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之城”大化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对策探索
2015-03-18黄普绵
□黄普绵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境内建有岩滩、大化两座大型水电站,这两座水电站为广西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造成了占全县四分之一人口的水库移民。大化县的经济发展与水电资源密切相关。
一、“水电之城”大化瑶族自治县经济发展现状
大化、岩滩两座大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1万千瓦,年发电量100亿千瓦时左右,水电工业是大化县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两大电站造成了大量库区面积,水面和库汊有10余万亩。目前全县农村人口37.6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1.6%;全县贫困人口数为17.62万人,占全县农村籍人口的47.6%;库区人口10.7万,占全县总人口的23.2%。大化瑶族自治县是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县。
二、制约“水电之城”大化瑶族自治县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
(一)自然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1.土地资源贫乏。大化县“一分土地九分石头”,石漠化严重,水库移民人数多、贫困面广、程度深,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返贫现象严重。
2.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存条件差,发展缓慢。大化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1%,全县公路通行能力差;水利设施不全,全县农村缺水人口14.5万人;住房条件简陋、生产条件差;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
(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1.财政收入单一,税收的增收渠道少。大化县的税收增收一直以来主要是靠两大电厂拉动,而电厂收入受制于发电量和政策性因素,导致大化县财政收入增减波动较大。
2.工业结构单一,依赖水电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全县工业增幅空间小,工业总产值发生波动较大,县域工业发展极不稳定,而其他具有资源优势的工业项目对工业总产值贡献较低,无法使工业保持稳定增长。
(三)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现阶段大化瑶族自治县协调发展亟待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留存电量问题。大化、岩滩两座电站扩容后年发电量是100亿度以上,而上级给予大化县用电量在3.4亿度以下,大网供电价格为0.46元/千瓦时,实际用电价格平均为0.55元/千瓦时。用电量和用电价格都没有得到应有的优惠,与供电大县和水电站库区大县不相称。在近两年的节能减排的形式下,大化县多次遭到上级供电部门拉闸限电控制,全县仅有的几个工厂被迫停产。电价高和用电指标低直接对大化县招商引资工作形成了较大阻力,导致工业无法规模发展。
2.上网电价低问题。目前大化电厂和岩滩电厂的上网的电价分别是0.2491元/度和0.1612元/度(税前价),分别低于全区水电行业平均上网电价0.031元和0.1189元。由于大化县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两座电站的税收所得,财政收支压力大。
3.水资源费留县部分分成比例低问题。大化、岩滩两大电站蓄水发电后,库区移民按照简单的后靠安置措施进行了安置,现移民房前为红水河,房后为陡坡峻岭,无任何防护,每年雨季特别是强暴雨时,险象环生。同时,由于红水河的冲刷,不仅造成河两岸水土流失严重,河岸坍塌,且危及沿岸边的村镇农户建筑物,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抢修和维护,以目前的水资源费远远弥补不了这方面资金的缺口。
(四)扶贫资金短缺问题仍比较突出。截至2014年底,全县尚有1,406条屯级路约2,901里还没有修建,建设资金约需6个亿;人畜饮水困难,待建饮水工程数量庞大,很多村屯居民在冬季缺水季节甚至到了无水煮饭的地步,急需扶贫资金;大化县实施的易地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计划总投资49.87亿,目前政府整合的资金仅为1.8亿元,资金缺口巨大。
三、“水电之城”大化瑶族自治县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大化瑶族自治县因水电而成立,大化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该与水电资源开发与保护紧密相联。
(一)加快发展水电业,推动水电资源相关产业发展。围绕水电业,积极发展矿冶业、水运、水生态等产业,把水、电资源作为大化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引擎。一是积极配合岩滩电站实施扩容60万千瓦工程,新建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岩滩保安电源电站,加快古龙电站等一批新电站项目建设,整合东风、龙厚、龙眼等小型水电站,形成较大规模的水电产业集群。继续努力争取留成电量和优惠电价政策,力争解决工业发展能源瓶颈问题。围绕加快发展矿冶业,促进电矿结合,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二是充分利用自治区加快建设西江黄金水道重大机遇,提前布局水运业。争取将大化港列入自治区重点港口建设,推进建设码头、货场及配套设施,力争红水河航务管理机构落户大化,抢占西江黄金水道红水河段水运业制高点。利用国家、自治区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依托南方水电城地域品牌,大力引进灌溉、小水电、节水技术器械等水设备设施制造企业,延伸水资源产业链。加强与自治区科研院所合作,实施红水河水生态恢复试点工程、节水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自治区水生态实验基地,推动水科技教育产业发展。
(二)大力发展旅游业,构建红水河旅游带旅游目的地。大化瑶族自治县境内红水河沿岸景色秀丽,库区风光旖旎。大化县政府要统筹兼顾,处理好与水电站的关系,围绕构建红水河旅游带旅游目的地,完善红水河百里画廊及岩滩库区旅游基础设施,形成以红水河亲水观光旅游为主线,集奇石文化、休闲度假、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快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争取《广西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尽快通过国家评审,进一步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力。
(三)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大化县内两大电站库区有水面和库汊10余万亩,以“北景鱼”品牌为标志的库区渔业开发项目,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岩滩库区渔业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2009年通过国家农业部认定,发展特色、绿色渔业前景看好。2011年,大化县《岩滩库区大水面复合式生态养殖开发及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化示范》课题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国科发农〔2011〕190号)。在将来,大化县应充分利用库区水面优势和优良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和绿色食品加工业,努力将大化县打造成为“广西特色淡水养殖产品供应基地”。
(四)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拓宽脱贫致富之路。
1.加大易地搬迁工作力度,推进城镇化建设。大化瑶族自治县境内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山民生活生产条件恶劣。两大电站库区移民达十多万人,他们土地资源缺乏,发展前景渺茫。易地搬迁主要就是把一部分农村人口有条件地迁移至城镇周边并落户,促进扶贫开发工作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一是易地搬迁扶贫模式可以推进城镇化建设,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转换;促进城乡人口分布结构转换,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易地搬迁可以减少扶贫投入,提高农民进城就业能力;同时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优势资源共享。易地搬迁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缓解人地矛盾,促进贫困山区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2.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积极扩大就业机会。大化瑶族自治县贫困人口尚有11万,解决贫困人口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努力在优化产业结构中优化就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平台,满足各类群体就业需求。提高劳动力转移服务水平,加大与区外发达地区及区内重点工业园区的合作,建立人力资源档案,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综合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