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济教科书出版理念研究
2015-03-19刘洋
刘 洋
张元济教科书出版理念研究
刘 洋
被誉为“中国出版第一人”的张元济,以其独特的出版理念使得商务印书馆历经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而屹立不倒。张元济的教科书出版事业始终贯穿着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理念,并且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局变化,苦心孤诣地保持着商务印书馆的民间立场。
张元济;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出版理念
[作 者]刘洋,文学博士,《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
出版理念是出版工作者对于事业目标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判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受社会客观环境的制约。不同的时代环境、不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不同的出版理念。被誉为“中国出版第一人”的张元济以其独特的出版理念,使得其所主事的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历经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而屹立不倒。创业之初,张元济就发现了中国近代教育市场的空前需求,以编辑出版新式教科书作为商务的主要业务重点发展。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也由此迅速占领了读者市场,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一、昌明教育,开启民智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同中国传统文人一样,步入仕途进而兼济天下,是张元济的最初理想。他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章京,分管文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元济积极参与光绪皇帝的变法新政,献言献策。戊戌变法时期,张元济力主政治改革,后因戊戌变法失败被“革职永不叙用”。同年冬,张元济南下上海从事教育事业,任南洋公学代校长。1902年应商务印书馆创办人夏瑞芳邀请,进入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在总理衙门任章京时,便招收年轻官员,创办通艺学堂,并开设英文、数学等西学课程,为朝廷培养维新人才。戊戌变法的失败,使得张元济深感清王朝的没落腐朽,在痛苦与焦灼之中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良药。他清楚地认识到,在民智未开的情况下寄希望于自上而下地改革“大厦将倾”的清王朝是不切实际的。由此,开启民智、倡导国民教育,成为他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
投身出版界之后,张元济便主张“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①张元济:《东方图书馆概况·缘起》,见《张元济诗文》,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40页。。在晚年回忆自己的出版生涯时,他总结道:“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在商务印书馆这一全新的事业起点上,张元济开始践行自己的文化教育出版理念。商务印书馆也由此从印刷作坊,转向编、印、发三位一体的大型现代出版企业。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倡导兴学的《钦定学堂章程》。此后与中国传统私塾、书院迥然不同的新式学堂纷纷开办。当时中国的教科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流传下来传统蒙学读物,因艰深陈旧而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另一类是源自西方的教会教科书,与中国的国情不适合。在张元济看来,编制中小学教科书,是培养国民新伦理道德的最有效途径。教科书的质量关系到几代中国人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在张元济主持领导下,商务印书馆从1903年开始编写出版教科书。《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甫一出版,立即引起强烈反响,被各地学堂争先采用。张元济组织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全部力量,采用众编辑合议的方式,在教科书编辑过程中,贯穿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编撰思路。至1906年,《最新国文教科书》全套10册出齐,为后来各出版社争先效仿。此后,商务印书馆的各类教科书一直以高质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庄俞在《商务印书馆九十年》中写道:“计自光绪二十七年至民国十年止,我馆为了创编教科书,经张菊生先生领导之下,编译人自数人增加至百数十人,在馆外帮忙的还不计其数,筚路蓝缕,煞费苦心,得成一种辅助教育的新事业。”②庄俞:《我和商务印书馆》,见《商务印书馆九十年》,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64页。
二、与时俱进,满足各类教育需求
20世纪初叶的中国政权更迭频繁,时代风云变幻莫测。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在张元济的带领下,不断适应教科书发展的新动向。庄俞曾经回忆道:“学制修改一次,教材跟着变更一次,往往一部还未出全,又要赶编第二部,我馆对于此点向来是很注意很敏捷的。”①庄俞:《我和商务印书馆》,见《商务印书馆九十年》,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64页。
1902年,商务印书馆为适应清政府的《学堂章程》,编辑最新初、高等小学教科书16种;1904年,编辑适用于女子学校的初等小学教科书两种、高等小学用书3种;1910年,初等、高等小学变为四年制,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了简明教科书及相应的教师用书,其中初等小学5种、高等小学1种;1912年,中国社会经历革故鼎新的重大历史转折,商务印书馆为此又编辑出版了共和国新教科书,初等小学10种,高等小学6种,中学23种,为现代教科书发展奠定了全新的基础;1919年商务推出“新体教科书”,是中国第一套用白话文编撰出版的小学教科书;1922年新学制改革,商务推出了共计三大类166种的新学制教科书,三种类别分别为“新学制适用教科书”(依据《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编撰)、“新撰教科书”(用“文言文”编辑)、“新著教科书”(适合新学制中等教育段课程),达到20世纪现代教科书出版的最高峰;1927年,商务以“三民主义”为宗旨,推出“新时代教科书”;1931年,推出“基本教科书”;在1932年1月29日遭遇日本轰炸之后,商务仍在一片废墟之中推出“复兴教科书”。商务印书馆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同时,还不断对已出版教科书进行修订,在中国教科书发行中一直独占鳌头。
三、不与现政权相抵触的民间立场
张元济对于商务所出版的教科书不仅有着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宗旨,而且与官方政治相配合,不断适应教科书发展的新动向。这其中隐藏着张元济不与现政权相抵触的民间立场。
作为一所完全由民间出资兴办的出版机构,政治上的任何冒险之举都会为当局所不容。正如陈思和先生分析的那样:“商务印书馆作为民间出版机构和张元济作为一个庙堂里走出来的知识分子,为了能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其私人企业,推动文化事业,是不能不采取妥协与保守的政治社会立场。但我觉得背后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那就是就张元济先生而言,庙堂意识是根深蒂固地制约其一生事业。张元济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毅然弃官经商,以现代出版承传文化事业,但究其意识深处,仍然是一个在野的士大夫。他无时不与在朝者保持默契配合。”②杨扬:《商务印书馆——民间出版业的兴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序言第4页。由此出发,便不难解释张元济缘何婉言拒绝出版康有为攻击民国的《共和平议》一书、拒绝代售其《不忍》杂志。除此之外,他还拒绝过陈独秀的《中国拼音文字草案》以及孙中山的书稿《孙文学说》,皆因二人当时的身份敏感,极易被当局抓住把柄而使商务遭受灭顶之灾。
张元济在决定教科书出版出版选题时,也始终保持着不与现政权相抵触的民间立场。1915年夏秋之际,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呼之欲出。商务印书馆当时正在筹划来年春季用教材。当时商务发行的小学课本《共和国教科书》,显然与“洪宪帝制”不符。张元济权衡再三,将课本中自由、平等这些与帝制相左的词语删掉,书名也变更为《普通教科书》出版。当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在全国一片讨伐声中下台,帝梦破灭。张元济立即通告各处分馆,“帝制取消,应推广共和书。并将普通速即销去,勿退回”,迅速推广《共和国教科书》。
四、结语
张元济的教科书出版事业始终贯穿着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理念。他一直苦心孤诣地尝试保持商务印书馆的民间立场,与现实政治活动保持一定距离,但他并没有顽固守旧的政治心态,而是不断与时俱进,适应时局变化,时刻改变自己的出版方针,充分体现出一个编辑出版家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他的领导下,教科书出版成为商务印书馆的金字招牌。商务印书馆也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印刷作坊,迅速发展成为近现代亚洲地区影响最大的文化事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