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思考
2015-03-19朱虹
朱 虹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17)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思考
朱 虹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17)
高等学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领头羊”,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校园学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存在着学生干部心理素质能力低、主体和大局意识不强、学校领导不重视以及学校相关的培养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现状,并提出提升高等学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对策与建议,希冀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学生干部的能力水平,提升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和能力。
高等学校;大学生干部;领导力;岗位胜任力
高等学校学生干部在高校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辅导员最得力的助手,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者”。在学校的学生会组织、社团组织和班级组织里面都有学生干部,大至学生会主席、社团主席,小至社团干事和班级的学习委员等等。高等学校学生干部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校的活动运转,同时学生干部的水平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校园学风建设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出心理素质高、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强的学生干部无疑可以促进高校的管理水平。然而,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出高校学生干部的潜能,充分发挥其辅助管理作用。
一、加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意义
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不仅有益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育,有利于高校的建设发展,还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首先,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提升高校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现在的学生基本属于“90后”,2015级的大一新生已经是“95后”、“96后”,他们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自身能力较弱,进入高校后,加入学生干部队伍,通过对他们进行培养,有利于他们认清自己的定位,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并在同学中起表率作用。其次,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能为高校进一步培养人才,提高学生干部的办事效率,促进高校的发展,也为高校更好的培养学生干部提供有益的经验参考。最后,高校大学生干部通过在学校得到的历练,有一定的管理和领导经验,走出社会能为企业节约培训成本,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二、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现状
优秀出色的学生干部,对高校来说是难得的宝贵财富[1]。然而,在目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由于学生干部自身的因素、学校意识层面的因素以及相关的培养机制因素,导致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存在着一些缺陷。
(一)高校学生自身层面的因素
1.学生自身能力较弱,主体意识薄弱
随着“80后”的退去,“90后”俨然成为校园网络新生代的主力军[2]。90后学生的特点是喜欢玩,喜欢接受新鲜的东西,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但是对别人的要求却很高,并且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加之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而他们的自身能力较弱,对目前的党的教育和党的执政方针理念不熟悉,思想意识较为薄弱。高考不断扩招,高校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和发展起来,独生子女政策加上高考录取率逐年升高,也相应的拉低学生的生源素质。因而本身素质能力的参差不齐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高校的学生干部管理[1]。
2.学生的干部思想意识趋于功利化
快速的社会节奏,也使学生的思想趋于功利,他们往往加入学生干部队伍是“另有所图”[2]。学生加入学生干部队伍的目的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同学服务,为老师服务,为学校服务,大部分的学生加入学生会或者社团是有着强烈的自身利益,思想意识趋于功利化。或许是父母告诉他们在学校就要培养领导能力,或许是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学生干部优先”的条件吸引,或许是他们享受手中有权力,指挥自己同学的那种感觉。但是种种原因的背后还是他们为自身利益所考虑。据上海市某高校随机对校内学生加入学生会的动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竟然有78%的同学加入学生会是为了评优入党,与辅导员多接触联系,获得更多的支持,仅有10%的学生则认为在学生会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更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很迷茫,随大流,认为一入学很多社团在招聘,自己也想进去了解了解,内心深处缺乏对学生干部的深刻认识。
3.学生大局意识差,平衡学业与学生干部工作能力低
学生的主要职责就是学习,首先是学习好自身的专业知识,再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当前的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喜欢接受新鲜的有趣的东西,书本枯燥的知识点吸引不了他们的兴趣,因而出现某系或者某学院的学生会主席或者是社团主席频繁挂科的现象不在少数。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集中精力把一件事情做好,必然在另外一件事情上没办法那么用心和上进[3]。学生干部甚至把更多时间花在学习上面,没有做好时间管理,因而难以平衡学业与学生管理实务。在从事学生实务管理中缺乏大局意识,导致他们在处理学生干部事务时力不从心,因而也影响了学校日常事务的有效正常运转。
(二)学校意识层面的因素
1.高校对学生干部培养重视程度低
学生干部虽然是高校不可忽略的管理团队之一,但是,目前高校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学工部或学生管理处没有拟定专门的学生干部培训计划,一般都是通过开设座谈会的形式,培养形式单一,学工部或学生管理处只是告知学生干部在处理学生事务时注意的事项,没有把学生干部培养提上培训计划。学生干部的多项能力没有得到完善的培训,直接导致学生干部在处理学生事务中领导能力不强,执行能力较弱。
2.学生干部指导老师专业程度不高
高校思政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指导老师,目前高校的辅导员要么是留校的学生,要么是硕士研究生,缺乏专业的学生干部培养理论知识,对学生干部培养的内涵理解也是停留在表面上,加之辅导员平时事务繁忙,因而在对学生干部的指导方面时间很仓促,指导效果也不尽理想。对学生干部的指导随意性高,很多教师都以自己为中心,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没有整体目标,很多老师都以自己的喜好对学生干部队伍进行培养。结果很多学生干部的能力没有得到任何的提升。“招得多,用得少”,出现面对问题都是“等、靠、要”,没有积极性和前瞻性,严重影响了队伍的发展和学生干部的质量[4]。
