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19邓蒙
邓 蒙
浅析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邓 蒙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会计计量中。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却使得公允价值会计饱受争议。文章从公允价值的概念入手,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了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建议。
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会计稳健性
一、引言
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要求,同时也是为了与国际趋同,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以及配套指南,其中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公允价值的大范围应用,从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FASB和IASB联合概念框架于2010年发布了A阶段研究成果《目标与质量特征》的最终稿,该稿强调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决策有用性,同时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规定了逻辑顺序,相关性成为最首要的特征,这些都进一步强调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要地位,而公允价值的引入正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必将成为长期的发展趋势。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再反观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现状,需要深入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存在的缺陷,以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会计,更好地为外部使用者服务,从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文献回顾
(一)公允价值与可靠性的关系。khurana etal(2003)认为没有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必须进行估计,而估计的可靠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陈朝晖(2000)则认为可靠性只是一个程度问题,没有任何计量属性在可靠性方面是无懈可击的。
(二)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国外学者更多的研究的是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而顺周期效应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矛盾;在国内,张荣武等(2010)认为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的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若即若离,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的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彻底悖离,介于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与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之间的混合会计模式下的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适度耦合。
(三)公允价值与利润操纵之间的关系。Benston(2006)详细分析了安然公司如何利用第三个层级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操纵利润并最终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会计造假丑闻;吕杰等(2012)发现公允价值的应用能够为上市公司提供调节利润的机会,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新的盈余管理手段。
三、公允价值的概念与计量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2006年9月发布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从资产出售中收到或因负债转移而支付的价格”(SFAS157)。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2011年5月发布的第13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13)中对公允价值的最新定义如下:市场参与者之间在计量日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从中可以看出,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一致。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二者比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差异:在公允价值确认时点方面,IFRS13和SFAS157都以计量日当天为确认点,而我国会计准则未作出具体规定;在公允价值具体表述方面,IFRS13与SFAS157强调以脱手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而我国会计准则未作明确规定。
(二)公允价值的计量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规定,公允价值的计量按照优先顺序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该资产或负债具有外部活跃的市场交易,该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第二,该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外部活跃的市场交易,参考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交易价格来确定公允价值;第三,当两者都不存在,则采用估值技术或其他专业评估技术来确定其公允价值,比如对于资产来说,可以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在适当的折现期间贴现计算的现值来确定其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价值确定方法在理论上使得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更加符合当前实际,也更加符合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性”。
四、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应使决策者足以信赖,其具体要求有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三个方面。但是公允价值是按优先顺序三个层次来取得,相关参数的可靠性依次降低,从而使得公允价值的公允性也大打折扣。另外,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负债随市价的波动而波动,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市价的波动是极端不合理的,也要按照当时的市价重新计量资产或负债,同时未实现的损益要么计入当期损益要么计入所有者权益,这也就极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而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2.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存在矛盾
稳健性原则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高估资产和收入,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对资产和负债、收入与费用的处理是非对称的。而公允价值强调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未实现的损益也计入收益,并增加资产的账面价值,这相当于企业提前确认了并未实现的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会计的稳健性原则是相背离的。公允价值的这一特点使得其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而也是饱受诟病。
3.公允价值可能造成利润操纵
在现行会计准则下,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以及其他业务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在目前还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却很容易成为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工具。比如,通过把房屋由存货或固定资产转变为投资性房地产,那么即使没有出售这些房屋,仍然可以通过价值重估增加利润;对于金融工具来说,在市场形势大好的情况下,通过创造条件,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则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就可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利润;而在市场价格下滑的形势下,通过把交易性金融资产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可以避免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虽然我国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重分类做了严格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但是准则并没有严格禁止金融工具的重分类,所以这依然为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空间。
(二)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
1.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规定不具体
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职业判断,因而我国在制定公允价值运用的相关规定时是偏向原则导向的,这就使得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规定存在着原则导向的缺点——过于简单概括,缺乏具体的执行指南(张敏等,2011)。对于金融工具来说,由于其存在活跃的外部市场,因而计量起来也容易地多;但是对于缺乏活跃的外部市场的投资性房地产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来说,由于缺乏具体的计量指南其公允价值计量就存在着诸多难题。同时对于估值技术的运用,对估值模型的选择并没有作明确的规定,对估值模型中的各参数应该如何估计也没有作具体的规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而且也给某些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空间,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扩大财务信息的波动性
所谓“顺周期效应”,指市场繁荣时,交易价格上涨的诱因导致相关产品价值的高估;市场低迷时,交易价格下跌的诱因导致相关产品价格的低估。应用到公允价值计量上,当市场高涨时,市价上涨计入收益将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从而造成资产价值进一步高估,这就有点类似“锦上添花”;而另一方面,当市场低落时,价格的下跌将进一步打压资产价格,从而造成资产价格进一步被低估,相当于“落井下石”。这两方面的作用会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波动巨大,这与稳健性原则是不相符合的。尤其是当市价的变动是无序的,则这不仅导致公允价值不再公允,同时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更会将这种“不公允”进一步放大,进而不仅损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也丧失了相关性。
3.会计计量模式的可选择性
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决定会计计量模式的类型。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以及现值,企业选择何种计量模式或计量属性是属于会计政策选择。现代社会经济复杂多变,准则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自主权,是为了能更真实地向报表使用者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从而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会计准则大多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没有强制性规定,公司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这就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创造了空间。比如,在市场上涨的情况下,通过创造条件将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计量模式转变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则可以将公允价值超过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从而进行利润操纵。
五、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根据公允价值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完善公允价值的应用。
(一)制定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仅仅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以及获取公允价值的三个层次。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资本市场,显然这些规定还需要细化和具体。因此,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的前提下,应从公允价值的三层次出发,对于存在外部活跃市场交易价格的,应明确规定如何采集和确定报价,若其中涉及到中介机构,还应对中介机构的中立性和报价的合理性进行考核;不存在同类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交易但是有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的,应对类似的资产或负债有一个更明确的规定;采用估值技术时,要明确规定使用何种估值模型,如何计算未来现金流量以及如何合理确定折现率和折现期间,以从总体上降低准则的复杂性和应用的一致性,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通过估值技术取得公允价值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尤其是要与时俱进,提高会计人员处理当前复杂业务和估值判断的能力,减少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对公允价值计量判断的误差。
(二)编制全面收益表,防范利润操纵
建立在“资产负债表观”上的全面收益表,把全部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纳入财务报表,这一方面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为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虽然我国目前也已经引入了全面收益的概念,但是还不够具体和完善。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编制全面收益表,把绕过利润表而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未实现收益项目集中起来,并通过适当的分类,单独报告,进一步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为信息使用者提高更全面、更有用的业绩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体现公允和充分披露的原则,从而缩小企业管理当局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保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管力度
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发挥监督合力,对关联交易加以更严格的规范,同时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行为;对于滥用公允价值虚增或虚减利润的企业,国家有关部门要加重惩罚力度,加大违法成本,以遏制其违法行为。同时要强化社会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充分行使监督权利,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环境。
尽管现阶段公允价值在实践运用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相关交易市场和技术的进一步改善,公允价值计量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更好地为外部使用者服务,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陈朝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会计计量[J].当代财经,2000(09):53-58.
[2]单虹.公允价值的争论与思考[J].会计之友,2011(28):14-15.
[3]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7(11):3-8.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