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5I粒子介入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2015-03-18余炫颉余开湖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活度靶区放射性

余炫颉,余开湖

(湖北科技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125I粒子介入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余炫颉,余开湖**

(湖北科技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125I粒子;介入治疗;恶性肿瘤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攀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原因之一。传统的手术及放疗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对于失去手术机会、体质较弱、无法切除肿瘤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得到关注。放射性粒子的研究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低能核素的研制成功,在影像的引导下及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指引下,目前放射性粒子植入恶性肿瘤技术已广泛用于全身大多数实体肿瘤[1~3]。

1 恶性肿瘤治疗方法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微创介入、生物治疗等。其中均以根治性为主,但失去手术治疗的患者,只能通过放疗、化疗来暂缓生存。由于外照射的三维适应较差,肿瘤剂量受到周围组织耐药的局限,效果欠佳,且易于复发,治疗手段单一,80年代后期,肿瘤药物不断更新,治疗肿瘤方法逐渐发展为各种综合治疗模式。在传统的治疗肿瘤模式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应联合使用不同方法弥补各自不足,依照病例特点,制定方案,达到预期疗效。介入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是一种新的技术,也可联合治疗。肿瘤介入治疗已得到广泛运用,在介入治疗不断发展的今天,已逐渐开展125I粒子对恶性肿瘤的研究,取得不错的预期效果。目前介入引导下植入125I治疗恶性肿瘤中运用较多是食管癌、胰腺癌、肝癌、肺癌等[4~8]。

2 125I粒子特性

目前我国选用的多是125I粒子植入,125I粒子是低能量的放射性核素,是一种人工合成同位素,体内植入后穿透力极弱,约17 mm,易于防护,不易产生热点而损伤周围的重要脏器。其物理半衰期为59.6 d,可提供200d持续照射,发出的能量线为27.4~31.5 kev的X线和γ射线,半价层为0. 025 cm的铅,操作人员易于防护;永久性植入碘粒子治疗恶性肿瘤具有以下优点:①放射性碘粒子植入可以提高靶区局部与正常组织剂量分配比。②肿瘤的再增殖由于受到射线持续的照射而明显减少。③连续低剂量率照射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引起肿瘤细胞聚集。④近距离治疗时,乏氧放射护抗性降低,同时在持续低剂量照射条件下乏氧细胞再氧合。这些特点致使肿瘤细胞因辐射效应遭到最大程度的毁灭性杀伤,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放射性粒子适用于:局限性肿瘤、不宜手术患者并拒绝放化疗患者、转移性肿瘤、或术后孤立性肿瘤,无重要器官衰竭,生长较缓慢,分化较好,肿瘤直径≤7cm。

3 技术原理

通过物理手段诊断(CT、MRI及超声)解剖靶区完成靶区的构建,肿瘤大小、形态,制定靶区,随着影像技术学的发展,(ECT/MRI等),更能显示肿瘤的代谢变化,更好显示肿瘤组织,能较完整的显示肿瘤靶区,并制定出TPS,方法是根据CT资料进行三维重建,观察肿瘤大小、形态、位置,为选定穿刺点、设计进针路线和方向做充分准备。首先根据病灶的大小和海拉尔公式计划出需要125I粒子的总活度,Da(海拉尔系数)=(瘤体长+宽+高)/3,需要125I粒子的总活度为Da×185MBq;其次是粒子种类的选择:病灶中心选择较大活度的粒子(30、33MBq),病灶边缘及重要器官如血管,神经走行处附近选择较小活度的粒子(22、26MBq);再次是计算出所需粒子总数,顺序为先确定需要较小粒子的数量及活度,再确定较大粒子的活度及数量;最后选择间距:较大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5cm,较小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0cm,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对制定粒子的数量、计量、粒子的选择及准确的植入靶区的一个治疗方案。

4 植入方法

实体肿瘤的组织间插值是在影像设备精确定位并导向下,根据提前制定的TPS治疗方案,寻找并确定进针点及角度及进针途径、深度,通过施源器将以拟好的粒子数植入靶区,植入后经影像学方法扫查瘤体内分布情况,确保粒子数目、粒子排列间距、行距距离及植入靶区的准确性,确定是否需要二次植入粒子或补充外照射。在实体恶性肿瘤瘤体内的125I粒子通过持续释放短距离的放射线来最大限度杀伤肿瘤细胞,也可在肿瘤可能发生转移的途经上预防性植入少量粒子,达到预防肿瘤转移的效果。

5 疗效评估

术后对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内容包括生活质量变化,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近期疗效评定:近期疗效在粒子植入治疗后每个月进行CT评价。疗效评价标准CR(完全缓解):全部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并至少维持4周;PR(部分缓解):肿瘤最长径之和缩小≥30%以上,并至少维持4周;SD(稳定):肿瘤最长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PD(进展):最大径增大≥20%,或出现新病灶。正常组织急性反应(自放射治疗开始后90d内出现的放射反应)按RTOG(放疗反应分级)标准评价。

6 研究进展

6.1 核素的计量与选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已发展有100多年历史,JAKOBS等研究提出,125I粒子在组织间内放射治疗可有效提高射线局部与正常组织计量分配,具有较好的治疗率,也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9]。植入不同活性的粒子,是目前植入有效计量粒子的一种技巧。这也是外照射放疗难以达到的技术。一般医用放射源的选择具备以下条件:①在组织中有足够穿透力。②易于放射防护。③半衰期不宜过长。④易制成微型放射源。常用核素:碘[125I]、钯[103Pd]、金[198Au]、钇[169Y]等。选择合适的放射源类别并实施该技术是目前我国面前的重大卫生问题。研究认为125I用于增殖慢的肿瘤,103IPd用于增殖快的肿瘤[10]。

