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人的温馨家园 乡土的文学高地
——《盐阜大众报》副刊诗歌现象解读

2015-03-19周湛军

传播与版权 2015年8期
关键词:盐阜副刊盐城

周湛军

诗人的温馨家园 乡土的文学高地
——《盐阜大众报》副刊诗歌现象解读

周湛军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引用汪国真的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当今,一股新诗的热潮渐渐涌起,引起媒体关注。《盐阜大众报》副刊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优秀文化传统,构筑诗歌温馨家园,带出一群时代歌者,繁荣一地乡土文学,引领一城阅读风尚,守住一方精神高地。

诗歌;副刊;乡土文学;阅读风尚;精神高地

[作 者]周湛军,江苏盐城市《盐阜大众报》专副刊部主任,主任编辑。

2014年底,江苏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评出,盐城诗人姜桦荣获这一江苏文学最高文学奖,这是继袁杰、陈义海之后,盐城诗人第三次获此殊荣。2013年,《盐阜大众报》记者、诗人周俊报告文学作品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副刊类三等奖,成为盐城首件中国新闻奖。

自《盐阜大众报》复刊以来,30多年间,数十位诗人从副刊版蹒跚起步,直至飞向国内外更高远的文学天空,并在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特别是诗歌,其独特的湿地文学盐城现象,引起了国内外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一个园地 带出一群时代歌者

盐城历史悠久,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历代文人辈出。“建安七子”陈琳、“南宋末代丞相”陆秀夫、“书法大家”高二适、“新闻学泰斗”戈公振等,他们高贵的人格、卓然的才华,都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盐阜大众报》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1943年,是当时新四军在苏北的重要文化阵地。这里集中一大批新四军的优秀文化人才——王阑西(新中国成立后任文化部副部长)、钱毅(著名作家阿英的儿子)、陈登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安徽省作协主席)等。受此熏陶,盐城文学爱好者人数众多。

“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盐阜大众报》所倡导的办报宗旨,无论是新闻还是副刊,始终不渝地坚守这样的理念。特别是副刊,办报人员在不断变化,办报思路在不断更新,改版在一次次推进,但副刊阵地不减少,诗歌园地不废除。

笔者从事副刊编辑工作近20年,经历诗歌从繁荣到平淡到式微的整个过程。特别是近年来。传统纸质媒体在多方压力下,新闻版日益强势,副刊版不断萎缩。一些媒体在仅有的纯文学版面上,只发散文不发诗歌。一直像《盐阜大众报》这样重视诗歌的副刊越来越少。一大批诗歌爱好者在对此抱有敬意的同时,十分珍惜这个为数不多的诗歌家园,不是围炉取暖,而是众人拾柴,燃旺诗歌之火。

这个家园走出一大批优秀诗人——姜桦、义海(陈义海)、袁杰、宗崇茂、风子(汪洋)、张大勇、陶天真、孙惠、袁同飞、吴茂华等。

这里既有大学教授、公务员、银行高管,又有乡村教师、工人师傅、打工仔。

2012年,诗人袁杰以《夜曲》在盐城首获紫金山文学奖。其后,陈义海《被翻译了的意象》、姜桦的《纪念日》,分别于第四届、第五届获奖。

诗人陈义海,文学博士、教授,现为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他坚持用中英两种文字创作诗歌,曾在英国领事馆英文诗歌竞赛中获第一名,并在英国出版诗集。义海享誉海内外,但不忘来时路,一直坚持家乡报纸,常来佳作发表。

作为江苏首届“十佳青年诗人”,从家乡的媒体展翅,汪洋已有400多首诗歌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国内一流刊物发表,并在国内多种诗歌大赛中获奖。曾获《诗刊》《星星》诗歌奖,作品入选诗刊社选编的《中国年度最佳诗歌》《中国诗选》。

一首诗歌 繁荣一地乡土文学

盐城人文资源深厚,自然风光独特,是里下河平原湿地和黄海滩涂湿地的交汇处。里下河平原上作家辈出,汪曾祺、毕飞宇、曹文轩等,都是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汪曾祺的《大淖纪事》《受戒》,毕飞宇的《玉米》,曹文轩的《草房子》等,都是水汽氤氲,透着浓郁的里下河平原湿地气息。

同时,盐城有西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滩涂湿地,有丹顶鹤、麋鹿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滩涂平原广袤,浅沼深泽密布,森林水草丰茂,珍禽异兽众多。壮美的自然景观,滋养一方百姓,熏染一地诗人。滩涂风,湿地雨,穿过岁月,拨动着诗人的心弦。一首首优秀的诗歌,从《盐阜大众报》副刊“丹顶鹤”起飞,覆盖国内各大诗歌殿堂。一个湿地文学现象由此产生,一种湿地文学特色因之而彰显。

这里姜桦是盐城湿地文学最杰出的代表,这位电视记者出身的诗人一直与《盐阜大众报》有着不解之缘,先后在《盐阜大众报》发表诗歌100多首。他的诗歌合集《灰椋鸟之歌》《纪念日》,因讴歌滩涂而缘起,在湿地的浸润中,汲取了饱满的诗情。