3.高校对学生干部培养机制体制不健全
高校的学生会和社团的内部建设也是影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成功与否的因素之一。目前高校特别学生数目较多的高校,学生会社团内部机构过于冗杂、成员较多,主席团作用未能得到很好地发挥,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缺乏活力和创新力,工作效率不高,部门之间派别多,不利于组织的健康发展。学生会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很多高校没有出台关于学生会管理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是已有的规章制度不规范。学生会或社团主席团与各部门、各班级之间职责混乱,学生会主席团作为整个学生会组织的核心,没有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整个学生会社团管理中杂乱现象严重,干部与干部之间互相推脱,办事效率低下。学校没有出台相关的学生干部培训体制机制,因此学生干部的能力水平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与提高。
三、提升高校学生干部培养途径的对策与建议
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需要两层“防护墙”,一是基于学生主体层面的培养,充分提高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能力,提升学生干部的领导力、执行力和岗位胜任能力。二是从学校主体层面进行培养,增强学校对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视程度,提升学生干部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健全学生干部的培养机制体制。
(一)基于学生主体层面的培养
1.提高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能力
“90后”学生干部有其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学生干部性格敏感,心理素质能力较弱,难以承受住学生事务管理的高压。因而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中需要提高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通过一些心理测试、心理游戏和野外拓展训练等活动来提升学生干部的心理抗压能力,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己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增强他们处理学生复杂事务的能力。心理素质强的学生,其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的灵活度大大得到提升。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政知识的传授可以触及学生干部的心理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干部坚强的人格[5]。
2.提升学生干部的领导力、执行力和岗位胜任力
处于高层的学生干部诸如学生会主席、社团主席和各个部门的部长等其领导力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些干事则其执行力更为重要,对于岗位胜任力则是每个不同岗位所需要的。高校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领导力和执行力的相关书籍,供学生干部之间进行传阅,并写出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让学生看完这类书籍,真正掌握其内涵。在不断的学习以及创新中引导干部探索创新社会管理规律,提高管理创新社会的本领,同时也要在共享式学习中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6]。另一方面,开展关于领导力和执行力方面的培训工作,通过聘请校内外专家通过具体的实际案例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
(二)基于学校主体层面的培养
1.增强学校对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视程度
高校对经过层层选拔的学生干部定期制定培训计划,有周期有规律的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可以由浅入深,培训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通过有规律的培训慢慢带动学生干部,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增强学生干部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更加有激情有热情的参与到学校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真正实现和谐校园的建设。
2.提升学生干部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
提升学生干部的指导教师——辅导员或者是专职教师的能力水平,一方面增加对辅导员和专职教师在学生干部管理方面的培训,增强辅导员或专职教师的学生干部管理理论知识,形成系统的学生干部管理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辅导员或专职教师制定相应的指导学生干部规划,两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定期召开学生干部管理座谈会,理清这一阶段以来学生干部在管理中存在的困惑,并协助学生干部解决具体的问题。
3.健全学生干部的培养机制体制
体制机制的完善,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通过健全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体制机制是提高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首先,建立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训机制,制定学生干部参与选拔的条件和选拔后的工作职责,并有针对性的展开培训。其次,建立学生干部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学生干部的方式,让学生干部有一种责任感和危机感,从而更有利于他们多方法多渠道解决学生事务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沟通效果评价制度,定期与学生干部谈话或通过相关活动来观察学生干部的行为。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只有做到关照人自身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应有意义[7]。因此,在高等教育价值体系中最为基础的就是高等教育对象中的个人价值。学生干部的身心发展是通过各种教育载体培养实现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新时期下,通过加强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1]艾理生.优秀团干部的十三种能力[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9.
[2]杜兰晓.迈向成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M].杭州:科学出版社,2007.134.
[3]杨敏.团体心理辅导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素质与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95~96.
[4]王爱英.高校班级学生干部选拔策略与培养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63~67.
[5]宣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路径探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1~133.
[6]耿继原.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536~538.
[7]姜海滨,王婵.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视野下大学生干部管理能力培养探索[J].教育探索,2014,(7):87~88.
2095-4654(2015)10-0186-03
2015-06-09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