6.2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腔道肿瘤内照射治疗多运用于晚期食道癌或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腔内放疗和外放疗一样被认为是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外放疗照射病变的“不连续性”,5年生存率并不高。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治疗食道癌不仅可以改善进食,提高生活质量,而且125I粒子能产生持续性放射治疗效果,能更有效的抑制肿瘤生长,降低支架的再狭窄率,延长患者生命。胆道支架置入术[11]是目前非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具有恢复胆汁引流、无须携带引流管、手术创伤小的特点。然而,该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对肿瘤本身的发展进程无任何治疗作用,随着肿瘤的生长,支架可能出现再狭窄。125I是一种疗效肯定的低剂量率放射粒子,胆道内支架内置入放射性125I粒子链,能持续性进行腔内照射,弥补了外放疗不连续性的不足,对肿瘤本身产生持续性的杀伤作用,能有效预防支架再狭窄,延长患者生命,同时胆道腔内粒子置入后,患者亦无需携带引流管,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2~15]。

6.3125I粒子治疗肿瘤的发展趋势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放射性粒子通过介入方式治疗恶性肿瘤已得到广泛认知。由于设备不断的更新,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近期如任大力等[16]用125I和103Pd混合应用介入治疗胰腺癌,消融联合125I植入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17]。罗植权[18]等在CT引导下椎体转移瘤微创联合治疗。吴林霖[19]等用门脉支架及TACE联合植入125I粒子条治疗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MPVTT)取得了预期治疗效果。曾国斌等[20]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I粒子靶向内照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研究也有不错的研究成果。联合粒子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趋势。

7 总结与展望

介入治疗在治疗肿瘤中的作用和价值尚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其治疗恶性肿瘤,并取得一定成绩,逐年发展的趋势得到有关学者的探索及研究,介入引导下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是一种新的趋势,期待其进一步完整化、规范化。

[1]罗开元,李波,杨嵘,等.125I粒子组织间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2,8(81):754

[2]杨景魁,霍小东,闫卫亮,等.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肺转移的临床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3,10 (5):505

[3]周健.放射性125I粒子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8):1158

[4]Kaiyun Chen,Yong Xia,Hanning Wang,et al.Adjuvant I-odine-125 brachy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after complete hepatectomy: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PLoS One,2013,8(2):e57397

[5]Nathalie L,Jansen,Bogdana Suchorska,et al.Fluoroethyltyrosin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based therapy monitoring after stereotactic Iodine-125 brachy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igh-Grade glioma[J].Molecular Imaging,2013,3:137

[6]Nathalie L,Jansen,Bogdana Suchorska,et al.CIP2A is associated with human breast cancer aggressivity[J].Clin Cancer Res,2009,15(16):5092

[7]Khanna A,Bokelman C,Hemmes A,et a1.MYC dependent regulation and prognostic role of CIP2A in gastric caneer[J].J Natl Cancer Inst,2009,101(11):793

[8]Ma JX,Jin ZD,Si PR,et a1.Continuous and low-energy.125I seed irradiation changes DNA methyhransferases expression patterns and inhibits pancreatic cancer tumor growth[J].J Exp Clin Cancer Res,2011,30:35

[9]林征宇,林军,陈少明,等.1.5TMRI引导125I粒子组织间插植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行性.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8(1):5

[10]张丽云,王忠敏,陈克敏,等.103Pd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 (10):789

[11]Eroglu A,Turky II,Maz A,et al.The use of self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s for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inoperable esophageal cancer[J].Dis Esophagus,2010,23(1):64

[12]Ebara S,Katayama N,Tanimoto R,et al.Iodine125 seed implantation(permanent brachytherapy)for clinically localized pros-tale cater[J].Aeta Mdl Okayama,2008,62 (1):9

[13]Guo JH,Teng GJ,Zhu GY,et al.Self-expandable esophageal slent loaded with125I seeds,initial experienc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J].Radiology,2008,247(2):574

[14]袁玉华,王亚明,王春泉,等,术中胆道支架置入联合碘125粒子腔内照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J].肝胆外科杂志,2013,21(1):54

[15]罗和生,刘晓波,童强.碘125粒子支架与普通覆膜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1,2:67

[16]任大力,陈启龙.胰腺癌介入治疗展望[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9):1820

[17]Zou YP,lI WM,Zheng HF,et al.Intraoperative radiofm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iodinel 125 seed implantation for un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J].World JGastroenlerol,2010,16(40):5104.

[18]罗植权,裴常英,李琴,等.CT引导下椎体转移瘤微创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35):267

[19]吴林霖,罗剑钧,颜志平,等.门脉支架及TACE联合或未联合血管内植入碘-125粒子条治疗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MPVTT)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12):915

[20]曾国斌,卢鑫,林龙潜,等.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I粒子靶向内照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初步观察[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3):3

R735.1

C

2095-4646(2015)01-0087-04

2014-11-25)

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科研项目(编号:WJ2015MB232)

**通讯作者,E-mail:yukaih2003@aliyun.com

猜你喜欢

活度靶区放射性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靶区体积的比较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井型电离室轴向响应对放射性活度测量的影响*
放射性家族个性有不同 十面埋“辐”你知多少
鼻咽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
核电厂惰性气体排放活度浓度的估算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