著名诗人林莽说:“姜桦是一个以自然意象为主体的诗人。他的诗中充满了阳光、月色、白云、田野、星空、树木、河流、羊群、飞鸟,这些自然意象在诗中反复出现,是他们构成了姜桦的诗歌世界。”

现在姜桦依然对当地媒体情有独钟,一些佳作在《盐阜大众报》副刊首发,报社也一直“跟踪”他的诗歌创作。

当代盐城诗人继承传统,和着时代的节拍,迎来收获的季节。推介当代杰出的盐城诗人,传播他们优秀的成果,成为《盐阜大众报》副刊版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本版的介绍,一大批优秀作品为广大读者所熟知,一大批优秀诗人开始崭露头角。同时,副刊版也因此得到广大诗歌爱好者和写作者的青睐,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

近年来,因《盐阜大众报》的不断推介,盐城诗人激发了强烈创作热情,湿地文学也收获了文学硕果。汪洋出版了诗集《在大地上行走》,宗崇茂、孙曙分别出版散文集《我曾高高地爱过你》《盐城生长》,曹文芳的系列儿童文学,丁立梅系列亲情散文等等都受到读者的好评。

一场诵读 引领一城阅读风尚

盐城因阅读充满书香,盐城因朗诵蕴含诗情。

2015年5月8日,汪国真诗歌专场朗诵会在盐城市区亭湖图书馆举行。在这次名为“青春在路上”的大型诗歌朗诵会上,27位诗歌爱好者走上前台,朗诵了汪国真的代表作《热爱生命》等数十篇作品,这个活动由市朗诵协会筹办,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旗下多家媒体都作了报道。

当今社会,“务实”重利,许多人离开了阅读,更疏远了诗歌,然而,盐城却有着多个文学朗诵团队。浠沧月·湖畔诵读、顾吾读诵沙龙、和悦读书会、新青年读书会盐城分会等,这些诵读团队活动频繁丰富。编辑在采访中发现,这些诵读者大多数是《盐阜大众报》副刊诗歌的骨干作者,他们不满足于无声的版面,努力用声音把带着墨香的诗歌传递给更多的人。

浠沧月·湖畔诵读诗歌诵读会活动每月一次,目前已是盐城最有影响力的诗歌朗诵团队。笔者作为副刊编辑及活动的助推者之一,从第一次走进建湖湿地双湖公园起,多次走进这个团队,感受他们对诗歌艺术的执着精神。姜桦、宗崇茂、孙曙、江华、陶天真等10多位诗人,给盐城不断吹来清新的湿地诗歌之风。

姜桦诗歌朗诵会、宗崇茂诗歌诵读会等,还邀请了黑陶、孙昕晨、庞余亮等知名诗人前来参加。另外,国内著名诗人、评论家叶延滨、叶橹、车前子,著名朗诵名家陈铎、任志宏、丁建华等,都先后来到盐城,参与诗歌朗诵和作品研讨。

《盐阜大众报》副刊设有读书专版,传承文学经典,关注当下阅读。同时,悉心推介盐城作者的新书,以此为平台,王玉琴、刘易、吴长青等当地评论家,为诗人鼓与呼。

一场诵读,引领了一城阅读风尚。《盐阜大众报》的阅读推介受到多方肯定,2013年“世界读书日”前夕,新闻出版报曾用半版予以报道。

一张副刊 守住一方精神高地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许多人迷失在名利浮华的泡沫中,静下心来赏诗,似乎成了一种奢求。媒体有一种责任,有一种义务,去引导人们读书,让诗歌去滋养我们日益浮躁的灵魂,让书籍去放慢我们匆忙的脚步。

在2013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引用汪国真的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显然,习近平主席很了解当代诗歌,也热爱诗歌,这些都给诗歌爱好者们以巨大鼓舞。

盐城是产生诗歌的土地,翻开古典诗词,一首首有关湿地的诗歌如灿烂繁星。《诗经》中更是俯拾皆是,《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蒹葭、野苹、麋鹿、丹顶鹤,都是盐城景致,也是歌咏对象,更是诗人们喜欢的意象。

我们有责任弘扬优秀传统,有义务传播湿地诗风。作为有800万人口的盐城,数百位诗人,更应有刊登佳作的平台,这里《盐阜大众报》副刊“丹顶鹤”成了唯一的平台,担子很重,使命不轻。

诗言志,歌永言。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几千年的诗教传统。我们在弘扬古典诗歌的同时,也要发挥现代诗歌的传播功能,记录民族奋进的步伐,叩击伟大时代的心弦,吟唱风流人物的壮怀。

《盐阜大众报》已走过近70年的光辉历程。它栉风沐雨,一路走来,已成为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盐城百姓深深喜爱的优秀报纸。《盐阜大众报》坚持高品位办报,副刊作品,特别是诗歌作品,影响了一代代诗歌爱好者。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诗歌给我们慰藉。在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当下,不为潮流所动,《盐阜大众报》副刊坚守一方阵地,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径。

猜你喜欢

盐阜副刊盐城
盐阜民歌研究*
宋公堤,盐阜大地上的历史传奇
盛开在“红色摇篮”里的一朵奇葩——记盐阜抗日根据地的木刻艺术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盐阜区抗日根据地高等法院的设立及意义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