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探析

2015-03-19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离校职业指导就业指导

章 晓

(龙岩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探析

章 晓

(龙岩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随着高校规模的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成为当前教育体系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对离校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及对他们职业指导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应做到建立有效的信息机制、做好职业指导教育、完善实习制度及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等,以此来帮助未就业毕业生顺利完成就业。

离校未就业;职业指导;措施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每年呈递增趋势,2014年高校毕业生首次超过700万,这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特别是那些离校尚未就业的学生。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既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又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援助工作重中之重。

一、毕业生离校未就业原因

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是指在获得高校毕业证书之后,仍未落实工作落脚点的毕业生。

造成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原因,可以分为宏观原因和微观原因。从宏观上来说,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近几年我国的GDP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毕业生总数却在不断增长,市场上对毕业生的需求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大学生就业压力显著。从微观上来说,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家庭、个体的原因。这些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家庭环境的影响

近几年来的毕业生都是90后一代,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离校未就业的这部分毕业生中,不少又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父母督促子女就业的意愿没那么强烈,学生也不用背负养家的包袱。因此,他们的就业意愿没那么迫切,在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才开始找工作。

2.对未来有自己的规划

不少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对自己有长远的规划,打算暂缓就业,比如参加国家、省、市的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等。按照福建省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安排,有些考试安排在7月份后,有些考试要等到学生毕业后才能出成绩,因此学生在毕业前不能落实就业单位。

3.自主创业

目前国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在政策上有很大的扶持。除此之外,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好,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己有创业意向或者正在创业中,如开网店、实体店或者准备接手家里的企业等。离校前,创业手续还没办好的学生,在就业登记中就属于未就业。

4.能力不足导致竞争失败

学生因自身内在的原因,如求职过程中能力欠缺、身体有某种缺陷而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个人性格内向导致患有社交恐惧症而不敢在公众面前说话等,这些都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因此在职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5.就业期望值过高错失就业机会

大学一直以来被称为象牙塔,它的专业知识具有相对的滞后性,与外界的联系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培养的人才与市场实际对人才的要求具有相对的差异性,这些因素导致许多大学生对就业预期缺乏合理性,往往眼高手低。如果应聘企业的就业岗位低于自己的预期,他们往往会选择寻找新的就业岗位。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单位而被失业。

6.就业单位的偏见或歧视导致就业困难

目前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属于自由竞争,用人单位在应聘人才时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应聘者提出各种各样的限制性条件,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就业歧视。比较常见的歧视有学历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户籍歧视、经验歧视、婚姻歧视、相貌歧视等。就业公平环境有失公允,对一些特定人群的毕业生造成了就业困难。

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现状

1.毕业生的基础信息有效性低

由于中国高校分布较广,学生家庭地与学校所在地基本不在同一城市,因此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后就离开了学校所在地,更换了联系方式,毕业时留下的联系方式是无效的。根据一份调查显示,在对某地高校330位毕业生随机抽查中,仅有194位同学的联系方式是有效的,有效率仅为58.7%。这些学生留下的联系方式大部分是手机号码,但很多学生毕业后因为工作地点变化更换了手机号码,41%毕业生联系方式是空号,这给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后期援助工作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

2.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

高校里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但是,现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目前高校内的就业指导人员主要是以辅导员为主,而不少辅导员是高校刚毕业,且自身所学专业不一定和所带学生专业相符合。因此,很多职业指导人员经验不足,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职业指导人员在缺乏系统培训的前提下,直接上岗,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程度的各不相同,整体素质层次上的参差不齐,使整个就业指导过程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3.职业指导课程缺乏规范性与系统性

高校里的就业指导课程大部分都没有被安排进教学课表里,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严格的检查制度,很多职业指导体系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存在差异。高校学生学习的专业不同,所进行的职业指导也应该根据专业有所差异。

4.职业指导过程缺乏连续性和人文关怀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是大部分高校的职业指导对象。高校主要是针对这一群体在校期间对他们进行职业指导。对于那些已经离校的毕业生,他们在离校后如何解决职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适应职场与融入工作环境及如何做好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等问题,则缺乏持续性和足够的人文关怀。

5.未就业毕业生对人才机构给予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不高

从现有的政策上看,各省各县(区)公务员局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是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主体。但是根据调查显示,61.8%的毕业生认为人才服务中心提供不了什么帮助,72.2%的毕业生表示在毕业后未接过人才服务机构的电话或短信;受调查者中,只有18.5%的毕业生会向生源地所在的人才服务中心寻求就业援助。以上数据表明,高校毕业生对人才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并不满意。

