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15-03-19尹慈,赵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早产儿体质

早期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尹慈,赵琳*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云南 昆明 650101)

关键词:早产儿;早期全静脉营养;体质

通讯作者`*,E-mail:1388841090@163.com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4646(2015)04-0361-03

收稿日期:(2014-12-17)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随着生活压力增大及社会环境污染等因素,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国内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005年早产儿发病率为8.1%[1],目前仍有继续升高的趋势。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功能不成熟,随着生后脐带的结扎,来源于母体各种营养物质的中断,再加上生后营养物质的供给不足及早产儿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极易出现宫外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但如干预过于积极,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亦可能造成成年后代谢综合症发病率高。故对早产儿营养进行合理的干预,即可避免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现对早期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早产儿应用静脉营养原因

早产儿因宫内储存少,致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全,吸吮力弱,经胃肠道喂养,难以维持正常的营养需求。因营养物质缺乏,易致感染、贫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及智力水平[2],进而引起EUGR。EUGR是由美国学者Clark等[3]首先提出来,将早产儿出院时的体质量、身长、头围作为生长指标,其低于同胎龄平均生长参数的10%定义为EUGR。EUGR不仅会影响早产儿的体质量、身长及头围的生长,也会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元数量和树突连接等[4~6],从而导致运动和智力的落后。

早产儿营养支持的最初目的是达到相当于胎龄宫内的生长速度,保证正常的体质量增长15g/(kg·d),身长增长1cm/周,头围增长0.5~1.0cm/周[7]。但在我国,2008年对不同地区10所三级甲等医院早产儿出院时的体质量、身高、头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EUGR的发生率分别为60.0%、58.9%、29.5%[8],故部分早产儿出院时体质量、身长以及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仍未达标。

2静脉营养支持

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rion,PN),是指机体不能通过胃肠道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时,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的方式来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方法。PN又称静脉内营养,包括全静脉营养或部分静脉营养。全静脉营养包括水、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早在1944年,国外报道已有静脉营养用于儿科,1965年Dudrick发现人与动物长期输注含有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及维生素的营养液,可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9]。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探讨,目前已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静脉营养方案。营养的目标是保证早产儿在宫外环境中继续适量生长。目前国内主要存在两种全静脉营养方案:传统全静脉营养方及早期全静脉营养方。传统全静脉营养方是在生后第2~3d才开始使用静脉营养,6.7%小儿复方氨基酸1.0g/kg,20%中长链脂肪乳0.5~1.0g/kg,葡萄糖6~8g/kg开始使用,余给予微量元素合剂(安达美)、水溶性维生素(水乐维他)、脂溶性维生素(维他利匹特)各1ml/kg,不论氨基酸或脂肪乳均以0.5g/(kg·d)速率增加,第6~7d达足量,即小儿复方氨基酸达3.5g/kg,20%中长链脂肪乳达3.0g/kg。早期全静脉营养方是在生后第1d即开始用静脉营养,6.7%小儿复方氨基酸1.0g/kg,20%中长链脂肪乳1.0g/kg,葡萄糖6~7g/kg开始使用,余给予微量元素合剂(安达美)、水溶性维生素(水乐维他)、脂溶性维生素(维他利匹特)各1ml/kg,氨基酸和脂肪乳均以1g/(kg·d)速率逐步增加,第3d达足量,即小儿复方氨基酸达3.0g/kg,20%中长链脂肪乳达3.0g/kg[10]。

2.1早期全静脉营养对体重的影响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质量。早产儿理想的生长速率相当于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则出生后体重的增长应成为胎儿宫内体重生长曲线的延续。国外García等[11]对58例体重<1500g早产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全静脉营养组与传统静脉营养组,结果显示,早期全静脉营养组体重增加(423±138)g,而传统组体重增加(315±142)g,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Moyses等[12]对2000多例早产儿进行大量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早期给予全静脉营养支持,体重明显增加,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缩短及生理性体重下降减少。国内王淑珍[13]将160例胎龄28~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传统静脉营养,观察组接受早期全静脉营养,结果发现观察组体重每天增加(31.5±5.54)g,对照组体重每天增加(21.5±5.14)g,有统计学差异。陈木全等[14]研究发现,早期全静脉营养组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5.18±0.82)d比传统静脉营养组(7.79±1.06)d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早期全静脉营养组患儿的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4.66±1.13)%明显低于传统静脉营养期组患儿(8.72±1.1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外研究一致。

