费力的。笔者所接手的中职教材《体育》即出现这种情况。在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前,一定要先结合前言、目录等,对正文浏览一番,发现此类情况,先期处理。这本《体育》教材是由八人合写的,涉及球类、田径、武术、体操、羽毛球、乒乓球、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等,各章节以及各级标题所写内容各异,格式更是五花八门。在与作者和策划编辑充分沟通后,重新确定目录、各层级标题名称和格式。
(四)图文不一致,原图质量不高
体育类书稿内容大多涵盖对技术动作要领的阐述,图表较多,正文和图表对应问题相对突出,如此本《体育》教材有对最新公布广播体操的图解,经常出现正文内容和图解不一致的情况。有的是节拍数出错,有的是动作方向标示错误。如在“恰恰舞步法”说明中,更是出现了男方左脚踩踏女方右脚的文字描述错误。针对此类错误,要在了解一般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辅以现场演练,即可从根本上解决。
(五)图表不规范
有的图表是直接采用复制的方法,质量差,该是圆形的不圆(如将篮球画成椭圆形),该是方形的不方(如将羽毛球场地画成木桶形)。对此类问题,能手工修复的手工修复,不能手工修复的重新绘制。体育类书稿用图案表示左右脚移动时,通常采用一白一黑的两种脚型图案,常会出现黑白图案不成对出现的情况,应仔细甄别。一般情况下,人读书时的顺序是从左到右,可有的图是按照从右到左的运动轨迹方向绘制的,遇到这种情况在原图上加上箭头提示即可。有的图解是镜像图,方向与文字内容描述的正好相反,应做翻转处理。
体育类书稿,图表繁多,顺列号应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不能有重复、遗漏,此类问题也要予以重视。
图文并茂是体育类书稿的一大特色。对入门级体育类书稿应抓住简明二字,专注于让读者有信心读下去,掌握基本动作要领,能通过图表即可描述清楚的内容提要,如又以文字形式出现,可直接删除。
编辑文字功底主要表现在:选稿要可靠,改稿有特色,组稿要协调。这方面也最能体现编辑思想。针对中职学生特点,教材应注重实际,紧扣国家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本着“以就业为导向”原则,对较深奥的理论阐述内容予以剔除,以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上既注重传统理论知识的传承,又结合体育课堂实践作了一些创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力求内容全面,阐述清晰,从方法和思维逻辑上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仅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学生课后巩固及至日后的体育活动。如在这本《体育》教材中,针对幼教专业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原有的内容基础上充实排球和体操内容。
(六)文字、标点方面的差错
对一本书稿此类问题的排查和修改是基础性的工作。如体育类书稿经常会出现“步法”与“步伐”、“反映”与“反应”、“体形”与“体型”、“脚踝”与“脚踵”等相混淆的情况,另外,“脉搏”错写成“脉博”、“肌腱”错写成“肌键”、“毽球”错写成“健球”、“踺子(体操运动中的一种动作)”错写成“毽子”等也是层出不穷。
从运用上分析,词语有适用对象、搭配习惯和词性、句法功能的不同。如此本书稿中出现的“关节痉挛”,就应改为“关节肿胀”。除此之外,标点符号的使用,也要按照国家统一的要求进行认真加工。
二、“可改可不改则不改”
体育类书稿的作者大多是常年从事体育教学或科研的专家学者,各人有各人的写作风格,在对图书编校质量无影响的情况下,应尽量保持原样,这也是对作者知识产权的尊重。
中文词语从色彩方面分析,有感情色彩的不同,具体分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因而存在大量的同义(近义)词。林穗芳先生曾举过一个例子,如将“希特勒大发雷霆”改为“希特勒暴跳如雷”,属于可改可不改之列,不改为好。
在体育类书稿编辑加工中,将“根据运动规律”改为“按照运动的规律”,把“提高肺活量”改为“增加肺活量”等均属于无效劳动,是把自己的行文习惯强加给作者。自己拿不准的问题,要和作者、策划编辑充分流通,查阅相关资料,做到有理有据,切不可盲目改动,养成“文责共负”的职业品格。
三、“不应改则不改”
这方面的内容包括作者的学术观点、尚无定论的提法、不违背语法规则的作者行文风格等。
林穗芳先生曾说:“编辑加工的高手不仅善于识别书稿中哪些材料是自己已知的,不用核对,哪些是值得怀疑的,需要核对,而且知道什么问题到什么地方查什么书。”编辑应在这方面下功夫,培养敏锐的职业眼光,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一本书稿少则十几万字,多则几十万字,会出现许多前后不一致的地方,如人名、地名、脚注和参考文献中的书名、统计数据、同一内容前后表述内容等,需要作前后比较。对书稿细节记得越清楚,发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此本中职体育教材,在介绍羽毛球运动的发祥地时,出现“伯明顿”和“柏明顿”两种提法,经查对相关资料,并经作者确认,应为“伯明顿”。
中文词语从词义方面分析,有涵盖范围、侧重点和轻重的不同。如“违反”词义较轻,一般用在“纪律、规章制度”等方面,“违犯”词义较重,一般用在“法律”方面。在体育类书稿中,将“违反体育道德”改为“违犯体育道德”就属于不应改的范畴。对书稿已确定的体例,如课程名不加书名号、文中注中“(1990)”后不加“年”字等,均无须作改动。
编辑加工完成后,可就以上三方面的问题,总结归纳后,编制编校注意事项表,以便于后面的排版、校对环节统一参照。
四、其他方面
体育教材应多从学生角度考虑版式,应体现版面风格,力求做到三点:第一,对版面的理性设计;第二,编辑独特个性的发挥;第三,对版面语言的灵活运用。如在《体育》教材中增加了“你知道吗”“趣味活动”“历史回放”等小板块,配以学生感兴趣的插图;设计上可用些题花,在书眉、页码上做些修饰,增加动感;选用双色或四色印刷。这些加工均可提高教材的观赏性,使学生乐于使用。
另外,对读者来说,看大段的文字也许收效甚微,但对演示性示范却很乐于接受,所以体育类图书应尽可能地附有演示性光盘。不要求拍摄和制作多么专业,重在准确表达动作的要领,读者观看后可模仿练习。图书配备光盘相当于给图书增添了附加值,比单一的图书更利于读者接受。
[1]王玉珍,姜晓红,林芳,等.创新型体育新闻专业编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0).
[2]宋薇.大众体育图书市场观察[J].科技与出版,2011(3).
[3]蔡姗.林穗芳的编辑加工见解和实践[J].中国编辑,2012(6).
[4]林穗芳.中外编辑出版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段乐川.论蔡学俭的编辑质量观[J].出版科学,2012(6).
[6]刘杲.出版笔记[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7]百度文库[EB/OL].[2011-11-25].http://wenku.baidu.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