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事医学院校科研管理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5-03-19黄丽斌张有军

海军医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军事医学医学院校军事

黄丽斌,张有军

对于军事医学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来说,不同于军事医学院校科研工作本身,它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对科技活动的安排和军事特色教学设置工作。当前我国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引起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资源的分布情况存在着不均的现象,因此,当前军事医学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对已有的科研人才和科研设备进行细致的分类和归档,结合军事医学院发展战略和目标对这些资源进行布局和设置。这一工作的基本原则就是最大化实现科研设备和人才的利用价值,并且保证相关课题研究活动的有效性和顺利进展。

医学院校科研能力是衡量一所医学院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而良好的科研能力的形成需要高素质的科研管理团队和能力[1]。因此,考察和分析当前军事医学院校科研管理能力的发展现状与不足,并且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对于提高军事医学院校科研能力和科研管理能力来说至关重要。笔者将在简单分析军事医学院校科研管理内容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这种不足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思考。

1 军事医学院校科研管理能力的发展现状

军事医学高等院校不仅是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基地和科学研究的中心,也是我国科研军事领域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军事医学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亟待逐步完善和解决。

1.1 军事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从事军事医学院校管理人员可以按照专业背景分成3类:第一类是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直接在军事医学学院就业以后从事科研管理的工作;第二种是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被直接调入到科研管理岗位;最后一种就是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的管理人员从事了医学院校科研管理的工作。第一种和第二种人员虽然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以及经验。第三种人员虽然拥有了相应的管理知识,但是没有任何的医学知识[2]。这些人员虽然在经过一段的时间后可以基本胜任科研管理的工作,但是没有办法更好地开展创新性的管理工作。比如说在课题申报、成果转化或者把握国家相关的政策方向时,就会在某一方面展现出不足。

1.2 科研体系封闭 要形成完整的科研体系,政策、布局等方面都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大多数军事医学院校产权意识不清晰,大多数的军事医学院校科研机构之间以及科研机构内部科研缺乏交流合作,这样就导致了科研课题的小型化、分散化和重复研究,使得科研水平较难提高。

1.3 科研管理体制缺乏科学性 军事医学院校和普通高校一样大多数是沿用校、院、系、教研室、课题组的科研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从外向内、自上而下进行管理,存在信息传递的周期很长,信息存在衰减的现象。院系缺乏相应科研管理的必要权限,这就导致院系的创造性难以发挥。但是,将科研工作的权限完全下放到院系、教研室、课题组,就会使得学校科研层面失去统一的规划。目前大多数的科研活动仍然是以本学科专业作为基本单位在开展,院系之间、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少,缺乏课题间的有效协作。相关的科研资源难以共享,这就会使得科研的设备有重复购置的现象,大量浪费了科研资金,削弱了大学整体科研实力。

2 当前军事医学院校科研管理能力存在不足的原因

从当前军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出发,可以发现造成诸如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科研体系封闭、科研管理体制缺乏科学性等问题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笔者认为,这种原因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2.1 对军事医学院校科研管理人员重视度不够 军事医学院校科研管理人员往往被认为是从事科研行政管理工作的体力劳动者,同时,很多科研管理人员自身也是同样的看法,这就造成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人们缺乏对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因此认识不到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出色与否直接关系到院系、部门甚至学校科研成绩的优异与否。另外,科研管理人员团队意识不强,人员岗位更换频繁,没有良好的传承,年龄结构不合理,很少或没有考虑科研管理人员结构和梯队建设。军事医学院校重视不够也是造成科研管理人员工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缺乏必要的投入,学校认为经费都应该用于科研一线,忽视了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2 缺乏医学科研管理必要的系统、专业培训 虽然有的医学院校为了提升自己学校科研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所以聘用了很多具有硕士学历的人员进行科研管理,但是在选择聘用的时候并没有把专业背景以及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要求等考虑进去。在医学院校从事科研管理工作要求有一定的医学背景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很多医学院校在招纳人才的时候只关注高学历,形式主义严重。

2.3 缺乏军事知识储备与更新 常规武器的发展和新式武器的出现,产生了性质或程度不同于以往的创伤,如,弹速增快,加重伤情;集束弹导致多处伤;核武器扩大了杀伤范围,增加了辐射损伤和复合伤;出现了强毒性的神经毒剂伤和生物战剂传染病等。军事医学科研管理人员要求有较好的军事理论素养,对于战争规模的扩大、野战的特殊条件以及适应部队机动作战的需要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

3 提高军事医学院校科研管理能力对策及建议

3.1 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 科研管理人员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其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所以只有不断的进行学习,才能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在军事医学院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加大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养,来适应军事医学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需求。(1)专业知识的培养:这里的专业知识应该包含了军事医学和管理类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军事医学院校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军事医学知识还需要一定的管理学知识。(2)敬业精神的培养:在从事军事医学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时候不仅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要树立起对工作敬业精神的培养。只有工作人员拥有了认真负责和良好敬业的精神,才会自觉的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军事医学科研管理工作。

3.2 建立开放的军事科研体系 在军事医学院校进行科研工作的时候,应该努力构建一个多个学科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高效运行的科研机制。临床可以与基础科研相互联合。基础的医学研究拥有的探索新和创造性为临床医学研究可以提供大量的理论科学知识、方法等。临床医学在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的同时,又可以为基础医学的研究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新问题,促进基础医学研究的良好发展。中医科研和西医科研这两个科研领域可以进行学科间的相互联合。可以采用西医的理论知识以及现代的科学实验手段来解释中医科研领域中的中医理论以及中药药理,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发展,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院校之间也可以进行科研项目联合。要重视国家间的,国内的学术交流,大力宣传鼓励科研的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时时了解最新的科研动向、科研成果,不断的拓宽科研人员的方法思路,采取重点学科,优势领域的相互联合,促进良好的科研发展。

3.3 创新军事科研管理体制 军事医学院校要建立职权相对统一的科研管理部门以及科学化的科研管理体制,尽量简化管理组织体制的中间层次,使得在基层的科研人员拥有充分的决策权和信息处理权,能够自由共享知识和信息。高层管理者的管理应该着重于科研组织的战略性管理决策,沟通各个横向的科研部门和组织,实现科研资源的有效配置[4]。为了避免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重复性投资,优化学校的仪器设备的资源配置,提高科研仪器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共享,需要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室,实行“专管共用”与“有偿使用”制度相结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当前军事医学院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人才的集中性等方面存在着局限和不足,这当然与军事医学院校对科研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理念陈旧以及制度不完善等原因相联系。因此,通过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建立开放的科研体系、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等措施来提高军事医学院校的科研攻关能力是一种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

[1] 张新平.学校经营管理:一种规划的趋向[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55.

[2] 张酉水.新时期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地位与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0(4):31-32.

[3] 沈建新.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12):78-81.

[4] 刘岳鑫.对于高校科研能力提高问题的三种辨析[J].延边大学学报,2011,21(3):9-12.

猜你喜欢

军事医学医学院校军事
《实用医药杂志》专栏展现军事医学研究成果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预选卫生士官高原军事医学地理与卫生保健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建立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微格教学法在《军事医学地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高原军事医学地理学》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