2.2早期全静脉营养对身长的影响身长是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国外Moyses等[12]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全静脉营养的应用对早产儿身长的增长,无统计学意义。国内王学敏等[15]探讨了积极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EUGR的影响的研究,A组为传统静脉营养组,B组为早期全静脉营养组。结果表明,<32周早产儿66例,其中A组31例,B组35例。B组较A组相比而言,身长增长速率及EUGR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32周早产儿134例,其中A组68例,B组66例。B组与A组相比较而言,身长增长速率及EUGR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此研究发现32周以上早产儿早期全静脉营养组与传统静脉营养组在身长方面存在无显著差异,部分早产儿EUGR仍存在,说明尚需不断研究适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静脉营养方案及不同胎龄最理想的生长速度。此外,有报道指出[16],身长的增长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较明显,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易影响身长的生长。

2.3早期全静脉营养对头围的影响在新生儿时期,大脑迅速生长和发育,营养是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及不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是反映脑发育和颅骨生长的重要指标,但目前静脉营养对早产儿头围影响的文献甚少,多是以早产儿的体质量变化作为观察指标[17,18]。近年来国外Tan等[19]对孕周<29周的早产儿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出生后早期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可促进早产儿在矫正年龄36周的头围生长,说明头围生长与早期应用静脉营养有密切相关。国内学者[15]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结果显示,使用早期肠外营养治疗的患儿较对照组的患儿头围增长快(P<0.01)、头围评价的EUGR的发生率低(P<0.01),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与国外研究基本相符。

3总结

我国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比较高。但研究表明[20],早期全静脉营养可以增长体重、身长、头围,同时可以缩短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及EUGR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娟,王庆红,吴红敏,等.2005年中国城市产科新生儿出生状况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1):7

[2李琴.早产低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支持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5):135

[3]Clark RH,Thomas P,Peabody J.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remains a serious problem in prematurely born neonates[J].Pediatrics,2003,111(5Pt1):986

[4]冯琪.早期营养对发育及健康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3):129

[5]Poindexter BB,Langer JC,Dusick AM,et al.Early provision of parenteral amino acids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relation to growth and neuro developmental outcome[J].Pediatrics,2006,148(3):300

[6]Stephens BE,Walden RV,Gargus RA,et al.First-week protein and energy intakes are associated with 18-month 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Pediatrics,2009,123(5):1337

[7]张慧,崔其亮,吴繁,等.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生长发育影响的多中心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4):1070

[8]王丹华.关注早产儿的营养与健康[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4):1049

[9]金汉珍,黄德民,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0,86,192

[10]丁雪晶,王金秀.早产儿营养支持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3):191

[11]García LV,Erroz IO,Freire MM,et al.Does early parenteral protein intake improve extrauterine growth in low birth weight preterms?[J].An Pediatr(Barc),2012,76(3):127

[12]Moyses HE,Johnson MJ,Leaf AA,et al.Early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growth outcomes in preterm infan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 J Clin Nutr,2013,97(4):816

[13]王淑珍.不同策略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8):3635

[14]陈木全,汪荣姬,陈兰.对早产儿进行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2013,11(3):231

[15]王学敏,朱艳萍,王莉.积极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12):1054

[16]刘宇,黎海芪.婴幼儿出生至2岁身长和体重生长轨道变化的随访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5(5):360

[17]单红梅,蔡威,孙建华,等.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及相关因素[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3):183

[18]孙秀静,王丹华,宫丽敏,等.23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影响因素[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3):248

[19]Tan MJ,Cooke RW.Improving head growth in very preterm infants-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I:neonatal Outcomes [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8,93(5):F337

[20]江莲英,唐渊,陈若珊,等.早期足量胃肠外营养对早产低体重儿出院时体重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0,8(9):1106

猜你喜欢

早产儿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高原地区早产儿凝血功能分析与输血浆后疗效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