三、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信息机制

学校在毕业生离开学校前应做好未就业毕业生个人信息的搜集。在建档时,不仅仅要收集手机号码,还应将家庭固定号码、微信号、QQ号等纳入收集范围,同时登记好学生的就业意向、个人情况等,并组织人员定时跟踪和更新以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学校收集好的信息要及时和生源所在地的人才服务中心做好对接工作,然后由他们根据学校反馈登记的实名制信息对未就业学生进行后续的跟踪调查,针对性地对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降低学生毕业即失业率。

(二)高校要做好职业指导教育,完善实习制度

一般情况下,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还在学校时就会表现出不想就业、抵触就业或者就业困难的倾向,因此学生在尚未毕业时就应该做好相应的职业指导。高校是知识的集散地,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对他们进行职业指导,效果比较显著。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1.建立一套贯穿四年的职业规划教育

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规划应当和他们个人的成长结合起来,不应该只是在临毕业前才进行教育,而应该从新生入学的那一刻开始就安排专任的教师指导新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同时,教师应该随着学生对专业认识的加强及职业意向的成熟,在整个求学过程中加强对他们的就业指导。

2.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的职业指导队伍

大学生职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集结了多门学科的要素。教师不仅仅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和知识、了解就业市场的最新信息以及职场技能等,还要有心理方面的知识,从心理上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

3.做好毕业后职业指导的持续性工作

建立有效的信息机制后,学校要指派专门教师跟踪掌握毕业生的就业状态,随时对他们的就业进展进行指导。通过开展“一对一”个性化职业指导帮扶和持续性的指导关注,为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加灵活和贴心的服务。

4.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在毕业前让学生在社会中检验自己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构建完善的专业实习制度是重中之重。学生通过专业对口的社会实习,将会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实践中也能逐渐找到对本行业的认同感。但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实习期间,通过各种手段规避实习,在大学期间几乎没有参加过与所学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他们对自己即将所从事的行业不甚了解,在就业时盲目地选择或者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的行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特别是美国高校的成功经验,打造教育、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特色模式。学校与各专业对口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在他们实习期间组织到对口企业进行各种层次的实践,提前体验本行业的工作,从而减少就业时的盲目性。

5.举办各式各类的就业指导报告会

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和校友资源,聘请相关人员,如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任人、校外的资深学者、著名企业家及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来校为学生举办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经验交流、行业前景等报告会,让学生可以直接与专家面对面,有效地掌握社会上的第一手就业信息和行业信息。

(三)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1.提供就业信息

学生的离校毕业并不意味着与学校完全脱离关系,学校应积极了解离校学生的动向,及时向他们提供就业信息。根据学生离校时留下的个人求职意向,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就业信息提供。同时,学校应与生源地人才服务中心紧密联系,及时把各地的专场招聘会转发给学生,实现各地信息共享,让学生有更多的渠道了解就业信息从而实现人才匹配。

2.提供创业服务

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怀有创业梦想的,因此对这一群体我们应该给与鼓励,积极推动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国家应当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切实加强他们就业创业的保障。大学生自主创业除了自身的胆识和魄力外,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必不可少。针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政府应当在审批程序、创业贷款及审批费用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便利,必要时还应当无条件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3.提供重点就业帮扶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残疾或者来自特殊家庭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在离校前,学校应该将他们列入重点帮扶对象,对他们提供一对一的专门指导。离校后,当地的人才服务中心应该积极向一些合作的相关企业推荐他们,对他们提供重点就业帮扶政策。对于身体有缺陷的毕业生,则应该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并结合残联向有关单位推荐人才,落实对他们的就业政策,实现就业指导的有效实施。

4.提供职业培训

对于在就业过程中有技术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各生源地人才服务中心应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为学生提供特定的专业指导,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以及专业知识。同时,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的特色产业,给予他们适当的培训项目,提供更适合、更与时代接轨的就业指导。

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高校、职能部门、政府和社会共同配合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只有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扎实做好服务工作才能切实帮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顺利就业,从而实现毕业生个人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2095-4654(2015)10-0183-03

2015-06-11

G647.38

A

猜你喜欢

离校职业指导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学生放学后未离校被烫伤谁来担责
基于流程可配置的数字化离校系统建设实践*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离校系统建设实践
离校出走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